资源描述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标准
目 次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 1
4 施工准备 1
5 操作工艺 2
6 质量控制 5
7 质量标准 5
8 成品保护 6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的土方工程开挖。
2 引用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3 术语
软土——粉土或粘性土的孔隙比大(e≥1),天然含水量高(w≥wL)、土的压缩性高(ES<4Mpa)、强度低(Cu<30kPa)和具有灵敏结构性的土。包括於泥、於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4 施工准备
4.1 主要机具
4.1.1 挖土机械有: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单斗挖土机(包括正铲、反铲、拉铲、抓铲)等。
4.1.2 配合机具有:铁锹(尖头与平头)、铁镐、风镐、破碎机械、自卸汽车等。
4.2 作业条件
4.2.1 核对基坑灰线尺寸和坑底标高;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了解地下障碍物;设计好开挖程
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等。
4.2.2 与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签订详细的地下障碍物文字、图表书面洽商。
4.2.3 编制基坑开挖方案,内容包括现场场地整平;施工平面布置图、基坑开挖图、开挖路线、顺序、
范围、底板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土方堆放地点,施工机具计划、劳动力计划等。
4.2.4 施工区域内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作的大小,机械特点、性能、运距、地形起伏
情况结合永久性道路的布置修筑。
4.2.5 有地下水时,应先降低地下水位至开挖面0.5m以下才能开挖。
4.2.6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应事先检查,必要时做好加固加强准备工
作。
4.2.7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
错挖或超挖。
5 操作工艺
5.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5.2 坡度的确定
5.2.1 在天然湿度的土壤中,开挖基础坑(槽)和管沟,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时,可不放坡、
不加支撑:
5.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或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5.2.1.2 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1.25m。
5.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
5.2.1.4 坚硬性粘土:2.0m。
5.2.2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
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边坡坡度应按表1确定。
表1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50
一般性粘土
硬
1︰0.75~1︰1.00
硬、塑
1︰1.00~1︰1.25
软
1︰1.50或更缓
碎石类土
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
1︰0.50~1︰1.00
充填砂土
1︰1.00~1︰1.50
注: 1 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
2 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3 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
5.2.3 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
5.3 大面积基础群基坑底标高不一,机械开挖次序一般采取先整片挖至平均标高,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当一次开挖深度超过挖土机最大挖掘高度(5m以上)时,宜分二~三层开挖,并修筑10%~15%坡道,以便挖土及运输车辆进出。
5.4 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大基坑宜另配一台推土机清土、送土、运土。
5.5 进出基坑的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以后需开挖的场地,以减少挖土量。
5.6 对面积和深度均较大的基坑,通常采用分层挖土施工法,使用大型土方机械,在坑下作业。如遇软土地基或含水量较大时,行走道路需做硬化处理。
5.7 对某些面积不大的基坑,亦宜尽量利用挖土机开挖,不开或少开坡道,采用机械接力挖运土方法和人工与机械配合挖土。
5.8 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5.9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的基坑(槽)或管沟,根据土质情况,应作好支撑的准备,以防坍塌。
5.10 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方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挖走。
5.11 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0㎜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
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5.12 开挖基坑(槽)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5.13 基坑开挖时,人工操作间距应大于2.5m。挖土机工作间距应大于10m。在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作业。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
5.14 挖土方不得在危岩、孤石的下边或贴近未加固的危险建筑物的下面进行。
5.15 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和边坡的变化。当采取不放坡开挖,应设置临时支护,各种支护应根据土质及基坑深度经计算确定。
5.16 机械多台阶同时开挖,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性,挖土机械离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坍方,造成翻机事故。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土方堆放不小于1m,堆土高不超过1.5m;材料堆放,应不小于1m。
5.17 人工吊运土方时,应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斗下面不得站人,卸土堆应离开坑边一定距离,以防造成坑壁坍方。
5.18 用手推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卸土回填,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用自卸汽车运土,运输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5.19 当基坑较深或晾槽时间较长时,为防止边坡失水松散或地表水冲刷、浸润影响边坡稳定,应采用边坡保护方法。
5.20 雨季施工要求
5.20.1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必须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5.20.2 在雨期施工开挖的基坑(槽)或管沟,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设置土堤、截水沟、挡水墙等,防止地表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5.21 冬季施工要求
5.21.1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5.21.2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翻耕深度应根据当时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0㎜。开挖基坑(槽)时,应在基
底标高以上预留保护土层,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防止基础下的基底土层遭受冻结,开挖土方造成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6 质量控制
6.1 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排水沟方向的坡度不应小于2‰。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检查点为每100㎡~400㎡取1点,但不应少于10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为每20m取1点,每边不应少于1点。
6.2 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6.3 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基底及边坡应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底、修坡、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基底预留土层为200m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300㎜左右为宜。开挖基坑(槽)、管沟,如个别地方基底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6.4 机械挖土时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5 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身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6.6 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避免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6.7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边坡失稳及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在施工中应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
7 质量标准
7.1 土方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7.2 主控项目必须符合验收标准规定,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直至符合要求,一般项目应有80%合格。
7.3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合格标准见表2
表2 土方机械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项目
合格标准(㎜)
检验方法
柱基
基坑
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
面基层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50
-5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500
-150
+100
—
经纬仪、用钢尽量
3
边坡
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项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50
2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
注: 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8 成品保护
8.1 挖运土时须保护好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并应经常校测。
8.2 已挖至设计标高的基坑(槽)底,应采取措施防止扰动。
8.3 冬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基底土层遭受冻结。
8.4 基坑(槽)周围应采取截、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地表水冲刷边坡,浸泡基坑(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