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四重价值向度_王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42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四重价值向度_王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四重价值向度_王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四重价值向度_王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2月第42卷第1期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Feb.2023Vol.42 No.1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四重价值向度王捷(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摘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这集中体现在:以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逻辑导向的理论指引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导向价值;实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目标建构价值,促进人类经济社会

2、发展与实践的世界参考价值。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贫富差距凸显的双重难题,“共同富裕”的提出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根本遵循,也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具有推动国内繁荣稳定发展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双重意义。关键词:习近平;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价值向度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23)01-0001-08收稿日期:2021-11-06DOI:10.13757/34-1329/c.2023.01.001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机制研究”(16YJC81000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深度老龄化背景

3、下福建省国资股权划转社保基金的公共福利研究”(FJ2020B032)。作者简介:王捷,女,福建福安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一、问题的提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审视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走势,提领和研判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以及主客观条件,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重要论述是以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经济基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为保障,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破解发展不

4、充分不平衡难题的基本方略和实践出路,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新要求的智慧凝结。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与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相互呼应、高度契合,为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缘起。张峰(2022)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以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等方面论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要性1。江畅、魏敏(2022)强调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针对“贫富

5、两极分化”和长期无法妥善解决的富人与穷人间严重不均等和尖锐对立问题而提出的2。谢华育、孙小雁(2021)明确表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聚焦相对贫困治理作出的战略举措3。乔惠波(2022)指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制度和政策设计初见雏形、探索共同富裕的经验积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4。第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路径构想。方宁(2022)强调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共同富裕的全过程,系统规定共同富裕实现的动力与方式5。刘培林等人(2021)认为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及提高其富裕程度为切入点,在高质量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中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人口充

6、分流动中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6。吴文新、程恩富(2021)则提出依照“劳主资辅”原则,通过“国家法策”“物价变动”“资本市场”“捐赠穷弱”等分配方式释放正效应,促进社会各阶层共同富裕7。张建华(2021)认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为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推进机会均等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大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力发展数字经济等五个方面8。冯凌亢(2022)认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支撑,以完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为抓手,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为重点,以深化社会配套制度改革为补充,合力实现共同富裕9

7、。第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战略意蕴。孙智君等人(2022)从经济学、伦理学等视野深刻论证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既是一种经济创新,又是伦理与文化创造,也是一种政治行动纲领10。袁银传(2021)认为,对中国而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行动指南,对国际而言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表达11。刘欣(2021)从国家战略高度阐述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目标提领的作用12。从现有文献来看,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有助于全面理解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要义和发展进

8、路。然而,目前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补充。首先,学界大都停留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提出理据、实现机制和战略意蕴的研讨上,鲜有学者从价值层面上深挖其内在精神实质。其次,尽管诸多学者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围绕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于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思考较少。最后,学界多聚焦于国内层面探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较少从国际层面上关注其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较而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拓宽研究维度,以价值维度为考察视角探索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核;二是从整体性出发探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

9、裕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三是从国际层面阐释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对全球各国大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价值启示。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价值向度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脉搏,立足国际国内全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利益失衡与贫富悬殊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与矛盾相交织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战略部署和一系列共同富裕论述。这些论述建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与未来指向,对“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和“依靠谁、为了谁”等问题作出了擘画,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致力于为人类贡献、共享中国方案、中国

10、智慧。(一)理论指引: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重大理论的生成都是针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有力回应13。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新视域,把脉“中国向何处去”,从历史方位、现实要求和未来发展等多维度出发,科学规划中国未来发展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1.加快落实共享发展的理论指南从历史方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14。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凭借雄厚的国家财政实力和金融实力以及庞大外汇储备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开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战,让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共享发

11、展成果,并且进入现代市场体系,当前已成为国内大循环不可或缺的巨大力量,全世界为之惊叹。然而,现在这个脱贫还是脱“绝对贫困”之贫,人均年收入4 000元的脱贫标准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对于迈入中等收入群体的要求,相对于人均GDP12 000美元的发展水平,依然相差甚远,中国的“相对贫困”还未解决,经济发展亟需从“先富”转向“共富”。从世界坐标来看,新时代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经济社会作出贡献。从整体国际环境来看,国际格局大变革大调整持续深化,处在新的历史拐点上,大国矛盾和斗争趋于尖锐,周边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无论是发

12、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饱受绝对贫困、相对贫困、隐形贫困等问题的困扰,从贫困的恶性循环、代际传递到全球化扩散,贫困问题仍然是当前制约人类发展最大障碍。而且这一趋势在全球经济危机与疫情危机交织影响下还在不断加剧,各国人民的焦虑感也更为强烈,对脱贫致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盼与追求也愈发殷切与坚定。“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 2第42卷总第232期历史阶段”155,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是积极应对国内挑战,把握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应然举措,是契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为世界发展增添动力的现实选择。2.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理论导航当前,我国实现整体性绝对贫困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

13、了人民之间的经济差距,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平等的重大进步。然而,仍要认清客观事实,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14: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长期居高不下,贫富分化的代际传递存在,分配结构不协调,全国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较小,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未能协同发展,农业需加大投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参差不齐、国际贸易摩擦高发,这些都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来了多重压力与挑战。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明确提出

14、“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155。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矛盾角度来看,共同富裕归根结底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较大满足,共同富裕就是要消化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积存的那些不充分不平衡的方面和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共同”,就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要覆盖到全体人民,由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有,而不是部分人、部分地区的富裕,是先富带动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共同富裕的“富裕”则要求立足当下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国情,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中国式现代

15、化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3.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引领在新时代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6,是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现代化,是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多领域的全面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协调性和全面性,这种规定性特征决定了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17,清晰制定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与规划: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设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阶段任务,在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实现全体人民基本共同富裕

16、。这深刻说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紧密相连,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经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民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规定,这是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局势总体稳定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基于新时代新阶段新特点和新要求,对照现代化目标规划,制定分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目标: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2050年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在合理区间。(二)现实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依据于当前中国发展阶段及发展条件。当前我国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号召

17、,倡导全民共建富裕、共享富裕。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的内在要义,同时也是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目标要求。1.增进共同富裕共识,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内生动力推进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实现全体人民的伟大梦想,就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推动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共同富裕作为全体人民的生动实践,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抑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都要求增进共同富裕这一共识。“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

18、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 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18诚然,中国真正意义上形成共同富裕共识是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发表谈话中,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的科学论断。中国秉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积极态度,改革开放,大刀阔斧地奋力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王捷: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四重价值向度 3 3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同富裕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其必要性集中表现在国内及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方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9、建设目标需要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契约和行为规范;在国际方面,尽管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中国坚持共同富裕是顺应世界发展需要的时代化遵循,是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求和平、促发展、谋幸福”的内心强烈愿望的真实表达。其现实可能性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基于共同富裕共识,解决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物质绝对贫困问题并全面建成人均超过1万元的小康社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累丰富的发展资源和雄厚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共识的铸牢与强化必然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微观上,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征程的精神旗帜,具有凝心聚力、焕发主动精神、提高劳

20、动生产效率的效用,为每位劳动者的精神家园提供持续情感支撑,使之在劳动中增强主人翁意识,砥砺奋进,激发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经济发展。2.倡导共建富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合作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富裕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实现共同富裕的整体性,共建14亿人口的富裕。就整体而言,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各民族人民、不同行业人员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运用体力和智力,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积极创造财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二是指实现共同富裕的协作性,打破区域限制和地区壁垒,发挥比较优势,深化交流协作,互补互助、协同共进;推动城乡之间融合发展,资源互补,互补关系

21、正反馈式的不断发展;构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互学互鉴,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发展活力。在世界格局动荡变化加剧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共建富裕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蓄积动能。它立足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共赢”,具有主动性、合作性、普惠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共建富裕,强调以共建带动生产要素的全国性流动,进而拓展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发展空间。共建富裕是“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实现途径,其主要方法是以人人参与、汇聚民智的办法获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做到这

22、一点,就需要满足不同阶层的合理需求,激励人们以饱满热情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增进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凝聚各群体力量,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人民提供更加普惠平等的机会和条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本基础,促进人口数量优势向人口质量优势的转化。3.面向共享富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遵循“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20,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6,提出了

2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可见,共享富裕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共享富裕要把握如下三点:一是保持收入差距的适度性,使人民群众收入差距保持在适度合理的区间内;二是共享富裕具有全面性,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应与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步进行,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均等共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确保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共享富裕要与时俱进,经济发展成果应不断契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持续提高。具体而言,共享富裕就是人民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

24、及普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实质上,这些都是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共享富裕要坚持如下要求:人民共建共富的成果转化为人民实际获得感就要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是提升经济总量和改善经济结构,进而提高居民收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充分保障人民政治权利和维护人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是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实现人民群众精神富裕的文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福祉和实

25、现社会和谐的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保护和改善生态 4第42卷总第232期环境,实现美好生活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共享富裕不仅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要求,更是着眼于长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三)目标建构:实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55,这一论断直接回答了推进共同富裕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明确实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目标建构价值。具体而言,要通过理念先导、制度保障、策略谋划、人文底蕴四方联动,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1.理念先导:始终

26、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是基于国内国际发展经验教训,研判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而生成的,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共同富裕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第一,创新是增进财富积累的第一动力,要在财政增长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激励自主创新,在创新发展动力、发展方式中破解我国长久困扰的“时空压缩”问题,培育创造新优势、新动能,为共同富裕提供长远动力。第二,协调既是共同富裕的手段,也是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一。要坚持系统观念,妥善处理区域、城乡间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强化共治意识,协商共治,走协调发展之路,实现全面、均衡的富裕。第三,绿色是共同

27、富裕的题中之义,要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以绿色发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治理环境生态问题,提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质量生态产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实现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第四,开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外联动发展的机制,要以开放发展增强发展活力、营造广阔发展空间,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契机,建立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内联外引中促进共同富裕。第五,共享是共同富裕的目标,解决分配结果不均的问题,实现机会公平、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使全社会共享结果公正,更加平等地享受美好生活。2.制度保障: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8、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形成企业和劳动者共生共荣的新型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共享成果的平等权利。从国家的基本制度安排上既充分发挥资本的社会财富创造作用,又要规避资本的负面效应,使之服从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的要求。因此,要持续做大做强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保证混合所有制经济朝着实现共同富裕方向前进,夯实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同时,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性力量规范非

29、公有制经济发展,规范各类资本的使用与健康发展,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创造社会财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发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双轮驱动”综合效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强调“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则,充分释放全体社会成员劳动潜能,共享发展成果,推动社会财富的积累,推进社会逐步整体富裕。建立多次分配的协同机制,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情社会协同发力中,确保收入分配公平合理。初次分配注重包容性和协调性,在市场化条件下,根据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多少进行社会财富生产分配,逐步提高民众尤其是中

30、低收入阶层民众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使其在消费中拥有充足购买力,满足其长期潜在的内生需求;以政府调控建立包含社会保障、税收、转移支付等在内的二次分配,调节不同境况、不同收入、不同区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消减财富差距,加强各类税收,以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扶贫等多领域转移支付的力度,实现社会公平;依靠道德和信念力量,以社会为主导的第三次分配注重自愿性,营造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的浓厚氛围,通过募集、捐赠和资助等公益方式推动社会财富流动,弥补分配落差,缩小财富差距,促进社会成员和睦和谐。坚持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

31、动,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规范各类资本健康发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良性互补,进一步开辟中国经济发展空间。王捷: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四重价值向度 5 5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3.策略谋划: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体系建设与坚持渐进性原则共同富裕的落细落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任务之艰巨,工作之复杂,涉及面之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因而,既要做好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认清现实情况,坚持渐进性原则,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一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优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

32、及,尤其是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还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精细化的供给,同时还需注意渐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从而满足由经济水平提高产生的新需求,尤其是精神文化需要。二是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城乡和区域发展体系。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首当其冲是从农村端直接发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也还需要从城市端发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创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完善城乡农产品供应链,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以城促乡,改善城乡发展差距。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关注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带动与支援,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三是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33、精神共同富裕也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讲好中国故事,凝练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思想精华,营造向善向上的氛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挖掘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和国史学习,为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富裕提振精神动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后富群体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追求高品质的幸福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把握渐进性原则,不同区域发展形势不同,发展特色各异,无法实现同步富裕,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可能齐头并进15。要认清实现共同富裕过程

34、具有差异性和动态性的事实,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扎实有序推进。不同区域推进共同富裕的手段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进行路径探索。不同群体贫富差距较大,要探索先富帮助后富的良性机制,激活先富群体和后富群体的创富能力和发展潜力。4.人文底蕴:坚守人民情怀与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1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劳动、共同建设、共同创造及共同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劳动去奋斗和创造,在达成共同富裕共识的基础上,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共建共享。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社会成员不仅是受益者和见

35、证者,更是建设者和行动主体。社会成员在参与共建过程中不断挖掘和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潜能,不仅能获得致富能力的提升和物质财富的增加,还能实现自我和精神富足,在物质上“强”起来的同时,在精神上也“强”起来。只有社会成员广泛参与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普遍提升各种社会财富的创造能力的前提下,才能拥有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要在共建过程中不断化解社会成员面临的社会风险,诸如贫困、年老、疾病、失能、失业等风险,保证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生产,使其全身心投入社会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的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156中华民族拥有勤劳肯干、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36、对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中,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调动全体人民促进共同体富裕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人人愿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建共享格局。树立劳动光荣观念,营造勤劳致富、奋斗致富的良好民风民俗,激发人民群众积极生产、主动发展、积极创业的内生性动力。如果没有劳动、没有行动,共同富裕目标无从谈起。习近平除了倡导人民保持勤劳的传统之外,还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他提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15,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创新创造的主体,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色与水平。科技创新依赖劳动者的发明制造,即便是智能化生产,运营、管理、维

37、修依旧需要劳动者这个关键生产要素,要提升劳动者体能素质、科教素质和文明素质,打造高素质劳动者,提升致富能力,为促进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我们所要推进的共同富裕,是依靠人民群众发扬劳动精神,依靠辛勤劳动实现 6第42卷总第232期的共同富裕,是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发展能力的共同富裕,是不断提升全社会就业创业能力、创富致富本领的共同富裕。(四)世界意义: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22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与宽广胸襟,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眼光,充

38、分认识中国发展与全球发展的紧密关系,将共同富裕问题置于全人类的视野进行考察,具有特殊性又兼具普遍性。不仅为“中国发展何处去”提供行动指南,还具有丰富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思想、助力发展中国家破解经济与民生问题、推动世界各国均衡发展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为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和全球发展开辟新境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3这一论述既指出了持续改善民生、逐步推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要求把实现共同富裕

39、作为巩固执政基础的重大举措,这是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发展。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理论命题。他认为,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党长期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强调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即坚持从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属性认识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要把共同富裕摆在经济发展和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就是因为其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持久巩固,归根结底取决于共同富裕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强调推动生产力的质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关于社会生产力

40、的高度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根本路径的最新发展。强调共同富裕的渐进性,是对马克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关于分阶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实现路径和价值追求,创新性地提出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规定中国共同富裕实现的动力、方式、形态。此外,根据当今世界发展现状,提出构建普遍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中国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同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使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果造福全世界,蕴含了对追求共同体富裕问题的深刻认识、对共同富裕规律的准确把握的巨大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此外,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还强调构建初次分配、再次分

41、配、第三次分配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突出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同时发力,以现代科学技术赋能经济发展,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双轮驱动,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其实现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2.为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瓶颈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6在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也是我国破解发展与共享问题的过程。一方面

42、,整个经济社会开始逐步向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高质量发展迈进。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致富机会与良好的致富环境,鼓励全体人民增强内生动力,通过勤劳致富。另一方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到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事业上,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补齐短板,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要,增进民生福祉。二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更加充分的高质量就业。拓展增收渠道,提高劳动报酬和要素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合理机制,促进低收入群体转向中等收入群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43、的新动能。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追求个人全面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体基础设施,提供人民需要的丰富文化产品,实现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实现精神富足。四是倡导绿色发展,寻求永续发展之路。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发展中国家走经济快速发展道路,在跃升至中等国家收入水平的同时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劳动者未能从高速发展的经王捷: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四重价值向度 7 7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济中获得公平收入和幸福,相反,贫困差距日益扩大,生活品质得不到保证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中国

44、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打破发展与分配这一发展困境,寻求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公平正义的平衡点,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一些国家,尤其是贫富分化严重、引起社会动荡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世界民生建设提出了可行的中国方案。3.为世界各国均衡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富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24,“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16,这是共同富裕理念的拓展和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的共同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享受到了中国蓬勃发展带来的红利。为

45、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提出事关全球未来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宣告攻克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等一系列难题,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面向世界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协和万邦的天下观,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提出并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战略合作。面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国内“两个循环”中自由流动,发挥世界各国的资源、市

46、场、人口禀赋优势,强化互联互通。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格局,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为国家的联动发展、互利共赢创设空间。这些促进世界各国均衡发展,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新理念、新战略,是共同富裕理念造福世界的现实写照。三、结语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眼解决新时代的新矛盾,丰富共同富裕的新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视野,是指引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方略新路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性、革命型执政党,“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是党作出的庄严

47、承诺,共同富裕就是“过上好日子”的展开和体现,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指向了“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同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语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共同奔赴共同富裕的伟大进程,也是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普遍繁荣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在新历史方位下基于实践探索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其内蕴的丰富价值意涵和鲜明的实践指向,对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新时代人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

48、值。参 考 文 献1张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求索,2022(2):116-123.2江畅,魏敏.共同富裕的哲学理据J.思想理论教育,2022(3):10-16.3谢华育,孙小雁.共同富裕、相对贫困攻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上海经济研究,2021(11):20-26.4乔惠波.试论共同富裕的内涵、基础及推进路径J.东岳论丛,2022(2):21-29.5方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与实践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1):8-17.6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8):117-129.7吴文新,程恩富.新时代

49、的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与四维逻辑J.上海经济研究,2021(11):5-19.8张建华,孙熠譞.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J.学习与实践,2022(2):14-23,2.9冯凌亢.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1):121-127.10孙智君,范嘉旭,吴传清,等.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1):3-17.11袁银传,高君.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33-39.12刘欣,黄轲.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科学指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J

50、.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32-40.13倪明胜.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重向度J.理论探索,2018(3):65-69.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下转第117页)8第42卷总第232期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学术交互,合力推动了史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参 考 文 献1蒙默.蒙文通全集:第4册M.成都:巴蜀书社,2015:309.2蒙默.蒙文通学记(增订本)M.北京:三联书店,2006.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三联书店,2015.4全国政协盐亭县委员会.盐亭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