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_李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28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_李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_李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_李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李 鹏 张子欣摘 要 本文利用养老金替代率等指标,构建养老保障水平测算模型,对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现有政策条件下,模式和 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都不高,不同收入、不同性别群体的养老保障水平有较大差异。两种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随收入的提高逐渐降低,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随收入的提高而上升;男性的养老保障水平高于女性;对中等收入和较高收入群体而言,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高于 模式,高收入群体 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更高,且收入越高,模式和 模式间养老保障水平的差异越小。政策

2、调整模拟结果表明,提高缴费上限和领取年龄、降低领取税率有助于提升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因此,应继续完善顶层设计,优化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方案,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强化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持续推进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关键词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替代率;税收优惠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李 鹏,经济学博士,中国银保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张子欣,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职员。一、引 言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岁及以上人口达.

3、亿人,占总人口的.。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大国。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亿万百姓福祉。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因素叠加,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经过多年改革和探索,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全面、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困境。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较为成熟、覆盖全面,但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第二支柱职

4、业性养老金制度发展缓慢、覆盖面有限,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不充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规范。基于此,政府多次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年,人社部、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同年 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 号),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快发展。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启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内涵逐渐丰富。年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办发 号),明确了个人养老

5、金的制度模式,扎实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程,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 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人社部发 号)印发,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进一步细化。稳妥有序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持续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是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重要尝试,自 年 月试点至 年 月,家保险公司参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其中 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共.亿元,参保人数.万人。从国际实践经验看,税收优惠的政策设计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至关重

6、要,不同国家结合自身养老保险制度特点选择各自的税收优惠模式,如德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优惠采用 模式,美国、加拿大等采用 和 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郑秉文,)。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采用 模式,缴费和投资收益阶段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养老金领取阶段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减小居民当期纳税负担。自试点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平稳,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试点覆盖人群有限,政策效果未达预期。二是税收优惠激励作用有限。一方面,保费缴纳阶段税前扣除限额按月收入的 和 元孰低确定,优惠标准较低,超额缴费部分难以享受税收优惠;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领取阶段养老金收入的 部分适用税率,这一缴税比

7、例较高,政策激励力度不够。三是业务流程复杂、税前扣除操作不便捷等,进一步降低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吸引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如何?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参保人群的养老保障水平?不同税收优惠模式的养老保障水平有何差异?这些问题已成为学术界、政府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替代率和相对水平指标,构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测算模型,评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政策效果,并对缴费上限、养老金领取年龄和税率等政策调整后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最终提出政策建议。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最

8、新实践,构建养老金保障水平测算模型,评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政策效果;二是采用“制度式”养老金替代率测算方法,克服经验数据不足的困难,比较 模式和 模式的养老保障水平差异;三是模拟分析缴费上限、养老金领取年龄和税率等因素变化对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二、文献综述国际上,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税延型养老金计划的经济效应、居民参与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等方面。关于经济效应的研究一般认为,税延型养老金计划能够增加资本存量和国民储蓄,提升经济福利(.,)。较多学者通过构建多期世代交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长期来看税延型养老金账户能够提高储蓄和产出,增加资本存量,增进经济福利,提高退休居民的生活水平(

9、,;,;)。但也有学者对美国和英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经济效应的研究发现,个人养老金账户增加储蓄的比例较小,税延政策可能会造成额外的福利损失(.,)。在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表明居民是否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受到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税收规划及缴费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政策可以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覆盖面,尤其是能够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朱艳霞.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试点 中国银行保险报,()年 月,财政部、税务总局第 号公告将养老金领取阶段税率下调至,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对于收入较低或者收入低于个税起征点群体,这一政策仍有待完善,以扩

10、大政策覆盖群体,实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普惠性。保险研究 年第 期 .保积极性(,)。从长期看,缴费限额对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有重要影响,提高缴费上限有利于促进居民提高养老金缴费水平,应根据经济发展等因素变化对缴费限额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对养老金缴费的需求(,;,)。在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及效果方面,有学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养老金税收优惠模式的分析发现,本质上看,养老金税收的 模式和 模式是一种支出税,模式和 模式是综合收入税,和 模式操作更为简便,受通货膨胀影响较小,相比之下更具优势,被更多国家所采用(,)。从各国的实践经验看,税收优惠的激励措施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

11、用,但由于各国养老金制度不同,其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和优惠的程度也不同(,)。大多数国家的实践表明,模式的个人养老金计划税收优惠的程度更高,具有更好的激励效果,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计划的覆盖面,提升老年人的退休待遇(,)。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采用 和 相结合的方式,居民可根据不同养老需求,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税收模式的养老金账户,从长期来看,如果缴费期间的税率高于领取期间的税率,则个人倾向于选择 模式的养老金账户,反之则更倾向于选择 模式的养老金账户(,;,)。国内学术界主要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顶层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采用的税收优惠模式等进行讨论。郑秉文()提出了我国第三支

12、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并指出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促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多数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杨燕绥等,;王小平,;董克用等,)。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缓解养老金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增加个人养老金财富积累,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孙洁,;董克用、施文凯,)。美国、国家等的经验表明,个人养老金制度对居民退休收入的贡献不断提升,我国应进一步明确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功能和定位,通过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高养老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制度创新能力等方式,加快推动

13、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朱俊生,;徐卫周、张文政,;王晓军、詹家煊,)。杨宜勇、吴香雪()认为,模式适合纳税群体,模式适合非正规就业群体,应对不同群体采用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模式,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灵活便捷、公平可持续。也有学者利用替代率指标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进行分析。庹国柱、段家喜()提出,替代率指标可用来衡量个人养老金制度发挥的保障作用,测度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范堃等()基于精算平衡原理构建模型测算目标替代率,发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方案下中低收入群体难以享受税收优惠,高收入群体税收优惠较低,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不足,应优化税优扣除限额,改善制度的激励作用。袁中美、郭金龙()根据上海

14、市试点的实践情况,通过构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替代率模型发现,试点政策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税收激励作用最大,对不同参保群体的福利水平改善差异较大,并建议针对不同群体设定税收优惠限额,对低收入者和女性等弱势群体给予缴费补贴。还有学者利用精算方法测度了税收优惠幅度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发现个人缴费的积累程度与目标替代率密切相关,应提高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进而提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保障水平(尹音频、刘美洁,;仙蜜花,)。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尝试利用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选取替代率等指标构建养老保障水平的测算模型,评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政策效果,比较 模式和 模式下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的差异,并模拟测算不同缴

15、费上限、不同养老金领取年龄和税率对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为完善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提供参考。三、研究设计养老金替代率作为衡量养老金制度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被用作不同制度之间的比较或国别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比较(,)。测度养老金替代率的方法包括“经验式”的养老金替代率和“制度式”的养老金替代率。“经验式”的养老金替代率需要基于经验数据,通过当前退休群体的养老金收入和在职职工的收入计算。“制度式”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考察某一特定制度下职工的养老金预期收益与个人收入的比,即目标替代率。由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时间较短,经验数据缺乏,本文采用“制度式”养老金替代率的测算方法

16、,衡量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保障水平。根据王亚柯等()测算替代率的指标体系和方法,采取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四个指标,在一定假设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测算模型,衡量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假设 年 岁职工开始参加工作,并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持续缴费至养老金领取年龄(法定退休年龄)。根据财税 号文规定,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缴纳的保费在一定标准内进行税前扣除,计入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再征收个人所得税。由此可知,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一种 模式的制度安排。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税前

17、扣除标准按照个人当月工资收入的 和 元孰低确定,对于达到领取条件的养老金收入 部分予以免税,其余 部分按照 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照此标准,本文构建 模式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的测算模型。(一)模式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 模式是在养老保险购买阶段人、资金运用阶段免税,在养老金领取阶段征税的税收模式。本文基于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四个指标考察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其中,总替代率()是职工个人养老金收入与其退休前一年总工资收入的比例,表示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水平维持其退休前的收入水平的程度。净替代率()是职工个人养老金收入与其退休前一年净工资收入的比例。净替代率考虑

18、了扣除各种税费后的收入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工退休后更真实的保障水平。总相对水平()是职工个人养老金收入与其退休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表示个人养老金收入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高低,衡量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充足性。净相对水平()是职工个人养老金收入与其退休当年净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假定 为 岁职工的个人工资水平,为职工达到财税 号文规定的每月缴费 元的年龄,为个人工资增长率,为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账户的投资收益率,是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储蓄额的计发系数,为养老金领取年龄,是领取个人养老金时所缴纳的所得税,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为社会保障的缴费率,为个人所得税。、指标的测算模型分别为:()()()()(

19、)()()()()()()()()()()()()()()()()()保险研究 年第 期 .基准组按照 税率计算。本文第五部分根据 年调整后的养老金领取税率 进行测算,比较了降低税率前后养老保障水平的变化。(二)模式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为比较不同税收优惠模式下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的差异,假设在财税 号文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改变税收优惠模式,采用 模式的制度安排,即个人缴费时不进行税前扣除,按照相应的纳税政策正常缴纳个人所得税,对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和未来领取的养老金收入予以免税。假定为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的个人所得税和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比值,其余参数仍参照 模式设定,则 模式下、指标的测算模型分别为:

20、()()()()()()()()()()()()()()()()()()()()()()()()()()()()()()为合理测算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本文对模型有关参数进行如下设定:一是假设职工 岁开始工作并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二是根据国家统计局 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确定,即 元。三是假定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同步增长,结合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近年的增长情况,考虑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速和实际的工资增长状况,设定工资增长率 为.。根据近 年我国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增长情况,将投资收益率 设定为.。四是根据基本养老保险有关个人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考虑财税

21、 号文有关参保人群的规定,假定男性和女性养老金领取年龄分别为 岁和 岁,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储蓄额的计发月数分别为 和,计发系数 根据指计发月数除以 计算确定。五是计算净收入水平时,需要考虑社保缴费和个人所得税的影响,社保个人缴费率设定为,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按照 年发布的七级税率表计算确定,个税起征点为 元。六是为分析不同收入群体的养老金保障水平差异,设定中等收入群体工资水平为 倍社会平均工资,较高收入群体工资水平为.倍和 倍社会平均工资,高收入群体工资水平为 倍社会平均工资。四、测算结果与敏感性分析(一)养老保障水平测算结果根据养老金保障水平测算模型,

22、本文分别测算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 模式和 模式下的养老保障水平(见表)。总体而言,无论是养老金替代率还是相对水平,两种模式下职工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所获得的养老保障水平都不高。不同收入群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存在差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养老金替代率逐渐下降,养老金相对水平逐渐提高。从不同性别看,由于男性缴费时间比女性更长,其养老保障水平相对更高。从不同模式看,对中等收入群体和较高收入群体而言,模式下养老保障水平更高。而对高收入群体来说,模式下养老保障水平更高。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 模式之间的养老保障水平差异逐渐缩小。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3、,:。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年修订)。和 模式的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表()收入水平性别(领取年龄)中等收入男().女().较高收入.男().女().男().女().高收入男().女().对中等收入群体而言,模式下,男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女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男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是女性的.倍和.倍,男性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是女性的.倍和.倍。模式下,男性、女性的替代率和相对水平均高于 模式。其中,男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分别高于 模式.和.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

24、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 和.,分别高于 模式.和.个百分点;女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分别高于 模式.和.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高于 模式.和.个百分点。结果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在 模式下能够获得比 模式更高的养老保障水平,男性参加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获得了比女性更高的养老保障。对较高收入群体而言,模式和 模式的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均低于中等收入群体,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均高于中等收入群体。以.倍社会平均工资收入群体为例,模式下,男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较中等收入群体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较中等收入群体分别上升.和

25、.个百分点;女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较中等收入群体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较中等收入群体分别上升.和.个百分点。模式下,男性、女性的替代率和相对水平均较 模式下有所提升。其中,男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女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呈下降趋势,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收入越高,下降或者上升的

26、幅度越小。模式与 模式的养老保障水平差异程度也随着收入提高而减小。对高收入群体而言,模式和 模式的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相对较高收入群体进一步降低,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相对较高收入群体进一步提升。而且,高收入群体在 模式下的养老保障水平较 模式下更高。模式下,高收入群体中男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相比倍社会平均工资收入群体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 保险研究 年第 期 .,相比 倍社会平均工资收入群体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高收入群体中女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相比 倍社会平均工资收入群体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

27、,相比 倍社会平均工资收入群体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模式下,高收入群体的男性、女性替代率和相对水平均较 模式下略有下降。其中,男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均低于 模式.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低于 模式.和.个百分点;女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分别为.和.,均低于 模式.个百分点,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低于 模式.和.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由于缴费上限和税收的作用,高收入群体相比其他收入群体的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虽然较低,但养老保障的相对水平高于其他收入群体。而且,高收入群体选择 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更有利于提升其养老保障水平。(二)敏感性

28、分析考虑到投资收益率、工资增长率等参数的设置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进一步对模型测算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以男性总替代率()指标为例,分别测算在不同参数条件下 模式的养老保障水平。.工资增长率本文养老保障水平测算模型中设定工资增长率为.,长期来看,工资水平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分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其他参数假设不变的情况下,本文测算了工资增长率在 范围内变动时,不同收入水平下 模式的总替代率变化情况(见图)。可以看出,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时,随着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各收入水平的总替代率呈下降趋势,且收入水平越高,总替代率下降的幅度越小。具体的,工资增长率从 逐步增

29、长到,倍社会平均工资的中等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由.下降至.,下降了.个百分点;.倍社会平均工资的较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由.下降至.,下降了.个百分点;倍社会平均工资的较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由.下降至.,下降了.个百分点;倍社会平均工资的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由.下降至.,下降了 个百分点。随着工资增长率的提高,不同收入群体间总替代率的差距逐渐缩小。如工资增长率为 时,倍社会平均工资的中等收入群体总替代率与 倍社会平均工资的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相差.个百分点;工资增长率为 时,倍社会平均工资的中等收入群体总替代率与 倍社会平均工资的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相差.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率本文养老保障水平测算模型中的投资

30、收益率为.,考虑到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我们分析投资收益率在 的范围内变动时,不同收入水平下 模式的总替代率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图。从图 可以看出,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时,随着投资收益率提高,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总替代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收入水平越高,总替代率上升的幅度越小。其中,倍社会平均工资的中等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由.上升至.,上升了.个百分点;.倍社会平均工资的较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由.上升至.,上升了.个百分点;倍社会平均工资的较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由.上升至.,上升了.个百分点;倍社会平均工资的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由.上升至.,上升了.个百分点。同时,随着投资收益率的上升,不同收入群体间总替代

31、率的差距逐渐增大。如投资收益率为 时,倍社会平均工资的中等收入群体总替代率与 倍社会平均工资的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相差.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率提高到 时,倍社会平均工资的中等收入群体总替代率与 倍社会平均工资的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相差.个百分点。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图 不同工资增长率的总替代率 图 不同投资收益率的总替代率五、政策调整对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分析现有政策条件下,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对参加人群养老保障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养老保障水平的测算结果除受到基本参数假设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缴费上限、养老金领取年龄和领取税率等不同政策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

32、不同政策调整情况进一步模拟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变化。(一)提高缴费上限本文根据财税 号文设定缴费上限为 元 年。缴费上限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适时调整,因此,本文分析将缴费上限提高 倍和 倍时,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变化。表 列出了不同缴费上限条件的 模式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缴费上限提高时,参加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职工养老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当缴费上限提高 倍至 元 年时,男性中等收入群体的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比基准组提升了.、.、.和.个百分点,是基准组保障水平的.倍;女性中等收入群体的总替代率、净替代率

33、、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比基准组提升了.、.、.和.个百分点,是基准组保障水平的.倍。收入水平越高,提高缴费上限对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提升的作用越明显。如男性高收入群体的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比基准组提升了.、.、.和.个百分点,是基准组保障水平的.倍。当缴费上限提高 倍至 元 年时,各收入水平的职工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以男性为例,中等收入群体的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比基准组提升了.、.、.和.个百分点,是基准组保障水平的.倍;高收入群体的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

34、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比基准组提升了.、.、.和.个百分点,是基准组保障水平的.倍。取消缴费上限后,各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障水平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不同保障水平指标随收入的变化趋势较基准组发生变化。具体来看,不同收入群体的总替代率指标均保持一致,男性各收入组总替代率均为.,女性各收入组总替代率均为.。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等指标随收入水平的提升逐渐增大。保险研究 年第 期 .不同缴费上限的养老保障水平测算结果表()收入水平性别(提高 倍)(提高 倍)(取消上限)中等收入男.女.较高收入.男.女.男.女.高收入男.女.(二)提高领取年龄本文根据法定退休年龄将男性和女性养老金领取年龄分

35、别设定为 岁和 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已被提上日程。基于此,本文将男性和女性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分别提升至 岁和 岁,模拟这一政策变化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不同领取年龄的养老保障水平测算结果表()收入水平性别(年龄)中等收入男().女().较高收入.男().女().男().女().高收入男().女().表 为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后的 模式和 模式养老保障水平测算结果。提高领取年龄后,男性和女性各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障水平均有所提升,男性养老保障水平的提升更加明显。以 模式为例,男性领取年龄为 岁时,中等收入群体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

36、水平分别比基准组提升.、.、.和.个百分点,分别提升至.、.、.和.。随收入水平提高,男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提升幅度下降,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提升幅度增加。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比基准组提升.、.、.和.个百分点,分别提升至.、.、.和.。女性领取年龄为 岁时,中等收入群体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比基准组提升.、.、.和.个百分点,分别提升至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和.。随收入水平提高,女性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提升幅度下降,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提升幅度上升。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

37、比基准组提升.、.、.和.个百分点,分别提升至.、.、.和.。由此可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养老金领取年龄的提高,其养老保障水平均有所提升。而且,随着未来男女之间养老金领取年龄差异的减小,男性和女性的养老保障水平将趋同。(三)降低领取税率根据财税 号文规定,本文将养老金领取税率设定为.。长期来看,养老金领取税率受到经济增长、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养老金领取税率调整至 和,测算比较不同税率条件下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变化。表 列出了 模式不同领取税率的养老保障水平测算结果。降低领取税率,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有所提升,且男性保障水平提升幅度略高于女性。领取税率越低,个

38、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越高。领取税率降低至 时,男性中等收入群体的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女性中等收入群体的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指标随收入提高而增加的幅度降低,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指标随收入提高而增加的幅度提升。男性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女性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提升.、.、.和.个百分

39、点。领取税率降低至 时,不同收入群体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如男性中等收入群体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比基准组提升.、.、.和.个百分点;男性高收入群体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分别为.、.、.和.,分别提升.、.、.和.个百分点。不同领取税率的养老保障水平测算结果表()收入水平性别(的税率)(的税率)中等收入男.女.较高收入.男.女.男.女.高收入男.女.六、结论与政策启示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选取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等指标,通过构建养老保障水平测算模型,对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

40、现,模式和 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都不高,不同收入、不同性别群体的养老保障水平存在较大 保险研究 年第 期 .差异。具体的,两种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总替代率和净替代率均随收入的提高逐渐降低,总相对水平和净相对水平随收入的提高而上升;男性的养老保障水平高于女性;对中等收入和较高收入群体而言,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高于 模式,对高收入群体而言,模式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更高,且收入越高,模式和 模式间养老保障水平的差异越小。敏感性结果显示,工资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具有一定影响,本文测算结果在较大参数范围内具有稳健性。政策调整模拟的结果表明,提

41、高缴费上限和养老金领取年龄、降低养老金领取税率有助于提升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本文研究有以下政策启示:一是从替代率指标看,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保障水平还不充足,对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养老金体系的补充作用有限,应继续坚持发展和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二是税收优惠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税优覆盖人群有限、模式单一,应研究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引入多种税收优惠模式,强化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三是应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和配套制度,及时对缴费上限、税收激励政策等进行动态调整,优化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方案,满足不同群体对养老保障的差异化需求,持续有效

42、推进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参考文献 董克用,施文凯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理论探讨与政策选择 社会保障研究,():董克用,孙 博,张 栋 从养老金到养老金融:中国特色的概念体系与逻辑框架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范 堃,竺 琦,钱林义,张 楠 基于目标替代率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扣除限额优化研究 保险研究,():孙 洁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庹国柱,段家喜 我国发展税优个人养老金的关键问题、总体框架及政策建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王小平 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分析 保险理论与实践,():王晓军,詹家煊 税延政策真能

43、刺激养老保险市场需求吗?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模拟分析 保险研究,():王亚柯,王 宾,韩冰洁,高 云 我国养老保障水平差异研究 基于替代率与相对水平的比较分析 管理世界,():仙蜜花 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徐卫周,张文政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国外经验及我国借鉴探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杨燕绥,妥宏武,杜天天 国家养老金体系及其体制机制建设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杨宜勇,吴香雪 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改革与税收扶持机制研究 税务研究,():尹音频,刘美洁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变量测度与思考 基于上海市社会经济数据的实证测度税

44、务与经济,():袁中美,郭金龙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政策效应与优化策略 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国际比较和上海案例的模拟测算 西部论坛,():郑秉文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税收的作用及其深远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郑秉文 养老金三支柱理论嬗变与第三支柱模式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朱俊生 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老龄科学研究,():朱艳霞 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试点 中国银行保险报,(),:,():,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模拟研究 :,():,():,:,():,?,():,():,:,():,():,():,:,:;编辑:孟慧新 保险研究 年第 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