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博评论中的关注焦点和情感...于“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事件_邢虹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079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评论中的关注焦点和情感...于“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事件_邢虹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博评论中的关注焦点和情感...于“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事件_邢虹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博评论中的关注焦点和情感...于“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事件_邢虹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2022/112022/119新闻与传播研究微博评论中的关注焦点和情感偏向基于“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事件 邢虹文 罗嘉豪【摘 要】本文以上海疫情期间的社会突发性事件为例,对其相关微博热搜中的评论进行了数据采集,分析了网民对于该事件的关注焦点和情感偏向。研究发现,事件中的负面情绪较多,其关注焦点主要在上海疫情控制、社会治理和对于生命的尊重,网民的发言特点与其所在的地域也有所关联。在未来的社会突发性事件中,政府应该对舆情进行评估监测,及时公开信息,利用法律和平台等手段加以辅助监管,同时关注民众的心理健康,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关键词】突发事件;微博评论;文本挖掘;情感分析【作者简介】邢虹文,上海政

2、法学院,纪录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罗嘉豪,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重大突发事件中纪录片的媒介记忆建构与舆论引导”(项目编号:YB2020C01)的阶段性成果。引 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年末暴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以举国之力率先打赢了抗疫战争。然而由于新冠病毒的变异,2022年3月初上海出现疫情反弹,随即上海采取管控措施。在此期间,网络中流言四起,各类民生问题

3、相继暴出,“新长征福利院”事件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5月1日下午,有网友称上海普陀区新长征福利院中,一名还没去世的老人差点被转运至殡仪馆火化,消息随后坐实,网民便对该事件展开激烈的讨论,造成较大舆论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微博俨然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在网络平台中,一些情绪化的评论有时会对公众认知及舆论引导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网络受众的情感偏向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受众调查多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来展开1,然而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102022/112022/1110新闻与传播研究面,问卷和访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制约,时效性和真实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4、另一方面,无法取得极大规模的样本数量致使研究欠缺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使用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的方法对研究案例的微博评论进行抓取和观测,可弥补问卷法和访谈法的一些缺陷,从中知悉受众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偏向,旨在为政府能充分了解舆情提供参考依据,并讨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一)网络舆论舆论(public opinion)一直是新闻传播领域里的重要概念和研究对象,最早源于法语中的“opinion publique”一词,由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在1588年首次使用2。在早期社会中,舆论一直是道德规范的载体并承担着社会控制的功

5、能3,它代表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共识,正如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卢梭所认为的那样4-5,舆论赋予了人们发声的权利,是人民公共利益的一种体现。在现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逐年增长,互联网给予用户更多的表达空间6。较为便捷、自由的新浪微博便成了人们重要的发声渠道7。然而,新媒介碎片化、匿名化和非理性化等特点共同构成了网络舆论的不可控因素,容易引发网络暴力8、网络审判9和信任危机10 等问题。郑雯指出,在社会分层理论下,“底层”群体的结构演变对网络空间影响深刻11;蒋明敏认为,在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中会出现泛政治化的表征,网民会以质疑、戏谑的政治批判情绪“拷问”政治体制,致使党和政府的公

6、信力被消解12。因而,明确网络中舆论的关注点对于监管主体实施管控和引导工作是相当重要的。研究问题1:围绕“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事件,微博舆论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二)网民情感情感(emotion)一词源于心理学的范畴,多指一种生理上的条件反射,而在社会科学类的研究中通常被视为个人实践理性(practical reasons)的一部分13。诺尔曼丹森(Denzin N.K.)在情感论中将情感描述为自我的感受,这种感受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意向上的,具有社会性和共通性14,进而,有学者指出,情感实践探索了社会领域中情感的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其包含情绪、身体、认知(意义)三重维度,这些维度可以呈现社会成

7、员数字媒介实践的多元面向15。在数字时代,情感的力量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着公共舆论的话语形态16。由于信息流通的速度不断增加,社交媒体加剧了舆论事件的聚集,而作为个体的人形成了社交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构建了庞大的虚拟社区。桑坦斯分析了互联网中的群体极化现象,认为网民的情感偏向最终会朝向极端聚集17,必须得加以管控。心理学家艾克曼(Paul Ekman)在1992年的一篇论文里把情绪总结为6种,包括恐惧、惊讶、厌恶、悲伤、快乐和愤怒18。基于此,可以把情绪归为正性和负性两类,而那些负性情绪正是形成网络舆情的导火索和催化剂19。所以,如何判断事件中的情绪态度以及情感偏向将会成为解决事件过程中

8、的关键因素。研究问题2:关于该事件,微博舆论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通常是新闻工作者判断一个客观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实践标准,也是能否引发受众兴趣的重要因素。传统所知晓的新闻价值,包含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这几个要素。其中,接近性包括地理、心理、年龄和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20目前,中国关于新闻价值和地缘空间的研究相对较少。于起翔从经济流向的角度讨论了新闻中的地理接近性21;涂存艳以华商报为例,112022/112022/1111新闻与传播研究认为地方报纸要将地理接近性应用于新闻报道中22;张晓和郝延博量化了网络评论中的地理信息,发现网络新闻事件的地理位置仍影响

9、新闻价值23。对于新时期新闻价值的内涵,更多学者还是通过讨论融媒体时代的媒介特性去分析这一问题。刘冰谈到如今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超越了传统的理解24,一方面,融媒体时代没有局限的传播范围,时空的界限不断流动和迁移25;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和推送机制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接近性提升传播的针对性,易于受众获取和接收信息26。其实,郝雨早在2006年研究新闻价值时就对新闻价值的要素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利用关注性、关利性、关情性、关趣性和关智性几个要素揭示了新闻价值的本义,27其中,关情性指的是新闻能够唤起受众的同情,在同情中得到心理满足。那么,在后真相时代,用户的关注是否更多体现在情感的宣泄,还是仍与其所处的

10、地理空间相关,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问题。研究问题3:该事件中的用户关注与地理空间上是否存在关联?二、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2022年5月1日,“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事件在新浪微博平台引发了激烈的讨论。5月2日,“上海5人因错转福利院老人被问责”(话题1)和“相关部门介入上海福利院老人未死亡被拉走事件”(话题2)两个话题登上了热搜榜,获得共计4.8亿的阅读次数和9.2万的讨论次数。本文针对两个话题中的微博发言和评论,利用Python爬虫程序对研究所需的文本进行了抓取,为了保证其内容的时效性,采集截止时间至2022年5月7日。完成抓取后共获得微博发言及评论4547条。(二)数据处理首先利用Python中

11、的pandas库读取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删除重复内容以及明显无意义的数据,得到文本3924条。随后利用“结巴(jieba)”库进行中文分词,并以哈工大停用词词库为基础,过滤掉单个词、停用词和数字符号等无实际意义的数据,得到27613个词汇。(三)数据分析1.词频分析词频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公众对于该事件的话题焦点。本文将划分后的词使用counter进行统计,获得每个词汇对应的词频数,选取了词频数较高的词汇绘制了词云图。同时,本文利用了ROST CM6软件中的语义分析功能生成了语义网图1 微博评论的词云图122022/112022/1112新闻与传播研究络图谱,以高频词为节点,箭头为指向,用于

12、探究不同节点之间的延伸关系。2.情感分析情感分析可以反映出文本中的态度偏向和观点特征。本文运用了pyCoinsenti 工具展开了具体操作,它结合了知网情感词典、清华大学李军情感词典、BosonNLP情感词典和否定词词典等。对于情感强度进行赋值,大于0的表示为积极情感,小于0的表示消极情感。3.地理分析根据发言用户的IP所在地,用FineBI软件绘制了其分布的热力地图,评论数量越多则颜色深度越深。此外,还对各个地区的情感强度做出考察,制作了IP情感箱线图,主要展示的是各地区评论的情感极性分布比例以及一些异常的情感强度。三、研究结果与问题发现(一)围绕“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事件,微博舆论关注的焦点

13、是什么?观察图1可以发现,词频数最多的是“上海”“老人”“死亡”和“福利院”等与事件相关的词语。更为具体的是由图2的语义网络延伸出的话题包括:上海疫情的传播与控制情况、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管理漏洞和人员腐败、社会老龄化下的子女赡养以及一线城市的人情冷暖等,这图2 微博评论的语义网络图图3 微博评论的情感极性图消极,67.04%积极,31.58%中性,1.38%132022/112022/1113新闻与传播研究些话题多是关于社会治理以及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理性和非理性彼此交织。另一方面,一些本事件议题外的讨论也值得注意。举例而言,如“谣言”和“辟谣”两个词汇在评论中频频出现。在此轮上海疫情中,常有自

14、媒体账号发布各种虚假信息,加剧着人们的惶恐心理和对信息的不信任。一些学者发现谣言在网络中的同质性、匿名性使得其传播速度快28,往往容易引发群表1 部分微博评论的情感强度计算结果展示评论内容情感得分别的不说,承认了而不是欲盖弥彰,这点做得挺好的。0.2750322493342疫情防控再重要,也要坚持生命安全第一的大原则。3.24888866930605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也需要引起警惕,国家也需要关注那些孤寡老人,也需要加强立法和法制惩治力度。8.61251891737315上海抗疫的狗血剧,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出的。-2.0579632857865社会的可怕,人性的可怕,单位组织的可怕,

15、到底什么最可怕?-13.6369546950699我以为这种事情在上个世纪会存在,没想到现在居然会发生。-17.722619892798图4 两个话题中的评论数量变化趋势图5 两个话题中的情感值(中位数)变化趋势142022/112022/1114新闻与传播研究体性事件29,还可能影响人们的记忆建构30。因此,在自媒体时代如何有效消解谣言,是研究者不得不持续探索的方向。此外,像“美国”“印度”等与上海疫情无关的词汇也出现在了许多评论中。所折射出的是,网民将不同国家的社会治理问题进行比较,形成的作为反话语的讽刺言论,它既代表了公民对于政治文化的一种个性发声,也反映着公民对于国家形象传播和建构越来

16、越关注,可以视为是民族意识的网络表达。31不过,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公民媒介素养的差异和缺位,使得社交媒体上的部分评论充斥着负能量。在有关“法律”“认知”等词汇的讨论中,出现了知识的错误传播、消极的价值态度和个人隐私外泄等问题,基于人们的好奇心、模仿心理,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二)关于该事件,微博舆论的情感偏向是怎样的?从图3中可以看出,此次事件中消极情感占据了大部分比重。正如有实证研究表明的,人们通常更爱传递负面消息,或负面地解读消息32,这会造成社会情感的紊乱失调33。对表1中部分评论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受众的情感呈现出几种态势:首先是对治理的批判。如“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反

17、映了大上海治理的弊端”(情感值-5.98),“这种事问责追责处罚是必须的”(情感值-3.39),“这些人又给国家抹黑了”(情感值-5.21)等。这些批判中蕴含着愤怒、嫌恶,而其背后是网民诉诸正义感的内在需求34。其次是对道德认知的塑造。不少网民纷纷感叹“刷新了我道德认知的底线”(情感值-2.86),也有人认为“老龄化社会里,很多人会突破道德、良心以及善恶的下限”(情感值-11.02),还有人谈到的是“生命之过,如果不是生命只是一个石头就不会了”(情感值-0.65),这些评论透射出疫情当中的生命哲学,其价值本位是必须重视生命,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35;再者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后果是

18、两方面的,一类是情绪失控下的不正当言论,多包含言语暴力,脏话等攻击性话语,如“一条人命这么贱吗?到底怎么办事的?”(情感值-28.69),另一类是对未知信息的臆想揣测,如“之前会不会已经存在这样的事了”(情感值-4.86),“会不会给老人吃安眠药,再拉去殡仪馆啊!”(情感值-13.15)等。造成这种恐惧的根本原因是信息异化的环境,即对信息的过度依赖和盲目崇拜36。不过,图6 微博评论的用户IP分布热力图152022/112022/1115新闻与传播研究在负面情绪之外也存在着理性的发言,部分网民呼吁“不能全民恐慌,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不给政府制造麻烦”(情感值11.42),希望能够齐心协力克服疫情

19、;也有网民怒批“殡仪馆人员报警神仙网友选择性失明”(情感值2.97),站在社会共同体的角度正视问题。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此次事件的舆论周期并不是很长,在发生的三天内其热度形成了断崖式的下跌(见图4、图5),由于微博平台本身信息流速较快,受众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浏览习惯会呈碎片化。而从事件本身的角度来看,上海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信息发布是及时的,第一时间迅速介入调查,证实信息并及时公布了老人的生命状态、相关人员的表彰和处罚结果,避免了负面情绪的扩散。随着事件的推移,情绪逐渐趋于中性,出现更多对于殡仪馆工作人员责任心的赞赏和对老人祝福的评论。可见,判断情绪的走向,较早地发布内容并利用正面信息强化积极情绪

20、的社会共振,是控制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重要手段。(三)该事件中的用户关注与地理空间上是否存在关联?不难发现,图6中的热力区域,重点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和广东,代表这些地区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和评论更多。图7同样反映了这一情况,这五个地区的评论密度较高,且负面评论多,情感跨度大。上海作为抗击疫情的“主战场”,自然成为了舆论重地。相较于其他地区,上海用户的评论中,“失落”和“恐惧”情绪占据了很大比例:“等疫情结束我连夜扛着火车回老家,再也不呆在上海了”,“在上海长大多年,真的活久见”(IP:上海)。由于身处上海的民众切身经历了物资保供困难,社会交往受到阻隔等问题,心理压力得不到舒缓

21、,负面情感被不断放大,最终形成了情绪的蔓延扩散。江苏、浙江地区距离上海较近,民众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也出现了不少负面情绪:“前几天听说上海有些地方的方仓开始闭仓我们江浙可不替他们养人哦”(IP:浙江),“还是上海生活节奏快,直接快进到给你送走”(IP:江苏)。而由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非延续性情绪宣泄的周期通常是短暂的,这些负面情绪往往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而趋于稳定37。北京地区继上海之后于2022年4月初暴发局图7 用户IP地区与情感强度的箱线图162022/112022/1116新闻与传播研究部疫情,作为老龄化趋势显著的城市38,北京用户的关注点很大一部分在老人和生活层面:“希望这位老人快点康复,

22、战胜新冠,好好活着”,“人生的最后那些年,没有儿女的老人,多半过得凄惨”(IP:北京);从图7看,广东地区的评论是情感极性跨度最大的,和其网民数量与经济实力有关,其评论中有许多是对城市发展的考量:“发生在经济实力强大的上海”,“魔都果然是魔都”,“本来目标是去上海,希望真的只是意外情况不是蓄谋的情况”(IP:广东)。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评论中情感表达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特征仍有密切关联,而不同城市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事件类型也是评论产生的重要根据。四、总结与讨论本文通过对疫情中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评论进行了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一)评估监督舆情,及时公开信息政府的公信力、

23、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网络舆情的评估和监测,对于促进舆论的正向发展和有效化解舆情风险有着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39。呼吁加强和完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同时提升舆论收集和分析舆论的能力。一方面,要注重情报的质量,不断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多部门高效联动、协同合作,以“快速有效”为目标导向,实时监测突发事件的情景演化,预测关键节点,判别情感倾向40。另一方面,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有学者提出,在舆情萌芽阶段,要关注网民对舆情的热点看法,及时制定治理

24、措施;在舆情发展阶段,要重点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在舆情爆发阶段,要加强统筹协调能力和事件处置效率;在舆情衰落阶段,要做好形象修复,吸取治理经验41。除此之外,政府作为解决公共危机中的关键引擎,其信息的公开和权威发布同样至关重要。第一,信息的公开能够满足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民主与法治的体现;第二,权威的发布能够有效帮助公民揭穿错误信息,减少谣言的传播,提升公民的信心和依赖性;第三,及时的回应能够有效消除政府和公民的隔阂,了解公民的需求,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等。(二)多方辅助监管,提升公民素养在突发公共事件当中,除了政府的治理和决策外,还需要法律和平台的多方合力与共同监管,才能有效地推动风险

25、的解决,并从长远的角度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法律层面而言,此次事件中显见的问题是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涉及网络谣言治理的相关法规有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42,但都比较零散,缺乏必要的整合及单独的立法模式。但网络暴力总体上一直处在法律治理边缘地带,虽然目前网络暴力防治的法律框架已基本确立,然而在刑事治理层面,对于情节严重的网络暴力行为,中国刑法中相关罪名的适用标准仍不够明确,应该继续补强刑事公诉及民事公益诉讼追责43。在众多的网络舆论事件中,“地域标签化”也是常常被大家所忽视的问题。事件中多数人认为问题的爆发完全由上海引起,产生了众多对于上海地区

26、的攻击性言论,上海人“排外、优越感、自私”等标签在网络空间被屡屡提及。从平台角度来看,多发掘新媒体渠道,包括开通政务微博、微信、网络访谈和问政等,营造地域正面的形象,对与地域相关的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同时设立微博发言的信用和声誉机制,实现更好把关。从媒介环境角度来说,要想改善网络空间中的生态环境,其根本是要提升民众的媒介素养,172022/112022/1117新闻与传播研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网民能够拥有理性的信息思辨能力,避免碎片化思考,带有包容心和同情心,尊重不同地区的发展与文化差异。(三)疏导民众情绪,关注心理健康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公众理性的信息识别能力急剧降低,频繁使用社交媒介,负面

27、情绪的传播能力变得更强,因而重点关注民众的心理健康和及时疏导负面情绪是极有必要的。在此次上海疫情中,严格的管控措施在有效遏制疫情的同时,也容易让居家人群产生失望、孤独感、无助感和被遗弃感等不良情绪。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本文认为建设健全的心理健康干预和救助体系是刻不容缓的,尤其是在问题应对和决策团队中吸纳更多从事公共卫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持续监测和追踪受众情绪,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措施。媒体方面,有学者提出采用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的方式,将媒体角色融入社会治理,帮助受众了解问题实情,设立对话协商机制并加强与受众的沟通联系,重视受众的反馈,为受众的

28、情绪表达提供出口。同时也要用积极的文本话语进行正面建构,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44。更为微观的层面,也有研究者指出了社会支持的重要性45,即各个社会成员之间从其所处的社会网络给予彼此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更重视个体的感受,让个体意识到并感知到来自家庭、朋友、同事和社区的帮助与鼓励。参考文献:1 高芳芳,林心婕.围绕在线问诊的舆论焦点与网络情绪研究基于微博舆情的分析J.未来传播,2022(2):34.2 段然.“舆论/public opinion?”:一个概念的历史溯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11):96.3 郭小安.舆论的公共性与公众性价值:生成、偏向与融合一项思想史的梳理J.新闻与传播研究,

29、2016(12):54.4 英洛克.人类理解论(上)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29.5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0.6 Qiu J.“Social Media on the Picket Line.”Media,Culture&Society 38.4(2016):619-633.7 徐敬宏,黄惠,游鑫洋.微博作为性别议题公共领域的理想与现实基于“男性气质”微博话题的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1(5):109.8 聂亮.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因素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2(6):23-25.9 赵时雨,张广利.“网络舆论审判

30、”:生成场域、诱发机制及疏导构想基于结构紧张的分析视阈J.理论月刊,2022(4):40.10 薛立琦.社交媒体时代食品安全危机的责任归因与信任修复基于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危机的网络舆论分析J.当代传播,2020(6):88.11 郑雯,施畅,桂勇.“底层主体性时代”:理解中国网络空间的新视域J.新闻大学,2021(10):16-29,117-118.12 蒋明敏.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泛政治化风险:生成逻辑与治理策略J.青海社会科学,2021(6):82-91.13 Massey,D.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 Society:The Origin and R

31、ole of Emotion in Social Lif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7.1(2002):1-29.14 美诺尔曼丹森.情感论M.魏中军,孙安迹译.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8-9.15 自国天然.情之所向:数字媒介实践的情感维度J.新闻记者,2020(5):43-44.16 王仕勇,陈超.良性互动与价值同构:网络舆论情感表达与主流媒体内容生产J.中国编辑,2022(5):46.17 美凯斯桑坦斯.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继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8 Paul Ekman.“An argument for basic

32、 emotions.”Cognition&Emotion 6(1992):169-200.19 屈慧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负性情绪表达与疏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21-125.20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49.21 于起翔.论新闻的经济地理接近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62-69.22 涂存艳.地域化报纸的新闻接近性价值标准应用研究以华商报为例J.今传媒,2021(5):76-81.23 张晓,郝延博.网络新闻的地理接近性探究J.新闻知识,2020(11):19-24.24 刘冰.融媒体时

33、代新闻价值新思考J.编辑之182022/112022/1118新闻与传播研究友,2015(1):60-63.25 陈翔.论手机传播的“中间性”基于传播时空的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8):143-149.26 胡昌平,聂铁虎.面向专业实践的网络信息搜索与推送以信息管理类专业为例J.情报杂志,2014(12):174-177.27 郝雨.回归本义的“新闻价值”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9-74.28 郭全.互联网时代的谣言治理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6):29-32.29 张蕾,郭晓桐.谣言、信任与群体性事件基于谣“盐”和抢盐风波的调查研

34、究J.国际新闻界,2012(7):12-18.30 Gabrielle F.Principe,Tomoe Kanaya,Stephen J.Ceci,Mona Singh.“Believing Is Seeing:How Rumors Can Engender False Memories in Preschoolers.”Psychological Science 17.3(2006):243-248.31 冉华,王昆.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形构与表达J.当代传播,2018(6):82-86.32 Keely Bebbington;Colin MacLeod;T.Mark Ellison;Ni

35、colas Fay.“The sky is falling:evidence of a negativity bias in the social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8.1(2017):92-102.33 杨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情感风险与伦理困境J.社会科学,2022)3):74-82.34 杨家勤.突发事件微博话语权威建构路径探讨J.新闻记者,2015(5):88-92.35 潘虹.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生命价值的再认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1):30-32.36 张立彬,翟春红.信

36、息异化的主体根源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4):22-25.37 刘阳,田军,周琨.重大突发疫情下公众情绪演化模型与引导策略研究J.运筹与管理,2022(4):1-7.3 8 中 国 社 会 报.北 京 市 发 布“十 四 五”时期 老 龄 事 业 发 展 规 划 探 索 首 都 老 龄 事 业 发展新路径EB/OL.http:/ 中国记协网.如何适应新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EB/OL.http:/ 李一铭,徐绪堪,王普查.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可信度评估及政务微博引导研究J.情报杂志,2021(11):87-92.41 曹武军,陈秦秀,薛朝改.重大疫情网络舆情防控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20(10):107-114.42 林华.网络谣言治理法律体系的完善进路J.行政法学研究,2021(4):69-81.43 陈堂发.强化法律适用:网络暴力的法治途径J.人民论坛,2022(9):96-99.44 王江蓬,李潇凝.建设性新闻视域下的公众情绪治理以重大突发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编辑,2021(10):16-19.45 刘芹瑕,李果,黄敏兰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71-7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