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重要精神_黄志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01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重要精神_黄志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重要精神_黄志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重要精神_黄志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1月总第382期 第1期Jan,2023Sum No.382 No.11 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圆桌笔谈编 者 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年,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和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2013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关于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文稿60篇。这些系列重要论述,把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刊作为青年研究的重要阵地,邀请全国青联社会科学界别四位青年学者开展圆桌笔谈,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

2、青年工作重要精神,以引领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收稿日期 2022-11-1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理论创新和意识形态创新研究”(19AZD027)。作者简介 黄志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人类学。三个“共同体”与当代中国青年的有机秩序观黄志辉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为当代中国青年工作指引了航向,引领青年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脚踏实地参与中华民族与世界社会的文明建设。书中从中华民族与世界社会等多个层面凝练了建设“共同体”的要义,成为当代青年开展实践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高频强调“中

3、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理念,为当代青年在多层次的政治社会框架中提供了参与秩序构建的主线与方向。三个共同体相互辩证,互相倚赖,蕴含有机联系,既为青年提供了实践行动的框架底座,又扩展了青年知行合一的广阔视野。在学术研究领域,青年知识分子也能借助前辈学者如费孝通先生有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新战国世纪”的世界秩序观、新人文精神等有关三层秩序的理论,深入学习总书记的三个有机共同体理论。一、三个共同体及其内在有机性(一)当代青年的实践方向总书记的共同体理念与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密切相关。其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可为有为的行动前提。在

4、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中,总书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铸牢使命、美好前景与青年群体的人生担当联结起来。书中有上百个段落着墨于两个概念丛之间的关2 2023 年第 1 期总第 382 期当代青年研究3 系,即“青年”“青春力量”“青春命运”“青春先锋”系列概念与“民族”“中华民族”“民族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系列概念的密切关联。总书记深刻表达了希望当代青年领悟革命前辈关于“青年者,国家之魂”的内在精神,全面论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青年行动轨道与方向的内在奥义。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青年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天地。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一文中,总书记明确指出了世界各

5、国青年群体的交往交流交融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于青年之间的交往。”他鼓励中国青年有担当、有责任,真切关心国家、人民和世界。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世界各国青年的共同责任,各国青年应该团结奋进,共同“为促进民心相通、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其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是当代青年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共同实践目标。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的、作为生命共同体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态系统建设,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原创性理论。近年来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其内涵、理想与实践方向不断明晰,这是对新时代新生态的新方案

6、。青春伴绿水,青年护青山。人与自然的有机共同体理念,指引青年进一步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美好世界的愿景和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方向。(二)当代青年的实践要求三个共同体内部以及三者相互之间均存在有机联系,这是在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开展青年工作、明确青年群体使命担当的认识论前提。青年群体应从有机的共同体认识角度出发,展开新时代的有机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有机共同体,青年群体应该具有明确的国族归属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具有多元意义的有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用“石榴籽”的比喻,鼓励各民族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共进。总书记曾在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采用“多元一体”的概念,剖析中华民族有机共同体的内涵:“中

7、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两者辩证统一。”当代中国青年可以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体会到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真正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当代中国青年应在世界文明建设过程中贡献中国智慧。总书记曾用“地球村”比喻世界社会的紧密关系,并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这个星球上的人民能够风雨同舟的共同愿望,“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总书记对人类整体社会的共同体理念,倡导合作、包容与豁达,拒绝“零和博弈”,力求美美与共。中华民族与人类社会两个共同体理念,均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并一起写入党章,成为党的行动指南

8、,更是当代青年的行动指南。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也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在21世纪,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总书记明确倡议对自然的尊重、顺应和保护,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理念前提,为当代中国青年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层面的根本遵循。生命共同体是世界的而非一国一地的,是总体的而非局部的。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理念,意在将自然界视作与人息息相关的有机生命体,不断探索互促互进、和谐共存、有机循环的生态繁荣,从而拒绝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圆桌笔谈3 2023 年第 1 期“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存倾向。(三)青年实践的有机情境三个共同体理念各有侧重

9、维度,但又有机关联。总体上看,三个共同体充分展现了时空维度的巨大联结与跨越。铸牢中华民族立场迈向世界社会,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迈向有机自然,立足当下反思过去面向未来,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共存,多重构造了一个总体性的有机情境。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族认同与经验内涵,为另外两个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根基和东方智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及成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成效的决定性前提。不仅如此,中国传统中的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天人合一、多元一体等观念,能够为世界秩序、生态文明的建构提供智慧资源。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另外两个共同体提供总体的价值导向与建设目标。当今世界变局百年未有,和平与

10、战争共存,总体并不太平,加上美西方霸权政治、强权金融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不断侵扰构建美美与共世界秩序的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构建太平天下,为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球各个国家提供精神家园。最后,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建设不断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提供总体延续的发展方案。只有彻底摆脱“人类世”的中心主义,克服物欲与独占自然的心理,人类方能延续自我与世界,实现世界生态的多物种共存,这也为国内外青年群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生命哲学与政治实践层面的行动建议。三个共同体理念的内在有机性,构成了当代青年重构世界观的理论前提、内在视野、行动方向与实践原则。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明确了当代青年

11、自觉担当的立场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代青年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自我反思与行动自觉。青年群体应该积极运用三个共同体理念,展开对中国和世界问题的关切,为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二、费孝通先生的“新战国世纪”论与世界秩序观在与三个共同体有关的研究领域中,学界诸多先贤如顾颉刚、范文澜、费孝通等各有耕耘。其中,费孝通先生不仅从多元一体的角度论证过中华民族的总体格局,而且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出发,探讨过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关系,晚年更是对21世纪全球社会的秩序体系展开了深入思考。费先生曾不断倡导青年群体从小在全球社会体系以及自然文化的多样性中培养出

12、人与人、族与族、国与国的互动意识,塑造寻求共同利益的理性态度。他在晚年撰著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样的雄文后,开始从全球建设共同世界秩序的角度,探讨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方案。当代青年可借鉴费先生的理论视角,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共同体理念。在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上,费先生将21世纪认定为“新战国世纪”。所谓“战国世纪”,是他的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或许是受了亨廷顿、福山等人的影响,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比喻成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国家、民族、社群之间合纵连横、征服争夺或合作竞争,而21世纪就是世界范围内的“新战国世纪”。但是中国文化立于德性,反对以霸凌弱,所以费先生在20世纪末提出

13、世界秩序需要一位“新孔子”的观点。他认为新战国世纪之所以“新”,是因为需要一位新的孔子。新的孔子在面对世界文4 2023 年第 1 期总第 382 期当代青年研究5 化冲突时能够实现共生共存,其中“美美与共”的最重要前提就是各自的文化自觉,以及在世界秩序之中的“美人之美”。新孔子的心态是对个体主义心态的有机超越。费先生认为:“今天的圣贤,不大可能是由某一种文明或某一个人物来担当。”代表人类命运的圣贤是一种文明交融的“合力”,不可能是单一的人物或人文。在“新战国世纪”的比喻中,21世纪的世界格局必然是20世纪分久必合的延续结果,新圣贤将是人类“合”的总体性文化表达。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世界不

14、再隔绝。一个本来“各美其美”的世界,需要“美人之美”才不至于出现冲突。然而,在西方近代史中,“美人之美”的秩序并未出现,遑论“美美与共”。西方在这500年里并没有找到一个和平共处的秩序,相反他们从海上掠夺、武装侵略、抢占资源开始,形成了以强制弱、争霸天下、战争不绝的格局。在费先生看来,无论从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西方建立世界一体秩序的理想都落空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秩序没有道德基础,无法向前推进。面对美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费先生认为,中华民族可以为世界秩序提供美好的文化给养而不是威胁。当西方没有为这个“世界秩序”贡献更多的道德智慧时,中华民族可以从道德风气与心态层面提供秩序整合的道德资源。费先

15、生给出的具体答案是:必须在政治与经济层面之上建立起世界性的心态观。这种心态是各种想法、观念、意识的汇集,是精神层次的汇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心态传统,成为费先生批评西方霸权、建立和合世界的理论依据。由此,他建立了有关人类社会的三层秩序观:其一为共享的经济秩序观,其二为共遵的政治契约,其三为道义秩序。三层秩序观各有侧重,但同样有机共存。世界秩序的心态应由文化道德力量来左右,而非枪炮与金元。费先生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王霸论”来批评西方中心主义,“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中国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经验,推崇道德,推己及人;而当时美国挑唆的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以霸制人的代表。为了进一步描述“王霸

16、论”,费先生多次强调了其有关美好社会的叙述,认为“美人之美”是美好世界的标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而在霸道的世界中,强调他者“以我为美”的心态则是对他文化价值标准的凌驾,容易引起纷争。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中,不断勉励当代青年去获得这种互鉴互美的精神。没有交往交流,就没有交融互鉴。因此要“发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精神”,去认识并理解“他者”,从而理解自我。这是倡导从自我的要求出发不断去联结世界的精神,从各美其美升至美人之美,最后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就是说,德性世界秩序的形成,必须要有美人之美的有机文明前提和心态基础。此外,费先生的“新人文精神”也为总书记“人与

17、自然生命共同体”做下了重要的学术注脚。费先生将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关系称为“新人文世界”。自然本是人文世界的客观基础,但是由于人类出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欲望,破坏了自然,使得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有所对立。费先生从“合”的有机角度,赞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他认为天人对立是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观念前提。西方的物欲主义、个体主义、中心主义等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是开启天人对立的源头,应回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获得一种物我相容的自然心态秩序,这种立场也正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观念出发点。总之,费孝通先生对于共同体的学术探讨及其三层秩序观,在学理上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共同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圆桌笔谈5 202

18、3 年第 1 期体理念非常契合。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是这种有机观的核心要素,为当代中国青年理解三个共同体、体察当代世界秩序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三、在和合世界中的自觉三层秩序观和三个共同体理念,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前提,从中国传统中发掘建立世界秩序的文化资源,倡导全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反对仅仅从西方文化中寻找世界性的道德根基,更反对以政治、经济为轴心建立世界秩序和自然生态体系。当代中国青年需要充分警惕类似萨义德所批判的那种充满东方学偏见的西方视野。诸多西方理论将东方视为绝对的他者,将西方塑造为东方的发展与未来,这正是三个共同体理念不断规避的、以欧美为中心的文

19、化霸权主义陷阱。三个共同体理念在拒绝全盘西化的同时,并不是要与西方隔绝,而是要警惕那种以霸制人的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文化沙文主义、单线进化主义,为当前世界的秩序构建提供和合之力。当人类命运的总体格局出现时,每个国家应该在这个世界秩序中贡献力量。只有各国规避“唯我独美”的本位中心主义,交融合作,才能塑造新世纪的新圣贤,才能建设一个有机相连的和合世界。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三重共同体的内部构造和外部联系呈现出整体的有机性特征,这要求当代青年用有机的整体视野去看待世界社会,建设三个共同体。而建设共同体的实践准则,内涵于三个共同体的内部规律中、有机联系中、整体

20、结构中,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有机实践来获取有关三个共同体的真知灼见,至少需要三种自觉。一是应该具备全面学习领悟三个共同体的认知自觉。不仅要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而且要认识到这种自觉与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关联。此外,目前的中国与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可持续的新生态发展格局等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对三个共同体开展有自觉意识的理解和行动。二是应该具备理论与实践贯通的行动自觉。这要求当代青年在三个共同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之间开展知行合一的转换,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视野中,实践互学互鉴互美的理念。真正的知行

21、合一要求我们总结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融汇世界现实与理想图景,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均衡的生态关系时做到身体力行,用理论关照现实。三是应该在世界大变局之际具备反思自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族青年勠力同心、众人拾柴。而只有在有机的共同体中开展有机实践,才能鼓励青年群体构建一个内在与外在融洽相连的世界,并基于此去理解当下的世界秩序、自然生态与人文心态的关系。总之,在三个共同体的有机关系中,深含美美与共的真谛。青年群体唯有充分领悟其中的内在结构与有机关系,才能在三个共同体的建设中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世界关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民族全人民的复兴。尤其是青年群体,更应该具有人民立场的扎

22、根性,具有中国道路的本土性和世界眼光的长远性,具有实践立场的有机性,从而贯通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中国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关怀心,由此才能融会中国和世界的智慧,有立场、有情怀、有决心地建设三个共同体。6 2023 年第 1 期总第 382 期当代青年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17 基金项目 中宣部“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新时代思政课与党史教学的协同创新”(20205661290)。作者简介 李蕉,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郭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以大历史观增强时代新人

23、的志气、骨气、底气李 蕉 郭 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核心任务;如何培养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青年工作必须研究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中,对于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其中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广大青年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一篇,提出了在党史学习中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方法:“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加强党史学习、历史学习,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增强其志气、骨气、底气意义重大。而大历史观以其长远的、比较的

24、视野,提供了在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中培养时代新人的思想方式,也提供了让中国青年在历史发展中找准定位、永久奋斗的思想武器。一、着眼世界历史潮流,增强时代新人志气时代新人的志气,就在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对世界历史提出的深刻洞见,也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具体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的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由原始封闭的民族历史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打破地域的限制、克服各种局限而获得完全解放的过程,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依存并走向统一的过程,而共产主义就是这个过程所指向的未来。共

25、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人的解放是这一方向内蕴的目标。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的扩张日甚一日,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人类历史由民族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而在同时,资本主义对于无产阶级的压迫剥削也日甚一日,形成了资本对人的统治,剥夺了人的独立性和个性,在各个层面产生了种种不自由的情形。人的解放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的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在批判既往的人性学说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提出了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认识人必须着眼于其现实性,而解放人也要从现

26、实历史出发。在这一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在共产党宣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圆桌笔谈7 2023 年第 1 期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的理想目标,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所在。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也指出了共产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实现方式人的解放。增强时代新人志气,就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就要深刻洞察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中正在进行的运动,人的解放也是正在实现的目标

27、。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间的矛盾不断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日益显现。同时,新兴的社会主义政权正在显示其生命力,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开展,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的曙光正在显现。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列宁结合苏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以及俄国革命传统,进一步发展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思想。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指出,“只有把青年的训练、组织和培养这一事业加以改造,我们才能做到:青年一代努力的结果将建立一个与旧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新人面临复杂的历史任务,不

28、仅要保卫新生政权,还要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要掌握在全部人类文化财富基础上产生的共产主义文化,践行在斗争中诞生的共产主义道德,遵循自觉的共产主义纪律。列宁、斯大林又提出了“表现出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突击队”“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人”等重要论述,深刻影响了苏联、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增强时代新人志气,就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就要切实参与到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运动中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时代新人的志气所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的系统性危机再次充分显露。在这纷繁变化的背后,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仍是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两个必然”,共产主义

29、远大理想仍展现着其科学性与真理性。时代新人要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志气,以实现人的解放这一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己任,着眼于世界历史潮流,把握世界历史前进方向,以远大理想造就时代新人,以时代新人实现远大理想。二、着眼中国历史发展,增强时代新人骨气时代新人的骨气,就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基于辉煌灿烂的中国历史,特别是抗争不息的近代历史而提出来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青年、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历史曲折蜿蜒,兴衰治乱的历史变迁不止一次出现,而每逢动荡之际,都会涌现一批激浊扬清、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正因如此,中国历史才能绵延至今。匡救天下、解决历史困境是中国圣贤先哲秉持的一

30、贯传统,在这一传统中,由个人修养带动社会变革是实现历史转折的经典思维方式。春秋之时,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发生剧烈变化,中国历史迎来变革时期。当时诸侯攻伐、社会动荡,孔子遂提出“克己复礼”“修己以安百姓”的解决之道,通过人的道德修养以匡正社会现实、重建社会秩序。唐宋之际,中国历史又一次迎来了变革,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剧烈变动,程颐、朱熹对于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句做出重要改动,将“亲民”改作“新民”,将“亲民”所侧重的“亲爱人民”转变为“新民”所指向的“使民以新”,以道德理想主义重建文化和秩序。鸦片战争后,中国迎来“三千年8 2023 年第 1 期总第 382

31、 期当代青年研究9 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危机日渐加重,救亡图存成为仁人志士思考的主要问题。戊戌变法失败后,通过革新民众以救亡图存的思想渐渐滋长,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提出影响极大的新民学说,深刻影响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培养时代新人是这一思维方式的时代表现,而匡救天下、解决历史困境也是增强时代新人骨气所必须继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近代史上仁人志士所追求的一致目标,在这一目标下,青年作为完成历史使命的关键群体是五四先贤的共同认识。中国青年所承载的无限期望,集中表现在“新青年”和“少年中国”两个重要概念上。新青年之“新”,体现在青年年龄

32、、青年身体与青年精神的统一,这样的青年对于处在衰弱中的中国意义重大。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这样描述青年的价值:“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是社会活力的源泉,是使中国社会脱离陈腐、重获活力的关键。少年中国则将少年和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以少年建设中国,要使中国重获生机勃勃的少年状态,振作精神、转移风气。正如发起少年中国学会的王光祈所指出的创会缘由:“盖以国中一切党系皆不足有为,过去人物又使人绝望,本会同人因欲集合全国青年,为中国创造新生命,为东亚辟一新纪元。”青年是使中国摆脱“绝望”状态的关键,是使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力量。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33、,集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时代新人是这一共同认识的时代发展,而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也是增强时代新人骨气所必须接续的伟大革命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时代新人的骨气所在。如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经开始,行百里路半九十,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迎来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时代新人要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骨气,敢于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着眼中国历史发展,汲取中国历史中的智慧和勇气,以伟大梦想培育时代新人,以时代新人实现伟大梦想。三、着眼中国共产党历史,增强时代新人底气时代新人的底气,就是在中国

34、共产党的领导下永久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党历来重视培养青年、任用青年,根据所处历史方位与党的历史使命,造就一代又一代新人,完成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断革新自我,也不断革新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着重以高尚的共产主义品格塑造青年,造就革命先锋队。五四运动培育了青年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中国青年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根深蒂固的阶级矛盾,接续伟大传统,投身于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运动。毛泽东对于革命先锋队的品质提出了许多精妙的论述,如纪念白求恩中“毫不利己专

35、门利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吴玉章寿辰祝词中“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以及中共七大闭幕词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又对先锋队的道德品质、修养方法做了详细论述。在这些既鲜明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又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的引领下,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在革命年代成长为革命的先锋队,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圆桌笔谈9 2023 年第 1 期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着重以“又红又专

36、,全面发展”的标准塑造青年,造就社会主义新人。中国青年在新社会中继续奋斗,做到“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历史中生产力的革命性变化。党既要以社会主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又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958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新人”的标准,“就是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既阐述了以“又红又专”的新人建设社会主义,又在消灭三大差距中实现“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在面对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动荡时

37、,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总是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概念,从政治底色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新人”的内涵。在先进理论的引领下,中国青年在建设年代成长为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接班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中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完成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任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注重引领青年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造就“四有”新人,中国青年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改革

38、开放不断取得新成就,党关于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自1977年以来,邓小平在组织、宣传、科学、教育等具体工作中不断呼吁培育青年、培养新人、选好接班人,并提出了“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等重要论断。在不断前进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四有”新人这一重要概念渐渐成形。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在不断前进的时代中,中国青年在改革年代成长为“四有”新人,勇于创新,不懈奋斗,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成功地实现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历史任务。在党的领导下永久

39、奋斗就是时代新人的底气所在。中国青年能够在革命年代、建设年代、改革年代中奋发进取、大有作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当代中国青年要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奋斗力量,增强青年底气,敢于担当,勇立潮头,做出时代新人应有的贡献。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是党运用大历史观,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史和中国近代史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对中国青年提出的成长希望。而时代新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也源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国历史的优秀传统以及党的领导下永久奋斗的

40、伟大传统。故此,以具有历史纵深感和厚重感的大历史观,增强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既是契合中国青年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应有之义,也是洞察历史发展而应有的重要之举。10 2023 年第 1 期总第 382 期当代青年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14 基金项目 全国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项目(21SZJS32010287)。作者简介 何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何 畏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论党的青年工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

41、育人民、推动党的青年工作的最新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殷切嘱托新时代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青年人时刻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大我和小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新时代青年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才能提升人生的高度、境界、品位,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一、以理想引领现实,托举人生高度理想是社会中的个体、集

42、团、阶级、政党、国家等社会实践主体为超越现实而设定的未来长远目标。当个体理想与自己所属的集团、政党、阶级和国家的理想相吻合时,就会对集团、政党、阶级和国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对自己的人生高度也产生决定性意义。理想决定目标高度。任何社会主体的理想都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经过科学论证或理性推定的目标预设。理想与幻想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理想不是一厢情愿的主观想象,而是基于理性、理论对现实的理想化追求。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只有确立了理想,才能不断改变现状、超越现实,推动现实向更理想化的状态和更高阶段发展。理想决定奋斗力度。理想是个人或社会集体奋斗的强大动力,理想越崇高,人们为之奋斗的热情就越高,抗压御挫的

43、意志就越坚韧。相反,人没有理想,就会满足现状,得过且过,甚至陷入价值虚无而无所事事。理想决定事业速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有了理想的引领,把强大的奋斗激情投放在正确方向上,才能既不走错路,也不走弯路,从根本上保证事业发展的速度,从而使理想的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理想的契合度最终决定着个人的人生高度。恩格斯曾经指出,活动在历史中的每个人的意志都不等于零,历史是所有人的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一个团体、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想的实现及其实现水平,有赖于其每个成员的贡献,每个成员的学习贯彻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圆桌笔谈1

44、1 2023 年第 1 期贡献度同时决定着他自身的人生高度。这个问题对青年尤为迫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每个人只有为实现中国梦踔厉奋发,才能准确定位并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高度。二、用主义破解问题,升华人生境界对于每一个社会实践主体而言,选择什么“主义”,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政治问题。20世纪初,胡适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时,毛泽东当即就指出了胡适把“问题”与“主义”对立起来的错误。毛泽东写道:“

45、问题之研究,须以学理为根据。因此在各种问题研究之先,须为各种主义之研究。”关于主义的重要性,毛泽东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对社会而言,主义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成败。个人的社会活动与主义密切关联。在社会层面上,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根本性问题的政治选择与设定,其核心是社会发展最终“为了谁”“依靠谁”,体现的是社会主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信仰和践行什么样的主义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主义不是价值偏好,科学的主义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要求。一个人信奉的主义,规定着人的思想方法、理论指导、是非判断,影响着他的人生态度、

46、价值选择、是非好恶,进而影响人的事业选择和人生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人类的高尚道德原则,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必然趋势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了的发展中国的优越制度,所有这些主义都理应成为中国青年破解问题的不二选择和坚定信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47、三、将小我融入大我,提高人生品位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始终与更大的社会单元相联系,从而构成“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把“大我”视为“我”,而不是“非我”,这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关系上截然相反的文化观念。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由于资本的牟利性及其在利益关系上的排他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把包括其他人在内的“我”之外的一切都视为“非我”,把市民社会理解为“利益的战场”(黑格尔),甚至认为“他人就是地狱”(萨特)。于是,立足个人本位认识和对待社会,将社会理解为原子化个人的集合体,用个人主义贬抑集体主义,用资本主义否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个人原教旨主义

48、对人与社会的关系先割裂后缝合,造成个人主义泛滥、利己主义肆虐,制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和冲突。在一些西方国家,连抗疫需要的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都被视为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侵犯,就是上述思想观念逻辑的自然形成和实践必然。马克思主义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遵循着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社会存在物,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集团、阶级、国家、民族等社会集体,集团、阶级、国家、民族正是个人存在的不同社会形式,个人对集团、阶级、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正当利益的贡献,是评价个人价值的客观尺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个人之“小我”只有自觉融入12 2023 年第 1 期总第

49、 382 期当代青年研究13 并献身于集团、阶级、国家、民族之“大我”,“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出共产党人将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的深厚道德情怀和崇高人生境界。四、让利他统摄利己,净化道德情操利他与利己的关系是所有人都回避不了的伦理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人鼓吹“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别人”,把自私自利视为人类本能,宣

50、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伦理原则的合理性、正当性。习近平总书记尖锐地指出,当前社会上有的人“只讲个人奋斗,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弱肉强食的“动物法则”或“丛林法则”,在人类相当长的历史中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被精致化,在社会生活中奉行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在国与国关系中,以“生存竞争”的合理化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张目。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也讲利他,但利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利己,本质上是对他人或弱者的一种本能的“同情心”,因为人固有的想象力使人能够因别人的痛苦而痛苦、因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亚当 斯密)。因此,公共利益只是个人利己行为的副产品“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曼德维尔),从而用人的利己主义本性演绎出利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