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模拟和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644155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模拟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模拟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和答案 资料仅供参考 全国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因此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内生产的(   )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一般(   )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监督权 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     ) A.竞争的目的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 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     )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全国 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能够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C.非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一般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共产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   A.产生 B.性质   C.具体特点 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能够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   A.Ⅰ(v+m)=Ⅱc B.Ⅰ(c+v+m)=Ⅰc+Ⅱc   C.Ⅱ(c+v+m)=Ⅰ(v+m)+Ⅱ(v+m) D.Ⅰ(c+m)= Ⅱ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金融寡头   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在于( )   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全国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能够创造规律 B.人能够消灭规律 C.人能够改变规律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经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   ) 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 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政策手段有(     ) A.税收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3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     ) 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 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它认为无产阶段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全国 10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自然性 B.可知性 C.不可逆性 D.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是能够认识的 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A.普遍联系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 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能动性 B.被动性 C.消极性 D.积极性 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 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0.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 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2.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 ) A.意识形态划分法 B.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C.文化形态划分法 D.政治形态划分法 13.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 A.历史决定论 B.历史被动论 C.历史宿命论 D.历史意志论 14.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道德标准 15.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1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矛盾 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7.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8.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 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 19.资本有机构成能够用符号表示为( ) A.c∶v B.m∶v C.c+v D.m/(c+v) 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分析( ) 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C.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 D.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2.商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是( )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生产出剩余价值 C.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D.贷出货币,投入生产和流通中 23.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这表明( ) A.股票价格等于股票票面额 B.股票这种商品是有价值的 C.股票价格的变动唯一取决于股息收入 D.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24.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然分工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出现 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2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经过( ) A.“参与制”实现的 B.“个人联合”实现的 C.竞争机制实现的 D.价格机制实现的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7.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 ) A.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普选制 B.一人一票制 C.民主集中制 D.党委负责制 30.共产主义的本质因素是( ) 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生活富裕 C.实行按需分配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项中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有( ) A.机械性 B.局部性 C.不彻底性 D.形而上学性 32.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 ) A.宿命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34.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B.地理环境决定经济政治制度 C.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和意识形态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3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36.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 A.使用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 D.价值 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38.产业资本的全部循环运动依次经过的阶段有( ) A.购买 B.分配 C.生产 D.销售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 ) A.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B.大型混合联合企业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40.社会主义民主( ) A.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C.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同其它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区别 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课程代码 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0-22 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民主自由 D.实现公平正义 2.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1-37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 )1-41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1-56 A.同一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特殊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