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500kV变电站工程
500kV屋外架构
组立吊装施工方案
山东xx工程公司
xx500kV变电站项目部
2011年06月25日
审 批 页
批准:
审核:
编制:
目 录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5
1.1、适用范围 5
1.2、目的 5
1.3、引用的文件、资料 5
1.4、定义、术语: 5
1.5、工程概述 5
二、安装施工组织机构 6
2.1、施工组织管理 6
三、安装平面布置 9
3.1、布置原则 9
3.2、安装顺序及总体安排 9
3.3、安装平面管理 9
四、施工措施 9
4.1、吊装施工工序流程图 9
4.2、安装方法 14
4.3、吊点计算确定、加固绑扎示意图及吊车和钢丝绳的选用 15
4.4、架构吊装缆风绳受力分析及绳径选择 19
4.5、固定架构临时拉线设置及地锚安全验算 21
4.6、现场施工控制 23
五、安装进度计划 24
5.1、安装进度计划总体安排 24
六、质量要求及管理措施 24
6.1、质量要求 24
6.2.质量管理措施: 24
6.3、螺栓扭矩值确定 26
6.4、质量允许要求 26
6.5、质量管理资料 27
6.6、检验的标准 27
6.7、质量薄弱环节分析及预防措施 27
七、安全要求及安全管理措施 28
7.1、安全管理要求 28
7.2、安全管理措施 28
八、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31
8.1、文明施工 31
8.2、环境保护 31
九、信息管理 32
9.1、信息管理原则 32
9.2、信息管理办法 32
9.3、信息传递方式 32
附表1 500kV屋外架构吊装工程量汇总 33
附表2 徐工集团QY70K汽车吊主要技术性能 33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xx500kV变电站工程500kV屋外架构组立、焊接(指除构件加工以外,而在施工现场需要的焊接)、吊装、二次灌浆施工作业。
1.2、目的
使各工序施工得以按施工规范执行,使施工质量达到验评标准。
1.3、引用的文件、资料
1.3.1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蓝图(37-B2011S-T0301)。
1.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3《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1.3.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3.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
1.3.6《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
1.3.7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DL5009.3-1997
1.3.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3.9《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 183—2008。
1.3.10厂家提供的有效技术资料。
1.3.9本公司有关文件。
1.4、定义、术语:
本方案中的定义、述语,均引用上述文件、资料中的定义。
1.5、工程概述
1.5.1、本工程安装工作内容
500kV屋外架构,具体内容包括构人字柱、钢梁、地线柱、避雷针、钢爬梯、钢斜撑等,共计15吊;共有人字柱7基,其中带端撑2基,单重最大7.49t。包括避雷针、爬梯及底段混凝土,最大起吊单重为10.53t;共有架构梁6根,分为2个型号,单梁最重5.51t。
合计103.680吨。每吊具体情况见附件一《500kV屋外架构吊装工程量汇总》。
1.5.2、本工程吊装特点
a. 本工程架构柱采用直缝焊接圆形钢管,螺栓法兰连接;钢横梁为三角形格构式钢梁。
b. 钢横梁跨度为26米,安装高度为24米,避雷针安装后最高高度为45米。
C.本工程吊装时采用70吨吊车进行吊装,25吨吊车进行组装。
二、安装施工组织机构
2.1、施工组织管理
2.1.1、安装施工组织机构图(见附图2—1)
2.1.2、岗位职责:
2.1.2.1项目经理/兼工程总指挥
项目经理是项目全过程施工生产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全权责任者。本工程项目经理兼任吊装总指挥。
a. 负责施工生产、劳动组织的管理和调度。
b. 负责施工质量监控、安全监察和文明施工的组织管理。
c. 负责落实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有关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等方面的指令在施工中有效地贯彻执行。
d. 负责双文明建设和管理。
2.1.2.2项目总工/兼技术负责人
a. 安责吊装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b. 负责督促人员组织、材料供货计划、机具设备配置计划、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等的制定和实施。
c. 负责督促安全目标的实施、质量目标的落实,负责落实安装过程中质量、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
d. 负责落实安装期间信息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e. 负责落实项目法人、监理部门在安装过程中对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项目经理/兼总指挥
项目总工/兼副总指挥
技术
质量
安全
物资
测量
信息
施工队长/兼现场总调度
起 重 指 挥
高空人员
就位人员
吊点吊线
焊 工
二次浇灌
缆风绳
后 勤
图2—1 吊装组织机构图
2.1.2.3施工队长/兼现场总调度
a. 负责现场施工力量的总调度。
b. 负责安装期间现场的文明施工,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c. 负责安装期间后勤的管理工作。
2.1.2.4技术
负责安装过程中所有的技术工作,落实技术方案的实施,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技术指导。
2.1.2.5测量
a. 负责吊装过程中所有的测量工作:如轴线分中、标高控制、安装定位、质量检查验收等,并做好有关测量记录。
b. 每次测量工作前,负责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核,确保其精度,校核仪器应留下校核记录。
c. 负责测量仪器的维护和检查工作。
2.1.2.6物资
a.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措施,制定工器具和设备的配置计划,负责组织实施。
b.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进度计划,制定工程材料、物资供应计划并组织实施。
c. 负责整理材质证明、试验报告。
d. 负责组织工程材料工具等的采购。
e. 负责设备/材料的接收、装卸、运输、保管、发放管理工作。
f. 负责组织工程物资的进货检验,收集材质证明。
2.1.2.7质量
a. 协助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对质量工作实施管理。
b. 负责施工质量监督和检查,负责向公司和监理工程师申请检查和验收。
c. 参加工程材料的进货检验工作。
d. 监督施工质量管理按公司《质量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的规定有效地运行。
e. 监督和指导施工队正确填写各种施工记录表。
f. 负责施工质检及施工记录的资料整理。
g. 负责向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整理和提交质量监控工作报告。
h. 受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的委托,主持质量事故调查,提交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
2.1.2.8安全
a. 负责安装期间施工安全监察管理工作,并及时处理已发现的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问题。
b. 负责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负责向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整理和提交安全监察工作报告。
c. 受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的委托,主持安全事故调查,提交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
2.1.2.9后勤
负责搞好安装期间的生活、卫生等服务工作。
三、安装平面布置
3.1、布置原则
a. 所有吊装构件应就地组装,安放位置应避开吊装路线。
3.2、安装顺序及总体安排
1、组装及吊装顺序
本次组装顺序为轴——轴。
3.3、安装平面管理
a. 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措施的要求进行,若遇到特殊问题应及时向项目部负责人员反映,及时解决该问题。
b. 安装布置图中,吊车行驶路线一般不作改动,若遇特殊情况,可用部分修改,但必须事先征得现场技术人员和指挥人员的同意。
c. 吊装路线上,必须事先清除障碍物,保证行驶道路畅通和安全回转。
d. 安装现场设置警界线,外来人员及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四、施工措施
4.1、吊装施工工序流程图
4.1、施工准备
4.1.1、技术准备
图4-1 吊装施工工序流程图
4.1.1.1施工图纸及资料准备
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特别是组装和吊装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施工组织措施的内容,弄清吊装顺序和吊装方法,以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要求,牢记技术交底的内容。
4.1.1.2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交底
a. 召开安装前生产会议,落实安装实施方案,同时向各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讲解安装时需注意的事项和遇到特殊问题的应变方法。强调安全、质量的重要性。认真落实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吊装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b. 吊装期间,坚持每日站班制,交待当日施工任务、人员情况、材料设备情况,以及施工安全质量要求和注意事项
4.1.2、人力资源配置
工程主要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一览表
表4-1
序号
姓 名
职 务
职 称
岗 位
备 注
1
刘仕民
项目经理
工程师
工程负责人
2
张学凯
项目副经理
工程师
工程负责人
3
刘林田
项目总工
工程师
工程技术负责
4
焦平文
技术员
工程师
工程技术负责
5
夏志明
施工队长
技师
吊装总调度
6
崔青山
专职安全员
安监师
安全负责
7
吕立全
质检员
质量负责、现场成品保护负责
8
宋金垄
测量员
测量员
9
刘树茂
物资主管
材料物资负责
10
郝健健
资料员
信息管理
11
现场施工
兼职安全员
缆风绳
12
现场施工
地面作业
打吊点
13
现场施工
地面作业
高空
14
现场施工
地面作业
护脚、分中
现场施工
地面作业
缆风绳
备注:高空作业人员应有体检证明,无高血压、恐高症及癫痫病、感冒发烧等不适高空作业疾病。
4.1.3、施工现场准备
a.在吊车行驶路线上,不得排放构件,并清理路面以保证行驶路线的畅通。吊车路线的路基要全面检查,如发现有地基不够牢固的应进行适当处理。吊装前应适当储备一些地基处理材料(如钢板或枕木等),以防吊车在行驶或吊装过程中地脚下陷时临时急用。
b. 构件安装前应对轴线、标高等进行检查,并应进行基础验收,确保符合交安要求。
c. 杯口必须清理干净、打毛,没有污迹和杂物,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进行上部结构吊装。测量人员对各轴线和标高进行复测,轴线由土建施工单位用红油漆三角符号标注在基础上。杯底由土建施工队用C30级细石混凝土(大于50mm)找平。
d. 起吊前3天对构架底部浇灌C35细石混凝土,浇灌高度为流水孔下端。
4.1.4、吊装机具、设备、材料准备
现场吊装工器具配备
表 4—1
序号
工具器
名 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吊 车
70t /25t
台
1/1
70t 吊车用于吊装,25t用于组装
2
电子经纬仪
J2
台
2
有检验合格证
3
水准仪
台
1
有检验合格证
4
空压机设备
台
2
配套气管
5
气动扳手(带连接管)
200公斤2把/300公斤1把
把
3
紧锢螺栓用加长头
6
钢丝绳
Ф13mm,L=50m/30m
根
各20
有检验合格证,用于缆风绳
7
钢丝绳
Ф28mm,L=8m
根
4
有试验报告及合格证,用于吊点吊绳
8
吊带
10t
对
2
用于吊点(备用)
9
吊带
5t
对
2
用于组装
10
白棕绳
Ф20mm
米
250
抗拉强度不小16KN,有检验合格证
11
白棕绳
Ф15mm
米
200
用于晃绳
12
高速滑轮
5吨
个
2
自检合格证
13
滑 轮
1.5吨
个
2
有检验合格证
14
手板葫芦
3.0吨
个
4
有检验合格证
15
收线钳
个
6
2个备用
16
千斤顶
10吨/3吨
个
1/2
17
活络卡环
7.5吨/2.1吨
个
4/10
18
电焊机
400A
台
2
状态良好
19
枕 木
根
200
20
软 梯
30米
付
2
有试验报告及合格证
21
踩 板
付
4
有试验报告及合格证
22
安全带
付
6
有检验合格证
23
铁 锤
18磅
把
4
检查锤头牢固
24
手 锤
4磅
把
2
检查锤头牢固
25
活动板手
最大开口30/46mm
把
6/6
26
梅花板手
19*22/22*24/27*30/34*36/42*46
把
2/4/4/4/4
27
钢丝钳
把
4
28
插 钎
把
4
29
橇 杠
φ30×1500,α=45°
把
2
30
橇 杠
φ25×1200,α=45°
把
2
31
橇 杠
φ16×600,α=45°
把
2
32
铁楔子
个
400
33
垫 铁
6—20mm
吨
0.6
34
铁 丝
8号/12号
卷
2/2
35
对讲机
对
3
36
口 哨
只
2
37
指挥旗
个
2
颜色明确
38
帆布手套
双
50
39
线手套
双
30
40
尼龙吊带
10t
对
2
用于钢梁起吊
41
扭力扳手
1000N×m
把
1
配M20、M24、M30的套筒
42
速差器
个
6
有合格证、检验有效
43
彩条旗
米
500
44
活动围栏
米
800
红白相间
45
帆布工具袋
个
2
4.1.5、安装构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
4.1.5.1一般要求
a. 进场的结构构件必须严格执行检验工作程序,以及防护、贮藏、搬运、发放工作程序,严禁不合格品进场。构件到场后必须清点数量,检查质量、数量和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所有构件必须有出厂证明、试验报告及构件合格证等。
b. 构件到场后,必须根据区域、型号、规格分别堆放,尽量减少场内二次搬运工作。
c. 构件到场后经检查发现如有少量变形,在现场进行矫正,如表面锌层被破坏,要进行防腐处理,严禁用动用火焊。
4.1.5.2 构件要求
a. 构件运至现场后,项目部根据图纸和有效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检验和验收。
b. 构件在运输过程,要注意成品保护。
4.2、安装方法
4.2.1、主要施工方法
a. 架构柱采用70吨吊车进行起吊,吊装方法采用斜吊法、滑移法和旋转法,架构“A”形杆采用二点绑扎。斜杆或斜撑采用一点起吊。
b. 钢横梁采用70吨吨吊车两点起吊。
c. 有避雷针、地线柱和钢爬梯的架构应与架构柱组装在一起吊装。
d. 带钢斜撑的架构柱,先吊好人字柱和对应龙门架后再吊钢斜撑。校正后再将钢斜撑固定,纵向误差部分尽量在斜撑上进行调整。
e. 二次浇灌采用C35细石砼一次灌注杯口的2/3深,强度达到60%后敲去铁楔。再浇至杯口面。表面搓毛,护好杆脚。当第二次浇灌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后,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允许后,才可拆除缆风绳。
f. 架构起吊前3天将架构底端灌注混凝土至凝结水排水孔。
g. 架构起吊就位时要起吊平衡。且基本对中和垂直,就位后,用两台经纬仪在互相垂直的两轴线校正垂直度。校正后,用铁楔和四根缆风绳临时固定。再进行钢梁吊装。钢梁绑扎点必须对称,就位时一定要水平轻放。尔后拧紧螺栓。
h. 螺栓紧固方法:螺栓安装方向一致:钢柱的法兰穿向由下至上;横梁下平面的节点板上螺栓应由下向上穿,侧面的节点板上螺栓由里向外穿。螺栓初拧用普通扳手拧紧,终拧用扭力扳手,终拧扭矩值符合《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要求。
i. 地面验收:主要检查螺栓穿向及坚固,柱垂直度、钢柱的根开、柱长、柱的弯曲矢高及法兰顶紧面,钢梁起拱值、组装后的总长、支座处安装孔孔距、挂线板中心偏差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
4.2.2、注意事项
a. 钢横梁、地线柱、避雷针组装前必须将螺栓连接的接触面的毛刺、锌渣锉平,清理干净,使接触面连接紧密。连接摩擦面应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污垢等,对于加工、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弯曲、翘曲必须进行校正、处理。不能处理的报告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以便尽快解决。
b. 组装和吊装前,应检查构件编号及方向,以免错装或装反;接地板,按图纸要求,统一朝向,组装时请注意;焊缝朝内布置,上下对齐。
c. 吊装前,为防构件变形,应进行试吊。试吊时,仅仅离地面100mm,检查饶曲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及吊车的工作情况,经检查情况正常后,方可进行吊装,否则停止吊装。
d. 钢横梁的组装应在厂家的指导下进行,按图纸的要求起拱为52mm,应适当考虑起吊后的变形量。
e. 横梁吊装容易发生摇摆,因此起吊前在其两端支座的节点附近系晃绳(白棕绳),晃绳随吊随放,辅佐吊车使钢梁平稳就位。
f. 吊梁时,必须将梁两端与架构杆连接螺栓用铁丝和小袋挂在梁两端,以便安装。
g. 有避雷针的架构吊装后,应及时进行接地。
h. 吊装的各种器具,必须按施工组织措施的要求进行配置,不得以小代大。
i. 结构吊装前和吊装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角铁桩是否松动,缆绳是否坚固。
4.3、吊点计算确定、加固绑扎示意图及吊车和钢丝绳的选用
本工程吊装构件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钢梁和架构柱。在吊点计算中均采用近似计算法进行粗算,粗步确定吊点位置。
4.3.1、钢梁吊装
4.3.1.1、本工程横梁吊点按允许弯矩法进行吊点计算与吊点选择。
4.3.1.2、本工程各类钢梁计算时均忽略其接头包钢重量,假设荷载是线性均匀分布的,计算中不考虑加速度、风速等动荷载,钢梁吊装按双吊点考虑,其吊装示意图见图4-1,等效荷载图和等效弯矩图分别见图4-2、图4-3。吊点至梁端的距离为x,q
X
L-2X
L
X
图4-1:绑扎示图
-M
-M
+M
图4-3:等效弯矩图
吊车
q
A
B
X
L-2X
X
L
图4-2:等效荷截图
为线荷载,L为钢梁长度L=26m(以GL-2为例),按照《结构力学》:
a. 钢梁在自重状态下:
跨中的最大弯矩值为:M=0.125qL2 …………(公式1)
b. 钢梁在吊装过程中:
吊点处最大负弯矩:(-M)=-1/2qX2 …………(公式2)
跨中最大正弯矩: (+M)=1/8qL2-1/2qLX …………(公式3)
q为钢梁均布荷载,q= …………(公式4)
本工程有2种钢梁,其中钢梁GL-2为代表,质量为5.5t,q=5.5×9.8/26=2.073kN/m。
4.3.1.3、 下面以GL-2为例进行吊点计算与选择(GL-2详见下图)。
图4-4 GL-1起吊示意图
4.3.1.4、梁安装就位后,横梁就位后在自重工况下:
梁端部弯矩值为:M=0
钢梁跨中的最大弯矩值为
M=0.125qL2=0.125*2.073*262=175.17kN.m
4.3.1.5、 钢梁吊装过程中,当不考虑吊绳水平力所产生的附加弯矩时:
a. 当吊点位置设在距梁端0.207L=5.382m时,钢梁承受的弯矩值如下:
吊点处最大负弯矩:
(-M)=-1/2qX2 =-0.5*2.073*5.3822=-30.12 kN.m
跨中最大正弯矩:
(+M)=1/8qL2-1/2qLX=175.17-0.5*2.073*26*5.382= 30.12 kN.m
此时∣(-M)∣=(+M)=30.12 kN.m
此时跨中最大弯矩值和吊点处最大负弯矩绝对值相等。此时,吊点是按照等弯矩法进行与选择的。等弯矩法是允许弯矩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当吊点设在钢梁节点4时,X=6m,此时吊点位置最接近0.207L位置。
b. 同理,根据(公式2)和(公式3)可以计算出,当选择其它吊点时钢梁承受的弯矩值,计算结果如下表:
GL-2承受的荷载及挠度计算表 表4-2
钢梁
名称
吊点位置
(钢梁节点位置)
X(m)
起吊工况下弯矩M (kN-m)
备注
跨中弯矩M-1
吊点弯矩M-2
公式3
公式2
GL-1
(L=28m)
X=0.207L(接近于钢梁节点4)
5.382
30.12
-30.12
钢梁节点3
3.05
92.97
-9.64
钢梁节点5
7
-13.47
-50.79
钢梁节点6
8.35
-49.86
-72.27
钢梁节点7
10.7
-113.19
-118.67
自重状态下
175.17
0
当吊点选择在钢梁节点3至节点7位置时,钢梁承受的弯矩的绝对值均小于钢梁就位后在自重状态下承受的弯矩,均在允许强度范围之内。
26米梁吊点选择在钢梁节点7。
4.3.2、 架构柱吊装
4.3.2.1本工程架构柱组装件型式不一,架构柱和带钢梯的架构柱,按假设荷载是线性均匀分布的,计算中不考虑加速度、风速等动荷载,吊装按双吊点考虑,其吊装示意图(图4-5)、等效荷载图(图4-6)和等效弯矩图(图4-7)如下:
a. 独立钢杆和钢斜撑采用一点起吊,绑扎点位置计算方法和图4-5、图4-6相同。
b. 带钢柱和避雷针的架构柱,钢柱和避雷针可分别化成等效长度,再按线性均布荷载进行计算,计算中不考虑加速度、风速等动荷载,吊装按双吊点考虑,其吊装绑扎示意图(图4-8、等效荷
载图(图4-9)和等效弯矩图(图4-10)
4.3.2.3 吊点计算
设吊点至柱顶铁的距离为X,架构柱顶板至底端的距离为L,计算总长度为LO,吊点至顶端的计算长度为XO,顶头铁至顶端的长度和等效长度分别为Ln、Xn’,L1为吊点至底端的距离,则LO= L1+XO,XO= X+Xn’。当架构柱无钢柱或避雷针时,Xn’=0,LO= L1+X=L,XO= X。下面计算式按计算长度计算。设λ= XO/ L1
最大正弯矩:(+M)=+1/8 qL12(1-λ2)2
最大负弯矩:(-M)=-1/2 qL12λ2
a. 当X=0时,即在顶头铁处起吊时,最大正弯矩为M=1/8 qL12
以GZ-2为例(柱重为10.53吨,包括地线柱、避雷针、爬梯及架构底段混凝土),长L1=25.1m)
q=10.53*9.8/25.1=4.111kN/m,则M=1/8 *4.111*25.12=323.75kN·m
根据f=M/(VXWX)
f—材料应力强度;
VX—截面塑性系数,可取1.15;
WX—截面抵抗矩,2根φ478*8的钢管,其W=2730cm3;
f=323.75*106/(1.15*2730*103)=103.12kN/m2<345kN/m2(钢材的材料应力强度)
即在顶头铁处起吊时,强度能够满足要求。
b. 当(+M)+(-M)=0时,求得λ=0.414(λ其余三个值舍去)
即XO/(LO -XO)=0.414,求得XO=0.293 LO,些时钢柱承受的正弯矩值和负弯矩值的绝对值相等,钢柱承受的弯矩值最小。
c. 当有钢柱和避雷针时,等效长度为Xn’=(G/Gn)L,吊点至顶头铁的距离
X= XO-Xn’=0.293 LO-(G/Gn)L (G为避雷针的重量,Gn为下部杆子重量)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即吊点先在顶头铁到0.293 LO之间,强度均能满足要求。
但为了减小吊钩的高度和容易控制吊件就位,综合考虑,在吊装过程中吊点选择在最上面的横撑。
4.3.3、吊车和吊点钢丝绳的选择
4.3.3.1吊车选择
a、 本工程钢梁共有2种,其中GL-2最重,净重为5.51吨,起重量为1.2*5.51*9.8=64.80kN(动载系数为1.2),钢梁最高起重高度约为32米;
b、 架构柱共有7基,2种型号,其中GZ-2最重,净重为10.53吨,起重量为1.2*10.53*9.8=123.83kN(动载系数为1.2)
c、 因此本工程吊车起重量、起重高度、回转半径及吊装工效等诸多因素,我们综合考虑吊装选用70吨吊车。
d、 吊车性能详见附表3。
4.3.3.2、 钢丝绳的选择:
a.钢线绳强度计算与选择
对本次吊装最大起重量为123.83kN,为架构人字柱起吊,则:
单根钢丝绳的受力为F=G/2=61.92 kN(其中G为重量)。
钢丝绳的破断拉力为S= kF=6×61.92=371.52kN(其中F为钢丝绳的受力,K为安全系数取K=6);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P=S/ω=371.52/0.85=437.08 kN(其中ω为钢丝绳破断拉力换算系数,取ω=0.85)。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可选用φ28(6*19*1670型,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1670N/mm2)的钢丝绳,其破断拉力的总和为466kN。
b.钢丝绳长度计算与确定:
吊装梁时,考虑到钢梁便于就位控制、钢丝绳的长度,我们选节点7作为最佳吊点。则钢丝绳长度为:L=1+2h3/sin60°=6.30m,最后取8米长。(其中绑扎及富余考虑1米余)
吊装架构柱与梁共用两根钢丝绳。(架构吊装计算按1根,实际采用两根吊装)
4.4、架构吊装缆风绳受力分析及绳径选择
4.4.1 架构吊装过程中风荷载受力分析
架构A字柱在吊立找正后,脱去吊钩,这是A字柱受力可以简化为底部铰支钢柱承受风荷载模型。
以A字柱为例进行分析,尺寸及钢管架构尺寸见图4-11。
图4-11 钢管架构有关尺寸 (mm) 图4-12 缆风绳布置图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风荷载标准值按下述公式计算:
WK=βgzμSμzω0
式中 WK ——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g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ω0——基本风压(kN/m2),按n=100年,取0.6kN/m2。
对架构柱按部位及截面分为5个部分,查《荷载规范》表。
钢管架构风荷载计算表 表4-4
位置
编号
βgz
μS
μz
ω0
(kN/m2)
WK
(kN/m2)
W=1.4WK
(kN/m2)
线荷载
(kN/m)
等效集中荷载P
(kN)
1
1.58
0.6
1.68
0.6
0.956
1.338
0.021
0.042
2
1.59
0.6
1.60
0.916
1.282
0.028
0.256
3
1.62
0.6
1.48
0.863
1.208
0.237
2.371
4
1.69
0.6
1.25
0.761
1.065
0.191
0.362
5
1.78
0.6
1.00
0.641
0.897
0.161
0.568
6
1.65
0.6
1.36
0.808
1.131
0.406
9.798
4.4.2 架构吊装找正后力矩平衡及缆风绳受力分析
对架构柱进行力矩平衡分析,第一基架构柱采用4根缆风绳固定,缆风绳与地面夹角450,架构柱一侧两根缆风绳投影夹角900,缆风绳布置如图4-12所示。
对架构柱进行力矩平衡分析,假定有缆风绳提供的合力为F0,则有:
F0×24.15=P1×44.15+P2×38.65+P3×19.15+P4×16.15+P5×8.15+P6×12.15
则F0=7.73kN。
对钢丝绳与架构柱连接点进行受力分析,考虑动载系数1.2,钢丝绳线拉力为F,则:
F=1.2F0=1.2×7.73=9.28kN。
4.4.3 缆风绳钢丝绳经的选择
缆风绳的破断拉力为S= kF=3.5×9.28=32.47kN(其中F为钢丝绳的受力,K为安全系数取K=3.5);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P=S/ω=32.47/0.85=38.2kN(其中ω为钢丝绳破断拉力换算系数,取ω=0.85)。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经验选用φ13(6*19*1670型, 钢丝强度极限1670)的钢丝绳,其破断拉力的总和为100 kN。
4.5、固定架构临时拉线设置及地锚安全验算
4.5.1 固定架构临时拉线设置基本要求
a、应使用钢丝绳;
b、绑扎工作必须由技工担任;
c、单A型架构柱拉线不得小于4根;
d、固定在同一个临时地锚上的拉线最多不超过两根。
e、在起吊过程中,各个临时拉线应设专人松紧,各个受力地锚必须由专人看护;
f、场地内使用预埋在架构基础内的地锚。
g、当现场两端无可利用作为地锚装置时,需要埋设枕木地锚。
4.5.2地锚埋设要求
a、地锚采用截面300mm×300mm、长度1.5米、四周倒角的枕木,地锚净埋深1.6米,挡面布置。
b、地锚埋设地点要求平整,不潮湿,不积水。
c、拉绳与地锚横木连接处,用薄铁板垫好,防止由于应力过分集中而损伤地锚横木。地锚只允许在规定的方向受力,其他方向不允许受力。
d、地锚附近不允许取土,地锚拉绳与地面的水平夹角在450左右。
e、地锚坑的宽度、深度、导绳槽、绳套的固定方式要经负责人进行验收后填埋,填埋过程进行分层夯实。
f、回填土宜高于周围地面,如遇大雨后需要对地锚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塌陷、积水情况必须进行排水、填埋加固后使用,土层出现松动的要进行再夯实加固;
图4-13 地锚布置示意图
4.5.3地锚安全验算
图4-14 地锚计算简图
4.5.3.1 在垂直分力作用下地锚的稳定性验算
KT1≤G+F
式中 K——安全系数,一般取2;
T1——地锚受张力T后的垂直分力,T1=Tsin450=1.414T;
T2——地锚受张力T后的水平分力,T1=Tsos450=1.414T;
T——缆风绳所受张力;
α——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
G——土的重力, G=[(b1+b2)/2]×Hlγ;
其中 b1——横木宽度;
b2——土的有效压力宽度,与土的内摩擦角有关,b2=b1+Htgφ;
φ——土的内摩擦角,一般取300~400,取350;
H——横木埋置深度;
l——横木长度;
γ——土的重度;
F——摩擦力,F=μT2,μ一般取0.5;
按上述公式,计算如下:
土重 G=[(b1+b2)/2]×Hlγ
=[(0.3+0.3+1.8×tg250)/2]×1.6×1.5×17
=29.36kN;
摩擦力 F=μT2=0.5×9.28cos450=3.28kN;
地锚垂直分力 T1=9.28sin450=6.56kN;
安全系数 K=(G+F)/T1=(29.36+3.28)/6.56=4.97>2,可以满足要求。
4.5.3.2 在水平分力作用下,侧向土的压力强度验算
式中 [σ]——深度H处土的容许压力;
K——土挤压不均容许应力降低系数,可取0.5~0.7,此取0.6;
T2=9.28cos450=6.56kN
土的容许应力为0.16N/mm2,应力降低系数取0.6,则
[σ]K=0.16×0.6=0.096>0.015N/mm2,可以满足要求。
4.6、现场施工控制
a. 劳动组织:合理组织劳动力量,做好吊装准备工作,以便吊装过程顺利地有节奏地进行,减少不必要的窝工现象。
b. 现场材料、设备、机械管理:合理布置现场材料堆放位置,尽量避免二次搬运次数。加强现场材料、设备、工具、零部件等的管理,注意使用、维修、清理和保管,特别是注意一些小物品(如:螺栓、螺帽、工具等)的遗失。吊装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应派人看护,以免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
c. 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增强现场质量管理,加大三级检查力度,提高施工工艺质量,尽量避免返工返修现象,严禁出现不合格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杜绝安全事故。
五、安装进度计划
5.1、安装进度计划总体安排
500kV屋外架构计划2011年7月5日开始进场,在厂家供货顺利的情况下计划15天完成。
计划起吊时间:2011年07月25日
六、质量要求及管理措施
6.1、质量要求
分项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无一般质量事故。
6.2.质量管理措施:
本工程安装主要工序有组装、绑扎、起吊、就位、临时固定、校正、最后固定(包括螺栓安装)和涂刷工程等。
6.2.1组装
a. 组装前,零件、部件应经检查合格;连接接触面和沿焊边缘每边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等应清除干净。板材、型材的拼接,就在组装前进行;构件的组装应在部件组装、焊接、矫正后进行。
b. 构件在现场堆放时,高度不得超过三层,堆放的地面应平整坚硬,杆段下面应支垫,两侧应掩牢。
c. 构件在现场堆放时,宜采用机具装卸,装卸时应用控制绳控制杆段方向;严禁采用直接滚动方法卸车。
d. 利用棍、橇扛拨杆段时,应防止滑脱伤人。不得利用铁撬插入预留孔转动杆身。
e. 构件应在组杆、组梁前应将地面垫平、压实。
f. 安装前,应按构件明细表核对现场构件,查验产品合格证和设计文件,工厂预拼装过的构件在现场组装时,应根据预拼装记录进行组装。
g. 钢梁组装后,要用标准钢尺严格检查长度尺寸、孔眼间距和大小是否与架构顶头铁板孔眼相矛盾,不能满足结构安装的事先必须按有关要求处理。
h. 本工程用于梁腹杆连接的螺栓为单螺母一平垫一弹垫,用于法兰连接的为双螺母双平垫。
i. 每基架构杆组装后必须重新丈量根开尺寸和长度。长度与设计不符可以在找平时进行调整。
j. 架构组装时,利用中间钢支撑和底部绑方木的方法严格控制根开。方木绑扎点距离杆底大约有1.5米,同时起到加固作用。
k. 对加工构件组装后,经质检合格后才能吊装。要检查焊接缝、镀锌、组装型号、结构尺寸、起拱、平直度和弯曲弯度等质量,检验后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必须满足安装要求等。
l. 架构柱吊装找正后,应立即进行接地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