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混融教学研究现状的可视...012—2022年核心期刊_秦佳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840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混融教学研究现状的可视...012—2022年核心期刊_秦佳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混融教学研究现状的可视...012—2022年核心期刊_秦佳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混融教学研究现状的可视...012—2022年核心期刊_秦佳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2 月 25 日第 7 卷第 4 期现代信息科技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eb.2023 Vol.7 No.41531532023.022023.02DOI:10.19850/ki.2096-4706.2023.04.038收稿日期:2022-10-03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AAC03311);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教育学学科)项目(NXYLXK2021B10)我国混融教学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 20122022 年核心期刊秦佳妮,吴向文(宁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摘 要: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

2、混融教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以 20122022 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混融教学相关的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借助 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文献发表时间、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现混融教学现状的知识图谱。通过研究发现,理论研究、实践应用、资源建设是学者们研究混融教学的关注点,并得出研究现状、研究主题、研究热点三方面结论。关键词:混融教学;文献计量;CiteSpace;可视化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3)04-0153-05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Presen

3、t Situation of Blending Learning Research in ChinaBased on Core Journals from 2012 to 2022QIN Jiani,WU Xiangwen(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Guyuan 756000,China)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lligent era,blending learn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academia circle.By

4、 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this paper takes the core journals related to blending learning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2012 to 2022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uses the CiteSpace software to carry out the visual analysis.The knowledge map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lending learning is displayed f

5、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publication time,authors,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Through the research,it is found that theoretical research,praxis application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are the focus of scholars research on blending learning.Three aspects of conclusions are drawn of present research

6、situation,research topics and research hotspots.Keywords:blending learning;bibliometrics;CiteSpace;visualization0 引 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变革,AI 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的新形态1。2017 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重视智能教育,适应智能时代技术带来的变化2。2018 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强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基础,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改革3。2019 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

7、代化 2035,强调智能化校园、教学、管理平台等的建设4。2020 年初,受疫情影响,对教育方式提出新要求,多数学校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借助智能技术,采用双线混融教学,并在全球得到快速发展。同年,由于疫情防控期间的“停课不停学”政策,李政涛教授正式使用了双线混融教学这一概念5。目前,已有不少的政策推进混融教学的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学术界对混融研究的梳理较少,为此,本文试图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国内混融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1 研究方法与过程1.1 研究数据来源本研究主要以 CNKI 为数据来源,以“混融教学”“混合教学”“双线教学”“线上线下”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文

8、献类型为核心期刊和 CSSCI,时间设定为 20122022 年(截止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文献语言设为中文,共得到1 019篇文献。接着浏览关键词,排除未提及混融教学的文章,随后进行再次检索,最终得到730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与工具1.2.1 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的原理,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梳理相关文献,并分析近十年混融教学的文献发表情况,作者、机构合作情况,关键词聚类情况等,最终得到一个直观的、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并对混融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描述与评价,以便定量分析混融教学的研究现状。1.2.2 研究工具本研究将借助 CiteSpace 软件进行

9、文献计量分析,该软件是陈超美教授团队开发,是基于 JAVA 平台运行的可视化1541542023.022023.02第 4 期现代信息科技软件6。结合 CNKI 数据,该软件对文献的分布情况,关键词及当前热点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某个时间段内相关研究的热点信息。同时,借助 Excel 表格,对研究文献的信息进行梳理,进而得到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信息。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文献分布情况分析2.1.1 发表时间分析为研究混融教学的发表情况,本研究统计了近十年的文献发表数量,如图 1 所示。可以看出混融教学的研究从2012 年开始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关注的人很少。直到 2015 年,国务

10、院印发“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新型的教育方式,使得混融教学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同时文献发表数量接近前三年发表数量的总和7。而到了 2018 年之后文献年发表数量已经超过 50 篇。2020 年,是近十年发表数量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文献发表量相比前一年增长近 100 篇,截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本年发表数量已经达到 76 篇,预计年底混融教学的发文量将接近 300 篇。总体来说,混融教学的研究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状态。37112340486784180191287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2 2

11、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发表量(篇)图 1 20122022 年国内期刊文章发表数量2.1.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利用 CiteSpace 5.8 软件,在右栏的“NodeTypes”区域,选择“Author”,导入搜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图2 所示。从图 2 可知,N=304,E=143,density 为 0.003 1,即节点数量是 304,连线数量是 143,网络密度是 0.003 1,表明作者间合作比较分散。从字号和连线看,韩锡斌字号大,是主要的研究作者,与程建钢、王雯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连线,说明他们之间存有合

12、作关系,其次,马红亮、李政涛字号较大,李政涛与邱燕楠有着合作关系,最为显著的是徐晓飞、谷松林等和史亚军、孟庆华等人之间连线相对紧密,说明这些作者之间相互合作,对混融教学有着共同的认识。从整体布局看,虽存在作者间合作,但分布相对松散,大多数作者都是独立的,没有合作。图 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图谱2.1.3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机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如图 3所示,图 3 出现的机构词频都在 2 及 2 以上。从图 3 可知,N=240,E=0,density 为 0,即节点数量是 240,连线数量是0,网络密度是 0,表明研究混融教学的机构之间没有合作关系,混融教学研究尚

13、未形成相对完整的研究团队。图 3 中南京师范大学字号较大,说明对混融教学的研究相对集中,其次,从机构布局看,高等教育学校的研究成果较多,基础教育学校研究成果较少,进一步表明高等教育学校是研究主体,基础教育中混融教学的研究需要加强。需要注意的是,从2020年教育部颁布“停课不停学”,到今天的疫情常态化,混融教学的研究需要各级学校关注。图 3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图谱1551552023.022023.02第 4 期2.2 文献研究热点分析2.2.1 高频关键词分析统计混融教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有利于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本研究采用 CiteSpace 软件进行分析

14、,并借助 Excel 表格梳理获得的信息,如表 1 所示,选取词频较高的 10 个关键词。在使用 CiteSpace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的,可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如果一个节点的频次高,中心性为 0,表明尽管出现多次,却是孤立的,不能作为关键节点8。因此,对于热点的研究,基于频次和中心性两个变量来判断。表 1 中,翻转课堂、线上教学、教学改革等是对混融教学的模式、变革等的关注,MOOC、SPOC、混合学习等是对混合教学具体实施的体现。2.2.2 关键词聚类分析运用 CiteSpace 软件进行聚类提取时,由于数据来源为CNKI 核心期刊,选用 K 聚类形式,最后得到

15、聚类图,如图 4 所示。从图 4 可以看出,混融教学领域的关键词有明显聚类现象,形成多个聚类,且多个聚类间重合平行。图 4 中N=363,E=393,网络模块度 Modularity Q=0.860 2,聚类平均轮廓值 MeanSilhouette S=0.958 9。一般情况下,Q 0.3则意味着聚类结构明显,聚类效果比较符合预期要求,S 0.7 意味着聚类是有效的,是令人信服的。其次,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时,在“layout”面板中,选择“Timeline View”,形成时间线图谱,如图 5 所示。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某一聚类首次出现时间及其研究进度的图谱。时间线图谱的绘制是

16、以时间为横轴,以各聚类为纵轴。从图5 可知,线上线下聚类在 2012 年首次出现,其时间跨度持续近10年,说明近十年对混合教学的研究集中在线上线下研究。表 1 混合教学高频关键词表序号 频次 中心性关键词序号 频次 中心性关键词1940.23混合教学6340.15MOOC2840.34线上线下7340.04教学改革3470.44教学模式8330.54混合学习4440.26翻转课堂9250.01SPOC5380.07线上教学10230.02在线教学图 5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图 4 关键词聚类图谱秦佳妮,等:我国混融教学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1561562023.022023.02第 4 期现代信息科

17、技综上,本研究将此聚类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基于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二是基于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教学设计、实验教学等;三是指向混合教学的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MOOC 等。具体内容有:(1)理论研究方面有 5 个聚类。理论研究方面的 5 个聚类分别是#0 线上线下、#1 混合教学、#3 混合学习、#7线上教学和#9 在线教学。其中聚类 0 是最大的聚类,包括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方面。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构成了混融教学,也是实现学习目标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关于混融教学的研究。一方面是内涵的研究,何克抗认为混融教学是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融合,关注教学效果。李克东等认为

18、混融教学是在教学上注重多种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关注教学方法。龚苑媛等认为混融教学应该关注教学过程,是将线上慕课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混合使用,关注教学中师生、生生、师师互动。另一方面是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认知规律,结合最近发展区和认知负荷理论开展研究,首先,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合理设计线上线下学习内容,并且难度适宜,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跳一跳”能够达到潜在水平,其次,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难度,教师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避免增加学生认知上的负担。(2)实践应用方面有 4 个聚类。实践应用方面的 4 个聚类分别是#5 教学模

19、式、#8 教学改革、#10 教学设计和#11 实验教学。目前,国内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混融教学比较关注,主要是围绕教学结构、混合课堂、云实验室等以及实践中关于混融教学的讨论。例如,唐斌以小学阶段为例,分析了一些地方在开展混融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从认知、准备、策略和质量等方面提出对策9。沈欣忆等从混融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出发,总结了混融式教学设计的三个要点:1)目标分类,系统设计。2)关注线上,及时反馈。3)过程绩效,监控促学10。并提出了融合式教学的发展需要,此研究成果为教师实现更大层面的教学效果、效益和效能提供参考10。在实施混融教学时,寻求混融教学与学科思维的结合点,将混融教学有机融入教学活动

20、中。(3)资源建设方面有 3 个聚类。资源建设方面的 3 个聚类分别是#2 慕课、#4 互联网+和#6MOOC,提取出的关键词有慕课、互联网、O2O 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兴起,MOOC 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MOOC 平台超越时空的限制,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学习资源。对于直播教师来讲,在 MOOC 平台创设课堂,邀请学生加入课堂学习,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上传课程资料,如授课视频、小测试、思考题等,参与在线交流讨论,完成对课程知识的讲解。在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可以借助

21、MOOC平台,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并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自由、答疑辅导等活动。3 结 论本研究对提取的 730 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整理了国内20122022年混融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对已有文献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混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2012年开始,混合教学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文献数量一直趋于上升的趋势,并于2020 年受疫情影响,得到迅猛发展。研究涉及的作者和机构较多,但交流合作较少,说明混融教学的认可度比较高,作者间的合作交流需引起重视,并且高校是主要研究来源,对基础教学学校来讲还需要深入研究。(2)从研究主题来看,混融教学的主题可以

22、概括为理论研究、教育改革、资源建设三方面。其中,理论研究的文献较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研究热度较高,并在混合教学基础上提出混融教学,说明教学更要注重融的重要性;而教育改革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学科特点明显,发表文献数量在文理工医科方面有明显的界线,集中在理工医学科;资源建设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主要集中在MOOC、互联网等,而MOOC平台的使用者聚焦在成人,对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较少,需要更多学者关注基础教育。(3)从研究热点来看,线上线下、慕课、“互联网+”等是混融教学关注的热点话题,涵盖理论研究、教育改革、资源建设等领域。目前,已有学者提出了混融的内涵,需要研究者对如何做到

23、真正的融合、融合效果怎样等方面寻求突破。总之,混融教学研究是值得肯定的。但除教学形式的研究之外,还需要关注教师对混融教学的胜任力研究,混融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机制等多视角探讨混融教学的研究路径。同时,要开展混融教学的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开发符合当前时代背景、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的资源,类似于慕课、学习通、国家精品课程等。此外,人工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为混融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参考文献:1 张家华,胡惠芝,杨刚,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第二十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综述 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3

24、):5-13.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EB/OL.(2017-07-20)2022-09-03.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 动 计 划 的 通 知 EB/OL.(2018-04-25)2022-09-03.http:/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EB/OL.(2019-02-23)2022-09-03.http:/ 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 J.中国教育学刊,2020(5):5.6 郭文斌.知识图谱理论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

25、15.(下转162页)1621622023.022023.02第 4 期现代信息科技大。10 m 测点下部岩层累计移近量为 0 mm;7 m 测点下部岩层累计移近量从 0 mm 增大到 20 mm;4 m 测点下部岩层累计移近量由 0 mm 增大到 10 mm;2 m 测点下部岩层累计移近量由 0 mm 增大到 9 mm。整个监测期间得到 10 m、7 m、4 m、2 m 测点各自下部岩层最大相对移近量分别为 2 mm、6 mm、6 mm、3 mm;最终累计移近量分别为 0 mm、20 mm、10 mm、9 mm;最大相对移近速度分别为0.67 mm/d、1.5 mm/d、1.25 mm/d、

26、1 mm/d。距工作面距离(m)相对移近量(mm)2 m4 m7 m10 m观测日期8/169/59/209/2610/1710/2310/2610/3011/211/611/911/1211/1611/2011/2311/2711/3012/412/712/1112/1486420-2-4-6(a)巷道围岩相对移近量距工作面距离(m)相对移近速度(mm/d)2 m4 m7 m10 m2.52.01.51.00.50-0.5-1.0-1.5观测日期8/169/59/209/2610/1710/2310/2610/3011/211/611/911/1211/1611/2011/2311/2711

27、/3012/412/712/1112/14(b)巷道围岩相对移近速度距工作面距离(m)相对移近量(mm)2 m4 m7 m10 m观测日期8/169/59/209/2610/1710/2310/2610/3011/211/611/911/1211/1611/2011/2311/2711/3012/412/712/1112/142520151050-5(c)巷道围岩累计相对移近量图 9 1017 风巷 1#测站顶板钻孔各测点运动状态5 结 论综上所述,有以下结论与认识:由基于 FLAC 3D 的数值模拟分析可知,工作面回采产生的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 100 m 左右,当工作面煤壁距离上山 10

28、0 m 范围内时,超前支承压力将对上山产生较大影响,巷道的破坏形式主要为拉剪破坏。1015 轨道巷钻孔应力计监测数据表明:1017 工作面开采对 101 采区巷道群的影响范围可以波及回采工作面前方100 120 m;工作面推到距测点 40 60 m 时,巷道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剧烈;采动影响剧烈期,测点处超前支承压力增长速度达到 0.07 0.08 MPa/d,压力增长较明显。实地监测的应力数据与数值模拟分析数据基本吻合,实地监测的应力数据支持数值模拟的分析。因此,为了保证上山巷道的稳定,不给安全生产带来影响,上山保护煤柱尺寸应在 100 m 左右。参考文献:1 郑西贵,姚志刚,张农.掘采全过程沿

29、空掘巷小煤柱应力分布研究 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4):459-465.2 方新秋,郭敏江,吕志强.近距离煤层群回采巷道失稳机制及其防治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0):2059-2067.3 李家卓,张继兵,侯俊领,等.动压巷道多次扰动失稳机理及开采顺序优化研究 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32(3):439-445.4 李臣,霍天宏,吴峥,等.动压巷道顶板非均匀剧烈变形机理及其稳定性控制 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5):1317-1327.5 刘建军.崔家寨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巷道稳定性分析 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3):

30、13-16.6 李佳佳,高明中,王素军.近距离采动影响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J.煤炭技术,2010,29(1):79-81.7 孙光中,王国际,郭军杰,等.采动影响下巷道群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 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S1):1412-1417.8 刘景儒,吴树仁,张永双,等.复杂断面洞室围岩应力数值模拟分析 J.铁道建筑,2007(4):38-41.作者简介:李业旭(1996),男,汉族,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矿山资源开发与管理。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EB/OL.(2015-07-04)2022-09-03.http:/ 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等.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核心文献、热点、前沿与趋势 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1):57-65.9 唐斌.小学线上线下混融教学的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 J.基础教育课程,2020(24):9-16+24.10 沈欣忆,苑大勇,陈晖.从“混合”走向“融合”:融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4):40-49.作者简介:秦佳妮(1999),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信息技术;通讯作者:吴向文(1983),男,满族,宁夏中卫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上接15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