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地方会展产业发展的意义生成_苏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78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地方会展产业发展的意义生成_苏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地方会展产业发展的意义生成_苏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地方会展产业发展的意义生成_苏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042023年2月 商展经济DOI:10.19995/ki.CN10-1617/F7.2023.04.004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合地方会展产业发展的意义生成苏畅1 陈家骥1 魏志宇(通讯作者)2(1.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1;2.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摘 要:会展业作为朝阳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大部分城市或地区发展而言,会展活动是重要的文化输出、经济发展平台。本文通过探讨会展行业发展的意义,透过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合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地方仍存在管理体制有待革新与会展人才培育体系不够完善两大问题,最后

2、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应构建文化策展完整产业链条、打造宣传渠道媒体传播矩阵与塑造思政教育多方位融合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会展行业;文化策展;多元传播;思政教育;红色场馆本文索引:苏畅,陈家骥,魏志宇.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合J.商展经济,2023(04):004-006.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1 地方会展行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地方会展行业发展动力主要包括内部动力结构与外界动力因素,二者相互链接,共同构成地方会展发展集群与发展内在动力机制基础。在内在动力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影响下,不断推动地方会展产业发展并产生质变,向产业集群化不断发展。1.1 内部动力结构地方会展产业因自身集群优

3、势,在对外拓展的过程中通过内部动力结构发挥决定性作用。地方会展产业通过发挥区域的集群效益优势,区域内如住宿业、旅游业、交通业等会展行业不断发展。会展产业的内部动力结构致使地域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全产业链、外部经济驱动三方面呈现。在地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会展场馆设施是现代会展产业组织实施会展的有效物质载体,也是支持地方会展产业组织发展活动的必要基本环境条件。在会展产业的内部结构中,会展业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具象化的平台,同时,大规模展会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极为重要。因需要聚集大规模人群,其对于环境、交通承载力都具有基本要求。大型展会也会反哺环境经济。在地域行业的全产业链方面,由于会展行业与各大企业

4、支撑会展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强度高、支持力度大,具有关联、互补、支撑与共进的内部结构。会展产业链沿着会展业与地方展业的上下游不断延伸拓展,涉及范围极广。如旅游、餐饮、广告、住宿等各类会展产业。在会展产业集群效益中,对于产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不仅有利于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更有利于降低企业核心利润,即降低交易成本。在外部经济驱动方面,通过某项经济主体直接或间接造成正面或负面的效益影响,而在会展业中,外部经济现象对于地方会展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具有明显表现。如共享效益、劳动力市场与传播知识、信息和技术等内容。外部经济有助于推动内部结构的优化发展,吸引更多会展企业加入会展产业集群,都是作为会展产业发展的关键内部因

5、素。1.2 外界动力因素地方会展产业的外界动力因素主要来源于产业或企业由外至内的推动力量,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政府主导与地域优势三大方面。市场需求是产业集群与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需求与市场二者相互对应,有需求才会形成市场。会展产业作为地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通过发挥集群效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会展业的市场,通过企业打开我国市场国门,为会展业发挥信息传递、产品展陈与内容宣传等多种效益融为一体的优势提供平台。部分大型会展活动如博览会、峰会,均由地域经济发展高、基础建设强的地域承办。更有利于激发多元市场,提高会展城市的客源。在地方会展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起主要引导

6、作用,是产业集群与会展业发展强有力的外部作者简介:苏畅(1989-),女,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陈家骥(2001-),男,满族,吉林珲春人,公共事业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通讯作者:魏志宇(1998-),男,吉林松原人,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与东北地域文化传播研究。 2023年2月005商展前沿驱动。政府主要的作用在于规划会展产业发展空间、发展定位、布局空间与中心目标四点。通过把握地方会展产业发展方向,并基于一定政策、技术方面的支持,助推会展产业建设,对外吸引相关企业与资本,并不断注入会展专业人才。如地域空间内的交通环境,展览等活动在开始时和结束时人流

7、和过往车辆会快速流动,活动人流的扩散离不开便捷的现代城市交通条件。良好通畅的区域交通条件无疑是会展中心产业集群规模形成效益的最主要核心驱动条件之一。区域交通将进一步有利于国内大型国际性会展中心空间布局上的加速建设完善和深度拓展。从长远来看,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布局更有利于会展产业发展,可以为未来的规模扩张确保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发展更具韧性和增长性。2 地方会展行业的发展隐忧:管理与培育的障碍会展业既属于当今时代我国新兴和发展中的一项现代第三产业,同时作为朝阳产业,也具有高速发展、高容错率和高经济效益的特性。通过对外渗透,不断连通各行各业,间接产生行业红利。现如今,会展业在市场上已形成自身规模,但

8、我国地方会展行业仍存在会展行业管理体制有待革新与会展人才培育体系不够完善两大问题。2.1 会展行业管理体制有待革新会展行业涉及范围较广、整合程度较高,因此对会展行业的管理体制有着相对较高的实施标准。主要管理体制问题为审批制度不够健全与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从客观层面而言,由政府或其他组织主导的经济活动很难完美接轨市场,甚至在体制上还会有相抵触的消极作用。在此类审批制度下,很难及时、高效地对接市场资源,并且不能及时发挥会展行业优势与优化配置。因此,为了弥补此类缺点,许多会展活动均由会展企业或相关公司独立举办,导致会展行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主体,因而很难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此外,会展行业的相关政

9、策法规目前属于新型法律概念,导致部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够健全,很难与当今时代下的会展行业融洽相处。除制定地方的相关法律规定与省政府规章制度外,我国迄今为止尚未能制定出台一部比较统一有效的国内会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我国各相关法律部门已与国内部分地域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完成了地区范畴内共同适用配套的法律法规。因我国会展业法律法规体系的滞后性,更高层次法律法规的相关立法准备阶段往往处于一个空白期,地区政府部门间出台的会展业法律法规衔接性相对较差,导致国家及相关的行政部门与各地方政府共同主导制定出来的会展法律法规体系不利于相关会展活动的有效组织开展,甚至会间接影响会展体制完善与会展活动运作的整体效果

10、。2.2 会展人才培育体系不够完善会展业人才数量不足。会展业需要专业化的会展组织、策划与营销从业人员,但现今我国会展专业尚未形成完备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培育模式。从会展专业人员职业化来看,因缺乏会展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导致未形成人才链接会展中心等专业模式,大量会展从业人员均为其他行业转行人员,非会展从业人员往往会有缺乏经验、高流动、低效率与非专业的缺点。会展业具有相对较强的内在知识关联性,需以多方面相关的学科知识系统来共同作为技术支撑。就会计展业机构目前经营状况实际而言,人才配置的相关专业学科结构层次不均衡不全面,不能同时满足整个会展业等多元化社会经营专业领域从业人员的发展需求层次;工作人员

11、在协助组织各种展会服务时分工不明确,致使实际工作组织效率相对不高,工作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从高校会展专业培育体系方面来看,往往存在会展专业实践培养不足的问题。在各高校的会展专业课程中,实践教育应是会展专业重中之重。在会展教学实践中,学生应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展览场地或实践基地,积极参与展览实践活动,灵活安排课程教学计划,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场馆资源无法开放。随着场地和其他大型聚集场所的严格控制,受宏观因素影响,会展专业实践活动受到抑制,部分场馆无法开展会展实践教学活动,会展专业学生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渴望程度也随之增加,使书本上的知识不足以满足学生所需

12、从而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3 发展地方会展产业的对策与建议: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合随着地方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地区内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现如今,文化会展活动更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依托多元方式传播速度快、流量大与交互广的三大特征,更有利于地方会展行业的发展。地方会展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合三方面,应采用构建文化策展完整产业链条、打造宣传渠道媒体传播矩阵、塑造思政教育的多方位融合三类不同对策与建议。3.1 构建文化策展完整产业链条构建文化策展及会展活动全产业链,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主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专业人才培养与建立产业链管理体制三条路径来实现

13、。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障会展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随着会展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会展场馆的基础设施需求越来越强烈。现如今,在大体量、高规格的国际会议或大型博览会活动中,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备,但仍无法满足部分活动开展实际需0062023年2月 商展经济求。因此,社会各界对于会展行业基础设施市场较为重视可通过多元主体投资、注入政府资金与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促进会展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应注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餐饮等。专业人才是任何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发展要素。人才培养对于会展行业而言至关重要,会展专业人才不仅有利于会展行业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影响

14、力。因此,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拓展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等方式均有利于提高我国会展行业发展,形成上游、中游、下游全产业链发展链条。会展产业的发展将通过前、后、旁的关联效应,一方面,会为“产内”相关的产业与部门带来大量客源、货源和创造出大量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需求的增加会对“产外”的第一、第二产业和与其相关的部门提出新的需求,提供新的供给领域和市场,也提出更高的要求1。因此,会展行业对于全产业链的多元融合与地区产业的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3.2 打造宣传渠道媒体传播矩阵我国会展活动普遍存在传播力度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确立传播基调与主要宣传主题,盲目地拓展传播范围,拒绝确定传播主题,仅追求宣传效益。

15、此类宣传方式大大浪费了宣传资源,不利于活动传播推广。会展活动的主题不同,目标受众与客户画像也会不同。在确立会展活动主题后,应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定点宣传。只单一利用某种或几种传播手段的会展传播必定是失败的,在策划会展活动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传播手段进行整合,会展效果才能得到切实保证2。因此,通过打造媒体传播矩阵,避免单一传播方式,除官网权威媒体外,更应灵活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各类媒体受众群体不同,除投其所好外,更应针对特定主题选择目标人群,保障传播效益与价值最大化发挥,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投入。在会展活动进行宣传时,还应注意文化策展的主题信息,注重主题烘托。在会展活动多元传播的过程

16、中,应明确传播主旨,拓展传播渠道,打造传播矩阵,通过提升人民群众对于会展的认可程度,持续、高效地反哺会展行业,实现覆盖传播也不浪费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宣传,锁定目标群众,达到理想化的传播效果。3.3 塑造思政教育的多方位融合会展行业中红色场馆最具思政教育功能。红色场馆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准,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家国情怀与提高爱国意识。塑造思政教育的多方位融合,需要高校、企业与行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思政融合。红色文化作为革命与建设时期形成的代表性先进文化,不仅蕴含着革命历史遗址、革命英雄人物雕像等物质文化资源,还包含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3。就高校层面而言,红色场馆有利

17、于高校学生培养会展专业能力与提高思想道德水准。高校会展专业学生在红色场馆策划和开展相关活动中挖掘红色思政元素,同时通过实践培养独立发展的专业技能。由于思政教育属性的多样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红色会场中的红色元素需要融入会展教育理念,培养专业人才,进而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其思想品德水平,全方位造就高层次、综合素质的会展人才;就企业层面而言,红色场馆活动不仅有利于开展商业性活动,还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现如今,人民群众对于提高思想品德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满足需求的活动却相对较少。红色场馆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弥补市场空缺。就行业组织而言,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蕴含先进的理论知识,还具有良好的情怀

18、价值,能够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行业组织通过红色场馆实现红色活动,能有效提升组织内成员红色文化感悟力,潜移默化中增强红色文化情感。4 结语当今时代,会展行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是现代第三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会展行业的发展已成为诸多城市发展、经济增长与提高自身地域影响力的重要选择,但我国地方会展行业仍存在管理与培育的障碍。会展行业对于文化策展、多元传播与思政融合三方面影响越深入,获得、引入优质资源的条件就越广阔。同时,在会展活动中应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提炼文化内容核心,精准策展,打造专属内容文化。参考文献1 余向平.会展产业链的结构及其产业延展效应J.商业研究,2008(8):92-94.2 沈金辉.基于网络媒体平台的会展传播手段分析J.新闻战线,2015(6):121-122.3 张体松.“大思政”格局下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1):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