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近20年人口老龄化研究...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_朱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52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近20年人口老龄化研究...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_朱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近20年人口老龄化研究...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_朱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近20年人口老龄化研究...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_朱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8/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208/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2023 年 1 月第 26 卷第 2 期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Jan.,2023Vol.26,No.2我国近 20 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情况的演变基于 CiteSpace 的知识图谱分析朱 瑞,王成城(安徽大学,合肥 230000)摘 要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我国迫切需要应对的难题。基于此,文章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的1758篇人口老龄化研究期刊文献为样本,通过运用C

2、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梳理人口老龄化研究的热点及演变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研究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热度不断升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与时代背景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人口老龄化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分析;CiteSpace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02.067中图分类号D669.6;C92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02-0208-04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1数据来源本文主要梳理了国内自 1998 至 2020 年学界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以中国知网中

3、的期刊作为数据来源,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CSSCI)中收录了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 25 大类的 500 多种学术期刊,代表性地反映了国内人口老龄化的研究趋势。笔者在知网内锁定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为 1998 年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19 日),初步获得期刊文献 1799 篇,再进行人工二次筛选,去除书评、刊物征稿、会议综述、通知等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 1758 篇作为研究样本。1.2研究方法本文选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 CiteSpace 和 Excel20

4、10 作为研究工具,CiteSpace 是一款基于 Java 环境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主要功能是显示选定研究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与路径趋势,软件分析基础建立在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理论上1,通过采用文献计量法、关键词共词以及聚类分析法,绘制表格和相应图谱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研究领域。2我国近 20 年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基本概况2.1期刊发表年度分布概况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得到相关数据,并采用 Excel2010 绘制人口老龄化期刊文献年发文量分布图,如图 1 所示,以“人口老龄化”为主题的 CSSCI 文章最早出现于 1998 年发布的 人口学刊 中。2000 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

5、比重已超越 7%,并在之后逐年上升,在 2016 年达到 10.8%。与此同时,老年抚养比也不断攀升,截至 2016 年已高达 14.96%。邓翔等人在研究中表明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不断加深2,主要是因为进入 21 世纪,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行以及社会医疗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加,中国向老龄化社会发展,因此以人口老龄化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热度不断增长,2015 至2020 年相关文献数量达到顶峰。1123141473029273536416753728911311914311911715514114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发文量/篇年份图

6、1 人口老龄化的发文数量变化趋势收稿日期2022-07-26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ZD2017008)。作者简介 王成城(1982),男,安徽淮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09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公共管理2.2作者分布状况根据 CNKI 所提供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可知,发文量在前 20 的作者及机构主要来源于“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大学的穆光宗,并且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也在持续关注人口老龄化,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同时,笔者利用CiteSp

7、ace 对作者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各个节点之间有连线代表作者之间有合作,反之则无,可以看到这些文章作者独作较多,联系合作不多,较为零散,不利于人口老龄化的深入研究,应在之后的研究中加强作者以及机构的合作。2.3发文机构分析笔者通过 CiteSpace 对发文机构进行图谱分析后可知,1758 篇文献出自 510 家研究机构,并列出发文量位列前 10 的研究机构,如表 1 所示。其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排名第一,共发表文献45 篇,可能是因为天津人口老龄化严重,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天津市 65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已达 8.52%。而位于北京的几所高校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也排在

8、前列,根据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其 65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也已经达到 8.7%。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热度与机构所在地的人口老龄化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不仅与人口相关机构在进行人口老龄化的研究,经济类、管理类机构也在进行研究,这表明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扩散性问题,不仅是人口相关机构在研究,其他相关机构也在探究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影响。3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3.1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分析关键词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高度概括,笔者通过在 CiteSpace 软件中对文献样本进行关键词分析,得到关键词可视化图谱(见图 2),在关键词图谱中共包括 751 个节点,1404 条连线,网络模块度

9、值 ModularityQ=0.5738,说明该聚类内的联系较为 紧 密,聚 类 轮 廓 性 指 标 MeanSilhouette=0.8427(MS 0.5),说明该聚类中的研究主题十分集中,图表 1 机构单位发文量分布状况序号发文量/篇机构名称所在城市145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226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325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42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518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618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716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815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914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上海1014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图

10、2 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210/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公共管理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则反映具体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间连线的粗细则反映多个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率大小3,在国内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养老保险”“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等关键词节点较大,说明该类问题的研究热度高。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龄人口的增加,也包括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劳动力的减少、消费能力的下降以及老年化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3.2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笔者通过运用 CiteSpace 软件对关键词进行时区分布分析,将时间间隔设置

11、为两年,结果如图 3 所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研究存在较显著的时间阶段分布特征。3.2.1研究起步阶段(19982005 年)该阶段热门关键词有人口年龄结构、生育率、养老保障、养老金制度、养老方式等,大多研究都聚焦于人口年龄变化趋势与社会养老方面,处于较低层次,研究起步较晚。我国最早发布的有关人口老龄化的 CSSCI 文章是在 1998 年,学者杜鹏认为在 20 世纪末期发生的两件事推动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一是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二是世界老龄化问题研讨会议在维也纳的召开,这些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促进了人口学领域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老年人口状况的深入分析4。同时,

12、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所获得的丰富人口数据也为学界进行人口老龄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且根据 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 10%以上,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老年化社会,因此,在这一阶段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开始逐步升温。邬沧萍等人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规模大但比例低、低龄老人比例大以及老年人死亡率低等 3 个特点5。姚静等人在研究中指出,我国人口出现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政策,同时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同步下降也是促使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的重要原因6。1997 年,我国正式提出并推广“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保险模式,同时在 2000 年进一步调整“

13、企业”“个人”两个账户的缴费比例,即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全部进入统筹账户,不再支援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的不断改革是人口老龄化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这一阶段,关于养老制度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左学金在研究中指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是带有根本性、综合性的,要想在中短期政策上提高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必须要站在经济学和养老基金管理等非人口学的角度来进行考虑7。3.2.2研究上升阶段(20062013 年)该阶段热门关键词有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人口红利、居家养老等,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开始扩散到经济等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得到社会重视,于宁认为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是在经济水平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的

14、,并因此呈现出“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两种典型特征8。这些特点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学界也开始探讨其他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对策措施。同时,这一阶段的研究重视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内社会生育率迅速下降,孩童与老人抚养成本负担较轻,同时社会总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逐步上升,从而形成一个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高水平之前,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9。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国进入了后人口红利时代,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强导致有效劳动力数量下降,人口红利减少,而经济发展被认为与人口红利有正相关关系,为有效应对这类情况,穆光宗等人认为需要从积极

15、、科学、提前、全面 4 个维度进行应图 3人口老龄化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211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公共管理对10,从而实现化弊为利、统筹治理。陈友华在研究中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出现并持续到 21 世纪 30 年代,并于 2010 年前后达到顶峰11。3.2.3稳定发展阶段(20142020 年)这一阶段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更加细化与深入,整体研究趋势更加发散以及时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学者开始通过建立各种模型进行定量研究,伴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社会开始延长退休年龄,提倡老年人再就业,

16、在养老服务领域,科技得到更多重视与利用,提倡居家养老。柏青华认为居家智慧养老能够协助政府对老龄人口进行高效管理,运用智能设备减轻人员工作负担,实现碎片化养老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高效对接12。刘清发等人在研究中提出医养结合科层组织模式,让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一些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对自身医养资源和医养结合要求进行评估,采用横向、纵向全面一体化的发展方式,在机构内部建立养老、医疗等功能科室,实现医疗、养老服务的提供内部化,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托老、康复、保健等全方位的服务13。于潇等人在研究中提出“互联网+养老”模式,即通过建立科技智能设备等基础设施,搜寻老年人口服务需求信息等要素,在线下服务圈

17、的支撑下,整合构成一个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整体闭合的供给、需求链14。4结论与研究展望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 CSSCI 文献库中有关人口老龄化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在进入 21 世纪后不断升温,研究领域以养老保障、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为主,但学者之间的研究较为分散,主要是机构内部的合作,跨机构的合作较少,整体研究呈现显著的时段性。各个阶段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关注热点的变化,研究重心在不断变化,但整体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在前两个阶段,基础性研究较多,未能深入研究,在第三阶段(20142020 年),研究开始运用各种数学模型,探究人口老龄化与社会

18、问题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相对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综上所述,未来的人口老龄化研究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4.1加强各机构与学者之间的合作人口老龄化是具有极强现实意义同时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领域,因此要加强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从多角度进行审视,这样有利于从更全面的视角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从而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帮助解决现实问题。4.2人口老龄化研究要注重与时俱进,紧跟政策发展方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道路,是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人口老龄化研究也要紧扣主题,明晰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内涵、特色与任务,围绕政策开展研究,并提升研究的预见性。主要参考文献1陈悦,陈

19、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2邓翔,张卫.人口老龄化会阻碍技术进步吗:来自中国2000-2014 年的经验证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8-38.3 米中伟.我国近 20 年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位论文特点、问题及对策:基于 citespace 的知识图谱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22(3):28-32.4杜 鹏.人 口 老 龄 化 研 究 的 进 展J.中 国 人 口 科学,1999(4):57-58.5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1):

20、8-15.6姚静,李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0(5):24-29.7左学金.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养老保障:挑战与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01(3):1-8.8于宁.“后人口红利时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基于老龄化经济影响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3(12):82-92.9BlOOMDE,WILLIAMSONJG.DemographictransitionsandeconomicmiraclesinemergingAsiaJ.Theworldbankeconomicreview,1997(3):6268.10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29-36.11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6):23-29.12柏青华.居家智慧养老的智慧之处J.人民论坛,2018(3):90-91.13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6):94-97.14于潇,孙悦.“互联网+养老”:新时期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研究J.人口学刊,2017(1):58-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