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网络基础设施、知识溢出与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_何小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3259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基础设施、知识溢出与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_何小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网络基础设施、知识溢出与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_何小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网络基础设施、知识溢出与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_何小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经济经纬 年 月 网络基础设施、知识溢出与城市创新 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何小钢,郭晓斌(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西 南昌)摘 要: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以知识溢出为切入点,借助“宽带中国”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本地的创新水平,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仍然成立。()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提升效应存在时间异质性,创新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变大后变小,在网络扩张的第 年达到最大。()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城市规模较大和交通

2、基础设施较发达的城市更大。()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的创新水平也会产生正向影响,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会高估网络基础设施对本地城市创新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为新时代国家发挥“网络强国”和“创新强国”战略的“合力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关键词:网络基础设施;知识溢出;城市创新;宽带中国;空间溢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者简介:何小钢(),男,江西新干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研究;郭晓斌(),男,江西宁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郭晓斌为本文通信作者。中图分类号:;

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然而,当前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创新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如何更好地发挥地区之间创新的知识溢出效应是带动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何凌云 等,)。速度更快、价格更低的网络能大幅度提高知识传播和知识溢出效率,有助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导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所具有的显著的知识溢出、空间溢出特征能否在提升中国城市整体创新能力上发挥作用,成为中国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关键。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被众多国内外学者所证实(,;刘生龙 等,;,)。已有研究

4、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创新的驱动作用。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大幅降低创新主体创新的享用成本、搜索成本、代理成本和调整成本(赵璨 等,),还可以通过要素吸纳、要素再布局、要素融合快速整合区域创新要素(韩先锋 等,),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创业活动效率、区域协同创新效率和要素流动效率,从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关祥勇 等,)。另外,网络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性还依赖于一些外部环境,如高人力资本(训练有素的劳动力)、适当的宽带普及率、一定量的网络配套基础设施等(,;,;,)。虽然现有文献对“网络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区域创新”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关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创新效应,大多停留在国家和省级层

5、面,缺乏城市层面的研究。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样本量较小,降低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而城市层面的创新效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源与增长点,创新研究中最应关注的单位是城市。第二,多数学者从创新成本、要素配置、创新效率等视角研究网络基础设施的创新DOI:10.15931/ki.1006-1096.2023.01.005效应。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知识正外部性,鲜有学者从知识溢出的角度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对地区创新的影响。第三,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弱化了传统地理邻近在创新中的作用(,),却鲜有学者研究网络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尽管已经注意到了遗漏变量、反向因果等原因所导致的内生性问

6、题,却未能找到较好的经验策略加以克服(韩宝国 等,)。中国在 年颁布实施的“宽带中国”政策带来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 年之后的大幅上升,为准确识别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因果效应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了解决宽带网络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网速慢、资费贵等问题,中国于 年开启了以“宽带中国”战略为核心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宽带中国”试点城市的互联网宽带渗透率比其他城市的互联网宽带渗透率在政策当年及以后有了更大的增幅,具体变化趋势如图 所示。图 年互联网宽带渗透率情况本文可能的贡献有两点:第一,与以往创新成本、要素配置和创新效率的研究视角不同,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研究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作用,

7、为进一步理解如何提升城市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此外,本文聚焦于城市层面,所得结论可为中国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政策启示(李政 等;)。第二,本文借助“宽带中国”这一准自然实验,较好地解决了网络基础设施与城市创新的因果推断问题,更为准确地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创新赋能效应,并进一步证实了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弱化了传统地理邻近在创新中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新时期政府推进网络布局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政策启示。一、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一)“宽带中国”的制度背景国务院于 年 月发布中国宽带战略方案及其实施计划,正式将宽带部署视为国家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

8、革委员会将“宽带中国”战略分为三个阶段,并分三批共选择出 个城市(群)作为“宽带中国”示范点。成为示范城市对当地宽带扩容提速的直接影响是由两股力量推动的:一是在成为宽带示范城市后,它们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建设;二是政府对示范城市给予一定的重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值得预期的是,被遴选为“宽带中国”示范点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将会更加完善,这无疑会对当地产生知识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城市创新。(二)研究假说:网络基础设施、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创新主要来源于对现有零散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重组(,)。与一般的经济商品不同,知识具有溢出效应。关于知识溢出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他认为新知识自身不仅能够

9、产生排他性产品,还能够对其他人的创新行为产生带动作用。后来,等()称这一现象为知识溢出效应并定义为:不同组织间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引起知识无意识的传播和渗透。()认为知识溢出的过程不仅仅依赖简单的复制和传播,更依赖具有带动作用的知识再造。知识外溢最关键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文本、书籍、语言、数据和其他通信方式进行传播和扩散,然后被吸收并用于形成新知识。然而,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信息的传播,始终会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导致它们不能在较远的地理距离上自由流动,否则就会造成极高的流动成本。中国幅员辽阔且存在市场分割,城市之间的知识溢出存在很多障碍(银温泉 等,)。多年来,中国道路、高铁等其他交通基

10、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双重束缚(吉赟 等,),降低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成本,扩大了知识溢出的范围,促进了技术创新。何凌云等()发现高铁是跨地区知识溢出效应的快速通道,并降低了区域之间发挥空间溢出的障碍。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内知识元素的流动,但是高昂的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并不能保证其流动自由。与之不同,在要素不发生空间位置变化的条件下,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有效降低知识传播和获取过程中的成本,产生一种知识溢出效应,从而减弱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需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通过数据、声音等媒介进行沟通交流,这对创新参与者的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11、,)。具体来说,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备可以使人们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双重束缚,通过视频会议和在线会议等高效便捷的方式,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和隐性知识的可编码程度提高(林晓言 等,),显著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加速知识溢出。同时,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增强了知识溢出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加快信息和知识的整合,促进各种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催生出新的思想和知识,为创新参与者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灵感(,)。另外,网络基础设施还可以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效应、集聚驱动效应、数字金融助推效应促进城市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实践中,全域性和局域性是知识溢出的两个重要属性。技术知识的非竞

12、争性和非排他性,大部分知识的可编码性、显性知识网络传播的正外部性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知识溢出全域性的基础(,)。但由于以下四种原因,知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局域性传播:第一,获得新知识所需的时间与知识发源地的距离成反比;第二,知识具有的真实性和纯粹性特点会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渐下降,从而产生信息失真和冗余;第三,经济中有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它们无法被数字化编码,其传播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面对面接触(,;舒元 等,);第四,网络基础设施固定成本与知识传递边际成本的存在。然而,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显性知识传播网络效应变大、隐形知识的可编码程度变高、时间成本大大降低、知识传播真实性和纯粹性得到了改善

13、,使人们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双重束缚,快速获得原先需要面对面交流才能获取的知识(,)。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有效缓解了知识溢出范围的地方性和局限性,扩大了知识溢出的范围,使知识溢出更具有全域性的特点。换言之,网络基础设施会产生一种基于“虚拟空间邻近”的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说:网络基础设施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使得网络基础设施对邻近城市的创新也会产生正向影响。二、研究设计、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一)研究设计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为验证假说,本文先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来估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具体的研究模型如下:()模型()中:被解释变量(

14、)为地级市 第 年每万人专利授权量,表示地级市 第 年的城市创新水平;核心解释变量()为地级市 第 年的互联网宽带渗透率,表示地级市 第 年的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为控制变量,用来控制丰富的城市特征;为城市固定效应;为时间固定效应;为随机误差项。渐进双重差分法模型()中存在两种内生性问题从而对估计结果造成偏误:一是不能控制所有影响城市创新的因素造成的遗漏变量偏误,二是反向因果造成的偏误(韩宝国 等,)。因此,为了更准确地验证假说,本文借助 年政府推出的“宽带中国”战略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系统地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的净效应。具体模型设定如下:()模型()中:为设立“宽带中国”

15、试点的虚拟变量。若城市在样本期间入选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即处理组),且观测时间在入选年份当年及则之后则 取值为,否则为。的系数 衡量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净效应,若 显著大于,表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创新水平。其他变量含义与模型()相同。(二)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城市创新水平,主要从专利密度()这一维度进行度量。参照高翔()的研究,采用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度量各城市创新水平状况。核心解释变量在最小二乘估计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用互联网宽带用户数占城市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在双重差分估计中,核心解释变量用“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虚拟变量(

16、)来衡量。具体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公布的“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名单,若城市在样本期间入选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观测时间在入选年份当年及之后,取值为,否则为。控制变量为了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因素,参考现有文献,选择了一系列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政府干预程度(),用各城市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占该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测度。()对外开放程度(),用各城市实际使用外资额占该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测度。()经济发展水平(),用各城市实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测度,并以 年为基期进行消胀处理。()人力资本水平(),用各城市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测度。()信息化水平(),以各城市邮电业务总量占该地区

17、生产总值比重测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各城市市辖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测度。()政府创新投入强度(),用政府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测度。(三)数据说明本文使用的城市层面的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其他城市层面的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地级市统计年报和 资讯数据库,对于缺失值用插值法补全。本文剔除了 个直辖市,因为直辖市属于省级单位,而大多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地级市单位。最终得到 年 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具体的变量及变量定义详见表。表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定义样本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城市创新水平(个 万人)互联网宽带渗透率()宽带中国试点政策 政府干预程度(

18、)对外开放程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平方米 人)经济发展水平(万元)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政府创新投入强度()三、回归结果及分析(一)基准回归结果本文首先估计网络基础设施是否可以驱动城市创新,以检验假说。表 的第()()列表示最小二乘估计结果,第()列结果显示网络基础设施与城市创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列在第()列的基础上加入了省份固定效应与年份固定效应的交互项,用来控制省级层面随时间变化的不可观测因素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例如省级层面逐年变化的专利优惠政策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系数依然为正。渐进双重差分估计结果如表 第()()列所示,网络基础设施与城市创新水平

19、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宽带中国”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相比那些不是试点的城市有更大幅度提升。因此本文认为,年以“宽带中国”为核心的宽带普及政策引致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水平,这验证了上文假说 提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产生一种“虚拟空间邻近”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提高城市创新水平。表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解释变量()()()()()()()()控制变量时间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省份时间固定效应 ()()()()注:、分别代表系数估计值在、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聚类到地级市层面的稳健标准误。下表同(二)渐进 识别的有效性检验 平行趋势检验:事件分析法为了检验双重差分方法的共同趋

20、势,本文借鉴曹清峰()的做法,利用事件分析法研究“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的动态效应。具体模型如下:()式()中,代表“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设立这一事件的虚拟变量。假定城市 入选为“宽带中国”试点城市的年份为,令;当 时,否则为;依次类推,当,时,相应的,否则为;在具体的回归分析中,本文以,即入选为“宽带中国”城市前 年作为基准期,因此式()中没有包括 这个虚拟变量。通过比较式()中参数 的经济和统计显著性检验“宽带中国”政策创新效应的时间变化。图 汇报了估计参数的大小及对应的 的置信区间。图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的动态效应图 显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系数 在政策实施前都不显著

21、(的置信区间与 水平线有交点),说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在政策实施前没有明显的差异,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另外,随着“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时间的增加,其对所在城市的创新带动效应大致是一个先变大、后变小的过程,并在入选后第 年达到最大。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在成为宽带示范城市后,当地宽带扩容提速有 年的建设周期;二是专利授予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这个时滞一般为 年。图 安慰剂检验结果 安慰剂检验为避免其他不可观测的变量对本文估计结果的干扰,本文通过随机分配试点城市进行安慰剂测试。具体而言,首先将所有城市视为对照组,然后保持“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时间不变。如果在 年有 个城市实施了“宽带中

22、国”试点政策,那么从当年及之前从来没有入选为“宽带中国”试点城市中随机抽取 个城市作为新的处理组,然后将此样本用模型()进行回归,将上述过程重复 次。然后将 个回归系数绘制成图 所示,变量 系数大致分布在零左右(大致服从正态分布),远小于系数的真实估计值 (图 中用竖虚线标出,见表 第 列),这也从反事实角度证实了“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设立后确实提高了所在城市的创新水平。(三)稳健性检验 倾向得分匹配“宽带中国”试点城市的选择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年部委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存在自选择问题,本文采取了 克服这种选择偏差问题。匹配协变量选择所有城市实施“宽带中国”政策前(年)模型()

23、中的控制变量和互联网宽带渗透率,匹配方法为一对一的半径为 的匹配,最终为 个处理组匹配到了 个对照组。回归结果见表 第()列。与上文一致,即考虑了选择偏差问题变化之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还将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分为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和每万人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作为城市创新水平的代理变量,并继续用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回归,结果如表 后三列所示,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表明本文关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推动效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表 稳健性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和替换解释变量回归结果解释变量()()()()万人专利授权量万人发明授权量万人实用授权量万人外观授权量 ()()(

24、)()控制变量时间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省份时间固定效应 ()()()()工具变量法参照吉赟等()的做法,用每个城市的平均坡度作为构造“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工具变量。一方面城市所在地的平均坡度越大,建设网络基础设施难度就越大,满足相关性条件;虽然地形起伏度作为外生的地理变量,但也可能会影响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从而间接影响城市创新,为此在工具变量回归中控制这两个影响因素,因而平均坡度这个工具变量满足外生性。由于本文研究的样本为面板数据,如果仅采用城市平均坡度这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作为工具变量会出现难以度量的问题(黄群慧 等,)。为此,本文参考 等()的方法,构造了城市平均地理坡度乘以国家层面互联网渗

25、透率的滞后一期,作为本文“宽带中国”政策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如表 的第()列所示,统计量为 ,大于 扭曲下对应的临界值 ,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第()列是把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入控制变量,系数依然在 的水平上为正,表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排除其他相关政策的干扰在“宽带中国”试点城市的遴选和建设期间,可能还存在其他相关政策会对城市创新产生影响。一是“宽带乡村”试点政策。该政策实施期为 年,恰好在“宽带中国”战略期间,从而可能影响本文的估计结果。试点地区包括四川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以及贵州省。因此,本文将上述 个省份的样本全部剔除,再用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表 的第

26、()列所示,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依然为正。二是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根据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所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名单,在样本期间中国先后确立了 个创新型试点建设城市。为排除这一政策对本文结果的影响,本文将这些城市剔除,并用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 第()列,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较基准回归更小,说明若不排除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则会高估“宽带中国”试点城市的创新效应。表 第()列是同时剔除了上述两项政策的回归结果,发现研究结论依然保持稳健。表 稳健性检验:工具变量法和排除其他政策的干扰解释变量()()工具变量法()()()排除其他政策的干扰 ()()()()()()()控制变量时间固定效应个体

27、固定效应省份时间固定效应弱 检验 ()()()()()(四)异质性分析 区域异质性中国东中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韩先锋等,)。此外,“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东中西部实施不同的措施。因此,探究区域异质性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宽带中国”政策的效果。本文将样本分为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 所示。结果显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系数估计值在各区域均为正,且东部地区的系数估计值明显大于西部地区(经验 值为 )。原因一方面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才能更好地发挥;

28、另一方面在于政府对东中西部试点城市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东部主要注重网络升级和创新宽带应用服务,其直接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而中西部主要以扩容扩量为主,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期对创新的带动作用有限。城市规模异质性城市规模异质性意味着城市规模较大的城市和较小的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宽带中国”战略的创新驱动效应的发挥。用政策冲击年之前各城市人口的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大城市和小城市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 第()()列所示。在大城市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创新效应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在小城市中并不显著,这说明“宽带政策”的创新效应只在大城市发挥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具有经

29、济规模、信息集聚和创新资源配置等优势,有利于形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更能发挥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驱动效应。而小城市的创新资源禀赋相对较弱,科技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形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导致“宽带中国”政策未能在短期内发挥创新驱动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异质性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溢出还受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影响吗?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双重束缚,实现知识和信息的随时随地传播,地理距离似乎不能阻碍知识溢出(徐德英 等,)。但也有学者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仍然是知识溢出的最有效的方式,距离仍然是知识溢出的阻碍(,)。本文用政策

30、冲击年之前各城市市辖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均值的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城市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 所示。网络基础设施的创新效应在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城市并不显著,而在交通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城市显著为正。因此,本文认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所带来的“线上”交流方式并不会完全替代面对面的“线下”交流方式,“线上”交流方式应积极配合“线下”交流方式才能发挥其创新效应的最佳效果。表 异质性检验结果解释变量()()()()()()东部中西部小城市大城市低交通基础设施高交通基础设施 ()()()()()()控制变量时间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省份时间固定效应系数差异检

31、验(值)()()()()()()城市个数四、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一)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设定为验证假说,本文进一步构造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来估计网络基础设施政策对其他城市创新的影响效果。具体的研究模型如下:()()其中,为空间权重矩阵,用来表示各城市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式()是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的一般形式,根据几种系数是否为零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空间计量模型:若 则该模型为空间误差双重差分模型();若,则该模型为空间滞后模型();若系数,则为空间杜宾模型()。本文设置了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一是空间邻近 矩阵,二是地理距离矩阵。(二)回归结果在对模型()进行估计前,需要对城市创新的空间相关性进行验证。本文计算了

32、城市创新水平的全局莫兰指数,结果如表 所示,莫兰指数在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城市之间的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因此有必要在模型()中加入创新水平的空间滞后。表 第()()列所示 模型和 模型的 检验和稳健的 检验均为在 水平上显著,说明用 和 均合理。进一步用 检验与 检验判断空间杜宾模型()能否简化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和 值分别为 和 ,在 的水平上拒绝了 能简化为 的原假设,和 值分别为 和 ,也拒绝了 能简化 原假设,这说明本文的最佳模型是。回归结果如表 第()()列所示,可以发现,在邻近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下核心解释变量 系数均在 水平上显著,且系数大

33、小较基准回归的系数略有下降,说明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网络基础设施对本地城市创新的作用。空间加权项 的系数在两种权重下也均显著为正,说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对城市创新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假说 得到了验证。表 邻接矩阵下城市创新的莫兰指数年份莫兰指数 值年份莫兰指数 值 注:值大于 说明莫兰指数在 水平上显著表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回归结果解释变量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 ()()()()()()()()()()控制变量时间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近年来,以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正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

34、有的新机遇。然而,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能否提升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成为中国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创新水平的关键。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切入,利用 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多维度检验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网络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已然成为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之一,经过安慰剂、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工具变量和剔除相关政策等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创新存在动态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创新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变大后变小,在网络基础设施扩张的第 年达到最大。()空间异质

35、性分析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城市规模较大和交通基础设施较发达的城市更大。()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会高估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新时期中国如何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深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继续提高宽带普及率和网络性能,推动宽带网络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促进知识与技术传播与共享。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基础设施的知识溢出红利,促进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大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网络基础设施的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就要求建设网络基础设施

36、的策略不能一成不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欠缺的中西部地区,中央政府要加大对当地新一代基建的支持和投资力度,继续扩大接入网络覆盖范围和提升宽带普及率,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交通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不是替代,而是互补关系。因此,不仅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还要加强当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那些路网密度较低的地区,更要重视本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在创新方面的联动优势。()充分发挥宽带网络在创新活动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各城市应充分利用周围中心城

37、市的网络空间溢出效应,增强本地区的创新能力。同时,根据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制定相应的创新溢出吸收计划,使空间知识溢出的交流效应、模仿效应更流畅地起作用,促进区域间创新协同发展。全面提速阶段(到 年底)、推广普及阶段(年)和优化升级阶段(年)。技术知识同时具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属性。受篇幅所限,文中未详细讨论这三个效应的理论机制和回归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申报城市必须至少要满足 项中的 项要求:城市家庭 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农村家庭 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达到;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到;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到。申报城市必须至少要满足其

38、中的 项要求,这是基本条件,然后再优中选优。在东部地区,支持先行先试开展网络升级和创新宽带应用服务,培育发展新业务、新业态;在中西部地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参考文献:曹清峰,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基于 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工业经济():高翔,城市规模、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创新能力 社会科学():关祥勇,王正斌,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韩宝国,朱平芳,宽带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统计研究():韩先锋,宋文飞,李勃昕,互联网能成为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新动能吗?中国工业经济():何凌云,陶东杰,高铁开通对知识溢出与城

39、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测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 中国工业经济():吉赟,杨青,高铁开通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世界经济():李政,杨思莹,创新型城市试点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了吗?经济学动态():林晓言,罗燊,知识溢出研究脉络及其研究方向:基于成本视角 技术经济():刘生龙,胡鞍钢,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经济研究():舒元,才国伟,我国省际技术进步及其空间扩散分析 经济研究():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 经济研究():,徐德英,韩伯棠,地理、信息化与交通便利邻近与省际知识溢出 科学学研究():赵璨,曹伟,姚振晔,等,“互联网”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黏性吗?财经研究():,():,:,():,():,:,():,():,():,():,:,():,():,():,():,():,:,():,():,():,:,():(编校:娄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