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徐钰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287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徐钰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徐钰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_徐钰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1月第1期收稿日期:2022-11-16基金项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项目“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作者简介:徐钰愉,女,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教授。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徐钰愉何嘉晨(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 宁波 315100)摘要: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模式虽各有特色,但其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高度一致,即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具备专业水准、前瞻眼界、立体思维的同时,坚守中国立场、深具家国情怀。推进该类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构筑学校文化安全的堡垒、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优势互补的途径以及完成核心素养指标的保障,应坚持党的领导,设立架构

2、完备职能部门;坚持开拓创新,增强思政教育教学现实体验;坚持特色育人,开好办好中国文化课程。关键词:中外合作;思政教育;一体化;特色育人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23)01-0075-05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实践的前沿阵地,是教育国际化观念最直接的现实表现和实践基地。其中,中外合作大学尤为重要而关键。顾名思义,中外合作大学是由中外双方签订办学协议、经过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和法人资格的独立大学。从2004年宁波诺丁汉大学创办以来,我国中外合作大学的数量已增加到10所,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

3、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此过程中,国家对中外合作大学始终坚持高要求和严把关,始终注重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质量,始终重视中外合作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1这一指示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做出清晰引领。中外合作大学因办学模式特色,引入了较多的国外高等教

4、育理念和元素,但衡量其办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学生是否坚守中国立场、深具家国情怀。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特指中外合作大学以“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理念指导,开展以党的领导为关键、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的,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理论学习与考察实践、传统教育与特色教育于一体的思政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实践表明,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其面临特殊的困难,需进行果敢地改革。一、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一)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亮明中外合作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

5、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2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双重影响,我国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沉渣泛起,严重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3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重大挑战。中外合作大学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直面场,容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我国文化侵蚀和加快意识形态渗透的目标地。高校的育人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实行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好学校各层面、各环节及各要素的育人作用,实现各部分之间的默契配合,使育人系统良好运行并发挥出最大效能,进而在不断的系统优化中持续提升效果。因此,中外合作大

6、学各育人部门之第2期2017年2月NO.7July.2017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2023年1月NO.1Jan.2023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23年第1期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间必须通力合作、只有全方位融合一体,才能既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气度,又守住底线、辨明方向,践行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等问题,最终实现中外合作大学培养具备坚定的祖国立场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二)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培养人”的必需途径

7、中外合作办学不是一方教学理念、资源和方法的单向输入,而是双方办学思路、办学传统和办学力量的互补双赢。国际化是该类学校的鲜明标志,学校里汇聚了一大批全球杰出教育人才和青年学生,这里不是任何一种单一文化的学习交流场所,而是全球文明互动共鉴的宝地。该类学校的党委需要评估研判中外之间在思想传统、教育方法、政治制度、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等方面的真实差异,基于全人类的视野,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平台,彰显来自中国的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和中国独特政治智慧的系统诠释,以期凝聚中外合作办学最强合力,发挥思政教育的最优效能。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能够以“三全育人”为理念,凝聚学校

8、内外合力展示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中国独特政治智慧、中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崭新面貌,从而弥补来自外方合作学校的教学资源中的中华文化资源的薄弱,真正实现中外文化资源互补、强强联合。(三)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中外合作大学“为谁培养人”的必然方法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符合国家、社会和个人身心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内容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在众多核心素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最为重要。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但关系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对于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也起着导向和引领的作用。宁波诺丁汉大学相关课题组曾于20212022学年做了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调查问卷4,在问卷正式发放之

9、前,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统计显示,在信度方面,该问卷的Cronbach 系数为0.891,大于0.8,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在效度方面,本研究使用KMO和Bartlett 检验进行效度验证,所得 KMO 值为 0.702,介于 0.7-0.8 之间,因而说明研究数据效度较好。在试测之后,本研究面向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中外籍师生发放正式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739份,其中学生705份(中国学生 686 份,外国学生 19 份),教师 34 份(中国教师 28份,外国教师6份)。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看出,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学生较为注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社会责任感等思想道德方

10、面的素养却未提升到应有程度。二、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挑战(一)在中外合办治理结构体系下思政教育面临如何合理布局的问题由于受中西方不同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影响,中外合作大学的思政教育如何统领有方、责任明确、开展全面、架构齐全,从而实现“一体化”?这是首要问题。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国要掌握办学主导权,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到该类学校独特的管理架构、运行模式、责任体系等因素限制,任何安排都需要以双方理解合作为前提,因此,得到学校外籍管理人士理解和支持,也是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题中之意。中外合作大学应该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党

11、的领导,突出政治建设,合理布局思政教育架构,讲究方式方法,在与外方合作的同时彰显社会主义底色,落实党的领导和意图,这一切问题归根结底取决于顶层架构的布局设计。(二)在多元话语体系环境中思政教育面临如何加强的问题中外合作大学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支撑着各方立场的话语在这里随时进行着正式、非正式的交流,思政课程在中外合作大学中有着鲜明的标识,它是由中国语言、中国教师、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等凝聚而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课程,其教学质量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当代人文教育的国际形象。中外合作大学所需培养的是具备远见卓识的一流国际化人才,这样的人才最终要建设祖国、回报社会,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

12、把握中国国情的历史和现状,辨别各方话语背后的立场,坚守家国情怀,在中外文化交织的背景下坚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树立中国人的学术自信和自尊,具备“超越”的胆魄和能力,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三)在引进国外优质课程体系的同时面临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的问题“课程思政”的初衷在于集全校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克服传统思政教育的过于显性化、单向度、单领域教育局限,提倡“润物细无声”,762023年1月第1期强调所有课堂联动育人,从战略高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协同效应。然而,在中外合作大学中,专业课程由相当数量的外籍教员担任授课(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外籍学术教师

13、约占总学术教师70%),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评估等与国外合作大学保持同步,一方面,很难将“课程思政”的理念直接传递给外籍教师,另一方面,亦很难调整专业课程的既有教学体系来适应思政教育需求。在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要实现一体化建设,必须突破困境,开辟“课程思政”的新路和新局。(四)针对来华留学生群体面临如何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25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1中外合作大学中拥有相当数量的留学

14、生群体,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留学生人数近700名,涵盖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生,分别来自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8%左右。毋庸置疑,留学生远赴中国求学,不仅为了获得学术上的提升,更是为了深度了解中国、现实体验中国文明、学习中国现代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面貌,以此获得自身全方位的视野开阔和素质提升,以期助益其一生的成人成才。中外合作大学的思政教育,应该涵盖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提升我国留学生教育质量,以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理解,提高我国社会

15、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国际声誉。综合所述,中外合作大学的思政教育面临自身困境,需要统筹布局,确保学校的发展能够坚守中国立场、维护祖国利益,实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中国学生教育和留学生“外宣”等全方位覆盖的一体化建设。三、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策略(一)中外合作大学应坚持党的领导,设立架构完备职能部门中外合作大学,党的领导至为关键,该类学校的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和教学环境相比普通高校有着自身的特色,越是在这样背景下,越是要发挥学校党委的作用,思政教育一体化须在党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

16、”5这就意味着,一方面,确保党委在办学方向上的引领作用。中外合作大学要牢固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核心地位,确保党委在办学方向上的引领作用,党委领导要全程参与学校的最高层决策会议,学校各项工作要接受党委的全面领导,在复杂敏感的校园政治文化生态中,绷紧坚持党的领导、维护祖国利益、培养国家栋梁人才这三根弦,有效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另一方面,确保党委在治学管理中的监管作用。中外合作大学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势必面临比国内传统大学更加严峻的风险,党委在治学管理中,尤其需要提升对于文化冲突的引导和监管能力,这不仅

17、关乎学生文化适应问题,更关乎国际化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该类学校党委需要全面审视学校教学工作,出台和落实相应文件,坚守国家意识形态和法律法规“红线”“底线”,重点对教工聘用、教材选用、课堂用语等环节从严排查把控。宁波诺丁汉大学采取学校党委书记担任学校理事会执行理事,学校建立党委书记与外方执行校长定期会议沟通机制,两名党委副书记进入学校管理委员会,建立党委领导全程参与学校的最高层决策会议机制,以此夯实党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保障合作双方高层之间互相理解、有效沟通,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途径能够围绕中国立场、围绕人民利益。在组织建设方面,学校健全党委职能部门,在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设置二级单位党组织

18、(学院党总支和行政教工党总支),实现基层组织网格化全覆盖。教工党总支和学生党总支通过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加强中外员工的凝聚力,增进师生对中国现代城市和农村文明建设的现实体验。(二)坚持开拓创新,增强思政教育教学现实体验在教学安排、教学队伍、教学管理、教学考核等方面规范、严格执行思政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中外合作大学思政课程应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供给侧革新。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做法如下:一是注重学术品位。思政课程实行专题式教学,以教材内容为基底,加强思政课程的学术性。在徐钰愉 何嘉晨: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772023年第1期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马克思主义原

19、理”课教学中,教师超越就“马哲”而论“马哲”的视界,引导学生在诸位哲学家思维方式的参照比对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魅力、学术贡献和时代意义。比如,在讲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这一对范畴的关系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批判性认识其他哲学家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指引学生切实领悟“马哲”以唯物辩证的眼光处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这一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整全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二是注重路径创新。学校设置研究性系列讲座,由思政课程教研室负责实施,集校内外合力建设,每年近100场,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一方面,研究性系列讲座作为思政课程的进阶课程,讲座凝聚校内外师资合力,围绕“中国文化”纵横延展,

20、溯源“中国”包藏“文化”,既有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国思想、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法律、中国戏曲等系列专题,又有时效性强的时事政策系列专题,还有作为参照的外国哲学等系列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在中国思想传承、中国历史变迁、世界文明发展及国际局势风起云涌中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深刻体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曲折道路和艰辛探索,深刻体会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生命力和面向未来的底气信心,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境界和意蕴。另一方面,研究性系列讲座作为课程思政的有效探索,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外籍教师中不乏关心中国发展、认真研究当代

21、中国的学者,请他们参与研究性讲座的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目前,学校专业课教师中有20余位参与研究性系列讲座的授课,其中有10位是外籍教师。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前副院长彼得摩根(Peter Morgan)对研究性系列讲座的建设非常支持,2021年春季学期即参与授课。摩根教授曾在中国日报社联合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和中共嘉兴市委在嘉兴南湖共同举办的主题活动中,作为嘉宾发表了 中国共产党让一切可能变为现实 的演讲。摩根教授认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有能力如此有效地抗击这场疫情,没有任何其他体制能让一个国家如此迅速地复苏发展,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中国人民

22、负责、为人民服务。6三是注重实践教学。学校由“点”及“面”,注重学生实践考察和锻炼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其中,“点”指的是重点培植3个校外实践基地,即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纪念馆和宁波帮博物馆。考察河姆渡遗址,旨在引导学生养成敬畏历史和崇尚科学的态度,从远古历史遗迹中体会人类的起源问题、人的可能性问题、人的超越性问题。考察王阳明故居纪念馆,旨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实践品格,整体把握和洞见中国思想传统的历史变迁和传承,体会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家国情怀,在儒家思想传统中汲取对“自我问题”“他人问题”“人生意义”等问题的面对方式。考察宁波帮博物馆,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勤奋

23、实干的伟大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从内心深处珍爱和礼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三个基地联合观照,时间上构成对远古、中古、近代的历史考察脉络,内容上构成对文明起源、思想传承和实干兴邦的人文思考主题。“面”指的是学校以学生社团为平台,支持学生每年进行不少于90学时的实践活动,并以项目活动学分形式纳入思政课程成绩,在各行各业彰显大爱。依托学生组织(20余个)和社团(70余个),学生每年组织活动超 200 场,参与人数超 30000 人次。学生志愿者库中超过1500名,每学年志愿活动超 2000 人次。每年暑期有近 300 名学生赴“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开展公益实践,传播中国文化。2010年起

24、,共有1655位海外志愿者前往36个国家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具有“宁诺模式”特点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四是注重教学体验。思政课程教学部门通过在Moodle 教学平台发布 思政课程学业指南,供学生了解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考核要求、诚信准则等内容;同时,在新学年第一周,思政课程开设面向本科一年级新生的导引课,系统直观地介绍课程整体情况并回应学生疑问。此外,思政课程教学部门开发教学服务平台,并关联至微信公众号,高度重视学生评价,参考运用专家评价,综合各类评价数据,建立多维立体的思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效掌控教学质量,确保对教学把控的实时、客观、全面和准确,2017年至今运行稳定、逐年改进。

25、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便捷地登录此教学服务平台,自主查询自己的课表、成绩,完成请假申请、研究性系列讲座选课及退课等操作。(三)坚持特色育人,开好办好中国文化课程当前国内高校该类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使用中文辅助汉语言教学,该类教学一般停留在学术表层,难以使留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经过理论研判和实践探索,宁波诺丁汉大学采取了以下做法:782023年1月第1期一是将“中国文化”教育从“汉语语言”教育中分离,坚持课程的独立性。学校独立设置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由思政课程教学部门承担,明确课程以宣传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为定位,扭转留学生教育中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

26、二是合理布局课程结构,分重点、有层次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宁波诺丁汉大学开设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分专题讲座、讨论课与实践课进行。专题讲座结合“古今”内容,一方面向留学生展示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传承脉络,另一方面使留学生体会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使讲座既有学术探索,又有价值引领;既具历史性、又具时代性;讨论课作为专题讲座的必要延伸和补充,旨在搭建交流思想和观点的平台、增强教学深广度、反馈教学效果、增进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实践课通过考察中国知名企业及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单位,展示中国独特的

27、历史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使留学生在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历史变迁、中国社会面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体悟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以及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组建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显现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在面向留学生的课程中,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任课教师不仅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或海外访学背景、具备开阔的国际化学术视野、熟悉全英文授课方式,更具备专业的中国文化知识背景,能够基于中国立场、运用中国的理论,诠释国际问题、分析世界趋势、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与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行动,以期实现留学生对中国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

28、国际舆论环境。实践证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外方高层能够理解和支持学校党委做法,外籍师生言行得体、举止规范,能够深度、立体、全面地感知中国,对生活品质体验良好。社会媒体时刻关注学校。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 中国教育报 等报刊持续介绍学校经验做法,例如,来自10多个国家的师生连续7年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其事迹4次登上 人民日报。2022年5月26日,“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新闻:为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宁诺与王阳明故居联动打造了一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灯光设计展,这次活动也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2013年,学校党委书记在全国

29、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分享经验;2016年,教育部委托学校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党建与思政教育课题;2017年,学校思政课程获评宁波市第十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思政教师课题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20年,学校思政课程获评浙江省本科高校省级一流课程(线下);2021年,教育部再次委托学校研究党建和思政教育课题。四、结语面临中外合作大学复杂的政治生态环境,每个学校的办学模式各有特色,相应地,思政教育的方法路径也略有差异。中外合作大学的思政教育仍然是一个探索中的话题,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均需积累经验。本文结合宁波诺丁汉大学既往探索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特

30、色做法,谈谈解决困境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以期助益同仁们的思考和探索。参考文献1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EB/OL.2022-04-25.http:/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4 徐钰愉.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93-102.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新华月报,2022(21).6 中国日报社在嘉兴举办“新时代大讲堂”讲述从红船走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N.中国日报,2011-06-20(1).徐钰愉 何嘉晨:推进中外合作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