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课改下的小学田径训练开展路径分析_付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252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的小学田径训练开展路径分析_付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改下的小学田径训练开展路径分析_付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改下的小学田径训练开展路径分析_付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742023年第 期田径动员选材及之后的整个训练过程。目前我国田径竞技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相对落后,对优秀田径教练的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根据训练需要对田径教练的教学能力进行提升就成了非常迫切的任务。培养田径教练,首先应注重培养其专业技能和素质,使教练具备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换田径培训方式的能力;其次,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用市场所具备的正面促进作用,形成市场竞争的良性氛围,如利用证书制等方式,鼓励教练持证上岗。最后,应适当提高教练的待遇,激励更多的优秀田径人才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练这一工作岗位中。(三)根据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总体性训练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训练

2、的过程中,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指的是针对不同运动类别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例如,针对竞走、长跑等运动项目,可以设计一些针对调节呼吸能力、心理及耐力的专业训练方案。由于这些运动项目的运动量相对较大,如果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无法在运动过程中有效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就有可能会导致呼吸的流畅性甚至供氧程度出现问题。耐力训练,是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圆满完成训练或比赛的体能保障。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强化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对意志不够坚定的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心理素质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还应根据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整体情况进行总体训练。三、结束语科学、合理

3、的选材和训练方式,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各个发展阶段,科学调整训练方式;根据训练需要,提高青少年田径教练的教学能力;根据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总体性训练;根据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形式,以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陈雷.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4):161-162.2龚春花,华晨.简析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选材J.青少年体育,2019(7):89-90.3秦毅妮,吴春香.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有效途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3):10

4、2,101.作者简介:张志雨(1997-)女,江苏镇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志雨/文百 家 争 鸣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田径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本文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兴趣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从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共同成长三个角度提出了有效开展小学田径训练的路径,以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田径训练兴趣,提高小学田径训练的质量与效果,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 田径 训练策略在小学体

5、育教学中开展田径训练,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师专业能力、学生认知特点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小学田径训练普遍存在学生缺乏训练兴趣、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学生教学主体性不明显等问题,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难以真正发挥出田径训练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探究开展小学田径训练的有效路径,对于提高小学田径训练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因材施教,制定分层田径训练计划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新时期小学体育应始终围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教新课改下的小学田径训练开展路径分析4842023年第 期田

6、径百 家 争 鸣学,要充分尊重和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动其体育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田径训练的开展,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特征、兴趣爱好、训练需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制定出科学的分层训练计划,使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田径训练带来的乐趣和成果,感受到田径训练对自身身体素质和意识品质的改变,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训练意识和习惯,使田径训练更具实效性。以“立定跳远”项目训练为例。正式训练之前,教师可以先按照性别,将班级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再以体型体重、身体

7、素质为参考指标,对每个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综合运动能力的强弱,将男生组和女生组各分成优秀、普通、较差三个层级。完成分层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学生设定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训练结束后,询问学生的感受,记录他们提出关于训练的想法,结合专业知识对训练计划作出改进。在各层级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训练状态,思考和判断当前训练计划与对应层级学生的匹配度,若该层级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完成训练计划和目标,则说明计划整体强度偏低,应适当加大训练强度;若只有个别学生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则说明对这部分学生运动能力的预判过高,应将这部分学生下调一个

8、层级。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科学划分训练层级”和“主动询问训练诉求”两个教学手段,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凸显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不仅使学生的田径训练述求得到充分的表达和满足,有效激发其田径训练的积极性,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切实提升训练效果。可见,因材施教,制定分层田径训练计划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田径训练实效性的有效路径。二、寓教于乐,开展趣味田径训练活动传统的小学田径训练模式,普遍具有训练内容枯燥、训练形式缺乏新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契合度不高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田径训练的质量与效率,不能够充分发挥出田径训练的教育价值。在新课改“以生为本”核心教育理念的指导

9、下,体育教师应基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性格特征,积极思考趣味游戏与田径训练的融合方式,通过开展寓教于乐式的训练活动,有效增强田径训练的趣味性,营造出和谐、愉快的田径训练氛围,从而最大化激发小学生的田径训练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田径训练活动中,认真完成训练内容,切实提升田径训练的实效性。以“300400米耐久跑”训练项目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收集藏宝图”趣味田径训练活动,进行该田径项目的训练教学。趣味活动具体实施方案为:(1)教师提前准备若干“藏宝图”拼图碎片,并将碎片分装到5各小布袋中。(2)根据训练要求,在校园中规划出相同距离的耐久跑训练路径,并在路径沿线随机选取5个“藏宝图

10、碎片藏匿点”,将小布袋藏于藏匿点中。(3)采用分层教学手段,按照耐久跑运动能力将班级学生平均分为5个“藏宝图收集小队”,并告知各组学生训练路径和藏匿点。(4)各小组依次出发,进行耐久跑训练和“藏宝图”碎片收集。要求:各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跑完训练路线;每个小组只能收集1个碎片布袋。(5)当所有小组完成训练活动后,利用收集到的碎片拼出完整的“藏宝图”,然后按照“藏宝图”的提示到相应位置获取训练活动奖励(每人一盒牛奶)。在趣味游戏的激发下,学生训练热情高涨,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训练活动中,认真完成相应的训练内容。同时,游戏式的训练形式,能够转移学生的跑步注意力,有效缓解耐久跑产生的疲劳感以及学生对耐久

11、跑训练的抵触和恐惧情绪,显著提升训练效果。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将趣味游戏和田径训练巧妙结合,使田径训练更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征,有利于显著增强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田径训练更具实效性。三、共同成长,实施分组田径训练模式团队竞技是体育魅力的重要体现形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身体素质的锻炼,还要重视学生团队协作、奋勇拼搏等体育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开展小学田径训练时,教师可以围绕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以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为基础目标,实施具有团队竞赛性的分组训练模式。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性格特征,以团队竞赛的训练形式驱动学生更好地进行田径训练

12、,这样,既能够有效提升田径训练的实效性,又能够培养小学生团队协作、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凸显出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以“2025米往返接力跑”训练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如下分组竞赛训练活动:(1)在距离起跑线25米的位置设立标志物。(2)遵循“同组异质、异4942023年第 期田径百 家 争 鸣组同质”的分组原则,将班级学生平均分成若干竞赛小组,并让各小组成员通过协商讨论,为自己小组起一个响亮的组名和口号。通过这种简单方式,快速增加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求胜欲望。(3)通过“吸铁石”跑步方式开展竞赛活动,即小组成员以纵队形式站于起跑线上,教师发令后,首位组员快速跑至标志物位置并触摸

13、标志物,然后跑回起点,拉起第二位组员的手,一同跑至标志物处,当第二组员触摸标志物后,二人松开手,由第二名组员独自跑回起点,拉上第三位组员,重复上述过程。以此类推,当小组最后一名组员返回起点后停止计时,用时最少的小组为优胜团队。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在竞赛活动的刺激下,对田径训练的热情和求胜欲被充分点燃,为了自己团队能够获得胜利,每位学生不仅会发挥出最大的努力,还会更好地进行合作,从而实现体育锻炼和体育精神培养的教学目标,使田径训练更具实效性。摘 要: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现代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将体育锻炼与医疗结合在一起,达成一种“体医融合”的模式,

14、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而对于那些没有患病的人也能够起到防病强体的作用。体医融合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促进全民健康发展的模式,各高校也响应体医融合的政策,不断改革高校体育课程,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词:体医融合 高校体育 新思考随着我国体医融合政策的出台,各高校逐渐开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融合医疗保健知识,指导学生科学开展体育锻炼,同时扩展学生的医疗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体现在其运动技巧的掌握,并且能够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与道德素养,补充自己的医疗健康知识,使其能够合理安排体育

15、运动,增强体魄,促进自我超越与发展。要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师就应该正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坚持体医融合发展的教育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体育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建出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课堂,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其体育核心素养。一、体医融合相关概述(一)体医融合的概念在体医融合概念出现之前,人们经常提到的是体医结合,这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最早于王圣宝的“漫话华佗的体医结合”一文中提出,列举了其在行医过程中结合体育运动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医学发展与实践之后,人们提出了体医融合的新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体医融合与体医结合的概念相差不多,

16、其分别处于医疗与体育结合发展的不同阶段。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体医融合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应用阶段,分别为体医配合、体医结合以及体医融合。其内涵都是将专业医疗知识与体育运动知识进行融合,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全民健康发展,促进健身与健康的深度融合。对于体医融合模式来说,我国的体育以及医疗卫生部门应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手段,达成多维度融合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手段、科学理念、系统构建等方面的融合,并将其综合成果服务于疾病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新思考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核心指导思想,以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和主体性为基本原则,进行分层教学、趣味游戏教学、分组竞赛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田径训练实效性的有效路径,是凸显小学体育教学作用和价值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1 曹忠.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J.中小学管理,2019(11):22-24.2 唐善计.挖掘体育游戏教学新的生长点J.教学与管理,2020,000(011):P.40-42.作者简介:付海(1975-02),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山东省青岛市金门路小学)付 海/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