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测试题(附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xuán yá dǐ yù
pān dēnɡ tuí rán bào yuàn
huānɡ fèi 汹涌pénɡ pài 热血fèi ténɡ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柔(róu)美 威风凛(lǐn)凛 B.肃 (shù)静 技高一筹( chóu)
C.检阅( yuè) 热血沸(fèi )腾 D.颓(tuí)然 暴露无遗( yí)
3.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辟静 沉着(zhe) 疙瘩 B.蕴藏(cáng) 尽(jǐn)量 摇蓝
C.汇集 霎(chà)时 参差(cī) D.滥(làn)用 吞没(mò) 半径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拟人)
B.他妈妈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像是益发浓稠了。(比喻)
C.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报告。
B.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C.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参与了报道。
6.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B.小高有些着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荣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C.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D.“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7.综合性学习。
近几年,全国多地的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为此,青青的爸爸妈妈决定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制,家人就餐时,都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但爷爷对此颇有微词。请你以青青的身份,试着说服爷爷。
爷爷:使用公勺公筷,分开就餐,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影响和亲友之间的感情,我觉得这样不好!
青青: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内外所学填空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表示我______。在天底下,______,而并不茫茫。我从“更可爱”和两个“那么”体会出______。(《草原》)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仿佛看到______,听到______,从中我们发现,锺子期不但能听懂伯牙的琴音,更能懂得______。(《伯牙鼓琴》)
(3)积累填空:“爱国”是一种情怀:曹植这样说:“捐躯赴国难,______。”陆游在《病起书怀》中慷慨抒怀:“位卑______。”鲁迅先生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的人,有______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2020年“新冠”肆虐,华夏大地涌现出无数的“中国脊梁”,我知道有______(谁)就是______的人。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意,伯牙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锺子期去世,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请你解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3)( ),怜子如何不丈夫,
(4)( )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_____》)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5)( ),乡音无改鬓毛衰。
(6)捐躯赴国难,( )。—曹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新的发电形势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烧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这种发电方式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着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cm,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的,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的。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值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此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装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微型发电机等供电。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将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
10、“利用矿物燃料进行发电”这一发电方式存在的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12、短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说明____________。
13、为什么说“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给自己锁定一个高目标
①一个普通少年有一天说了一句非常不普通的话:“我——×××,是为北大而生的。”
②父亲听后在心里暗自发笑。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虽如此,但父亲懂得不能伤害儿子的积极性,只好报以微笑首肯。
③少年继而又说道:“我以前的时间都是白活的,浑浑噩噩,全部浪费了。”见儿子说出这样的话,父亲有些惊讶了。父亲很慎重地看了看儿子,想不出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原来,儿子的一个好同学转到一所省重点中学就读去了,回来后两个人刚刚在一起聚了一次。
④看见儿子坚定的神色,父亲觉得儿子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
⑤其后的日子,父亲发现儿子有了很多变化。以前要钱买零食,如今却买各类学习资料;以前要家长督促学习,现在却要家长督促休息。而且,长时间地坚持着。有一天,少年在餐桌上对父亲说:“爸爸,我现在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⑥父亲会心地笑了,很为儿子骄傲。因为父亲知道,当一个人锁定了一个高目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15、联系上下文,推测下列词语的意思。
(1)锁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原文回答。
(1)第③自然段中,父亲为什么惊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儿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段话点明了中心,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⑤自然段写了少年的以前和现在,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自然段中写到“父亲会心地笑了”。父亲为什么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的习作。
观察漫画,你能读懂它吗?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发挥想象写一篇习作。要求:题目自拟,推理合理,观点正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日寇 悬崖 抵御
攀登 颓然 抱怨
荒废 澎湃 沸腾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寇”“御”“颓”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肃静,读音:sù jìng,意思是严肃寂静。
故选B。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和字音。
A.辟静——僻静,意思是离中心地区远而安静。
沉着(zhe)—— 沉着(zhuó),意思是从容不迫;情绪稳定。
B .摇蓝——摇篮,意思是婴儿卧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藤、竹制成,摇动时可使婴儿悠然入睡;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C.霎(chà)时——霎(shà)时,意思是形容极短的时间。霎,短时间;一会儿。
故选D。
4.B
解析:B
【详解】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修辞的辨析。
B项,有误。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结合“锅里的粥像是益发浓稠了”来看并没有喻体。
5.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选项,有误,语序不当,将“讨论” 和“聆听”调换位置。
B选项,有误,缺少主语,将“由于”或“使”删去。
C选项,正确。
D选项,有误,分类不当,“报纸、电视、网络”属于“媒体”之列,可将其改为“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参与了报道”。
故答案为:C。
6.D
解析:D
【详解】略
7.爷爷,使用公筷是讲究卫生的表现,因为分餐能预防疾病,使饮食更加安全卫生,有利于我们全家人的身体健康,亲情不会因分餐而分离。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注意根据对象,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爷爷反对分餐制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分餐制影响亲友之间的感情,因为说服他的理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如:爷爷,使用公筷和分餐制是讲究卫生的表现,不仅能预防疾病,让全家人身体更加健康,而且还能让家人因互相理解,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8. 比别处的更可爱 清鲜 明朗 高歌一曲 满心的愉快 一碧千里 草原独特的美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巍峨的泰山 奔腾不息的流水声 伯牙心中所想 视死忽如归 未敢忘忧国 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舍身求法 张定宇 拼命硬干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出自课文《草原》。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出自《伯牙鼓琴》,意思是: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出自《伯牙鼓琴》,意思是: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出自《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这句话出自于陆游的《病起书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意思是:正是这些有气节的民族英雄,才推动了社会不断巨变,向前发展。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9.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在黑暗的社会中,四处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打击。 无情未必真豪杰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少小离家老大回 视死忽如归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全文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出自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对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说的话,这句话鲁迅先生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又隐含着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国民党反动势力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近现代鲁迅的《答客诮》,意思是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4)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5)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全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出自三国曹植的《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就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
10、 效率低 大量热能被浪费 污染严重
11、 利用化学能发电 利用重力势能发电 利用热能发电
12、 举例子 利用人体重力势能进行发电的形式
13、因为人体每天都在活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也就一直存在。
14、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
【分析】
10、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一段“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烧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这种发电方式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着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可知答案。
11、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第二、三段主要介绍了利用人体的化学能发电,第四段主要介绍了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第五段主要介绍了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12、考查说明方法。
用美国一家公司的事例说明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更有说服力,更具体的说明利用人体重力势能进行发电的形式。
13、考查句子的理解。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指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指的是人体每天都在活动是不停的,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也就一直存在。
14、考查开放性题。
从人体能源的丰富、无污染和节约其他能源的角度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5、 紧紧跟定。 超出同类。
16、 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 儿子的一个好同学转到一所省重点中学就读去了,回来后两个人刚刚在一起聚了一次。
17、有了远大的目标,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也只有有了远大的目标,我们才有成功的可能。
18、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少年在锁定一个高目标之后变化很大。
19、因为父亲听到儿子说“学习也是一种享受”,父亲知道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所以会心地笑了。
【解析】
15、考查词语解释。
(1)锁定,使固定不动;最终确定。由原文“因为父亲知道,当一个人锁定了一个高目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可知文中的意思是确定一个目标。
(2)出类拔萃,出于那一类,超出那一群。比喻超过聚在一起的同类人或物,多用于形容才德超出众人之上的人。由原文“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可知文中义是超出同一类的资质。
1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联系上文父亲听了儿子的话之后有些惊讶,由原文“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可知是因为孩子资质不是很好却有着远大目标。
(2)结合原文“原来,儿子的一个好同学转到一所省重点中学就读去了,回来后两个人刚刚在一起聚了一次。”可知孩子发出那样的感慨是因为受孩子同学的影响。
17、考查句子理解。
仔细阅读“因为父亲知道,当一个人锁定了一个高目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结合原文少年正是因为有了一个高目标并且为愿意改变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有所成就。启发我们,有了远大的目标,才会慢慢发生改变,持之以恒之后,一定会有成功的可能。
18、考查文章写法。
由原文“以前要钱总是买零食,如今却买各种学习资料;以前要家长督促学习,现在却要家长督促休息”通过过去和现在的表现形成对比,说明儿子前后变化大。
19、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考查了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⑥自然段内容“因为父亲知道,当一个人锁定了一个高目标,并愉快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这个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可知,因为他的儿子说“我现在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父亲知道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的,所以为孩子感到骄傲。
20. 摇掉的不只是花瓣
初春到来,百花竟放,又是一年赏花的好季节,但是“摇掉的不只是花瓣”的漫画引起了“我”的思考,漫画中的男子疯狂摇晃枝干,花瓣纷纷落下。这让我想起了网上“游客制造樱花雨”的一个视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樱花雨”是因时而发的自然美景。每年春天,武汉大学盛放的樱花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高峰时每天接待2万人次。为了与社会共享这片美景,武汉大学敞开校门开放赏樱,面对这难得的美景,我们理应倍加珍惜。然而,总有些游客“假装”在掌樱花,其实却在搞破坏。在武大发生的一件不文明事情,惹怒了整个武大。一名男子跨过护栏,疯狂地摇动樱花树干,花瓣掉一地,有旁观者起哄叫好,有学生上前制止反被怼,武汉大学学生发帖:这样的游客我们不欢迎!并呼吁:“请大家文明堂樱!”
这些摇晃,攀折花木等不文明之举,伤害的岂只是风景,最重要的还是游客的文明意识没有得到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解决文明旅游问题,也是对于开放共享时代的保护。
为了更好的规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减少类似“樱花雨”现象出现,我认为仍需做出以下努力:首先,加强对于民众的思想意识宣传,通过宣传标语,提示牌和公益广告的形式,加强引导民众树立文明意识,对于文明旅游的现象进行宣传和报道,增强大众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民众自身要提高文明观堂的素质,在参观过程中要注重遵守相关的规则,也可以积极参与到监督和劝导中,共同维护好文明旅游环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漫画写作。完成此类漫画作文要注意:
一、审清图意:
本题为看图作文,要求认真观察题目中的画面,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习作。本次的看图作文是根据图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并根据画面和主题合理想象,构思作文,写一写你从中获得的启示,要求:题目自拟,推理合理,观点正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选材分析:
看图作文,就是按照图画的内容,用语言文字把它具体描绘出来,再写写从中获得的启示。因为图画反映生活中的事物,所以它具有鲜明、形象、直观的特点。我们就可以观其形,悟其神,激发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看图作文一般分两步进行。即先看图,后作文。看图时要认清图片内容,边看边想,明确图画所表现的中心;写作文时,要围绕图意和中心来写。如本题漫画中有一人正在摇鲜花盛开的树,图下写着“摇掉的不只是花瓣”。结合树下的“人脸”可知这种行为摇掉的不仅仅是花瓣,还把道德、不文明行为摇掉了。据此写一写所受到的启示即可。
三、写作指导:
①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引出下文)。
②正文:结合图意写写生活启示,可通过具体事例说明。
③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