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461911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82 大小:1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Design guide for gr een building in Guangzhou Ar ea批准部门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机构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编制说明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了本指南。本指南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策划、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条文(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条文(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组合方案建议共七章和七个附 录组成。本指南第五章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条文(居住建筑)与第六章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条文(公共建筑)分别由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和景观七部分组 成。

2、本指南由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主编单位: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参编单位:广州市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广州市亮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胡文斌 杨建坤 邢华伟 左政 孟庆林 屠建伟 吴小玲 区燕 琼张南宁 杨焰文 高玉斌 张妍江向阳 郭兵杜刚 郭利 王世晓2目录1 总则.42术语.53 基本规定.74设计策划.85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条文(居住建筑).125.1 规划专业.125.2 建筑专业.265.3 结构专业.405.4 给排水专业.435.5 暖通空调专业.615.6 建筑电气专业.65

3、5.7 景观专业.686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条文(公共建筑).736.1 规划专业.736.2 建筑专业.816.3 结构专业.936.4 给排水专业.956.5 暖通空调专业.1136.6 建筑电气专业.1266.7 景观专业.1327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组合方案建议.1367.1 绿色建筑设计一星级组合方案(居住建筑).1367.2 绿色建筑设计二、三星级推荐组合方案(居住建筑).1407.3 绿色建筑设计一星级组合方案(公共建筑).1447.4 绿色建筑设计二、三星级推荐组合方案(公共建筑).1488 附录.1538.1 本指南项与国标对应项索引表.1538.2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

4、居住建筑).1588.3 广州市建筑绿色设计审查备案表(居住建筑).1608.4 广州市绿色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公共建筑).1628.5 广州市绿色设计审查备案表(公共建筑).1648.6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1668.7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简介.173 3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广州市建筑业的可持 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设计,依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广东省绿 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和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制 定本指南。1.0.2本指南适用于广州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绿色建筑设计

5、。1.0.3绿色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0.4绿色建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2术语2.0.1 绿色建筑 gr 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建筑。2.0.2 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整个过程所耗费的 成本。2.0.3 环境影响评价 envi

6、r 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2.0.4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dex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2.0.5 风速放大系数 w ind speed amplification建筑物周围离地面高1.5m处风速与开阔地面同高度风速之比。2.0.6 穿堂风 cr oss ventilation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穿过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现象。2.0.7 采光系数 daylig

7、ht factor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 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 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2.0.8 光污染 light pollution照明装置发出的光中落在目标区域或边界以外的部分或建筑表面反射光线 的数量或方向足以引起人们烦躁、不舒适、注意力不集中或降低对于某些重 要信息(如交通信号)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于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2.0.9 可再生能源 r enew able ener gy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5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2.0,10

8、非传统水源 nontr aditional w ater sour 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和空 调冷凝水等。2.0.11 再生水 r ecycling w ater污、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作回用的水。当二级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 用要求,并已回用时,二级处理出水也可称为再生水。2.0.12 湿地 w etland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 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水域。2.0.13 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 constr ucted w etland for w ater tr e

9、atment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地面坡度的洼地里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 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作为填床料,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生态水 处理系统。2.0.14 可再循环材料 r ecyclable mater ial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 环利用的材料。63基本规定3.0.1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 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3.0.2绿色建筑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与智能化、经济等各专业应紧密配合。3.0.3绿色

10、建筑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 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3.0.4方案设计阶段应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策划。3.0.5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注 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建筑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3.0.6绿色建筑设计应在设计理念、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74设计策划4.1 策划目标与实施团队4.1.1 设计策划应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 效益分析。4.1.2 策划目标应包括下列内容:1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或其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对应 等级。2节地与室

11、外环境的目标、节能与能源利用的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运营管理的目标。4.1.3 策划与实施团队绿色建筑的策划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绿色技术协调小组或技术顾问的配合 下,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多学科的反复协作。4.1.4 实施要求1每一个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应指定一位绿色建筑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可以根 据设计团队的技术实力,决定是否需要聘请技术顾问或是抽调设计团队成员成立绿色技 术协调小组,技术顾问或绿色技术协调小组应配合技术负责人制订合理的绿色建筑星级 目标和相应的技术体系,配合设计团队将各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落实到设计图纸上。2设计团队中

12、各专业工程师应根据绿色建筑技术负责人提出的设计要求,不断深 化设计,及时将设计调整反馈给绿色技术负责人、协调小组或技术顾问,以便其不断调 整和完善绿色技术措施,确保目标定位的实现。3根据最终设计成果,设计团队、绿色技术负责人、协调小组或技术顾问应进行 绿色建筑技术自评,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并总结最终实施方案与初始实施方案的差异,积累经验,以备其它项目推广。4.2 策划内容4.2.1 绿色建筑策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前期调研;2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83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4绿色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5编制项目策划书。绿色建筑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基本流程如图4-1所示:图4-1绿色建筑项目

13、前期策划流程图4.2.2 绿色建筑策划的前期调研应包括场地分析、市场分析和社会环境分析,并满足下 列要求:1场地分析应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 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92市场分析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3社会环境分析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 间、周边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当地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情况等。4.2.3 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项目的自身特点和要求;2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相关等级的要求;3确定适宜的实施目标。4.2

14、.4 应根据项目前期调研成果和明确的绿色建筑目标,制定项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与 实施策略,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选用适宜的、被动的技术;2选用集成技术;3选用高性能的建筑产品和设备;4对现有条件不满足绿色建筑目标的,采取补偿措施。4.2.5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可行性分析;2经济性分析;3效益分析;4风险分析。4.2.6 项目策划阶段应编制绿色建筑项目策划书。4.3 绿色建筑技术分析与建筑辅助设计4.3.1 在绿色建筑技术分析中,应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采取快速分析与精细分析相结 合的分析方法,以便快速得到分析结论,及时指导设计,实现模拟分析辅助设计的目的。4.3.2实

15、施要求1绿色建筑技术分析应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分析方法。总体原则是 对大尺度的总体布局、单体形态、空间组合、能源供应方案和水资源方案进行快速分析,得到方向性和原则性的分析成果,以配合方案的选择。对中小尺度的细部构造、材料参 数、系统结构及关键设计参数,应采取半精细和精细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准确分析,以形成完整的设计文件。2不同设计阶段应注意绿色建筑技术分析的深度要求。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前期,10应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得到合适的建设目标和可实施技术体系。在方案设计阶段的 后期,应根据精细化分析工作的研究成果,按照实施技术体系,分专业制订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提供设计参数的选取建议

16、,确保技术细节能落实到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 计中。115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条文(居住建筑)5.1规划专业(1)控制项GH-A-01 条1条文: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 区。国标对应项:4.1.1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第三方资质单位)2设计要点1)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在设计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减少 对原有场地环境的改变,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环。2)如果对自然水系进行了改造,要对改造的必要性、措施与结果进行评估,在工 程结束后进行生态复原。3设计表达方式1)场地原始地形图、小区规划设计图纸2)环境影响评估报

17、告GH-A-02 条1条文: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氨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 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国标对应项:4.1.2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第三方资质单位)122设计要点1)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如果存在洪涝灾害或泥石流的威胁,应当采取合 理的工程措施。2)对项目周边的危险源应进行环境评估,必要时应进行专门的检测,并根据检测 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3)进行土壤含氨量检测,如有需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4)对于场地选址内确实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了措施避让,建设方应委托相关资 质机构再次检测并出具书面报告,确保满足条文要求。3

18、设计表达方式1)场地原始地形图、小区规划设计图纸2)环境影响评估报告3)潜在污染源的专项检测报告GH-A-03 条1条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 m2、多层不高于28 m2、中高层不高于 24 m2、高层不高于15 m2。国标对应项:4.1.3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2设计要点1)人均用地指标是控制建筑节地的关键性指标,控制人均用地指标的合理途径包 括:一是控制户均住宅面积;二是通过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2)计算用地指标时,户均人数按照3.2人取,其中3层及以下为低层住宅,46 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当区域内包含多种层高的住

19、宅 时,可以按照不同类型建筑的户数反算可以容许的用地面积,并与居住用地面13积进行比较。3)居住用地面积包括住宅用地、配套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用地面 积,不包括区域内的非建设用地面积。计算时应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并在 该范围内计算人均用地指标。3设计表达方式1)规划总图(内含住宅总用地面积和总户数等技术经济指标)GH-A-04 条1条文: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总体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nA国标对应项:4.1.6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景观设计2设计要点1)规划时应根据住宅总用地和总居住人口合理确定绿地率和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 是指住区范围内

20、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各类绿地包 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 化,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2)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公共绿地人均指标应当分别不少于1.5 a?、1 nA 0.5 n?,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范围内总体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应小于1 n?。3)公共绿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 m2,以利于绿地 内基本设施的设置和游憩要求。公共绿地应满足日照环境要求:应有不少于1/3 的绿地在标准要求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以利于人们

21、的户外活动。4)对于旧城改造项目,绿地率要求可适当降低至25%。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141)绿地率应不低于30%2)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公共绿地人均指标应当分别不低于1.5 m2、In?、0.5 m23)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范围内总体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不低于1 m24设计表达方式1)获批准的规划总图:其技术经济指标中应包含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2)景观设计总平面:设计的绿地率应满足规划总图的要求GH-A-05 条1条文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国标对应项:4.1.7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第三方资质单位)2设计要点1)查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2、中的相关内容,确定场地范围内存在的污染源。这里的污 染源是指:易产生噪声的学校和运动场地,易产生烟、气、尘、声的饮食店、修 理铺、锅炉房和垃圾运转站等。2)根据环境评估报告中推荐的污染源隔离方法,在设计文件中合理选用相应措施。3)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污染源,应合同环境监测机构协商相应的隔离方法 和措施。3设计表达方式1)小区规划设计图纸2)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含潜在污染源的预测报告)15GH-A-06 条1条文:合理控制建筑间距和建筑布局,为住区室内外创造良好的日照环境、采光 和通风效果。住宅建筑的日照质量控制应满足广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 年草案修订稿中对建筑间距的要求。国标对

23、应项:4.1.4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2设计要点1)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的要求,新建住宅建筑每个户型至 少应该有一个主要居住房间满足大寒日不小于3小时的日照要求(旧城改造项目 为1小时),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 准的要求。2)广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年草案修订稿对日照间距有最小值约束,如表5-1所示。表5-1广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年草案修订稿对日照间距的要求建筑高 度(米)建筑 朝向建筑间距 方向建筑短边 长度(米)建筑间距(米)1H U8东西820O.7H1.8东西南北0.7H且2820N

24、1H 且 N8东西0.7H M830南北南北1x 30+0.5(H-30)东西2030H13;H60,18200.7x30+0.5(H-30)东西南北0.7x30+0.5(H-30)201x 30+0.5(H-30)东西0.7x30+0.5(H-30)163)除了日照间距外,建筑户型布置对日照影响也很大。例如,由于自遮挡的原因,一梯六户、一梯八户以上的户型布局可能会出现较多户型不能满足日照要求的情 况。考虑到广州地区居民对日照要求的认识不断提高,新建商品住宅(不包括保 障性住房)应在户型布置上对日照要求有所考虑,满足日照要求的户型比例暂定 不应低于70%,根据实施情况逐步提高要求。4)新建保障

25、性住房日照间距和满足日照要求的户型比例可根据广州市住房保障办 公室的相关依据确定。5)新建项目应注意与周边建筑的相邻关系,不得影响周边有日照要求建筑的日照质 量。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1)建筑间距应满足表5-1的要求,且新建商品住宅满足日照要求的户型比例不应低 于70%4设计表达方式1)规划总平面图2)日照模拟图或日照分析报告(2)一般项GH-B-01 条1条文: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住区及住区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 服务设施不少于5类,且小区内包含有幼儿园和会所。国标对应项:4.1.9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2设计要点1)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

26、0180相关规定,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 施(也称配套公建)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17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八类设施。2)住区内应建有幼儿园和会所建筑,且住区及住区周边服务半径内上述的配套公共 服务设施总数量不少于五类。3设计表达方式1)规划总平面图:总平面图应该具体标明各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情况GH-B-02 条1条文: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 6-2008)的规 定,即住宅环境噪声至少满足二类以上标准值。国标对应项:4.1.11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第三方资质单位)2设计要

27、点1)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必要 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噪声状况,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 6-2008)中对于不同类别住宅区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即住宅边界(临街)至少满足二类以上标准。表5-2城市五类区域环境噪声最高限值类别昼间夜间050401554526050365554a类70554b类7060注:0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 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18行该类标准。2类声环境功能

28、区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工业区。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 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和4b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3设计表达方式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内含噪声监测数据)或由资质机构出具的噪声监测和分析报 告GH-B-03 条1条文: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国标对应项:4.1.12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2设计要点1)

29、合理进行建筑布局设计。在满足城市控制性规划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点 式和行列式组织单体布局。在单体高度方面宜采取前低后高的布局方式,单体 间距宜控制在0.91.1H。2)改善小区的通透效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首层和转换层的架空位 置和架空面积。在满足开发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在小区主导风向上游设置架 空层,为小区组织通风提供通风通道。3)利用植被绿化和透水地面改善小区下垫面的热物性。在选择植被绿化时,应采 取乔木、灌木和草地的复层绿化,利用乔木和灌木的树冠为地面提供遮荫。在 设计地面铺装时,利用透水地面的渗透效果降低地面径流,利用水分的被动蒸 发效应降低地表温度,从而改善局部微气候环

30、境。194)利用浅色调、高反射材料和垂直绿化改善建筑外立面的热物性。通过选用浅色 调、高反射材料和垂直绿化,减少建筑外立面的太阳辐射得热,从而降低建筑 外立面温度,缓减小区热岛效应。在采用浅色调和高反射材料时,应尽可能采 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和亚光面砖形式,提高建筑表面的粗糙度,避免眩光。5)提倡在小区内部布置集中的公共绿地和湿地,实现小区的生态修复。集中绿地 和湿地面积不宜小于用地面积的5%,才能起到生态调和效应。集中绿地和湿地 宜结合庇护性景观设计,为住户提供室外休闲活动场所。6)住区热环境评价采取规定性指标评价和性能性指标评价两种方法,若不能满足 规定性指标评价要求,则需要进行热环境模拟分

31、析并提交技术报告。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1)建筑密度、主导风入射角、首层架空率、绿地率、透水地面面积比、地面平均 遮荫率、建筑外立面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夏季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 规定性指标评价编号指标名称取值建议1建筑密度30%4绿地率30%5透水地面面积比45%6地面平均阴影面积比例40%7建筑外立面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50注:主导风入射角指主导风向与典型朝向单体南立面法向之间的夹角,典型单体系 指小区内某一朝向最多的单体。地面平均阴影面积比例是指建筑物、乔木、连廊、凉亭等在地面投影面积占室 外地面面积的比例。地面平均阴影面积比例应通过日照分析软件计算夏至日 9:00、12:00、15

32、:00和18:00四个时刻的阴影面积比例,然后计算平均值。为简 化计算,乔木可以按照树冠直径计算地面投影面积;连廊和凉亭可以按照屋盖 20计算地面投影面积;建筑物阴影必须采用日照分析软件计算夏至日9:00、12:00、15:00和18:00四个时刻的阴影面积。性能性指标评价编号指标名称取值建议1夏季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1.54设计表达方式1)规划总图,应包含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和首层架空率2)场地铺装图,应明确透水地面位置、面积和构造做法3)室外绿化图,应包括地面平均阴影面积的简要计算过程及结果4)单体立面图,应注明立面色泽和面层材料5)夏季室外热环境模拟分析报告:应说明模拟软件、各类计算边界条件

33、设定值和 计算结果GH-B-04 条1条文: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在全年 主导风向和平均风速下,距地面1.5m高处主要人员活动区风速放大系数分布在 0.62.0之间,且无5m/s以上风速区。国标对应项:4.1.13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2设计要点1)合理进行建筑设计和布局。在满足城市控制性规划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 点式和行列式组织单体布局。在单体高度方面采取前低后高的布局方式,单体 间距宜控制在0.91.1H(H为主导风卜.游单体的平均高度)。2)改善小区的通透效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

34、合理的首层和转换层的架空位 置和架空面积。在满足开发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在小区主导风向上游设置架 空层,为小区组织通风提供通风通道。3)在小区主导风向的上游,尽可能利用建筑之间的间距形成入风口,建筑间距宜21控制在0.50.8W(W为入口处单体的平均展开宽度)。4)合理选择建筑朝向,使得主导风向与典型朝向单体南立面法向之间存在一定的 夹角,一方面可以利用单体立面产生室外导风效应,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单体立 面产生一定的风压差,促进室内自然通风。5)住区室外通风评价采取规定性指标评价和性能性指标评价两种方法,若不能满 足规定性指标评价要求,则需要进行室外通风模拟分析并提交技术报告。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

35、值建议1)建筑密度、主导风入射角、首层架空率、小区入口的通风面积比、小区内部的 最大通风距离规定性指标评价编号指标名称取值建议1建筑密度30%4小区入口的通风面积比20%5小区内部的最大通风距离0.5*(小区通风半径)注:主导风入射角指主导风向与典型朝向单体南立面法向之间的夹角,典型单体系 指小区内某一朝向最多的单体。小区入口的通风面积比指小区入口处无阻塞的通风口宽度之和与小区在迎风面 投影宽度之比。小区内部的最大通风距离指在距地1.5m标高的平面上,沿着主导风向,从小区 入口的中点位置到小区内部最大的无障碍距离。小区通风半径是指沿夏季主导风向,小区边界上最近和最远两点距离的1/2。性能性指标

36、评价编号指标名称取值建议1室外活动区平均风速/m/s1-52室外准静风区面积比1/72可见光透过率0.77玻璃可见光透过率A小于0.77时,0.77/A*l/7提交自然采光模拟报告,证明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的最小自然 采光系数N1%294设计表达方式1)门窗表、窗地面积比计算书2)自然采光模拟计算报告(可选)JZ-A-05 条1条文: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 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7dB(A)。分户楼板和分户墙的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大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 不大于75dB。户门的空气

37、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25dB;外窗的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25dB,沿交通干线时不小于30dBo 国标对应项:453条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建筑设计、室内设计2设计要点1)按照现在住宅的常规做法,面密度大于29 0kg/m2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00mm 以上厚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双面抹灰厚度不小于150mm的轻质砌块墙、双面抹灰厚度不小于120mm的实心砖墙、75mm轻钢龙骨双面双层12mm纸面 石膏板墙,内填玻璃棉或岩棉均可以满足隔声量不小于45dB的要求。2)单层6mm玻璃空气计权隔声量可以做到25dB以上,双层中空

38、玻璃的权隔声量 可以做到30dB以上。面密度大于30kg/m2的实木入户门、多功能防盗防火户门 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可以满足隔声25dB要求。3)建筑门窗是建筑空气声隔声的薄弱环节,在室外噪声较高的住宅要特别注意门 窗隔音,“外窗型材、玻璃规格、密封性能”是决定外窗隔音效果的三大因素。对于隔音要求较高的外窗,宜考虑采用多腔体结构的窗框型材(铝塑共挤窗框、钢塑共挤窗框、多腔断热铝合金窗框)、中空玻璃和专业隔音条密封的组合。4)当前常规住宅构造做法中较难实现的是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 75dB,对于分户楼板常规做法,100厚混凝土楼板+实铺木地板可以满足要求,而100厚混凝土楼板+20厚水

39、泥砂浆+石材地板砖做法不能满足要求。305)为了满足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5dB的要求,非木地板(复合地 板和实木地板)装修的主要功能房间,包括卧室、书房、客厅和餐厅建议采用3设计表达方式1)围护结构构造做法表2)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计算分析报告JZ-A-06 条1条文: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有效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或 者是外窗面积的45%。国标对应项:454条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建筑设计2设计要点对于广州地区的居住建筑,实现良好的室内自然通风是绿色建筑最起码的要求 因此,居住建筑通风开口面积的最低设置要求应比现行节能标准要严格。为了进一

40、步实现住宅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控制。1)宜选用一梯两户、一梯三户和一梯四户的布局房间,尽量避免选用一梯六户以上的平面布局方式。312)单个户型的室内间隔和空间布局应有利于形成自然通风,宜将起居室、主卧、主阳台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上风侧,而将厨房、卫生间等附属功能房间布置在 下风侧。3)主要功能房间的通风口宜为双侧对角线布置,避免单侧开口,以便形成穿堂风。4)各房间外窗(含阳台门)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0%或者 是外窗面积的45%,主要功能房间(客厅、起居室和卧室)上风侧的有效可开 启宽度最小值控制在开间宽度的1/3以上。有效开启面积和有效开启宽度是考

41、虑 了外窗的开启角度,当平开门窗、悬窗、翻转窗的最大开启角度未大于45。时,通风开口面积按1/2可开启面积计算,有效可开启宽度按照外窗宽度的1/2计算;最大开启角度大于45。时,有效开启面积和有效开启宽度按照实际值计算。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1)有效开启面积与房间面积的比值或者有效开启面积与外窗面积比例规定性指标评价:有效开启面积与房间面积的比值N10%或者有效开启面 积与外窗面积比例为5%4设计表达方式1)有效可开启面积与房间面积的比值计算表或者有效开启面积与外窗面积比例 计算表2)室内自然通风模拟计算分析报告(可选)(2)一般项JZ-B-01 条1条文: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国标对应

42、项:4.1.10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2设计要点321)“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或通过少量改 造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对旧建筑的利用,可根据规划要求保留或 改变其原有使用性质,并纳入规划建设项目。2)如果建筑选址在荒地、废地等无旧建筑的空地上,或旧建筑面积在200m2以下,或旧建筑的使用年限已过时,此项不参评。3设计表达方式1)旧建筑改造方案(相关设计图纸和说明)JZ-B-02 条1条文: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 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国标对

43、应项:447条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经济2设计要点1)在保证再循环使用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前提下,建筑设计选材考虑选用具有 可再循环使用性能的建筑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铜)、玻 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不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如聚氯乙烯(PVC)等材料不属于可循环材料范围。2)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3)对于广州市的抗震等级要求,常规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实施难度较大,因 此除非采用(或部分采用)钢结构体系,通常可不考虑此条满足。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1)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N1

44、0%4设计表达方式331)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JZ-B-03 条1条文: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国标对应项:448条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建筑设计、室内设计2设计要点1)对于精装修交楼的住宅,在土建开工前完成装修施工图的设计,此条即认为满 足。2)对于毛坯交楼的住宅,若提供多种成套化的菜单式装修设计方案,并实现土建 与装修一体化施工,具体表现为建筑和结构设计时统一进行建筑构件上的孔洞 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有建筑构件二次打凿、穿孔。3)在建筑、结构施工图中,注明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

45、给出土建和装修阶段各 自所需主要固定件的位置、编号和详图。3设计表达方式1)建筑与结构施工图:注明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给出土建和装修阶段各自所 需主要固定件的位置、编号和详图2)装修施工图或成套装修设计方案JZ-B-04 条1条文: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居住户 型的所有卫生间均应设置可开启的外窗。国标对应项:456条设计阶段:规划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342设计要点1)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小于18m。2)居住户型的所有卫生间均应设置可开启的外窗。3设计表达方式1)规划总平面2)单体平面图JZ-B-05

46、条1条文: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国标对应项:458条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建筑设计2设计要点1)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的要求,广州地区住宅屋顶和东、西外 墙内表面的内表面温度不超过限值35.60C。此条为节能设计强制执行条文。2)为了满足隔热要求,屋面可以采用保温层、覆土种植、蓄水等措施提高隔热效 果,保温层、覆土种植层的热工修正系数按照相关标准选取。当外墙和屋顶采 用保温材料进行

47、隔热处理,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和有关隔离带构造做法应满足 公安部相关公告的要求。东西外墙主体可以采用自保温新型墙材、无机砂浆内 保温、复合墙体、浅色饰面和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等措施提高隔热效果,隔热部 位(含长度超过1m的异形柱)和验算结果应满足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 理办公室的备案要求。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351)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计算温度规定性指标评价: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计算温度S35.6C,且隔 热部位(含长度超过1m的异形柱)和验算结果应满足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 材革新管理办公室的备案要求4设计表达方式1)节能计算书中提供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计算温度JZ-B

48、-06 条1条文:合理采用固定或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 室内。国标对应项:4.5.10 30%4设计表达方式1)建筑施工图、遮阳大样图2)建筑节能计算书中认定的建筑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JZ-B-07 条1条文:对外窗大小、外遮阳形式和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进行权衡分析,获得适宜 的室内采光效果和建筑遮阳效果。国标对应项:新增的广州地区特色项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建筑设计2设计要点1)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对室内所有区域的采光效果有影响,综合考虑室内采光和建筑节能,不同窗墙面积比情况下,玻璃最小透射比和玻璃选择可以参照下表选 择。表5-4不同窗墙QIf积

49、比情况下,玻璃最小透射比和玻璃选择建议窗墙面积比Cm玻璃透射比玻璃选择建议CmW0.20.82单片普通玻璃、普通中空玻璃0.20.76压花玻璃、高透型单片Low-E玻璃、普通单 片玻璃+水平外遮阳0.250.57吸热玻璃、低透型单片Low-E玻璃、普通单 片玻璃+综合外遮阳、内置百叶中空玻璃0.30.48Low-E中空玻璃、普通中空玻璃+综合外遮 阳、内置百叶中空玻璃2)室内采光和玻璃遮阳是一对矛盾,强调室内自然采光效果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外 窗的遮阳效果。上表所得到的不同窗墙面积比下的玻璃选择建议主要是针对无37外遮阳的情况而言的。3)当无法权衡玻璃透光和玻璃遮阳效果时,建议采用普通单片玻璃+水

50、平外遮阳、普通单片玻璃+综合外遮阳、普通中空玻璃+综合外遮阳等组合方式。因为普通 单片玻璃和普通中空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比较高,通透性比较好,而外遮阳构 件遮光效果主要影响影响距外窗约2m范围的采光效果,所以比较适合对采光和 遮阳均有较高要求的房间。3设计控制指标及取值建议1)不同窗墙面积比下的外遮阳与外窗玻璃组合方案4设计表达方式1)建筑施工图、遮阳大样图2)建筑节能计算书中认定的建筑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3)门窗表注明玻璃可见光透射比JZ-B-08 条1条文: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国标对应项:4611条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口专业:建筑设计、暖通专业、电气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