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石灰石矿复垦方案报告书方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608861 上传时间:2024-10-06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4.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石灰石矿复垦方案报告书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某石灰石矿复垦方案报告书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灰石矿土地复垦方案 石灰石矿土地复垦方案 报 告 书 目 录 前 言 1 1 总则 2 1.1编制目的 2 1.2编制原则 2 1.3编制依据 3 1.4土地复垦目标 5 1.5服务年限 5 1.6主要计量单位 6 2 项目概况 7 2.1项目简介 7 2.2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0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14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14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9 3.1已破坏土地情况 19 3.2拟破坏土地预测 21 3.3 破坏土地情况汇总 27 3.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7 3.5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29 3.6复垦标准 41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4 4.1 预防控制措施 44 4.2 工程技术措施 44 4.3 生物化学措施 45 5 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47 5.1工程设计 47 5.2工程量测算 55 6土地复垦投资估算测算 59 6.1编制原则 59 6.2编制依据 59 6.3费用构成 60 6.4工程总投资 64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65 7.1经济效益 65 7.2生态效益 66 7.3社会效益 66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67 9 保障措施 68 9.1 组织领导 68 9.1.1 组织领导 68 9.2 技术保障措施 69 9.3 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 69 9.4 公众参与 69 9.5 竣工验收与监督管理 70 10成果 71 10.1方案文本 71 10.2附表 71 10.3附图 71 10.4附件 71 ************* 72 前 言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但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压占、施工等造成了土地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及时地对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利用或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于2006年9月30日下发了《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及国土资发[2007]81号文件,要求:“发展改革部门在批准、核准投资项目时,依据有关规定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对涉及土地复垦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应列入投资概算而未列入的或投资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准、核准立项”、“对无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费未列入投资概算或投资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复设计文件和开工许可”。***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国土资源厅关于切实做好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土资发[2007]77号),通知要求:“未上报土地复垦方案,或者土地复垦方案未通过评审,或者经评审土地复垦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发放采矿许可证。” ********石灰石矿(以下简称***石灰石矿)是属于改扩建矿山。拟扩建范围内原有4家矿山开采生产,4家矿山分别为**建泉第一石灰厂、金宇水泥厂、**建泉第二石灰厂、**建泉建筑材料厂。扩建后,矿区范围内的矿山将统一划归**公司开采。目前矿山正在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手续,按照相关规定需要编制《********石灰石矿土地复垦方案》。2009年7月,受******水泥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负责该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该工程设计资料,结合********石灰石矿的实际,遵循“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编制。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将生产单位的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提供依据。 (1)为完成采矿权变更登记相关工作服务。********石灰石矿属于改扩建矿山,矿山正在进行矿业权变更登记手续,在矿业权变更登记中,土地复垦方案作为登记的要件之一,必须及时编制。 (2)为建设单位土地复垦实施提供依据。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可为建设单位在矿山关闭后,在落实“谁破坏、谁复垦”义务时,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复垦地块达到既定的质量要求。 (3)为征收、落实复垦资金提供依据。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后,可按照确定的复垦工程概预算征收、落实复垦资金。 (4)为做好临时用地复垦管理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有利于相关部门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复垦义务的履行情况,确保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2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开采特点和实际情况,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原则如下: 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本方案通过对项目用地合理性分析,制定生产用地预防控制措施,一方面在生产开采过程中防止土地滥占滥用、一方面制定合理的措施对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恢复其原有利用价值。 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贯彻“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平衡总量、集约利用”的土地利用方针,统一规划土地复垦面积、数量、地点,统筹安排土地复垦工程量和复垦进度。 3、因地制宜、综合利用。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及不同项目对土地的破坏程度,确定不同地块的土地复垦方向,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同时优先考虑复垦为农用地,用于粮食生产、种植林果、蓄养牲畜及渔业生产,确实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可以依法复垦为非农建设用地。 4、投资合理,效益最佳的原则。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根据不通复垦方向地类的投入产出,对各破坏地块采取最合理的复垦方式,努力做到使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益达到最佳。 5、可持续发展。把注重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放在首位。确保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12月); (6)《土地复垦规定》(1998年11月)。 (7)《***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1年5月) 1.3.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地方性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1)《***土地管理实施办法》(1999年9月); (2)《***土地复垦实施管理办法》(1995年9月)。 1.3.4 国家和地方有关复垦政策性文件 (1)《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2)《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及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 (3)《***国土资源厅关于切实做好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77号) 1.3.5 有关规范、标准 (1)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 (2)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2007)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规范》(DZ/T223-2007) (4)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2007.10) (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 (6) 《防洪标准》(GB/T5021-94) (7)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66-1995) (8)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 (9)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标准》(2005年) (1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2005)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05) 1.3.6 相关资料 (1)《********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灰岩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7月); (2)《******水泥有限公司*********矿区灰岩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非金属地质公司,2009年1月); (3)《******水泥有限公司*********矿区灰岩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非金属地质公司,2009年1月); (4)《********水泥有限责任公司48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站,2008年8月); (5)现场调查资料。 1.4土地复垦目标 (1)根据本方案确定的复垦范围,矿山关闭后,保证矿山占用的临时用地全部得到恢复,复垦面积达到66.86hm2。 (2)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土地复垦的主要目标。通过土地复垦,使破坏的土地与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持一致,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3)确保复垦质量、实施持续利用。破坏土地复垦为林地时,应保证三年后植树成活率70%以上,五年后郁闭度30%以上;复垦为旱地时,应保证3年后达到正常产值。 1.5服务年限 根据《********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灰岩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计算,全矿区开采范围内资源储量9176.4万t,扣除采空区395.8万吨,开采境界内实际保有资源储量8780.6万t,得出矿山服务年限43年,其中山坡露天开采29年,凹陷开采14年。本复垦方案确定矿山开采结束毕坑后1年全面完成复垦,故本复垦方案服务年限为44年。 由于矿山开始年限较长,按相关规定,应分阶段进行复垦。但考虑到该石灰石矿的实际开采情况,并根据矿山开采破坏土地时序,破坏土地为持续的过程,即采矿场开采为向下同时向前推进的过程,破坏土地无法进行分阶段复垦,故最终确定本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为44年。 1.6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 平方公里(km2),公顷(hm2),平方米(m2) 长度:公 里(km), 米 (m), 厘 米(cm) 体积:立 方 米(m3) 产量:吨(t) 金额:万元,元 时间:年(a) 速度:米/秒(m/s) 重量:千克(kg) 比重: 吨/立方米(t/m3) 2 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水泥厂(简称***水泥厂)1971年兴建,为大型现代化水泥企业,企业具有湿法旋窑生产线和熟料窑外分解干法生产线,年产水泥300万t。还拥有一座12Mw余热发电站和七个埠外粉磨公司。自九十年代以来,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水泥十强之列。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水泥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省内规模小、耗能高的立窑水泥厂将限期关闭,为水泥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为实现***水泥做强做大的目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将利用目前有利时机,计划在今后2-3年内在**境内兴建7条水泥生产线,公司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t,成为继“海螺”、“华新”后的又一特大型水泥集团。 ********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在*****镇新建一条日产4800t水泥生产线,***水泥灰岩矿山是水泥生产线自备配套矿山。 ***水泥灰岩矿山位于水泥厂南侧。1985年**非金属矿地质公司完成了《*********石灰石矿区勘探地质报告》,原***矿产储量委员会以*储决字(86)第1号下达了本报告决议书;2008年**非金属矿公司对***矿区扩大勘探范围,完成《*********矿区水泥用灰岩矿扩大勘探报告》,2009年6月经***国土资源厅组织评审,下达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书(*土资储备字[2009]1号),批准保有资源储量9030.7万t;2007年***环境保护研究所编制的《*****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局以*环函[2007]71号下达了批文;北京安创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编制的《*****水泥有限责任公司48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扩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荆安监管发[2007]10号下达了审查意见的批复。2008年7月黄石市安泰消防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灰岩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2.1.1项目名称性质及规模 项目名称: ********石灰石矿生产项目 项目法人单位:******水泥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200万吨/年 建设性质:改扩建矿山 开拓运输方式: 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式 开采方法:由上而下分台阶开采方式 2.1.2 土地权属、企业性质、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1、土地权属 ********石灰石矿项目区处于***东宝区**镇建泉村范围内,权属属于建泉村集体所有。 2、企业性质 ********水泥有限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 3、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以北约10公里,属***东宝区**镇建泉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2°09′55″--112°11′15″,北纬31°03′15″--31°04′30″。 4、交通状况 矿山距拟建厂址约800米,距焦枝铁路**站约4公里,距207国道约3公里,襄荆高速公路从矿区东部约8公里处通过,有专用公路直达矿山,交通便利。(交通位置见图2-1)。 图2-1 交通位置图 2.1.3 矿区范围 根据***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石灰石矿变更矿区范围相关事宜的批复》(*国土资变[2009]45号)确定的矿区范围,该矿区有6个拐点组成,各拐点的地理坐标如表2-1: 表2-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 直角坐标 面积 (km2) X(m) Y(m) 1 3447367.473 37611924.289 0.9927 2 3447497.473 37612424.289 3 3446510.473 37613022.989 4 3446794.773 37613031.889 5 3446424.773 37612319.189 6 3446549.773 37611939.689 2.2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2.1自然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矿区属低山区,海拔高度110-265m,相对高差155m。矿区内植被较发育,大部分为灌木,少量松树及樟树。矿区内扩建前有金宇水泥厂、**建泉建筑材料厂、**建泉第一石灰厂及**建泉第二石灰厂等四家企业开采灰岩,人工开采较剧。 2、气象 矿区系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冰冻期短,七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39.7℃,元月份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气温-12℃。历年平均气温最高21.1℃,平均最低气温13.6℃,最大蒸发量1815.0mm,最小蒸发量1125.5mm,年平均蒸发量1414.9mm,最大年降雨量1565.6mm,最小降雨量676.0mm,平均年降雨量1330mm。区内降水多集中在4-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2%,3月份和9-10月份为平水期,11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多年平均降水日为111天,日最大降水量146mm,雨季日平均降水量11.6mm,最长连续降水日13天,最长无降水日44天。年平均霜期为头年11月至次年3月上旬,年平均霜期89天,潮湿系数0.87,属湿度适中带。 3、水文 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岩溶、节理裂隙不发育。矿床属以大气降水充水为主的矿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含水层容水空间不发育,断裂构造带导水性能差,富水性弱。 矿区周边库、塘密布,矿区东侧1km外围建泉水库,水量充裕,汇水面积23.6km2,经南桥河—俐河汇入汉江。 4、地质概况 1)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三迭系下统大冶组(T1d)和第四系(Q)。 三叠系可划分为T1d1、T1d2、T1d3、T1d4、T1d5、T1d6、T1d7、T1d8八个岩性段。 第一段(T1d1):下部为灰黄色、灰色薄层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夹灰黄色页片状泥晶灰岩和钙质页岩。上部为粉红色薄层泥质灰岩。分布在矿区北部。出露不全,厚度大于20m。 第二段(T1d2):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夹少量紫红色页岩,中厚层泥晶灰岩,单层厚0.5-5cm。薄层泥晶灰岩中含泥质条带或条纹,出露于矿区北部,厚度15m左右。 第三段(T1d3):分布矿区北部。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灰岩,中部夹3-4层灰色砾屑灰岩。砾屑灰岩单层厚10-20cm。厚度37-49m。 第四段(T1d4):灰黄色、砖红色厚层花斑状混晶砾屑灰岩。具花斑状或网纹状构造,分布于矿区中部,厚度6.5-13.4m。 第五段(T1d 5):灰色、浅灰色中厚层—厚层状粉晶灰岩,灰白色、灰色、深灰色砾屑灰岩。厚34-43m。 第六段(T1d 6):深灰色厚层状粉晶灰岩,细层纹状构造较发育,中部夹浅灰色,灰白色砾屑灰岩及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厚84-89m。 第七段(T1d 7):肉红色厚层状粉晶灰岩。具颜色深浅相间条带状构造和黄色泥质条纹状构造。厚29-41m。 第八段(T1d 8):灰色、灰红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具泥质条纹构造,下部夹白云质灰岩。厚度大于155m。 第四系(Q4):主要分布于岩溶洼地及山坡、山麓等低洼处,为黄褐、灰褐色残坡积、冲坡积粘土、亚粘土、腐殖土等及含砾砂土等。厚度0.5-4.6m。 2)构造 矿区位于白石岩背斜东北翼之次级向斜东翼。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130°~150°,但在6线以西矿区西北部地层倾向变为210°~230°。地层倾角北缓南陡,北部地层倾角一般在20°-30°左右,南部地层倾角一般在40°~45°,个别达50°~60°。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其对矿体(层)沿走向及倾向的连续性有一定影响。 3)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沿溶蚀裂隙渗入补给。大气降水多数以地表径流形式排泄,矿区东、南、西部沟谷坡地为地下水排泄场所。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04.00m,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为116m,矿层开采标高为120 m,均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附近有两处泉水出露,均分布于矿区东侧灰岩和粉砂岩接触带附近。区内断裂构造带岩溶不发育,导水性能较差。 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因素是大气降水,本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最大可达1100mm。但由于最低开采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110m),地形又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储量计算范围内含水层透水性好,无永久性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对未来露天开采影响不大。 4)矿山地质环境 ①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②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自然地质灾害 崩陷:矿区岩溶不发育,故矿山开采时不可能出现大的崩陷区,但在少量岩溶较发育地段可能发生局部崩陷。因此在今后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加大生产勘探和物探工作,准确把握岩溶的具体位置,对可能出现较大溶洞地段应认真核查,以避免重型开采设备进入崩陷区,造成安全事故。 滑坡:本矿床为海相沉积层状,大多数岩(矿)层完整性较好,属坚硬岩石,基本不易产生滑坡。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尤其是雨后应多观察边坡稳定性,发现疑点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泥石流: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废石场,而本矿床开采不会形成大的废石场,因此产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 ③矿床开采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 本矿床为山坡露天矿,矿山开采圈定面积不大。因此,矿山开采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甚微。 ④闭坑后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 矿山闭坑后,开采坡面全部为新鲜的岩石冲面,水土流失量不多,但冲面裸露需要加以护坡,为防止岩石风化而产生崩落,应在平台覆土,种植植被,逐步恢复生态环境,以防止水土流失。 ⑤周边环境 矿区内居民已在数年前全部搬迁至矿区外附近居住,矿区内目前无居民居住,矿区范围内尚有少量工业建筑物,今后矿山开采时亦应根据需要考虑搬迁。矿区开采范围内植被以杂木为主,未见有大片成材林及经济林分布。但在矿区北部有数十亩旱地,东南部有一杨树林。今后矿山开采时对上述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予以妥善解决。矿区附近无污染源,地表、地下水水质良好,矿石和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简单,所以矿区环境地质质量良好。 5)工程地质 矿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层岩性单一,岩溶、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结构以中厚层状为主,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该矿区工程地质属简单类型。 5、土壤 项目区地处地处荆山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土壤主要为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土、石灰土和紫色土5大类,项目区内土壤为黄棕壤。区内的山顶和斜坡地段,土壤较薄,缓坡面和坡脚地带土壤较为厚实。 6、植被 项目区及周边地表覆盖植被以次生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厂址区域内没有需要重点保护的古树、大树及珍稀植物,植被较好。项目区内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树、白杨及柏树等。草种重要有白茅、狗牙根及红三叶等。 2.2.2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位于1985年建成的东宝区,现辖1乡6镇街办,169个行政村,34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年末人口363721(其中乡村人口2480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92‰。2004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2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工业总产值24.07亿元,农业总产值5.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0元。 2.3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本次报告根据查询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件H49G021067),并结合项目实地踏勘的情况,编制了********石灰石矿土地利用现状图。 根据2007年8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标准,***石灰石矿项目区总占地面积为66.86hm2,占用范围内土地全部属于建泉村集体所有,土地现状为旱地、有林地、农村道路、采矿用地、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道路(具体见表2-2),占用位置见附图1(********石灰石矿土地利用现状图)。 表2-2 ***石灰石矿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 地 类 面积(hm2) 比重(%) 旱地 0.64 0.96 有林地 38.35 57.36 农村道路 0.21 0.31 采矿用地 27.40 40.98 农村宅基地 0.26 0.39 合计 66.86 100.00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2.4.1矿体赋存条件 矿体(层)由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组成。矿体呈层状,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即呈单斜构造,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矿体(层)产状变化较大,东部倾向130°-150°,西部倾向逐渐变为210°-230°,倾向变化转折处在6线附近;倾角变化较大,总体为北缓南陡,北部地层倾角一般在20°-30°左右,南部地层倾角一般在40°~45°,个别达50°~60°。矿体按岩性特征划分为T1d3、T1d5、T1d6、T1d7、T1d8 5个矿层,划分原则与地层一致,矿体(层)沿走向延伸长度大于1200m(工程控制长度970m),出露宽度280-720m。 2.4.2建设方案 根据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灰岩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山为露天开采矿山,采用水平台阶采矿方法,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具体如下: 1、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年产石灰岩200万t。 2、开采方式 矿山最低开采标高120m,相对高差145m,开采矿体均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且第四系覆盖层较小,采取露天开采方式——采用机械化设备,由上而下分台阶开采。 3、开拓运输方案 本矿为露天矿,矿区地形坡度10-15°,地形较缓,最高开采标高265m,最低开采水平120m。破碎站位于矿区东北部200m处。 根据矿区地形地貌、矿体的赋存情况,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 2.4.3矿山开采 1、开采境界 1)最终边坡角:49° 2)最终边坡要素: 台阶高度:14m; 台阶坡面角:65°; 安全平台宽度:4m; 清扫平台宽度:10m; 表土及风化层坡面角:45°; 运输平台宽度16m。 3)最终境界 根据选择的开采范围和最终边坡要素圈定开采境界,境界圈定范围见开采终了平面图及勘探线剖面图,圈定结果见表2-3。 表2-3 开采境界圈定结果表 序号 参 数 名 称 单位 全矿 备注 1 境界尺寸 地表 m 880×700 底部 m 700×330 2 最大开采深度 m 145 3 最低开采水平 m 120 4 采场最高标高 m 265 5 最终帮坡角 度 ≤49 6 矿石量 万m3 3288.6 8780.6万t 7 夹层石量 万m3 168.60 8 表土量 万m3 18.38 9 平均剥采比 m3/ m3 0.05 10 采矿场占地面积 ha 55.61 2、采矿与剥离 1)开采顺序 采矿总体顺序为自上而下按14m高一个台阶逐层开采,开采工作线南北向布置,由东向西推进。 2)采掘要素 开采台阶高14m; 台阶工作坡面角75°; 最小工作平台宽度45m; 最小工作线长度200m; 同时开采水平数1-2个。 2.4.4总体布置 矿山由采矿场、生产附属区、排土场、矿山道路、炸药库等几部分组成。 1、采矿场 采矿场分为246m、232m、218m、204m、190m、176m、162m、148m、134m和120m共10个开采水平。基建水平为246m和232m。 2、生产附属区 供电、供水及生活设施布置在水泥厂内,矿区生产附属区设有破碎站和行政管理区,布置有矿区办公房、材料库、机修间、变电间。变电间靠近破碎站,矿区办公房、材料库、机修间布置在矿区东侧道路旁。生产附属区四周植树绿化。 3、排土场 排土场选择原则为少占山地、运输距离短、排土容量满足要求。根据现场踏勘,采矿场西侧有一小山沟,是矿区范围内较理想的排土场。排土场排土标高190m,排土高差20m,占地7.72hm2,库容量约110万m3,能满足矿山临时排土容量要求。在排土场东侧(下部)182m标高设挡土坝(透水坝),以防止暴雨季节形成泥石流。同时在排土场外围开挖截水沟,将界外水体引出排土场。 后期排土场设在矿区北侧,排土标高170m,在130m标高设挡土坝(透水坝)。 排弃物为高镁灰岩、高钾钠灰岩和表土,在生产中应分类堆放并考虑综合利用。 4、炸药仓库 本次设计拟新建炸药库。按照每天平均炸药消耗量为1t,按照每10天进行一次深孔爆破,一次爆破需要量为10t,故炸药库容量确定为15t。按爆破安全规程,炸药库库址距村庄和厂区安全允许距离不得小于500m。 本矿区东南向为较密集的村庄、西侧交通不便。设计考虑将炸药库布置在北侧的山坡上,该库址距水泥厂厂区和村庄大于500m,且在水泥厂的山背后,对水泥厂不会造成威胁。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库存放,存储点之间的内部距离,应按不殉爆原则确定。 炸药库库址的选择应取得当地公安部门的批准,并由专门机构设计。 2.4.5项目区内破坏土地时序 根据《********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灰岩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定各破坏地块的破坏时序。临时炸药仓库在矿山正常生产后,就不再使用,破坏完毕,可提前进行复垦。根据排土场的库容量,预计Ⅰ号排土场在2046年9月达到最大堆放量,可提前复垦堆放夹石部分;然后使用Ⅱ号排土场,直到矿山生产结束。采矿场开采顺序为自上而下按14m高一个台阶逐层开采,开采工作线南北向布置,由东向西推进,开采为一持续过程,直到开采闭坑后才能进行复垦。综上,矿山破坏土地时序为: ①临时炸药仓库→②Ⅰ号排土场→③Ⅱ号排土场→④炸药仓库→⑤采矿场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矿山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挖损、压占、塌陷、污染等形态、矿山土地复垦一般是先从技术、经济的层面对矿山已破坏土地状况进行分析、对拟破坏土地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复垦可行性评价,最终确定土地复垦方向及复垦标准。 ***石灰石矿由**建泉第一石灰厂、金宇水泥厂、**建泉第二石灰厂、**建泉建筑材料厂4家矿山整合而来,矿区内石灰石已开采多年,特别是金宇水泥厂矿山规模最大,对土地的破坏较为严重。根据对矿山现状的分析,对土地的破坏表现为已破坏和拟破坏两个部分。 3.1已破坏土地情况 该露天开采矿山的矿业活动不可避免地破坏、扰动原始地形地貌及土地植被,使被开采的山体岩石直接裸露。经过历年的开采,该矿的破坏主要表现包括采矿场挖损、矿山公路挖损、排土场压占及生产附属区压占,破坏的土地以林地和采矿用地为主,植被主要为次生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3.1.1采矿场破坏土地情况 扩建后的矿区内原有**建泉第一石灰厂、金宇水泥厂、**建泉第二石灰厂、**建泉建筑材料厂4家矿山开采生产。 根据矿山提供的现状地形图和现场GPS定点勘查,***石灰石矿矿区内已形成3个较大面积的露天采矿场。矿区的北向东西各一个,南向分布一个(具体位置见附图2),总占用土地面积16.07hm2,破坏原地类为林地和采矿用地。破坏范围内土层和植被被全部剥离、清除,裸露的地表上多见废石、基岩和粉尘,土地破坏程度严重。采矿形成的多级台阶、边坡高度在40-60m左右,边坡稳定性较好,未发现垮塌现象。采矿场现状见照片3-1、3-2。 照片3-1:矿区北向西侧采矿场 照片3-2:采矿场台阶 3.1.2矿山公路破坏土地情况 该矿位于***以北约10公里,距207国道约3公里,有专用公路直达矿山。矿山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式,目前修建了约长1548米、宽4米的矿区简易公路,将矿区采场与村级公路连接。矿山公路破坏土地面积共计0.62hm2,占用的原地类为林地。 3.1.3矿山生产附属设施破坏土地情况 ***石灰石矿供电、供水及生活设施均布置在水泥厂内。经现场勘查,矿山生产使用的破碎站、原矿堆积场等均建设在采矿场已形成的平台内,此部分面积已经计算在采矿场中。采矿场外的附属生活设施布置有两块:一处为矿区东南角的临时炸药仓库,占地面积0.05 hm2。另一处为矿区东侧的附属生产用房建设区。区内布置有矿区办公房、材料库、机修间、变电间,占地面积约0.17hm2,建筑面积在1000 m2左右,照片3-3: 矿山现使用的炸药库 建筑均为一层砖砌简易结构用房。 3.1.4已破坏土地情况汇总 根据对矿山已破坏土地情况的分析,该矿已破坏土地总面积为16.91hm2。详见表3-1。 表3-1 已破坏土地情况汇总表 序号 名称 面积(hm2) 原地类 破坏方式 1 采矿场 16.07 林地、采矿用地 挖损 2 矿山公路 0.62 林地、采矿用地 压占 3 生产附属区 0.22 采矿用地 压占 合 计 16.91 - - 3.2拟破坏土地预测 根据矿山的后期建设方案,预测随着矿业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加剧土地破坏主要表现为开采挖损、废石废土堆积压占及矿山公路的新建。对具体破坏情况预测如下: 3.2.1采矿场破坏土地预测 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开采,采矿场的开采面积将近一步扩大。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开采终了境界,矿山最终形成246m、232m、218m、204m、190m、176m、162m、148m、134m和120m共10个开采水平,底部为一个开采基底平台。总占地面积为55.61 hm2,扣除已破坏的16.07 hm2的部分,采矿场将拟破坏土地面积为39.54 hm2,占用地类为林地、采矿用地、旱地和农村宅基地。 照片3-4、采矿场扩建位置 矿山开采结束后,采矿场形成一个底部平坦的开采平台和周边较为陡峭的开采坡面。两种类型差别较大。底部开采平台形成一个600~700m长、350~450m宽不规则的长方形占地面积约22.31 hm2。地面标高在+120m左右,地势较为平坦;四周均形成开采台阶,台阶按照高度14m、坡面角65°、两个安全平台一个清扫平台的要素进行设置。安全平台宽4m,清扫平台宽10m。终了的边坡东侧较低,北侧最高、西南次之。 3.2.2矿山公路占用土地预测 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开采,为了很好处理夹层石和余土排放运输的问题,需要新建矿山公路。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将修建一条长约753m、宽12m的矿山公路,通往Ⅱ号排土场。通往Ⅰ号排土场需要从矿区的北侧迂回进行运输排放,预计修建矿山公路长度约1076m,宽度设计在4m。两条矿山公路预计共占地1.33hm2。 3.2.3炸药仓库建设占用土地预测 矿山现使用的炸药仓库属临时使用性质,且紧靠生产区,不符合炸药仓库的设置标准。根据矿山的总平面布置,设计拟新建炸药库。按爆破安全规程,炸药库库址距村庄和厂区安全允许距离不得小于500m。本矿区东南向为较密集的村庄、西侧交通不便。设计考虑将炸药库布置在北侧的山坡上,该库址距水泥厂厂区和村庄大于500m,且在水泥厂的山背后,对水泥厂不会造成威胁。预计炸药仓库占地0.16hm2,占用地类为林地。库内建设炸药库、雷管库和值班房。 3.2.4排土场破坏土地预测 排土场占地面积预测主要是先预测出矿山后期废石、余土的排放总量后,在选择适当的场地来满足堆放的要求。 1、采矿场产生废弃夹层石、表土层总量预测 1)夹层石量:***石源储灰石矿可采资量为8780.6万t,按照2.67t/m3的比重计算,矿山后期可采的矿石量为3288.6m3。在矿石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夹层石和地表土层需要运出排放堆积。按照矿山以往夹层石量分析,夹层石量产生总量预计在168.60万m3左右。产生的夹层石主要为高镁灰岩、高钾灰岩,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前提下,高镁灰岩可与 MgO含量低的矿石搭配使用,高钾灰岩可与K2O+Na2含量低的矿石搭配使用。综合利用量考虑在30%,可消耗夹层石量50.58万m3。 2)表土层:表土层根据现场调查分析,整个采矿区内土层山顶上部分布较稀薄,厚度在0.3m左右,缓山坡和坡脚处土层较厚,均在0.5以上,局部可达到0.7m以上。采矿场内剥离产生的表土按照按平均0.5m计算,拟破坏区面积位39.54hm2,可剥离表土量为197700m3。 照片3-5:采矿场开采边缘的表土层 3)总量:根据预测,采矿场共需要排除137.79万m3的夹层石和表土。其中夹层石居多。 2、排土场占地预测 1)排土场拟建位置: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设计两个排土场。一个排土场(Ⅰ号排土场)位于矿区西侧的小山沟,是矿区范围内较理想的排土场,标高190m,高差20m,占地约7.72hm2,库容量约110万m3。另一个排土场(Ⅱ号排土场)设在矿区北侧,标高170m,占地面积约1.20hm2,客容量在30万m3左右。两个排土场总库容量在140mm3左右,可满足夹层石和表土的堆放要求。 照片6:Ⅰ号排土场拟建位置 2)排土场堆放:设计矿山先期采用Ⅰ号排土场,在Ⅰ号排土场服务期结束后,再启用Ⅱ号排土场。采矿场剥离表土是矿山后期复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