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哲学上.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607576 上传时间:2024-10-06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5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哲学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古代哲学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国古代哲学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国古代哲学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国古代哲学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哲学(上)解题:中国哲学解题:中国哲学n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n说法一说法一:哲学是关于哲学是关于世界世界观观的学问。的学问。n说法二、哲学是爱智慧说法二、哲学是爱智慧。英文是英文是philosophy,在古希腊语是,在古希腊语是philo-sophia,即爱(,即爱(philo)智慧()智慧(sophia)。)。观察?观察?观念。观念。n“哲学哲学”是一个复数概念。是一个复数概念。n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是: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是中国人的爱智慧的方式,是我们中中国人的爱智慧的方式,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现象。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现象。n n一、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n

2、n二、原始道家n n三、原始儒家n n四、中国佛教哲学n n五、宋明理学一、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一、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n n1、自强不息。n n2、实事求是。n n3、辩证思维。n n4、以人为本。n n5、内在超越。n n6、有容乃大。1、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基本的宇宙论、本体论基本的宇宙论、本体论观念观念。n n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彖卦象传)n n天行健,对宇宙总体的认知。健,即动、生、变、化。中国哲人对世界总体的认识,是一种动态的宇宙观。世界是个发展的过程,没有创始的观念 n n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人生哲学。中国哲学家立足于动态的宇宙观,也以“生”作为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原则,

3、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2、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知行观知行观 n n“实事求是,求学好古实事求是,求学好古”。(汉书汉书)n n“实事实事”是行是行,是实践;,是实践;n n“是是”是真理、是知识。是真理、是知识。n n中国人不是为知识而知识,而是为实中国人不是为知识而知识,而是为实事而求知事而求知,强调把知行联系在一起,强调把知行联系在一起。3、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方法论方法论 n n形式逻辑,静的,是表述的,代表:西方、印度。n n辩证逻辑,是动的,是发展的,中国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动态的发展。4、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n n哲学三类:n n以自然为本,古希腊论自然;n n以彼岸为主题,

4、宗教哲学;n n以人为本,中国哲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荀子写天论,实际写的是天人论。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焉知鬼?孔子5、内在超越、内在超越 n n超越就是否定现状,不断的自我提升。超越是人性的表现,人跟动物的区别就是有无超越。n n超越的路径,一个是在外的,即宗教的超越;一个是内在的超越,即哲学的超越。n n中国哲学的内在超越,即自我超越,对人的价值判断是肯定的,认为人可以内在自我的超越,超越了凡人就是圣人。6、有容乃大、有容乃大 n n分类:n n宗教哲学,具有排他性;n n人生哲学,有一种兼容性,没有排他性。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只要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信什么都行。

5、所以说,中国哲学是包容的,最不排外。佛教中国化、本土化;基督教却未生存下来。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教材(教材P245)n n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之际。西周初年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之际。西周初年尚书尚书洪范洪范提出五行说,以金木水提出五行说,以金木水火土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火土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n n殷周时期有了原始的殷周时期有了原始的“阴阳阴阳”的观念。的观念。n n周易周易以乾(天)、坤(地)、坎以乾(天)、坤(地)、坎(水)、离(火)、震(雷)、艮(山)(水)、离(火)、震(雷)、艮(山)、巽(风)、兑(泽),解释自然现象、巽(风)、兑(泽),解释自然现象和社

6、会现象。和社会现象。n n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二、原始道家二、原始道家n n老子对中国哲学的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他拉开了中国哲学的大幕,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n n老子提出“天道”的理念,他推倒了“天神”的权威,“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n n“道”比神权威更大、更悠久,堪称万物的本体,最终依据。道的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哲学理性的产生,标志着哲学对神学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理论思维的开始。n n其内容包括三方面:n n1、以道观物:两种状态。如何用道的观念来解释世界?n n2、以道论世:两种社会。如何用

7、道的眼光来看待社会?n n3、以道来论人:两种人格。如何用道的眼光来看待人?n n道,可道,道,可道,非常非常道;名,可名,道;名,可名,非常非常名。名。老子老子 n n老子给我们提供一个动态的宇宙观,“道”贯通有无,“道”就是一个没头没尾的运行的过程。过程的世界观,是中国哲学的特色。n n道跟物有两重关系:(1)一个是“道”生万物,“道”是有形的万物之前的前提,老子认为世界是发生学的;(2)他认为道在物中,是形而中学,是宇宙的本体论。n n到了庄子,只讲本体论,不讲发生学。2、怎样从道的观点看这个社会呢?、怎样从道的观点看这个社会呢?n n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8、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n n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n n老子的理想社会类型,奉行天之道,小社会,相安无事。n n“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庄子。n n庄子,小社会也不要,人直接回到自然中。n n老子对当下社会的改造社会的意见:A、不骚扰:不扰民,不折腾。B、低姿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C、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都是出主意怎样从当

9、下社会到理想社会。n n庄子是没有政治哲学兴趣的,庄子只讲人生哲学,不讲政治哲学。3、老子、庄子相同,把人分为两种人格:、老子、庄子相同,把人分为两种人格:圣人和俗人。圣人和俗人。n n圣人,是道的一个体现者、体验者,圣人,是道的一个体现者、体验者,“圣人为腹不为目”老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庄子的圣人观比老子不同的是,不再强调“道”是人的自然状态,以“道”作为你的精神故乡。n n俗人都是疏离大道,是有为有我的人俗人都是疏离大道,是有为有我的人 n n众人为什么比圣人低?n n庄子说是世界观不同,圣人以“道”观物,俗人是以“我”观物,站在小我的立场上看世界,夸大了世界的差别。n

10、 n人看西施美,麋鹿眼中西施是怪物。这种美丑、得失、利害、生死等等,都是人的狭小的眼光,不能以“道”的观点看世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n n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认识到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不过人的精神的存在不能建立在小我的基础上,要建立在大道的基础上。n n道家的精神诉求想的开。n n无为 n n驰n n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道家哲学是非常态下的精神安慰系统,教会人们学会放松,一切从大道的眼光去看,有一种豁达的心态。三、原始儒家哲学三、原始儒家哲学n n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孔子孔子、颜子、曾子、子思、颜子、曾子、子思、孟孟子子、荀子荀子。n n代表经典:代表经

11、典:诗经诗经、尚书尚书、礼记礼记、周易周易、春秋春秋、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大学大学、中庸中庸n儒家也谈儒家也谈“道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n n谈的是谈的是“人道人道”,与道家谈,与道家谈“天道天道”不同。不同。n n人在人在“道道”面前是否有为,是老子和孔子的面前是否有为,是老子和孔子的根本差别。根本差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n n强调人的群体性、社会性,终极目标是建立强调人的群体性、社会性,终极目标是建立大一统的社会。大一统的社会。n n1、孔子的观念、孔子的观念n n(1)“贵仁贵仁”的基本观念。的基本观念。n n“仁仁”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仁远乎哉?我欲仁,

12、斯仁至矣。仁者,爱人。”n n“仁仁”是宽容的精神。是宽容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n n(2)“隆礼隆礼”的观念,即制度化的观念,即制度化。n n组建社会,仁者爱人是道德基础,还需要组建社会,仁者爱人是道德基础,还需要靠制度来管理人,体现为靠制度来管理人,体现为“礼礼”。n n在一般场合,儒家所指的礼就是指周礼。在一般场合,儒家所指的礼就是指周礼。吾从周。(论语八佾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2、孟子:仁学的展开、孟子:仁学的展开 n n仁德是组建社会的充分条件。仁德是组建社会的充分条件。(1)行仁政。)行仁政。(

13、2)人性善。(3)天道诚。n n(1)行仁政)行仁政n n“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n n理想状态: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理想状态: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恒产者无恒心”n n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

14、之以孝悌之义,颁白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梁惠王梁惠王)n n(2)人性善,故)人性善,故仁政行得通。仁政行得通。n n什么是“人性善”?人性善,指人的本性是向善的。n n“人之别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小人去之。”小人要通过教育来发掘善的一面。n n(3)天道诚。)天道诚。n n人性善来自于天性善。人性善来自于天性善。n n“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也

15、。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有能动者也。”(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上)n n3、荀子,发展礼制。、荀子,发展礼制。n n荀子谈社会的管理:荀子谈社会的管理:n n(1)人能群。)人能群。n n(2)人性朴(人性恶)。)人性朴(人性恶)。n n(3)礼法并用。)礼法并用。n n(1)人能群。)人能群。n n“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行?曰义。”(荀子王制篇)n n义,宜也。言行举止合乎礼仪。n n人能群,故需要规范、需要制度。n n(2)人性朴(人性恶)。)人性朴(人性恶)。n n人性朴,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

16、人性朴,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然属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荀子性恶)。n n“善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n n(3)礼法并用。(礼即是法)礼法并用。(礼即是法)n n礼仪既是一种教化的手段,也是一种强制礼仪既是一种教化的手段,也是一种强制的手段。礼跟法没有完全对立的观念,荀的手段。礼跟法没有完全对立的观念,荀子认为礼本身就是法,需要用强制的手段子认为礼本身就是法,需要用强制的手段来加强管理。来加强管理。n n礼是结合教化的一种强制性

17、;法是没有教礼是结合教化的一种强制性;法是没有教化的一种强制性。荀子主张前者。化的一种强制性。荀子主张前者。四、中国佛教哲学四、中国佛教哲学 n n佛教的基本问题是此岸与彼岸的关系,此岸,就是人生活其中的现实;在人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超越人、更高的世界,即彼岸,由菩萨组成。n n本体的超越性到内在化的过程。n n佛教在中国哲学史上经过了两个阶段:佛教在中国哲学史上经过了两个阶段:n n(1 1)照着讲(隋唐之前)照着讲(隋唐之前 )。)。n nA A、道安:认为佛教的基本本体论理念是、道安:认为佛教的基本本体论理念是“无无”,叫做叫做“本无论本无论本无论本无论”。世界万有总的根源是。世界万有总

18、的根源是“无无”。世。世界就是虚假的,真的那个世界在彼岸。界就是虚假的,真的那个世界在彼岸。表示我们中国的僧人正式接受了佛教的思想,把佛表示我们中国的僧人正式接受了佛教的思想,把佛教的本体称为教的本体称为“无无”。n nB B、僧肇:不能称为、僧肇:不能称为“无无”,此岸、彼岸成了对立,此岸、彼岸成了对立关系,不能把佛教本体理解为对现实的否定。关系,不能把佛教本体理解为对现实的否定。n n所以把所以把“无无”理解为理解为“空空”,“无无”只是对只是对有的否定,有的否定,“空空”即是对有的否定,也是对即是对有的否定,也是对有的肯定。有的肯定。到了僧肇这里完成了对佛教的本体化时期。到了僧肇这里完成

19、了对佛教的本体化时期。n n(2)中国式的解释 n nA、华严宗基本观点:“一即一切一即一切”(法藏法藏)。n n一此案和彼岸不是对立的,两岸是一体的关系,中国哲学的智慧不强调本体的超越性,而强调本体的内在性。n n两个世界是圆融无碍圆融无碍的,茶水是茶还是水?是狮子毛还是金线?n n圆融无碍,一即一切:此岸与彼岸相继相若;佛和众生相交相策;生死跟涅槃也没有根本的原则,就是一念之差。n nB、禅宗、禅宗n n“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罪,念佛求生何国?”(慧能(慧能坛经坛经疑问疑问品品)n n顿悟成佛顿悟成佛,关于成佛的路径,是一个

20、内求,关于成佛的路径,是一个内求的过程。所以顿悟成佛的前提是佛在心中,的过程。所以顿悟成佛的前提是佛在心中,如果在外是不能成佛的。如果在外是不能成佛的。n n内在超越成佛,这种宗教性跟儒家的内在超越成佛,这种宗教性跟儒家的“内内在超越成圣人在超越成圣人”,是一脉相承的。,是一脉相承的。n n中国佛教的理论诉求:中国佛教的理论诉求:放的下放的下。n nA、不要执着,去掉对小我的执着,有超我的追求;n nB、改变人的心态,树立佛的心态;n nC、保持平常心,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四、宋明理学四、宋明理学n n新儒学:新儒学:n n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围绕着理事关系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围绕着理事关

21、系的话题展开的。理就是本体,事就是人事。的话题展开的。理就是本体,事就是人事。其实也是天人关系这个基本问题的变形。其实也是天人关系这个基本问题的变形。n n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理在事先,亦在事中。理在事先,亦在事中。n n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理在心中,亦在事中。理在心中,亦在事中。n n张王气学张王气学理在事中,事在理先。理在事中,事在理先。NeoconfucianismNeoconfucianismn n(1)程朱理学理在事先,亦在事中。“未有天地,毕竟得有一个理在这里。”朱熹n n所以在处理理事关系时,理既在事先,是先验;理在事中,是经验。n n既然理在事先,规律、法则在具体的事物之先。所以,也就

22、可以说道德理性对于跟血肉之躯相连的情感欲望有制约。n n中国思想史主要是讨论天人关系的,但人是主体,所以讨论人的问题主要就是心性问题。朱熹将心体的状态分为两个阶段或状态,思虑未萌时心的状态为“未发”,思虑萌发时心的状态为“已发”。未发指“性之静”,已发指“情之动”,性情之间是体用关系。朱熹在知言疑义中又提出了“心统性情”,心统属性、情,心也主宰性情。由于有了心的管辖和节制,避免了走向“泛情”主义,灭掉多余的人欲。n n大学“致知在格物”,虽提出,未阐释。n n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彻底研究它的原理。n n探讨认

23、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就是“理在事先”;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n n(2)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理在心中,亦在事中。理在心中,亦在事中。n n强调理就在心中,不强调理的本根性强调理就在心中,不强调理的本根性。只有理在心中的前提,理才能为你。只有理在心中的前提,理才能为你所用。所用。王阳明: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物”。陆九渊: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n n陆王陆王“理在心中理在心中”,引出如何建造人,引出如何建造人的价值世界的话题的价值世界的话题“致良知致良知”、

24、“知行合一知行合一”。n n(3)张王气学)张王气学理在事中,事在理在事中,事在理先。理先。n n气学非正统派,理学、心学是正统理学,发展脉络you很大的跳跃性,发端于张载、终止于王夫之。n n气学的本体论理念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认为本体不是“理”,而是“气”。张载认为气可以解释世界。n n最大贡献事在理先,“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王夫之。n n宋明理学,理学、心学、气学者三派,对于理事关系上,都强琱理事是有联系的,都认为能够通过内在的方式超越。n n“心安理得”。n n理学这一派立足于理的观念,给人一个超越的价值目标,我们通过人的行为实践、生活实践逐渐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明白理,然后知道超越的方向。n n心学的价值世界建筑于人的内心,“心安”就是要发明本心,致良知,把你内心的良知发扬光大。做人是以你内心的自我体验,你需要通过你自己良心的发现,知道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