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第二讲-知能综合验收1(2011皖南八校联考)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空气,光路如图928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28A逐渐增大入射角的过程中,a光先发生全反射B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宽C在该介质中b光的传播速度大于a光的传播速度D在该介质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解析由光路图可知,b光折射率n大,其临界角sin C小,故增大入射角时b光先发生全反射,A错误由于在同种介质中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单色光折射率越大,故a光波长长,再由x知同一干涉装置中a光的干涉条纹宽,B正确D错误由n知b光传播速度小,C错误答案B2(2011江南十校二模)如
2、图929所示,ABC为等腰棱镜,a、b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垂直AB边射入棱镜,两束光在AB面上的入射点到OC的距离相等,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929A在真空中,a光光速大于b光光速B在真空中,a光波长大于b光波长Ca光通过棱镜的时间大于b光通过棱镜的时间Da、b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解析因为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根据折射定律可知a光的折射率nanb,a光的频率a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A错误;由得B错误;由v和t得C正确;根据sin C得D错误答案C3(2010全国)某人手持边长为6 cm的正方形
3、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 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 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A4.0 mB4.5 mC5.0 m D5.5 m解析设树高为H,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时人到树的距离为L.利用平面镜成像时的对称性可得,人再向前走6.0 m时同理可得.联立可得H4.5 m,L29.6 m,故答案为B.答案B4(2011福建理综)如图9210,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带若入射点由A向B缓
4、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图9210A减弱,紫光 B减弱,红光C增强,紫光 D增强,红光解析光在传播时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能量增强,折射光能量减少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当折射光线变弱或消失时反射光线的强度将增强,故A、B两项均错;在七色光中紫光频率最大且最易发生全反射,故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是紫光,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图92115(2009浙江理综)如图9211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30,E、F分别为边A
5、B、BC的中点,则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D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解析由几何关系可知,入射角160,折射角230.由折射定律n,A选项正确;在BC界面上,入射角为30,临界角的正弦值为sin Csin 30,即C30,所以在F点,不会发生全反射,B选项错误;光从空气进入棱镜,频率f不变,波速v减小,所以减小,C选项正确;由上述计算结果,作出光路图,可知D选项错误答案AC6(2011重庆理综)在一次讨论中,老师问道:“假如水中相同深度处有a、b、c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点光源,有人在水面上方同等条件下观测发现,b在水下的像最深,c照亮水面的面
6、积比a的大关于这三种光在水中的性质,同学们能做出什么判断?”有同学回答如下:c光的频率最大a光的传播速度最小b光的折射率最大a光的波长比b光的短根据老师的假定,以上回答正确的是A BC D解析由视深与实深的关系式h视可知b光的折射最小,故错误,即B、D两项均错;c光从水下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的大说明c光不容易发生全反射,即c光的折射率比a光的小,其频率也小于a光的频率,故错误,A项错误,综上可知nbncna,bca,再由v及c可得均正确答案C图92127(2011天津理综)某同学用大头针、三角板、量角器等器材测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开始玻璃砖的位置如图9212中实线所示,使大头针P1、P2与圆心O
7、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垂直于玻璃砖的直径边,然后使玻璃砖绕圆心O缓慢转动,同时在玻璃砖的直径边一侧观察P1、P2的像,且P2的像挡住P1的像如此观察,当玻璃砖转到图中虚线位置时,上述现象恰好消失此时只须测量出_,即可计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请用你的测量量表示出折射率n_.解析当恰好看不见P1、P2的像时,刚好发生全反射现象,此时玻璃砖直径转过的角度为临界角,折射率n.答案玻璃砖直径边绕O点转过的角度8(2009北京理综)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9213甲),并选用缝间距d0.20 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 mm.
8、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甲图9213(1)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一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乙(a)所示,图乙(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此时图乙(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6 mm;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丙(a)所示,此时图丙(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2_ mm;(2)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x_ mm;这种色光的波长_ nm.解析(1)主尺读数为15 mm,游标尺读数为10.02 mm0.02 mm二者相加即可(2)由于图中数字标记的是暗条纹,首先应根据暗条纹所
9、标数字给亮条纹也标明条数,若图乙的(a)图中的中央刻线所对亮条纹记为第1条,则图丙的(a)图中,中央刻线所对亮纹为n7,则x2.31 mm,光的波长6.6102 nm.答案(1)15.02(2)2.316.61029如图9214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界面上,入射角的正弦sin i0.75.求:图9214(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2)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不考虑返回到AB面上的光线)解析(1)如图所示,设光线进入棱镜后的折射角为r,n得sin r0.5,r30由n得v2.0108 m/s(2)光线射到BC界面的入射角为i190(1806075
10、)45所以发生全反射,光线沿DE方向射出棱镜时不改变方向,故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方向与AC界面垂直答案(1)2.0108 m/s(2)与AC界面垂直10如图9215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为R)的平行白光垂直射向一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彩色亮区已知玻璃半球的半径为R,屏幕S至球心的距离为d(d3R),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图9215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最外侧是什么颜色?若玻璃半球对最外侧色光的折射率为n,求出圆形亮区的最大半径解析作出光路图,由于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最外侧是紫光如图,紫光刚要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光线射在屏幕S上的点E到亮区中心G的距离r就是所求最大半径设紫光临界角为C,由全反射的知识可知:sin C由几何知识可知:ABR sin COBR cos CR FBABtan CGFd(OBFB)d所以有:rmGEABd nR.答案(1)紫色(2)nR-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