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活性激发.pdf

上传人:xiaol****an189 文档编号:45856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活性激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活性激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活性激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活性激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5 年 第 1 1期 【总 第 3 1 3期 ) Nu mb e r 1 1 i n 2 0 1 5( T o t a l No 3 1 3)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M r ERI AL AND ADM I CLE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2 - 3 5 5 0 2 0 1 5 1 1 0 1 5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活性激发 张圣彩 , 耿欧 。 赵桂 云 ( 中国矿业大学 a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b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2、摘要 : 将再生微粉作为矿物掺合料 , 以一定 比例等量取代水泥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后 , 研究不同取代率的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 压强度的差异 , 分析再生微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采用化学激发和物理激发的方法对不同取代率 的再生微粉混 凝土进行活性激发 , 分析不同活性激发处理对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压强度 的影响。 结果表明 : 再生微粉在一定掺量之内对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有促进作用, 其最佳掺量在 1 0 左右; 相同掺量情况下, C a ( O H) : 对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激发效果最优 , 随着再生微粉 掺量的增加 , 激发效果 明显降低 。 关键词 : 再生微粉 ; 取代率; 抗压强度

3、 ; 活性激发 ; 水胶 比 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8 0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5 ) 1 1 0 0 4 9 0 4 C o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g t h a n d a c t i v e p r o v o c a t i o n o f r e c y c l e d m i c r o p o wd e r c on c r e t e ZHANG S hc n gc a i 一 GENG Ou 一 ZHAO Gu i yu n ( a l J i a n g s u K e y

4、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I mp a c t 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S a f e t y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b S c h o o l of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Ci v i l En g i n e e rin g,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5、f Mi n i n g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Xu z ho u 2 21 1 1 6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 Ta k e d r e c y c l e d mi c r op o wd e r a s mi n e r a l a d mi x t u r e, wh i c h r e p l a c e s t h e c e me n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c e r t a i n p r o p o r t i o n, the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e ng

6、 th o f r e c y c l e d mi c r o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i n di f f e r e n t s u b s t i tut i o n r a t e s wa s r e s e a r c h e d, a n d the e f f e c t o f t h e r e c y c l e d mi c r opo wd e r i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a mo u n t s o n c omp r e s s i v e s e n gt h o f c o n c r e t e

7、 wa s a na lyz e d Ac t i v e o f r e c y c l e d mi c r op o wd e r c o nc r e t e i n d i f f e r e n t s u bs t i tut i o n r a t e s wa s i n s pi r e d b y p h ys i c a l an d c he mi c a l me t ho d s , a n d t h e i n flu e n c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a c t i v e p r ov o c a t i o ns o n c o

8、 m pr e s s i v e s tr e ng th o f r e c y c l e d mi c r op owd e r c o n c r e t e wa s ana l y z e d T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he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h of c on c r e t e t ha t i s mi x e d b y r e c y c l e d mi c r op o wd e r wi thi n a c e r t a i n d o s a g e

9、 i s p r o mo t e d, u n d e r t h e s a me d o s a g e , the e x c i t a ti o n e f f e c t o f C a ( OH) 2 i s the be s t a n d wi th the i n c r e a s e o f r e c y c l e d mi c r op o wd e r , t h e e f f e c t o f a c t i ve p r o v o c a ti o n s i g n i fic a n t l y i s r e d u c e d K e y w

10、o r d s: r e c y c l e d mi c r op o wd e r ; s u b s ti t u t i o n r a t e ; c o mp r e s s i v e s e n g t h ; a c ti v e p r o v o c a ti o n ; wa t e r b i n d e r r a t i o 0 引言 进行系统研究。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 配置混凝土的原材料越来 越紧缺 , 同时房屋拆迁等产生 的废弃混凝土越来 越多 , 因 此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再生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 目前 , 在废弃混凝 土再生利用 的过程 中, 基

11、于破碎工 艺 以 及混凝 土强度的不同 , 将产生约 占废弃混凝土总重量 5 - 1 0 左右、 粒径小于 0 1 6 i n I n的粉尘 , 即再生微 粉 。 再生 微粉具有一定的活性, 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水泥掺合料来 取代水 泥生产再生微粉混凝土 , 不仅可以在很 大程度上有 效利用废弃混凝土, 还可以节省大量 的能源和资源。 再生微粉混凝土” “ 应用于实际工程 中首先需要满 足工程用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要求 , 关于再 生微粉混凝 土最早 的研究内容便是再生微粉混凝 土的力学性能 , 这 主 要包括抗压强度 、 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 但是 , 再生微粉 混凝土在 国内的大规模应用还

12、存 在众 多问题 , 一些基本指 标和技术资料还不完备 。 因此 , 有必 要对再生微粉 混凝土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卜 1 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5 0 8 0 8 1 7 3 ) 1 试 验 概 况 试验 主要以再生微粉作为矿物掺合料 , 按照一定的比 例等量取代水泥后 , 研究立方体抗压试 件的抗压强度 , 并 与相同配合 比的普通混凝土试件 的抗压强度相对 比, 分析 再生微粉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件强度的影响。 试验中粗 骨料采用粒径为 5 2 0 m m 的天然碎石 , 细骨料采用 中粗 河 砂 , 水 泥 采 用 徐 州 淮 海 中 联 水

13、泥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P O 4 2 5级水泥 , 再生微粉 由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取 得 , 根据 文 献 1 2的 初 步 研 究 成 果 , 碱 性 激 发 剂 采 用 C a ( O H) ( 粉状 ) 和 Na S i O 9 H : O( 晶状 ) 。 水泥 的主要 性能指标见表 1 , 混凝土的配合比见表 2 。 研究中重点考虑了取代率( 0 、 1 0 、 2 0 、 3 0 ) 和活性 激发方法 ( 化学激发和物理激发 ) 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 响 , 并分析不同活性激发处理后再生微粉混凝土与普通混凝 土抗压强度的差异。 4 9 试验共设 计 1 3组 1 0 0 mm

14、1 0 0 m m l O 0 m m 的正 方体试块 , 每组 三个 , 测试分 析再生微粉混凝 土与普通混 凝土在多 因素交互作用下的抗压强度 , 试验分组见表 3 , 试 验方法按 照G B T 5 0 0 8 1 -2 0 0 2 ( ( 普 通混凝 土力学性 能试 表 1 水泥各项指标 再 生 微 缩 县 圭 旦 量 ! : ! 垄 查 鲨 粉掺量, 绷 水泥 微粉 砂子 石子 C a ( O H) : ( 3 5 )N a : S i O , 9 H 2 0( 4 5 ) 研磨 mi n 验方法标准 。 2 试验 结果与分析 2 1 再生微粉掺 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 的影 响 ( 1

15、 ) 当水胶 比为 0 5 4时 , 分析在不 同再生微 粉掺量作 用下 , 再生微粉混凝土试件 的2 8 d 抗 压强度 , 如图 1 所示。 为了评定激发剂对再生微粉活性 的激发效果 , 采用掺加 活 性激发剂后 的试件强度和未掺加活性激发剂的试件( 基 准 试件 ) 强度 比的形式 , 即活性 指数来判 断。 活性 指数计算 方法如式( 1 ) 所示 。 不同再生微粉掺量下活性激 发剂 的活 性指数如图 2 所示 。 R=P P 。1 0 0 ( 1 ) 式 中: 尺活性指数 ; P 添加活性激发剂 的混凝 土试件 的抗 压强度 , M P a; P 。 基准混凝土试件 的抗压强度 ,

16、MP a 。 由图 1 可知, 当水胶比为 0 5 4时,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 抗压强度随着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小。 当再生微粉掺 量在 2 0 以内时 ,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 土相比均有所提高, 其中掺量为 1 0 时强度提高最为明 显; 若其掺量超过 3 0 , 再生微粉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则 造成 明显的不利影响。 结合 图 2活性指数 可知 , 再生微 粉 掺量为 1 0 时混凝土活性提高最为显著, 其最佳掺量为 5 n 1 0 左右。 掺量质 量分 数, 图 1 不同掺量下再生微粉混凝土 2 8 d抗压强度 掺量质量分数 图 2 活性指数 原因分析 : 由废弃混凝土制得

17、的再生微粉 中含有大量 的 S i O : 和碱性物质, S i O : 在碱性环境中可以生成 c s H 凝胶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 , 再生微粉中不具有活性 的颗粒 可 以起到微集料 填充效应 , 这些都可 以改善混凝 土 的 内部结构 , 形成细致紧密组合 体系 ; 再生微粉 中含有一定 数量的硬化 水泥石 和未完 全水化 的水 泥 , 具有 很 高的活 性 , 加上较大的 比表面积 , 与水反应 后可 以增加再 生微粉 混凝土 的强度 ; 再生微粉较大的比表 面积也可 以吸附大量 水分子 , 阻碍粗骨 料表面水吸 附膜 的形 成 , 改善界 面过 渡 区 , 对混凝土中后期 的强度增长非

18、常有 利 , 但是 随着再 生 微粉掺量的增加 , 需水量 也随之增加 , 在水 胶 比一定 的情 况下抑制了混凝土整体强度的增长 , 甚至导致了混凝 土强 度 的下降。 2 2再 生微 粉 混 凝 土 的 活性 激 发 再生微粉主要成 分有硬化水 泥石 、 砂石 骨料粉末 , 其 化学成分 主要 是 S i O : 、 CSH物 质和 C a C O , 其 中以 S i O : 含量最多。 再生微粉 中的 C a C O 、 水泥凝胶和未水化 的水泥颗粒分别具有形成水化碳铝酸钙与水化碳硅 酸钙 、 作为水泥水化 晶胚 和继 续水 化形成凝 胶产 物 的能力 。 因 而 , 对再生微粉进行活

19、性激发研 究 , 将提高再生微 粉的利 用率 , 具有重要 意义 。 再生微粉的活性激 发主要有物理激 发和化学激 发两 种方式 。 物理激发即机械激发 , 是采用 机械 的方法提高再生微 粉的细度。 研磨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再生微粉的粒度, 研磨 的时间越长粉体粒度将越细, 比表面积也越大。 再生微粉 的比表面积越大 , 其潜在的活性越大 。 化学激发就是通过加 入不 同的化学 激发剂来加 速再 生微粉 的水化硬化 。 常用的激发剂主要有硫酸 盐 、 碳 酸盐 以及石膏和石灰等碱性激发剂。 碱性激发剂的激发机理主 要是增加浆体 的 O H一 浓度 。 在碱性环境 的作用下 , 再生微 粉表面更容

20、易形成游离的不饱和活性键 。 这种反应使 得再生微粉表面 S i O 、 A 1 O 形成的网络聚合体聚合度降 低 , 更容易与体 系液相中活性组分发 生反应 , 从而增加 胶 凝性产物 , 如水化硅酸钙和水 化硅酸铝等 , 最终达到激 发再生微粉胶凝活性的效果。 硫酸盐激发的主要作用机理 是硫酸盐水解出 的 s 0 一在体 系液 相 中存在 的 C a 2 的作 用下, 与体系中的活性 A 1 O 反应, 生成钙矾石 。 碳酸 盐以碳酸钠作为激发剂时, 不但能够与新加入的水泥发生 水化反应 , 也能与再生微粉 中未水 化的水泥发生 反应 , 促 进其进一步的水化 , 生成大量的 CS A凝胶

21、 , 增加砂浆 的密实度 。 为了研究再生微粉加人 到混凝土后其 潜在 的活性 效 果 , 试验使用了三种活性激发 方法 , 即加入 3 5 的氢氧化 钙、 加入 4 5 的偏硅酸钠和物理研磨的方法, 研究分析再 生微粉混凝土 2 8 d的抗 压强度。 以下 各 图中活性激 发方 法分为四类 , A表示无激发 , B表示加入 3 5 的氢氧化钙 , c表示加入 4 5 的偏硅酸钠 , D表示物理研磨 。 ( 1 ) 由图 3可知 , 再生微粉掺量为 1 0 时 , 使用三种活 性激发方法 , 加入 3 5 C a ( O H) 的组表现 出一定 的活性 激发效果 , 而加入 4 5 的偏硅 酸

22、钠 和物理研磨 的组并未 表现出活性激发效果还导致 了抗压强度的下降 。 42 4 0 善3 8 魁 置 3 6 3 4 3 2 活性激 发方法 图 3掺量 1 O 时试 件抗 压强 度 A B C D 活性激 发方法 图 4 掺量 2 0 时试件抗压强度 ( 2 ) 由图 4可知 , 再生微粉掺量为 2 0 时 , 使用 三种活 性激发方法, 均未实现激发效果, 其中加入 3 5 C a ( O H) : 的组较另外两组抗压强度降幅最小。 日 茎 醴 出 图5 掺量 3 0 时试件抗压强度 ( 3 ) 由图 5可知 , 当再生微粉掺量为 3 0 时与掺量为 2 0 时相似 , 使用三种活性激

23、发方法 , 均未实现激发效果 , 其中加入 3 5 C a ( O H) 的组较另外两组抗 压强度降幅最 小。 4 6 44 4 2 4 o 嚣 3 8 3 6 34 3 2 3 0 A B C D 活性激发方法 图 6 不同掺量下试件抗压强度 ( 4 )由 图 6可 知 , 再 生 微 粉 掺 量 为 1 0 时 只 有 C a ( O H) , 对再生微粉起到一定的活性激发效果, 其他各组 均未表现出活性激发效果 ; 再生微粉掺量为 2 0 和3 0 时 , 三 种 方 法 均 未 表 现 出 活 性 激 发 效 果 , 但 加 入 3 5 C a ( O H) 的组较另 外两组抗 压强度

24、 降幅最小 。 对 于每种 5】 活性激发方法来说 , 均是再生微粉掺量越少时抗压强度越 高 , 随着再生微粉掺量 的增加 , 激发效果 明显降低 。 3 结 论 ( 1 ) 再生微粉在一定掺量之 内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 促进作用 。 当水胶 比为 0 5 4 , 再生微粉掺量在 2 0 以内时 ,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强度与普通混凝 土相 比均有提高 , 若其 掺量超过 3 0 , 再生微粉对混凝土的强度则 造成 明显的不 利影 响; 其最佳掺量在 1 0 左右 。 ( 2 ) 各种激发方法 的作用原理和效果不同 , C a ( O H) : 对再 生微粉 的活性 激发效果优 于 N a S i

25、 O 9 H : O 和物理 研磨 方法 。 ( 3 ) 各种激发方法作用下 , 随着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 , 激发效果 明显降低 。 参考文 献 : 1 骆行文 , 管昌生 再生混凝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J 岩土力学 , 2 0 0 7 , 2 8 ( 1 1 ) : 2 4 4 0 2 4 4 4 2 陈宗平, 徐金俊 , 郑华海, 等 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 应力 应变本构关系 J 建筑材料学报, 2 0 1 3 , 1 6 ( 1 ) : 2 4 3 2 3 李秋义, 李云霞, 朱崇绩, 等 再生混凝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J 混 凝土 , 2 0 0 6 ( 1 ) : 7 4 7 7

26、 4 肖建庄, 李佳彬, 孙振平, 等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 J 同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 0 0 4 , 3 2 ( 1 2 ) : 1 5 5 8 1 5 6 1 5 杜婷, 李惠强, 覃亚伟, 等 再生混凝土未来发展的探讨 J 混 凝土 , 2 0 0 2 ( 4 ) : 4 9 5 0 6 O I K O NO MO U N D R e c y c l e d c o n c r e a g g r e g a t e s J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 2 0 0 5 , 2 7 ( 2

27、 ) : 3 1 5 3 1 8 7 赵霄龙, 冷发光, 何更新, 等 各国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标准浅析I- J 建筑结构 , 2 0 1 1 , 4 1 ( 1 1 ) : 1 5 91 6 3 上接第 4 8页 半左右 。相较于 4 0目和 8 0目橡胶粉末 , 掺假 1 2 0目橡胶 粉末的泡沫混凝土 的导热系数变化较大。 造成导热系数 降 低 的主要原 因是橡 胶粉末 的形状 不规则 , 呈毛刺 状态 明 显 , 所以在拌和泡沫混凝 土时包裹 了气体 , 引入 了空气 , 并 且橡胶本身的导热系数远远低于水泥 的导热系数 , 随着掺 量增加 , 便降低了泡沫混凝土 的导热 系数 。 橡胶粉

28、末细度 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并没有掺量变化带来 的影响大 , 掺加粒 径越小的橡胶粉末制备的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越小。 3试 验 结论 ( 1 ) 随着橡胶粉末掺量 的增加 , 泡沫混凝土 的干密度 下降, 其中4 0目的橡胶粉末对泡沫 昆 凝土的干密度影响 最小 , 1 2 0目的影响最大。 ( 2 ) 掺加橡胶粉末制备的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 低, 且同等掺量下, 粒径越小, 抗压强度下降越大。 ( 3 ) 随着橡胶粉末 掺量 的增加 , 所制备 的泡沫混凝土 52 8 孙跃东, 周德源 我国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 题 J 混凝土 , 2 0 0 6 ( 4 ) : 2 5 2 8

29、 9 陈雪 , 李秋义 , 杨向宁, 等 再生微粉的,性能与应用 J 青岛理 工大学学报 , 2 0 1 3 , 3 4 ( 3 ) : 1 7 2 1 1 0 胡智农 , 杨黎 , 刘昊 再生微粉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J 混凝土与 水泥制品, 2 0 1 3 ( 3 ) : 1 5 1 1 O T S U K I N MI Y A Z A T O S , Y O D S U D J A I W I n fl u e n c e o f r e c y c l e d a g g r e g a m o n i n t e r r a c i a l tr a n s i t i o n z o

30、n e,s t r e n g t h,c hl o r i d e p e n e a t i o n a n d c a r b o n a t i o n J J o u rn a l o f Ma t e ri a l s i n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3 , 1 5 ( 5 ) : 4 4 3 4 5 1 1- 1 2 张扬, 李四平, 陈兵, 等 粉煤灰活性激发剂的试验研究 J 混 凝土, 2 0 1 2 ( 9 ) : 6 3 6 8 1 3 吕雪源 , 张健 , 毛高峰 , 等 再生微粉对混凝土用水量和强度的 影响 c

31、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 集 , 2 0 0 8 1 4 S H I C, D A Y R I E a r l y s e n g t h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h y d r a ti o n o f a l k a l i - a c t i v a t e d b l a s t f u r n a c e s l a g fl y a s h b l e n d s J A d v a n c e s i n C e me n t Re s e a r c h, 1 9 9 9, 1 1 ( 4 ): 1 8 91 9 6 1 5 方军

32、良, 陆文雄 , 徐彩宣, 等 粉煤灰的活性激发技术及机理研 究进展I- J 上海大学学报 , 2 0 0 2 ( 3 ) : 2 5 7 2 6 0 1 6 3 卫智, 郑洪伟, 钱觉日 寸 , 等 煤灰综合利用 , 1 9 9 9 ( 3 ) : 1 5 1 8 的比较 J 粉 第一作者: 联 系地 址 联 系 电话 通讯作者 联 系 电话 : 张圣彩( 1 9 9 1 一) , 女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混凝土 耐久性。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力建学院( 2 2 1 0 0 8 ) 1 51 5 21 1 7 63 8 耿欧( 1 9 7 3一) , 男, 教授 , 博士 ,

33、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 结构耐久性方面的研究。 】 8 9 O 5 2O 4 70 8 的导热系数减小 , 即试块的保温性能提高 。 橡胶粉末 的粒 径越小 , 导热系数降低越大 。 参考 文献 : 1 陈庚仪 我国水利水电混凝土防渗墙的发展 J 中国三峡建 设 , 1 9 9 5 ( 5 ) : 5 O一 5 2 2 李伟, 盖玉杰 , 王晓初 橡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 J 东北林 业大学学报 , 2 0 0 9 , 3 7 ( 4 ) : 6 3 6 4 3 3张国权, 吕小欢 , 罗志刚 均匀设计的方法与应用 J 华南农业 大学报, 1 9 9 8 , 1 9 ( 2 ) : 9 1 9 6 第 一作 者 联 系地址 联系电话 谷亚新( 1 9 6 9一) , 女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主要从事保 温材料的研究及改性。 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乐路9号( 1 1 0 1 6 8 ) 1 3 0 3 2 4 6 3 4 7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