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信息化程度衡量标准体系20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企业信息化程度衡量标准体系相关指标编制说明一、 相关名词解释1、 信息技术/系统应用覆盖率: 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比重。例如: CAD覆盖率是指企业设计工作总量( 包括设计计算与绘图) 中采用CAD完成的比率; MIS覆盖率是指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2、 信息资源覆盖率: 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 如国内外市场信息、 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3、 信息技术贡献率: 指采用信息技术后产生的企业经营收入、 产值、 利润的增加值。二、 上述指标
2、计算方法: 1、 信息技术( 系统) 的覆盖率=该项技术( 系统) 完成的业务量/企业该项全部业务量100%; 2、 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按照高层决策者、 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三个层次的发布范围来分, 每个范围的覆盖率=经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已供给人数/信息资源应供给人数100%; 企业信息资源覆盖率为三个覆盖率的加权平均。3、 信息技术贡献率=企业产值( 或经营收入或利润) 增加值/企业原有产值或经营收入或利润) 100%; 备注: 1、 指标引自: 龚炳铮.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中国自动化学会 全国信息与自动化技术推广应用大会文集.2、 上述指标不独立用于测评企业信息化程度, 只作
3、为划分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思路和参考依据。具体测评指标体系将另行提供。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试行) 一、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 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 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 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 务实、 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 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 从领导、 战略、 应用、 效益、 人力资源、 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 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2、 简约性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 为此, 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3、 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
4、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 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 便于数据采集。4、 可延续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但可在时间上延续, 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拓展。 二、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 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 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 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 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数据构成1 战略地位信息化重视度( 分) 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战略落实情况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 首席信息官( CIO) 职位的级别设置; 信息化规划和预
5、算的制定情况2 基础建设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软件、 硬件、 网络、 信息化人力资源、 通讯设备等投入3 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 台) 反映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大、 中、 小型机; 服务器; 工作站; PC机4 网络性能水平( 分) 反映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网络的出口带宽5 计算机联网率( %) 反映信息化协同应用的条件接入企业内部网的计算机的比例6 应用状况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 %) 反映企业有效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采集政策法规、 市场、 销售、 技术、 管理、 人力资源信息时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状况7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 分) 反映企业在
6、网络应用基础上办公自动化状况是否实现了日程安排、 发文管理、 会议管理、 信息发布、 业务讨论、 电子邮件、 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等8 决策信息化水平( 分) 信息技术对重大决策的支持水平是否有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方案优选系统、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9 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主要业务流程的覆盖面及质量水平10 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 分) 反映企业资源整合状况服务对象覆盖的范围; 可提供的服务内容11 网络营销应用率( %) 反映企业经营信息化水平网上采购率; 网上销售率12 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分) 反映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状况管理信息化应用覆盖率及数据整合水平1
7、3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指数( 分) 反映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总体人力资源条件大专学历以上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14 信息化技能普及率( 分) 反映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掌握专业IT应用技术的员工的比例; 非专业IT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15 学习的电子化水平( 分) 反映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的转变电子化学习的员工覆盖率; 电子化学习中可供选择的学习领域16 安全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 %) 反映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包含软件、 硬件、 培训、 人力资源支出17 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 %) 反映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信息备份、 防非法侵入、 防病毒、 信息安全制度与安
8、全意识培养等措施的应用状况18 效益指数库存资金占用率( %) 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与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19 资金运转效率( 次/年) 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20 企业财务决算速度( 日) 反映企业信息化响应水平从决算指令的发出到完成一次完整的企业决算所需的最短时间21 增长指数反映企业绩效销售收入增长率、 利润增长率三、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能够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 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结合政策导向确定。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 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 另发)
9、。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 信息化重视度( 分) ( 1) 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 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 得100分; 是二把手, 得70分; 是三把手, 得50分; 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 首席信息官( CIO) 职位的级别设置: a) 正式设置CIO职位, 得50分, 否则得0分。b) 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 得50分, 处于中层, 得25分计算方法: a)项得0分, 则要素得总分为0, 否则, 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a) 单列信息化规划, 得50分, 分散在总体规划中, 得25分, 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 得0
10、分b) 单列信息化预算, 得50分, 分散在总体预算中, 得25分, 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 得0分计算方法: 将a)和b)的得分相加。本指标总分: ( 1) 、 ( 2) 、 ( 3) 的得分相加除以3。2. 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信息化投入总额的计算口径包含软件、 硬件、 网络、 信息化培训、 聘用专业IT技术人员发生的直接费用、 通讯设备、 维护费用投入。本指标的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 总分最高为100分) : 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的, 能够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3. 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 台) 计算机拥有量的计算口径为: 能够正常运转的大、 中、 小型机以及服务器和工作
11、站, 并包括主频在75MHz( 含) 以上的PC机。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 总分最高为100分) : 4. 网络性能水平( 分) 企业网络的出口带宽小于128K( 含) 得30分, 在128K和512K( 含) 之间得50分, 在512K和2M( 含) 之间得70分, 在2M和10M( 含) 之间得80分, 在10M和100M( 含) 之间得90分, 在100M以上得100分。经过调制解调器( ISDN) 和普通电话上网, 带宽在128K( 含) 以下, 即使能够同时开辟多个联接通道, 得分依然按30分计。5. 计算机联网率( %) 计算机的统计口径与指标3相同。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
12、 6. 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 %) 企业在进行政策法规、 市场、 销售、 技术、 管理、 人力资源等6个领域的信息采集时, 信息化手段占有重要位置的, 每覆盖一个领域得16分, 全部覆盖, 得100分。7.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 分) 本指标计分方法: 如果没有建立基于Intranet/Extranet的企业网, 得0分。在具备基于Intranet/Extranet的企业网的基础上, 实现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的得5分, 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的得5分, 每实现一个其它功能( 见下列举) 得1分, 总分乘以3.85,满分为100分。其它功能包括: 文档共享、 收文管理、 发文管理
13、、 会议管理、 签报管理、 周报( 月报) 管理、 信息集成、 信息发布、 业务讨论、 电子邮件、 个人数据管理、 档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日程安排、 决策支持( 具备数据库、 模型库和方法库) 等。8. 决策信息化水平( 分) 本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 初级水平为50分, 中级水平为80分, 高级水平为100分。级别划分标准如下: 初级水平: 经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支持。中级水平: 能开展数据分析处理, 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 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高级水平: 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进入管理决策智能化。9. 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本指标为
14、综合考核指标, 初级水平为50分, 中级水平为80分, 高级水平为100分。级别划分标准如下: 初级水平: 信息化覆盖部分主要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自身及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 在主要业务流程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中级水平: 信息化覆盖8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 并能实现及时充分的数据共享。高级水平: 主要业务流程全部实现最优控制。10. 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 分) 指标得分计算方法: a) 对以下服务对象覆盖一个得1分, 总分乘以7.2,满分50分服务对象列表: 企业员工、 招聘对象、 管理者、 决策者、 最终客户、 供应商、 其它合作伙伴b) 对以下服务功能覆盖一个得1分,
15、 总分乘以6.25, 满分50分服务功能列表: 信息发布、 网上采购、 网上销售、 客户网上自助服务、 员工入口、 移动商务、 消息自动传送、 业务报警功能指标总分为两者之和。11. 网络营销应用率( %) 经电子商务产生的销售额/采购额占总销售额/采购额的比例计算口径: 以下两点满足其一, 即认为是经电子商务产生的销售额/采购额: - 线上沟通并达成交易- 采取在线支付方式指标得分=网上采购率50网上销售率5012. 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分) a) 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覆盖率, 计分方法: 覆盖1项加1分, 结果乘以6.25。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包括: 财务管理、 购销存管理、 生产制造管理
16、、 分销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商业智能、 电子商务等。b) 管理信息化的数据整合水平, 计分方法: 以下数据库, 有2个实现共享为2分, 3个实现共享为3分, 依次类推; 结果乘以6.25。数据库包括: 财务、 购销存、 生产制造、 分销、 客户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 商业智能、 电子商务等。指标总分为 a)和b)的分数相加13. 人力资源指数( 分) 指标分值=有大专( 含) 以上学历的员工数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10014. 信息化技能普及率( 分) 指标由2部分构成, 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如下: a) 掌握专业IT应用技术的员工的比例, 指掌握专业IT技术得员工占全部正式员工的
17、比例。计分方法: 该比例大于15%, 得35分, 10%-15%, 得28分, 5%-10%, 得24分, 3%-5%, 得17分, 1%-3%, 得10分, 1%以下, 得5分。b) 管理层非专业IT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 统计口径为: 管理层包含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需接受过2小时以上的正式培训, 方可进入培训覆盖的范围。计分方法: 管理层非专业IT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 %) 65指标总分为以上两部分分值之和。15. 学习的电子化水平( 分) a) 电子化学习的员工覆盖率, 计分方法: b) 电子化学习中, 可供选择的学习领域的覆盖率, 计分方法, 以下各选项有1项
18、加1分, 总分乘以7.2,满分50分。选项包括: 管理、 营销、 财务、 企业文化等、 生产及工作技术、 技能、 规章制度等。指标总分为以上两部分分值之和。16. 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 %) 计算口径: 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包含安全软件、 安全硬件、 信息安全培训、 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支出。指标分值计算方法: 该比例大于30%, 得100分, 20%-30%, 得90分, 15%-20%, 得80分, 10%-15%, 得70分, 5%-10%, 得50分, 5%以下, 得20分。17. 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 %) 本指标计分方法: 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及制定严格的员工信
19、息安全制度, 得2分, 每采取一个其它安全措施, 加1分, 结果乘以7.6,满分100分。其它安全措施包括: - 本地实时备份- 本地定时备份- 异地实时备份- 异地定时备份- 拥有2个( 含) 以上的ISP- 安装了防火墙- 安装了企业级杀毒软件, 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 全面安装了单机版杀毒软件, 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 安装了邮件加密系统- 建立了虚拟专用网- 档案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 防火墙等网络流量相关的设备有备份18. 库存资金占用率( %) 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的计算方法: 指标分值: 库
20、存资金占用率降低80%以上得100分, 降低60%以上得80分, 降低50%以上得60分, 降低20%以上得20分, 降低20%以下得0分19. 资金运转效率( 次/年) 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增长幅度的计算方法: 指标分值: 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是原来的5倍以上得100分, 3-5倍得80分, 2-3倍得60分, 1-2倍得20分。20. 企业财务决算速度( 日) 此项指标考察企业实现一次完整的虚拟财务决算所需要的时间。 指标得分计算方法: 实现24小时以内完成决算为100分; 1日至10日为80分; 10日至20日为60分; 20至30日为30分, 3
21、0日以上为0分。21. 增长指数本指标为综合考核指标, 是根据现阶段对信息化的认识制定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指标考察企业自身销售收入的增长比率、 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率、 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 行业平均利润增长比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对企业自身发展变化的考察, 以及与同期行业状况的比较, 判断企业信息化在相关方面带来的影响。计算方法: 增长指数=K1 K2 K3企业自身的销售收入增长比率+K4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率 K1、 K2、 K3、 K4为各项的系数, 具体数值以另发的形式落实。考察期限为近3年, 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的, 能够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说明: 以上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22、中, 在表示上如存在时间段等数据区间, 除非特别说明, 则包含数据的上限, 不包含下限, 如”2%-5%” 意味着包含5%, 不包含2%。)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总分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I=( Pi * Wi) 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 Pi表示第i个指标的得分, 各指标得满分都是100分; 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 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100%。权重表将基本指标划分成5个大类, 每一类的权重设计如下: 战略地位: 10%; 基础建设: 20%; 应用状况和效益指数: 50%; ; 人力资源: 15%; 安全: 5%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 以权重表( 另发) 形式落实。四、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23、的结构和测评组织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是反映信息化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指标, 能够形成对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的标准化客观定量分析结论。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为了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 在基本指标测评之外, 由专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和”企业信息化评议指标”的相关工作。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是在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基础上, 结合不同行业、 不同对象特点, 以标杆库和标杆值为参照, 以信息化实效为评价目标的效能评价指标, 形成对企业信息化实效的定量分析结论。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由适宜度和灵敏度两大类指标构成。适宜度指标包括: 战略适宜度、 投资适宜度、 应用适宜度、 资源匹配适宜度和组织与文化适宜度。灵敏度指标包括: 信息灵敏度、 管理运行灵敏度和对外反应灵敏度。适用于企业自测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定级。企业信息化评议指标是对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效的特殊非定量因素进行判断的评价指标, 以此形成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由评价实施机构中的专家咨询组进行评价。具体测评实施, 依据国家信息化评价规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