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高中地理环境与发展知识点归纳总结年高中地理环境与发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精华版)选择题 1、2014 年 3 月 29 日,全球许多国家都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的活动主题为“蓝天自造”。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这一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2)“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A.酸雨蔓延 B.水污染严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C C【提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解析:(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
2、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 (2)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世界范围内认为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过多所造成的,气候变暖主要是碳排放过多造成的。【解答】(1)全球许多国家都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说明参与国家多,这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C 正确。故选 C。(2)世界上数百个城市按照时区依次熄灭灯光,参与这一项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活动。这个行动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针对气候变暖这个问题而开展的活动。故选 C。2、(20
3、16 浙江卷)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下列 2 个小题。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 3 答案:D B【提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
4、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D 对。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A 错。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B、C 错。为防止河套区土壤盐流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B 对。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盐碱化,A、D 错。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盐碱化,C 错。3、目前我国不少地区水资源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化 B.人类活动 C.降水增多 D.气温下降 答案:B【提示】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措施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气候变化、降水增多、气温下降不会导致直接水资源质量下降,ACD 不符合题意;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
5、,排放大量废弃物,从而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导致不少地区水资源质量下降,B 符合题意。故选 B.4、广西资源“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主要依托中峰发展成熟的红提(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实行保护性开发,丰富农业产业项目的同时,融合了当地的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构筑了集观光、教育、休闲、体验、运动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该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基础()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第三产业(2)该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有利于()A.促进城市化发展 B.当地劳动力流出 C.美丽乡村建设 D.人口快速增长 答案:A C【提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解析:5 (1)考
6、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考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解答】(1)根据材料,该田园综合体主要依托中峰发展成熟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红提产业,实行保护性开发,因此其发展的基础是农业。故选 A。(2)该田园综合体丰富了农业产业项目,并发展了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促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故选 C。5、当前,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农业也面临着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严重超釆、石漠化、土壤重全属超标等问题的挑战。为了坚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国家提出在部分地区探索试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下图示意云南省文山自治州国家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7、市县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试点区县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 B.石漠化 C.重金属污染 D.草原退化(2)关于轮作休耕的叙述,正确的是()A.类似于游耕、易耕的粗放式耕作制度 B.耕地质量改善,但粮食产量持续下降 C.农民的经济收入将大幅度降低 6 D.利于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 答案:B D【提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试点区县位于云南
8、地区,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A 错误;云南省降水集中于夏季,由于当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形成石漠化,B 正确;云南省有重金属污染,但不是改试点区县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C 错误;草场退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D 错误。故选 B。(2)轮作休耕有利于恢复生态环境,不是粗放式的耕作制度,A 错;技术进步,轮作休耕粮食产量不会下降,B 错;从长远角度看,农民的收入不会大幅度降低,C 错;轮作休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利于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D 对。故选 D。6、如图表示的是我国西南山区某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完成(1)(2)题。7 (1)这种能
9、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 A.B.C.D.(2)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 营建速生薪炭林 推广生活用电 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发展畜牧业,促进秸秆还田 A.B.C.D.答案:B A【提示】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8 环境问题的判读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的比重过大,这种消费结构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会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知识,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
10、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等。【解答】单一的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挑战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图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和薪柴,大量燃烧煤炭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较多,薪柴的砍伐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正确;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土壤污染影响不大,错误。薪柴、秸秆的大量燃烧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改变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推广生活用煤用电,提高能源利用率。当地水热条件充足,不适合发展畜牧业。7、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题。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11、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答案:D【提示】9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区位因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解答】图示地区可种植甘蔗和水稻,所需热量充足,应该是南方地区,D 符合题意。故选 D。8、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点位于()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黄土高原 答案:A【提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点位于塔里木盆地,对。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是途经地区,、错。长江三角洲是
12、目的地之一,错。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0 2017 年 11 月 24 日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扎尕那村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下图为扎尕那村位置示意图。(1)简述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2)指出促进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答案:(1)垂直地带性显著;多种农业文化交融;开发程度低;受外界干扰少。(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培育良种提高单
13、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合理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析:本题主要以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低山的扎尕那村为背景材料进行导入,给出相关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扎尕那村的位置和海拔高度示意图,考查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学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学会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处理相关问题。(1)根据材料信息,扎尕那村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扎尕那村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垂直地带性显著;且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多种农业文化交融;交通不便,开发程度低,受外界
14、干扰少,值得保护。11 (2)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种植业也有牧业,所以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时为了提高经济收入,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培育良种提高单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合理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小提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答题语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渔的比重”“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衣业产业化进程答题语言:“对农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3).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答题语言:“加大科技投入
15、,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等。(4).加强衣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改善、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农田等。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如治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乱砍滥伐等现象。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鲁冰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凉爽,忌炎热,根系深广,具有固氮作用。鲁冰花种类众多,适应性强,生命力顽强,最早用作肥料,现主要作为高蛋白饲料使用。半个世纪前,鲁冰花被引入新西兰西部山区,贫瘠土地变成了丰饶牧场,鲁冰花成为该国畜牧业在困难时期的“救世主”。现如今,迷人的鲁冰花成了新西兰的“冷血杀手”
16、,该国环保部门每年都要沿着河岸“消灭”鲁冰花。下图是鲁冰花景观图和新西兰位置图。12 (1)结合鲁冰花的特性,说明半个世纪前新西兰引入鲁冰花的原因。(2)说明新西兰环保部门沿着河岸“消灭”鲁冰花的原因。答案:(1)鲁冰花能提高贫瘠土地的肥力,改善牧场生态环境;鲁冰花根系深广,能够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鲁冰花是高蛋白饲料,可作为牧草不足时的储备饲料。(2)鲁冰花侵占河岸,约束河道,影响泄洪和航运;侵占沿岸动物的生存空间,使其无处筑巢和觅食;驱逐当地原生植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本题以鲁冰花景观图和新西兰位置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农业区位和外来物种入侵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7、(1)根据材料,鲁冰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凉爽,忌炎热,根系深广,具有固氮作用。半个世纪前,鲁冰花被引入新西兰西部山区,贫瘠土地变成了丰饶牧场,鲁冰花成为该国畜牧业在困难时期的“救世主”。说明鲁冰花能提高贫瘠土地的肥力,改善牧场生态环境;根据图中信息,当地地势起伏较大,鲁冰花根系深广,能够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根据材料,鲁冰花现主要作为高蛋白饲料使用。说明鲁冰花是高蛋白饲料,可作为牧草不足时的储备饲料。(2)根据材料,鲁冰花根系深广,适应性强,生命力顽强。河流沿岸水源充足,鲁冰花生长旺盛,会侵占河岸,约束河道,影响泄洪和航运;鲁冰花大量繁殖会侵占沿岸动物的生存空间,使其无处筑巢和觅食;由于鲁冰
18、花适应性强,生命力顽强,河流沿岸生长旺盛,会驱逐当地原生植物,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小提示:11、(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为了缓解气候危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减少。碳排放交易就是把碳排放作为-种商品来进行买卖。通常政府对能耗企业碳排放历史进行调查。然后为该企业设定在未来某个时段内可以排放的配额。如果企业甲在该时间区段的排放高于配额。则需要到市场上速进行购买。或者通过技术改造减少碳排放。而排放就低于配额的企业,13 则可在市场上出售剩余配额,获得经济报酬。(1)简述政府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目的。(2)制定和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中。实施难度很大,推测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原因?答案:(1)积极应对气候
19、危机,减缓气候恶化进程,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激励企业主动降低碳排放量;控制碳排放总量,推动高碳产业的技术革新。(2)碳价波动性大,不方便确定价格,不方便随波动进行价格调整:确定企业的配额没有明确的依据,主观性强;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难以到位。解析:该大题根据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能源资源使用、全球气候变暖、工业排放、生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运用。(1)材料中提到目的是为了缓解气候危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通过市场配额,施行企业排放配额,可以激励各个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减少碳排放总量,也可以以此为依托,出卖份额,从而赚取利润,大大减少碳总量的排放。(2)由题意,结合材料可知,碳的排放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但是气体的价格很难确定,区域之间差异很大,波动性很强,因此很难做出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价格调整;企业的碳排放主观性很强,很难确定配额;碳排放对企业的监管难以把控,现存中没有法律法规去约束和管理。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