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巷道、硐室、转载及运输防尘管理制度
1、矿井主要进风大巷、采区进回风巷及进风斜井都必须安装净化水幕,水幕应安设在进回风 50-米的范围内。
2、主要运输大巷每年刷白一次,主要进、回风巷至少每月冲洗一次,压风机房、火药库、变电所等硐室及其机电设备上随时清扫、冲洗。对井下车场、易积聚煤尘的巷道及采区内巷道冲洗周期由矿总工程师决定,所有巷道经常保持湿润。井下所有地点不得有干燥浮煤和煤尘堆积(煤尘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大于5m或机电设备煤尘厚度超过2mm)。
3、各转载点必须实行喷雾降尘,或采用除尘器除尘。转载点喷雾安装在转载机头中心线前方,且固定牢靠,扑尘效果好。
4、在装煤点下风侧5 —米范围内设置一道净化水幕,放煤工负责当班的喷雾洒水工作。
巷道、硐室、转载及运输防尘管理制度(二)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
2、发生差错事故后,部主任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因此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将其发生经过、原因及处理意见书面上报。遇重大事故需立即报告院长。
3、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
4、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 本部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
5、发生差错事故后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6、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当事人参加,允许其发表意见,决定处分前应做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以达到教育目的。
7、医疗部和护理部负责人分析差错、事故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1. 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或他人发现后及时登记,查找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经过、后果等,及时 讨论与总结。
2. 发生差错要及时上报护士长和护理部;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上级有关部门,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3. 发生严重差错事故后,应及时指定专人对各种有关记录及造成差错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做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4. 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 全科和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提出处理意见。
5. 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发生后立即向医务处、护理部汇报并填写报告表),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其他人发现时,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6.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应允许本人参加。
7. 护理部或护士长应定期 护理人员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