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之路【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行国际化迅速发展,不论从国际银行的数量、银行国际业务的规模领域看,还是从银行国际化来看都得到了迅速、深入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发展,以及70年代离岸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国际银行,崭露头角,银行国际化已发展成为一种全球的趋势。【关键词】国际化 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所谓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指的是一国银行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超越了国界,由地区性的活动向全球一体化的世界市场演进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金融系统也不断的完善,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正向商业化迈进,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经济的发展为金融提供了
2、一个良好的环境,而金融的完善又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状随着跨国经营向纵深发展,中国银行的海外资产规模逐年扩大,截止2003年末,其海外机构资产总额达到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负债总额为亿美元,比2002年末增长%。与此同时,海外银行利润在中行总利润的所占比重也不断提高,2004年达到69。13%。这反映出海外业务已成为中国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2月28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已经从2003年底26万亿
3、元增加到2006年月末的42亿元,近三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2。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银行业的存款规模从2001年底的14万亿元增加到2006年月末的32亿元,年均增长25。中国银行设在世界各地的机构,经营着当地法律许可的各项银行业务,海外业务量超过了总业务量的50%,大大高于国际上普遍接受的25%。一方面,各海外机构巩固发展了存贷款、贸易结算、外汇交易等中行传统业务;另一方面,它们又积极借鉴和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先进的经营方式,不断开发新的业务产品和服务项目。按1998年统计,中国银行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57家分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银行网络。海外业务的蓬勃发展,不但带动了中国银
4、行整个业务的发展,也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国际业务比重前50名银行,中国银行列第5位;世界着名杂志欧洲货币在1995年颁发卓越奖中,将中国银行评为“中国最佳银行”。可以说,虽然与许多着名跨国银行相比还存在差距,但中国银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银行。另外,其它商业银行也纷纷进行跨国经营,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如表1所示:与中国银行相比,我国其它商业银行的海外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但这些中资银行在跨国经营方面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以2000年为例,农行外汇总资产达83亿美元,已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352家金融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在香港和新加坡设立了分行;工
5、商银行的外汇总资产达247亿美元,与境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6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已设立香港、新加坡、东京、汉城4家海外分行。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结构混乱。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原来的专业银行,机构按行政区域设置。在中央设总行,省、计划单列市设分行负责管理;县、市设立支行,以下设办事处负责经营,形成所谓“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组织形式。这种机构设置方式只考虑方便行政管理,完全忽略了经济因素,使商业银行成为行政的附庸,丧失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独立经营的能力。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审贷不分。信贷人员既负责项目选择,又负责项目贷款,项目的审批由
6、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信贷行为缺乏横向制约因素,增加了银行资产的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过多,人员冗杂,机构和人员平均利润指标、存款指标都大大低于国外同业水平。规模过分庞大,一方面使商业银行经营成本难以降低,另一方面使银行业缺乏竞争活力。2、不良贷款比例高。据估计,我国金融机构总的不良贷款比例约为25。央行数据显示,至2005年9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约为,部分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还要远远高于这一比例。如何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目前仍然未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3、业务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较窄,长期以来高度依赖于存贷款业务。在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的总收入
7、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大部分都在90以上,有的银行甚至达到99。有关资料显示,从1984年至1999年美国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银行中从29上升到46,在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银行中从16上升到27,而我国目前仅为510左右。4、服务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外国商业银行老牌资深,实力雄厚,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发达的国际业务网络,电子化程度高,资金调拨灵活,在“硬件”上比我国银行先进。它们广泛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再加上服务意识强,在“软件”上也比我们先进。5、人才严重缺乏。据某一分行最近一次人才调查显示:大学、大专、中专学历人员分别占该行员工总数的6、
8、和,这说明较高层次人才比例明显偏低。而外国商业银行走的是一条重人才、讲效率的经营之路。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机构非常注重人才的选用,为开展业务,往往以较为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其他条件从我国银行“挖走”优秀人才。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紧迫性1、银行国际化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银行业市场将更加开放,并对外资银行机构实行国民待遇。在我国的银行业进一步国际化后,来自世界范围的金融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来自世界的竞争,我国的银行必须加快向国际化转变,按国际规范来改造自己,使自己能尽快适应新情况,迎接挑战。随着银行业务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本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渗透融合,它们间的界限将日
9、趋模糊,我国的银行业务市场将成为世界银行业务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银行的国际化已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主流。银行资产中的海外资产将不断增加,品种日益繁多,国际金融市场将不断延伸和扩大。在机遇增多的同时,风险也将增大,竞争必将日趋激烈。我国的银行业要跟上世界银行业的发展,在未来世界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有影响的地位,就必须在商业银行国际化方面加快步伐。2、银行国际化是加快银行商业化的需要。银行国际化是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培育和发展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必然要求。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只是两个层次市场的差别。国际化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内容之一,是市场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单靠一家
10、商业银行的垄断性的国际化是不行的。必须向商业银行的全面国际化进一步推进,在国际银行业务中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商业银行国际化,会给外汇专业银行带来压力挑战,但也会促进和加速我国银行向市场化的转变。3、银行国际化是开拓我国银行业务的需要。从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看,由于过去的封闭式经营,后来又实行专业化经营,除了中国银行外,其他银行的国际业务比重很小、所以发展的潜力很大,是今后银行业务开拓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资产风险管理的原理,一国银行资产的国际化,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使银行的经营更加稳健。同时,银行资产的国际化还可促使资产结构的最优化组合,大大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另外
11、,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对我国银行既是挑战,也孕育机遇。我们的一些银行业务可能会被拉走,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和了解国际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实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动态,为引进和筹措外资提供渠道,为我国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4、银行国际化是我国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在加强向市场化转变,对外贸易发展很快,1996年进出口总额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20倍,平均每年增长,快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大大超出了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1999年我国在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已经由1994年的第11位增长至第7位。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我国的企业还把公司办到国外去,大力开拓海外
12、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这也就要求我国的银行应紧紧地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它们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使自己在世界银行业中取得相应的地位。四、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方略1、加强涉外业务,开辟海外市场。应大力培育自己的国际银行业务市场,使其走向国际化;规范和发展现有的涉外银行业务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开拓离岸金融市场。我国的银行业务要市场化,首先可从涉外业务做起,逐步使外汇的利率和服务费率市场化。2、培养国际银行人才。应在银行内部大力培养精通外语、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贸易、法律、电子计算机并能按国际惯例行事、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稳住、用好现有人才
13、的同时,派出各层次人才到国际金融中心和跨国银行培训,并尽可能地引进国际人才。3、逐步建立国际业务网络,面向国际市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就必须在引进来的同时,大胆地“走出去”,到我国的贸易伙伴地区或我国投资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采取“区别对待,分步推进”的策略,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网络。4、引进和利用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促进本国银行业的发展。我国应扩大外资、合资金融机构设立的范围,增加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种类,允许其经营人民币业务,简化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报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既可以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又能使我国金融机构更近,更好地学习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运作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