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62142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内容提要:本文从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开始,中间介绍了要素禀赋论,里昂剔夫之谜,以及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一直到保罗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为止。基本涵盖了“比较优势模型演化”的大部分重要理论,并且对“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从历史上,内,外生比较优势和动,静态比较优势三个不同角度提供了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的三条线路。关键词:里昂剔夫之谜、比较优势模型、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内生外生、动态静态一、综述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经济学家就一直致力于研究贸易产生的原理并为本国的贸易提供政策的理论基础,其中对贸易政策最有影响的就是比较优势的理论。

2、比较优势是一国维持或获得对外贸易利益的根本条件,它集中反映了各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开始,比较优势理论已经发展了将近200年。根据时代不断的发展,从HO的要素禀赋理论,到里昂剔夫反论,再到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比较优势也越来越完善。但是,二战之后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内贸易的不断兴起,让当时的贸易理论无从下手,于是新贸易理论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应运而生。对于“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过去往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但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特别是其领军人物杨小凯先生,对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首先循着历史的线索完整的阐释了比较优势的发展,然后再从杨小凯先生提出的内

3、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角度,重新整理了“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最后根据“优势比较陷阱”和“荷兰病”提出的比较优势的问题从动、静态角度再次划分比较优势的演化。从内、外生比较优势角度和动、静态角度讲述“比较优势模型”的演化是本文的突出之处。二、“比较优势模型”的前期演化1、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中无论是进口抑或出口都给本国带来好处。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这种差别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或生产成本的高低来衡量的。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李嘉图提出了更加系统的自由贸

4、易理论。他从资源的最优配置角度论证自由贸易与各国分工的必要性。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这样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成为可能。比较优势的衡量是通过相对生产率或相对成本来衡量的。李嘉图认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就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中,技术不同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产生的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到了20世纪,许多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技术已非常接近甚至相同,而各国成本差异仍很大

5、。赫克歇尔认为,除技术差异外,还有其它原因决定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和产品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资本、土地及其它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1914年的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提出了建立在相对资源禀赋情况和生产要素中要素比例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也成为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开山之作。4、里昂剔夫之谜H-O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一个国家将生产、出口自己相对丰富、密集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将进口自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在这样的观点下,一般认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充足,但劳动力相对不足的国家。因此,美国在生产资

6、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应具有相对优势,进口的应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经济学家里昂剔夫基于以上认识,于1953年利用他所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对H-O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其结果与理论判断正好相反,这一矛盾被称为“里昂剔夫之谜”。在分析中,他分别考察了美国1947年和1951年出口产品中资本与劳动的含量,以及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与劳动含量表1百万美元出口与进口替代产品对国内资本与劳动的需求项 目1947年1951年出口进口替代出口进口替代资本2550780309133922568002303400劳动人均年资本量13991181841297713726表中显示出以人均年资本量表示的进口替代品

7、和出口产品的关键比率/(Km/Lm),1947年为,1951年为,比率都小于1,而根据HO理论,美国的这一比率应大于1。这说明美国出口产品与进口替代产品相比是更为劳动密集型的。三,新古典贸易理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在“里昂剔夫之谜”的推动下,经济学家们得出了一系列能解释此实证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而对HO模型的原始条件做了许多的改进,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步发展。1对要素数量和质量的扩充对要素质量的分析:里昂剔夫自身对反论的解释。他认为美国工人具有比其他国家工人更熟练的技术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美国的劳动是倍加的劳动。因此,美国自然是一个劳动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是资本与

8、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该学说注意到美国工人身上蕴含有大量资本的因素,工人的高生产率来自对劳动力的高投资,如果把人力资本的投入部分加入到美国的资本存量中去,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能得到提高,从而可以部分说明反论。H-O模型把各国在生产中技术一样、生产函数相同、同种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劳动生产率作为论述的前提。而对要素质量的分析,都提到了劳动力非同质的问题,即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从而否定了过去理论中劳动力具有同质特性的假设。对要素数量的扩充自然资源稀缺说。该理论认为里昂剔夫在研究时,仅局限于分析劳动与资本两种投入,而忽视了自然资源要素的投入。若美国严重依赖某几种自然资源的

9、进口,而这些资源的开发或提炼,在美国是属于高资本投入的产品,则美国的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密集度必然上升,就会出现里昂剔夫反论指出的现象。2对要素密集度相对性的分析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不同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率,在H-O模型中主要是指单位商品投入中的资本劳动比率。而实际上,一种产品是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不管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或界限。要素密集度的空间相对性要素密集度逆转假说。该理论认为,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美国国内就可能是用资本密集型方式

10、生产出来的。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产出可能存在着“要素密集度的逆转”。要素密集度的时间相对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品与生命一样,具有诞生、发展、衰亡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与其要求的要素比例结构相适应,在贸易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要素密集特性,大致的过程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在这一过程中比较优势便从一个国家转移到了另一个国家,该产品的国际贸易格局因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而发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H-O模型与产品生命周期连结起来,使比较优势、H-O模型由静态向动态化发展。四、新贸易理论的解释在上文中我们看到了历史上“比较优势模型”从最初演化到“里昂剔夫之谜”的过程以

11、及对“谜”的解释,虽然在“里昂剔夫之谜”之后,新古典贸易理论就开始了对自身贸易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但不论是人力资本理论,还是产品生命周期等理论,都是在新古典贸易理论自身的框架中的补充。应该看到新古典贸易理论规模效益不变为前提,而且分割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等许多假设的硬伤。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研究的经济学家发现,无法再用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了,许多经济发展相当,有相同的自然资源,可以生产同样好产品的国家,他们之间的贸易却发展迅速,这是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于是,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产业内

12、贸易和一些二战后出现的新现象。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提出基于规模经济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D-S模型是基于规模经济与消费多样化的冲突的。认为对消费者来讲消费品种类越多越好,效用水平越高;对于厂商来讲,由于存在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厂商基于资源有限和成本的考虑,会尽量想把把一种产品规模做大,而减少消费品种类,因此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就存在这样两难冲突。如何解决这种两难冲突,办法是使人口规模和资源增加,而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正具有这种功效。他们发现即使两国的禀赋条件相同、同时也不存在李嘉图的技术比较优势,但如果有规模经济,则两国也可以选择生产不同的专业,开展分工和国际贸易。此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已

13、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劣差异的外生的比较优势,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一时间上在某个行业上规模优势所造成的内生比较优势。D-S模型是一个不需要外生比较利益而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模型,克鲁格曼运用这一模型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为什么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量大的现象。五、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虽然改进了新古典贸易理论,但是新贸易理论也有其自身的硬伤,如何把规模经济与竞争的市场联系起来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新贸易理论。这时候,在经济学界出现了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其代表人物就是澳籍华人杨小凯先生,他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复苏了亚当斯密活的灵魂,从分工和交换效率方面,运用超边际分析法

14、建立了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来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以斯密为代表,另一种以李嘉图为代表。以斯密看来,人可能生下来差别并不大,但是由于后天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因而产生了生产不同产品的不同的生产率,这种源自劳动分工的“绝对优势”是贸易的好处的根源。而李嘉图则认为这种“绝对优势”并不是产生贸易的好处所必须的,或者说,这是产生贸易利益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李嘉图认为贸易的产生是源于生产率的不同,比较生产率的相对优势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的进行和分工。而这种生产率的不同往往是天生决定的,HO理论用要素禀赋解释了生产率的不同,所以这就形成了外生比较优势的发展。由于外生

15、比较优势的反展以上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这里就不再重复。那我们就从以上没有谈到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发展线路来看一看,首先要明确的是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内生比较优势的起源。斯密认为:国富的源泉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分工与专业化可以形成内生比较优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接下来发展内生比较优势的是李斯特等人的贸易保护理论。之所以说由他们发展,是因为他们强调通过关税等手段保护幼稚工业,形成本国的规模经济和分工化。HO理论之后发生的里昂剔夫之谜,让人们对起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产生质疑。克鲁格曼等人通过规模经济等新贸易理论,打破了古典贸易理论的关于规模效益不变的假设,使内生比较优势真正的成形。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16、,是以分工,专业化和交换效率为基本出发点入手解决国际贸易的。所以说,新兴国典贸易理论是内生比较优势的又一发展。现在让我们比较详细的了解一下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同新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兴古典分析框架有如下特征:第一,它扬弃了新古典规模经济的概念,而用专业化经济来表征生产条件;第二,它没有纯消费者与企业的绝对分离,而新古典框架则是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的绝然两分;第三,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交易费用对经济组织的拓扑性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我们有以下几点评论:纠正了新贸易理论认为经济规模的充分利用要与更大规模的市场相适应,所以人口的增加会带来生产率的上升根本不存在一个经济学界普遍认同的不完全

17、竞争模型的错误结论,指出交易效率决定经济和贸易发展基于分工和专业化建立新的贸易模型可以避开不完全竞争市场。)其建立的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分析框架,从交易效率的提高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如何从国内贸易而来,从而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原理统一起来。解决了递增规模报酬与竞争市场的相容性问题,认为存在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一致性。重新阐释了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等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将贸易理论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下。从上面对“比较优势模型”演化的介绍,我们已经能看出一条历史上比较优势模型演化的轮廓,下面我们用图把这个轮廓表现出来:另外从上文我们对外、内生比较优势的阐述上,我们还可以把,比较

18、优势模型的演化分成以下的图形。五、“比较优势模型”的静、动态分类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静态性,比较优势在李嘉图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时期,主要侧重于本国既有的技术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认为各国应该基于此进行适当分工,进行贸易。这种贸易理论是静态的,将贸易的基础定为已经既定,而不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先天决定的思想会使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到了后期的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等理论,比较优势理论逐渐向动态化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强调产品从发明到应用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生产此产品的比较优势会从技术发明国逐渐转到技术应用国上,原先的发明

19、国会丧失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充分模仿和学习后,利用自身的丰富劳动力资源会取得生产此产品的比较优势。而规模经济理论说明,规模经济可以做为贸易的基础,而国家具有的规模经济这种比较利益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一国应该去培养本国的战略产业,发展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在贸易中占有优势,这种过程实际是一种比较利益动态变化的过程。人力资本理论中,工人技术和熟练度的提高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教育和资本的大量投入,可以取得人力资本和生产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认为比较利益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六、结语凯恩斯说过:“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思想,无论正确与否,都

20、会比常人所了解的更有份量。的确,统治世界的人可以说非他们莫属。实干家自以为他们不受理论的羁绊,可他们却常常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目空一切的暴君,其狂妄荒诞的念头,也往往系从学术界数年前的涂鸦之作中剽窃而来”。也许我们小组的“实干家”和“暴君”们只是提出了一些“涂鸦之作”。但是,英格兰银行行长MervynKing说过:“问题的诀窍就是经济学教会你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它不是一套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集合。”我们小组在这段时间内通过阅读一定量的,得出了一些看法。于是,我们就将这些我们“如何思考”及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供大家一同“思考”。【】1黄建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1、版2李小北、陆建等:国际贸易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0月3海闻、p.林德特: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4高成兴、朱立南等:国际贸易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国彦兵:论杨小凯教授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月6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经济学2001年第1卷第1期。7王元颖:从斯密到杨小凯内生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与发展,技术经济2005年第2期8包学松:杨小凯新兴古典经济学述评,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5期9吴总建、聂思泉、向辉:对新兴古典经济学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理论与改革2003年3月10殷得生:从新古典到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逻辑的整合,国外财经,2001年1月11纪昀:从新古典到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经贸论坛,2000年第2期12张旭: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思路”及新启示,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