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坐飞机注意事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60825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坐飞机注意事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坐飞机注意事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坐飞机注意事项 26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以下六种疾病的人不宜坐飞机: 第一类人:心血管疾病患者 因空中轻度缺氧,可能使心血管病人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梗及严重高血压病人,一般认为不宜乘飞机。 如心肌炎、心肌梗塞病患者至少在病后一个月内不能乘飞机,恶性高血压病患者则应控制好血压才能够登机。 坐飞机出行的健康小贴士: 1、要在行前2天左右开始服用维生素C,每天大约500毫克左右,直到到达目的地为止,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时差反应。 2、行前要注意休息好,保证足够的睡眠,以防止登机加重反应。 3、携带必要的镇静、止痛类药物,以备急用。 4、在原位尽可能地活动身体各部位,以增加血液循环,以此减轻飞机综合症症状。 第二类人:七天内的婴儿和临近产期的孕妇 由于空中氧气缺少、气压变化以及飞行过程中的震动,对孕妇及胎儿都有影响,可致胎儿提早分娩,特别是妊娠35周后的孕妇;而新生婴儿则可能在飞机上发生呼吸系统不适应的情况,也不适宜乘坐飞机。 提醒:带着小婴儿坐飞机,她们可能在飞机下降时哭闹、躁动不安。这是因为耳、咽之间,有一条欧式管,当坐飞机、潜水、爬山或是电梯起降过快,气压变化太大时,都可能导致欧式管不平衡,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建议在飞机下降时,用奶瓶喂奶或水让婴儿吸吮;大一点的幼儿能够让她们嚼口香糖,或吃客机上准备的花生零嘴,以诱导吞咽动作。 一般规定怀孕8个月以内的孕妇能够和其它旅客一样乘坐民航班机。怀孕超过8个月的孕妇一般情况下不要乘机。 第三类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如肺气肿、肺心病、气胸、先天性肺囊肿等患者乘机,因高空中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 第四类人:耳鼻疾病患者 耳鼻有急性渗出性炎症,及近期做过中耳手术的病人,不宜空中旅行。如急性鼻窦炎、中耳炎。因鼻道和耳道都比较敏感,高空飞行时,气压大,容易加重鼻窦炎的炎症,造成中耳道鼓膜穿孔,中耳炎患者也容易晕机,因此也不适宜乘飞机。 第五类人:重症贫血患者 血红蛋白量水平在60克/升以下者,不宜乘飞机。重症贫血者由于缺血,身体的一些功能明显低于常人,不适宜坐飞机。 第六类人:精神病患者 如癫痫及各种精神病人,特别是有明显的攻击行为者。这类病人容易因航空气氛而诱发疾病急性发作,故不宜乘飞机。 专家提醒,患有相应疾病的患者在出行前,应先去医院检查及咨询,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或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由于飞机飞行高度大,虽有气密座舱,舱内气压依然比地面低,氧气供应比地面少,因此,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坐飞机: 1.传染性疾病。如传染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伤寒等传染性疾病患者,在国家规定的隔离期内不得乘坐飞机。 2.严重心血管、脑血管疾病者特别是曾发作过心肌梗塞症者。 3.较严重的呼吸器官疾病,如哮喘病、慢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4.严重的胃病患者也不宜坐飞机,以免引起疾病的发作或加重。胃部手术后10天内不能坐飞机,消化道出血患者要在出血停止3周后才能坐飞机。 5.血液疾病患者。如严重贫血患者,难以忍受空中缺氧。研究认为,血红蛋白量水平在50克/升以下者,不宜坐飞机。 6.耳鼻疾病患者。 7.精神病患者。 8.临近产期的孕妇。 飞机虽说快捷舒适,但并非人人都能坐,根据航空部门和医学专家的建议,有七类人是不适合坐飞机的。   第一类:7天内的婴儿和妊娠8个月以上的孕妇。   原因:飞机在高空中缺少氧气,而且飞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振动对孕妇及胎儿都有影响,有可能导致胎儿的提早分娩和新生婴儿的呼吸系统不适应。   第二类:心肌炎、心肌梗塞病后一个月以内,脑血管意外病后两周内和恶性高血压患者。   原因:飞机在高空飞行时高空气压容易导致病人心血管扩张甚至破裂,非常危险。   第三类:严重肺病、气胸、先天性肺囊肿患者。   原因:严重肺病患者在体内带有大量病菌,有很强的传染性。   第四类:急性鼻窦炎和中耳炎患者,固定下颌手术者。   原因:鼻道和耳道一般比较敏感,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很大,容易加重鼻窦炎的炎症,造成中耳道鼓膜穿孔。   第五类:重症贫血患者。   原因:重症贫血者由于缺血,是不适宜坐飞机的。   第六类:精神病患者。   第七类:某些需要进行紧急医疗处理的患者。 一、传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伤寒等传染病患者,在国家规定的隔离期内,不能乘坐飞机。其中水痘病人在损害部位未痊愈,不能乘飞机。   二、精神病患者。如癫痫及各种精神病人,因航空气氛容易诱发疾病急性发作,故不宜乘飞机。   三、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空中轻度缺氧,可能使心血管病人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及严重高血压病人,一般认为不宜乘飞机。   四、脑血管病人。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这类病人,由于飞机起降的轰鸣、震动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加重,禁止乘飞机。   五、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因不适应环境,如果有气胸、肺大炮等,飞行途中可能因气体膨胀而加重病情。   六、做过胃肠手术的病人,一般在手术十天内不能乘坐飞机。消化道出血病人要在出血停止三周后才能乘飞机。   七、严重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量水平在50克/升以下者,不宜乘飞机。   八、耳鼻疾病患者。耳鼻有急性渗出性炎症,及近期做过中耳手术的病人,不宜空中旅行。 九、临近产期的孕妇。由于空中气压的变化,可能致胎儿提早分娩 一、传染性疾病患者。   如传染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伤寒等传染病患者,在国家规定的隔离期内,不能乘坐飞机。其中水痘病人在损害部位未痊愈,不能乘飞机。   二、精神病患者。   如癫痫及各种精神病人,因航空气氛容易诱发疾病急性发作,故不宜乘飞机。   三、心血管疾病患者。   因空中轻度缺氧,可能使心血管病人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及严重高血压病人,一般认为不宜乘飞机。   四、脑血管病人。   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这类病人,由于飞机起降的轰鸣、震动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加重,禁止乘飞机。   五、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如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因不适应环境,如果有气胸、肺大炮等,飞行途中可能因气体膨胀而加重病情。 四川农民工杨某患胸腔积液病症,隐瞒病情坐上了泉州—武汉—成都MF8447航班,结果空中发病。随后其妻子向机组求助,机组决定飞机备降武汉。为了这架航班备降,有多架航班在武汉上空盘旋避让。(3月10日《武汉晚报》)   一人发病,导致多航班作出应急调节,也打乱了其它乘客的出行计划。尽管结果有惊无险,但从安全角度考虑,还是应该避免发生这类事情。   因为飞机在起飞、降落、上升、下降、转弯、颠簸等飞行姿态的变化,以及飞机在穿越云层时光线明暗的快速变化,会刺激一些疾病发作,而飞机上又不具备应急医疗救助条件,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只有选择返航和就近迫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有些病人是禁止乘坐飞机的,如患有心绞痛、高血压、脑血管、心肌梗塞、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鼻咽疾病、消化道出血和妊娠晚期、严重贫血和传染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有的被绝对禁止乘坐飞机,有的则能够有条件乘坐飞机。   从笔者几次乘坐飞机来看,购买机票时,只须出示本人身份证,并不问病史,乘坐飞机前除了例行安检之外,并无对疾病方面的检查,登上飞机之后,也没有对疾病情况的预警性说明和防范。禁止某些病患乘坐飞机,可能只把有关注意事项印制在飞机票上,可是,一般情况下,谁有耐心把乘机注意事项完整地看完?现实中,民航部门重安检轻病检,甚至直接省去了病检关,是否带病乘坐飞机,主要靠乘客自觉,如果个人不如实申报,是很容易蒙混过关的。   当前,飞机已经成为大众出行的常选工具,为了保障航行安全,也为了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建议民航部门加大禁止带病乘坐飞机的宣传,如在购票时提前告知,在登机时,再作特别提醒。机场可增设快速“病检”设备,高效即时地查验出禁止乘坐的主要病症。作为乘客,应本着对自己安全和她人负责的精神,讲求乘坐道德,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如实陈述病情,不宜乘坐机飞就改选其它出行方式,不给航班添乱。对违反规定蓄意带病登机者,应当按照民航管理有关条例给予严肃处理。 11月1日晚上10点30分左右,重庆某旅行社负责人李倩(化名)在朋友圈吐槽,说自己乘坐的飞机延误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起飞。起因就是有一名乘客向空姐索要心脏类药品,空姐出于职业警觉,怀疑乘客身体状况不适合坐飞机。确实,如果乘客因身体不适,在飞行时出现了突发状况,不但对乘客自身是一种威胁,飞机也很可能会因此备降。   确实,有些疾病的患者不适宜搭乘飞机,以下这些情况可要记牢了。   中风康复前别乘飞机   中风患者要完全康复后才可航空旅行。   对于有过中风经历的旅客,在乘机前最好进行体检,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在完全康复后方可航空旅行。而对于中风高危人群和已完全恢复的中风患者来说,在航空旅行前,也应科学评价一下中风发作和复发的风险,如发现血压控制不理想、经常性头疼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哮喘乘机要备足药   乘坐飞机时气压、气温、湿度、空气离子等环境因素的改变,能够激发哮喘的发作。为了安全愉快的旅行,哮喘患者在乘机旅行前最好进行一定时间的针对气压、气温、湿度、空气离子等环境因素改变的适宜性训练,并多进行一些户外锻炼。   在乘机前应该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埃,鱼、虾、蟹等也不能吃,避免肺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必要时能够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过敏活性物质阻释剂,如色甘酸钠、曲尼司特等药物,还能够随身携带一些及时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如舒喘灵、氨喘素、施立稳等药物(最好选用吸入气雾剂等使用方便、快速起效的剂型),注意将它们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另外,还要准备一些抗生素、激素等哮喘辅助治疗的药物。   心律不齐少乘机   乘飞机时,由于气压、重力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体生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飞机起飞和降落,以及气流干扰飞机剧烈颠簸时,由于人体呈现超重或失重现象,血液受其影响向身体下部或上部流动,造成心脏射血和回心血流障碍,加重了心脏负荷。   加上高空环境中机舱内的气压较地面气压要低,使得血液的氧分压轻微下降。   心律失常患者如果心脏功能欠佳,代偿功能不够,就会出现心脏、脑部的缺血缺氧,而飞机发生颠簸时部分乘客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因素的影响,意外就更容易发生。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的情况下,不宜选择航空旅行。   鼻窦炎发病别上飞机   鼻窦为骨性的含气腔。飞机上升和下降时机舱内的气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气体经过窦口从高压流向低压,使鼻窦腔内压力与外界获得平衡,不会出现气压损伤。   可是,鼻窦炎发病时,就有可能发生窦口阻塞,导致鼻腔内气体与外界气体正常交换受阻,从而能够因外界气压变化而导致鼻窦腔内气压与外界不平衡,出现气压损伤。   因此在鼻窦炎发病时,千万不要急着上飞机。最好使用麻黄素滴鼻液等收缩剂以保持鼻窦通气引流畅通,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如果实在要进行飞行,那么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能够将头向后仰并深呼吸,用快速的呼吸气流将堵塞的窦口冲开。   牙病乘机前做好检查   当坐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气压明显改变,身体来不及适应变化,牙髓组织血管扩张,炎性渗出物增加。   此时一方面使感染扩散至全部牙髓,另一方面压迫牙髓神经产生剧烈牙痛。   如果是牙齿疾患,那么在乘坐飞机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先看看牙医,做到有备无患。医生会给出牙病患者一些乘机建议,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   若上飞机前牙齿感觉不适,可服用止痛药预防。也可在发生“航空性牙痛”后立服,另外在飞机上不要紧张,放松的心情可避免牙痛。   深度龋齿、牙周脓肿及急性上颌窦炎的病人,最好等待疾病治愈以后,再乘飞机旅行。   原来没有牙痛症状者,出现“航空性牙痛”,要到牙科去作仔细检查。   糖尿病:尽量少乘机   糖尿病患者乘坐飞机是有一定风险的,特别是2型糖尿病严重的患者,在一些情况下强行乘机则会带来生命危险。一些糖尿病人容易晕机,那么就最好不要乘坐飞机,晕机会带来血糖的大幅度波动。   正在腹泻的糖尿病患者,则乘机更加危险,腹泻导致血液粘稠度大,血糖持续飙高,会相当危险。   在上飞机前最好是能测一下血糖指数,当高于10以上或者空腹低于4.5的时候,就尽可能的换乘其它交通工具,或者先经过服药或其它常规手段,先调整好血糖再上飞机为佳。   除此之外,乘机还有其它的注意事项要牢记:   韭菜、芹菜、豆制品等都是产气食品,乘机前30分钟,您可别吃这类食品,否则会让您的肚子疼,特别是韭菜,常常最容易被忽视。空军总医院空勤科徐先荣主任告诉大家,因为飞机高度的不断升高,外面气压会下降,这样就会使肠道膨胀,您之前若是吃了产气食品,就会使肠道更加膨胀,从而导致腹痛难忍,屡屡想上厕所。   虽然现在民航都会在飞机内加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基本不会影响大家正常的饮食和休息。可是对一些平时就容易肠胃不适的人,还是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一般来说,除了登机前30分钟不要吃产气食品外,飞行过程中最好选择茶、矿泉水等饮料,尽量避免饮用可乐、雪碧、酒等产气饮料。 普通感冒   美国《环境健康研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乘飞机时患感冒的几率比在地面上至少高5倍,长途飞行则最高可能增加113倍。英国环境卫生专家丽莎·艾克丽博士表示,机舱内干燥、空气循环差,长途飞行的疲劳,活动空间小等都会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人体抵御流感病毒的能力。对策:经常洗手,使用抗菌湿巾,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把手和龙头等容易传播病菌的物件。   腰酸背痛   与站姿相比,坐姿对背部的压力会高两倍。长时间坐飞机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痛。对策:英国巴内特总医院骨外科专家拉吉夫·巴吉卡尔博士表示,飞行过程中经常起身站立、走动,转动肩部和脚部,提臀等伸展全身动作,都能缓解背痛。随身携带一个自动气腰枕也有助防止腰背痛。另外多饮水和吃香蕉可防止肌肉痉挛。   鼓膜损伤   由于气压变化的缘故,坐飞机时往往会感觉耳朵发胀。这时做几个吞咽动作一般能够缓解。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10%的成年人和22%的儿童坐飞机容易造成耳鼓损伤。英国斯皮尔布什医院耳鼻喉专家罗黑特·普拉塔普博士表示,气压快速变化有可能会造成中耳或内耳气压伤。感染或过敏发病期间则容易导致鼓膜穿孔。对策:戴耳塞、在起飞和降落时吃块硬糖、多做吞咽动作等可缓解耳部不适。   深静脉血栓症(DVT)   由于久坐,腿部深静脉容易形成血栓,一旦发生脱落游离至肺部,危险极大。仅在英国,每年就有1000人死于该病。伦敦血管外科专家考斯塔·奇里亚基德斯博士表示,长途飞行过程中,旅客长时间同一姿势坐立,腿部蜷缩在狭小空间中,加上饮水不足,容易形成DVT。对策:奇里亚基德斯博士建议,飞行过程中,至少1小时起身走动一次;多喝水;穿“弹力袜”,它可经过给足部和小腿施加压力来促进血液流动,有效避免血栓形成;有DVT等血栓问题的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   食物过敏   研究发现,严重食物过敏在长途飞行中也是一大隐患,症状包括:喉咙肿胀、皮疹及低血压等。对策:艾克丽博士表示,有过敏病史的乘客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将自己的过敏病情告诉空乘人员。另外,应经常彻底洗手,防止手上沾染过敏颗粒,进入口鼻,引起过敏。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也随之下降,为了成功解决低气压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人们在飞机上使用了密闭舱技术。可是,受飞机的安全性、人体的舒适性,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机舱内的气压一般维持在海拔1200—— 米的水平范围内,正常人在此状态下会十分舒适。然而,对于气胸患者来说就意味着灾难将随之降临:胸腔内的肺脏外气体因气压降低而膨胀,压迫肺脏,从而导致本已受限的呼吸功能进一步减弱,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生命意外。   因此,航医们认为,气胸患者应该谨慎乘机。对于张力性气胸(裂孔呈单向活瓣作用,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空气滞积于胸膜腔内,胸内压急剧上升,患者肺脏大面积受压,纵隔移位,循环也受影响出现障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开放性气胸(裂孔持续开发,空气自由进出胸膜腔,胸内压接近大气压。在乘机时,裂孔在气压降低等因素变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变化呈现为单向活瓣作用,转变为张力性气胸),以及较大面积的闭和性气胸(单侧肺脏受压缩超过三分之一),都不能够乘坐飞机。即使对于胸膜腔内有少量气体(在三分之一以内)的患者来说,如果要乘坐飞机,最好也有医护人员的陪同,并采取相应救护措施的情况下才能够安全乘机。   对于气胸患者来说,必须进行妥善的治疗,成功排除气体,使肺复张,并在能够确保气胸不在复发的情况下,方能够安全选择航空旅行。 爆肺是俗称,医学上称为气胸,是指胸膜腔里进了空气,在正常情况下肺和肋骨之间是没有气体存在的,若肺部表面的气泡或肺模穿破,空气便会由肺部渗漏进胸腔,造成气胸。一般瘦高男易爆肺,K歌、坐飞机也会,人体的肺与胸壁之间有一密闭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没有气体存在,只存在着极少量的液体。当肺部漏气,空气流入胸膜腔,胸膜腔内压力升高,肺部受到压缩,导致肺功能出现障碍,比如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1]  病发机理 编辑 1、说起“爆肺”,一般人只会想到由车祸、意外引起的创伤性气胸,其实还有六至七成“爆肺”个案属自发。王铭辉介绍,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部的肺大泡破裂引起的。在一些先天因素的影响下,有部分个体的小肺泡会融合成一个巨大的没有气体交换功能的肺大泡。当肺内压力突然增加时(如喷嚏、咳嗽、搬提重物等),肺大泡容易破裂导致气胸。 爆肺 2、在生活中,常见一些爱好踢足球的年轻人,因为剧烈的对抗运动导致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发生时,一般会感觉有剧烈的胸痛,然后由于肺叶被压缩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导致纵隔摆动,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甚至引发休克危及生命。 3、自发性气胸好发于瘦高体型的人,男性远远多于女性,比例为6∶1。自发性气胸的复发率很高,部分病人能够在首次发病后一个月内复发。 4、有过自发性气胸的人平时要注意防治感冒(减少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摒气),锻炼应选取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避免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和需要突然发力的剧烈运动。另外,瘦高体型的人如果在剧烈咳嗽或用力过猛之后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要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治疗措施 编辑 1、爆肺治疗已成熟,自发性气胸属于胸科急症之一,其诊断很简单,X线照片一看就清清楚楚,能够判断气胸程度、肺被压缩情况、有无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2、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处理。对于初次发生的气胸,一般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利用针筒或导管抽出胸膜腔内的空气,避免肺部继续萎缩,但有两成机会再次发病。 3、如果胸腔内空气持续无法排走,或有出血,病人可能要接受开胸手术。 4、至于经常复发者,能够考虑在胸腔镜下行肺大泡切除和胸膜固定手术,这是国际上治疗自发性气胸公认的首选方法,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地活动。 预防措施 编辑 1、预防气胸不能靠吃补药。尽量避免感冒、剧烈运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使体格变得壮实对预防气胸有帮助。 2、有过自发性气胸的人平时要注意防治感冒(减少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锻炼应选择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避免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和需要突然发力的剧烈运动。 3、瘦高体型的人如果在剧烈咳嗽或用力过猛之后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要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K歌、坐飞机也能“爆肺” 4、某一瘦高个男生在K厅唱歌时突然呼吸困难,倒地不起,医生说是因唱歌引发肺大泡破裂,导致自发性气胸。 注意事项 编辑 1、自发性气胸在肺内外压力改变时容易发生,如天气变化、潜水时等,多数人是在夏秋、秋冬季节转换之际发生的。 2、乘坐飞机时,肺的内外压力会迅速变化,也是诱发气胸的原因之一。如果有气胸等,飞行途中可能因气体膨胀而加重病情。 3、在日常生活中,剧烈运动、过度屏气、高喊、大笑、举重物都可能引发气胸;还有一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容易出现自发性气胸。 4、瘦高个的人脂肪少,胸壁比较薄,缓解外界压力功能差一些;还有就是有些体型瘦高的人肺部发育不全。 八类旅客不宜登机 那么,怎样的旅客不宜乘坐飞机呢?宁波机场安全质量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规定各家航空公司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大致上有这样八类人群是不宜乘飞机。 传染性疾病 比如传染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在隔离期内不能乘机。 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空中轻度缺氧,心血管病人容易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或严重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疾病中,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患者,飞机起降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不宜乘机。 部分呼吸系统疾病 如肺气肿等患者,如果有气胸、肺大泡等,飞行途中可能因气体膨胀而加重病情。 精神疾病 如癫痫等,这类疾病在航空气氛容易诱发疾病急性发作,因此不宜乘机。 近期刚做过手术 一般在手术10天内不宜乘机,特别是消化道出血病人要在出血停止至少三周后才能乘机。 部分耳鼻疾病 比如耳鼻有急性渗出性炎症或者近期刚做过中耳手术,不宜乘机。 严重贫血 血红蛋白量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一般不宜乘飞机。 临产期孕妇 由于空中气压的变化,可能致胎儿提早分娩,特别是妊娠35周后的孕妇,不建议乘机。 工作人员说,有上述情况的旅客,在选择民航出行前,必须向相关航空公司及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咨询,如病情适宜乘机,也应提前向医院开出专门的乘机健康证明,在登机时交由机场工作人员。 另外,民航对乘机旅客的年龄也没有统一的限制和规定,记者了解到,部分航空公司对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老年旅客有要求填写特殊旅客表格,有的则没有相关规定,而对于婴儿旅客,许多航空公司规定是14天以上的婴儿便能乘坐飞机,但如需安排专门的摇篮等,在出行前也最好和航空公司方面进行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