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般机会研究(1).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560248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机会研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般机会研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般机会研究(1) 一般机会研究 一、 地区研究 1. 地理位置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简称汉,由武昌、汉口、汉阳合并组成,地处中国腹地中心,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地理特征,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全境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占地四分之一,构成了武汉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武汉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是全国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中国铁路大型中转站及内河重要港口 。同时,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城市第三。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大东门和阅马场之间的首义校区,西望扬子江,东接京广线,北依黄鹤楼,南邻紫阳湖。学校大门口是贯穿整个武昌区的主干道武珞路,这条道路在未来的规划中将是链接武汉三镇的重要交通干道—武汉大道。跨过武珞路,是风景秀丽的首义公园,登蛇山,拜烈士祠,站在烈士祠正门口,远看中南楼,气势恢宏。处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便捷,社会秩序和谐。可见在本校区进行项目投资有着很强的区位优势。 2.交通 首义校区的交通四通八达,市内交通十分便利,并可以很方便连接市外各地。 公路方面,首义校区整体夹在武珞路和张之洞路之间,西边是可以连接武昌两条主干道的首义路,南门出来时张之洞路。从汉阳和汉口方向驶下武汉长江大桥,即可到达校区大门口。 客运方面,宏基客运站,航海客运站,傅家坡客运站离校区近千余米距离,方便接送各地宾客。 轨道交通方面,学校南门口修建有建地铁4号线车站首义路站,可以很方便的到达武汉三镇的每个地方。 铁路方面,首义校区毗邻武昌火车站,从武昌火车站出口到首义校区南门仅千余米,并且有地铁的联通可以很便捷的到达武汉站、汉口站和规划新建的汉阳站,铁路交通的便利可以辅助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学者大师输送到我校. 3.地区经济结构 2013年,武汉GDP超过9000亿元,以9051.27亿元“收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再次稳居第四位。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首选城市,同时也是具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三要素的城市。 就首义校区而言,首义校区处在武汉市区中心之中心城区,集商业,旅游,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优势于一体。黄鹤楼景区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旅游风景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旅游参观。穿过武昌路隧道,是司门口商圈,还有昙华林文化区。学校西面是首义文化广场,南面是武昌火车站,东面不远之处有中南路商圈。首义校区正处于多个商圈的重叠之处,多个商圈辐射,使首义校区占据了区位优势。截至2011年底,武昌区累计建设投入使用的写字楼80余栋,入驻企业近4000家、面积近260万平方米。未来几年,包括5A级写字楼汉街·总部国际、武汉保利文化广场、德成中心和武汉绿地中心在内的超过300万平方米写字楼的投入使用,将使武昌区高品质写字楼在数量和面积上跃居武汉第一. 4紧邻武昌区文化产业园区 武昌区先后制定出台了《武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武昌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对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形成了以两湖两岸文化传媒、首义文化、时尚消费等八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发展布局,确立了优先促进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等三大门类发展的战略,力图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擦亮武昌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营造以文兴区的氛围。 这一文化产业园的建设给本校的项目投资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一方面,在本校区的投资必将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本校区的投资是置于整个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之中的,园区中其他项目的建设也必将给本项目的投资带来正的外部效应。 二、部门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重点表彰的五十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第七所获AMBA认证的院校,由国家财政部、教育部与湖北省共同建设,具有向全球名校推荐“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格。 “十五”时期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门重大攻关科研项目200余项,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司法部等科研课题600余项。2000年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0000余项,其中专著900余部、教材1000余部、论文17000余篇,在国外发表成果600余项。学校积极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倡导利用合并形成的多学科并存、互动的知识环境,积极发展交叉和新兴学科,用新兴学科改造传统学科,实现经、法、管等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启动学科创新工程,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入手,建立并完善了商贸英语、法制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具有交叉融通特色的学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及学术效果,走出了特色化学科建设之路。 根据校方的发展总体规划,首义校区2013年起在校生规模将累计达到12200人,其中本科生每届4500—5000人左右,研究生每届大约2000余人。同时还有职业培训10000人次,对首义校区发展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我校首义校区规模统计见表一: 表一:首义校区未来教育规模规划 序号 生源类别 在校规模 1 全日制本科生 5000人 2 MBA、EMBA等专业硕士 3000人 3 保险、会计、金融等专业硕士 1200人 4 继续教育(含函授、自修) 3000人 5 职业培训等 10000人次 综上所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于学术交流的需求,实习培训的需求,知识产权转化的需求,科技园的需求等在日益扩大.此外,首义校区周边规划得到了武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此可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具有良好的项目开发实力和公司经营管理能力。 三、资源研究分析 1 土地资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义校区是政府划拨的教育用地,占地378余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校区前后连接武珞路和张之洞路,校区南门西侧,为一个足球场,已荒废多年。作为闲置土地,结合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可用于建设一栋超五星级酒店,用于学校教学培训辅助设施。南门东边,有一块闲置土地,可以规划建设写字楼,建设成为我校科技园区,引进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一方面可以借助科技园区的税费在政策上的减免,还可以借助这些企业的实力,联合建设实习基地。 校区 可利用程度 已利用状况 利用的限制条件 南湖校区 不高。受限制于地理位置影响,以及缺乏深厚的人文学术气息。 较高。面积较大,承载了目前我校绝大部分的教学功能。 主要是资金限制。 首义校区 较高。地段极佳,且校园内有浓厚的学术气息。 不高。前些年处于大半闲置状态,很多建筑和设施略显残旧。 主要是资金限制。 南湖校区面积较大,目前承载的教学功能也较多,已利用程度较高,可利用程度不是很高,而且限于南湖校区地处偏僻,又缺乏深厚的人文学术气息,不适合开发高级会议中心。首义校区面积虽说不大,但地段极好,由于闲置了几年,导致现在学校的建筑设施等有些残旧。现阶段的利用程度不高,有待提高利用程度. 2 基本设施概况 校区内树木葱茏,环境优美,教学楼、办公楼、学术报告厅、图书馆、运动场所、学生公寓、食堂、医院、校园网络等办学设施一应俱全。2010年9月,学校基本完成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战略东移,校区大量基本设施处于闲置状态,并且结合现今首义校区情况,只安排了个别学院本科大一新生教教学,MBA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教学安排,仍还有大量教学资源闲置。 3 师资队伍概况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教师总数1600余人,教师中教授215人,副教授529人,博士生导师160余人;拥有一批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在国际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资深学者,现有“长江学者”1人,“楚天学者”19人,有47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2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3名教师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十五”以来,学校有2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9人入选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湖北省“跨世纪111人才工程”,42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十五”时期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门重大攻关科研项目200余项,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司法部等科研课题600余项。2000年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0000余项,其中专著900余部、教材1000余部、论文17000余篇,在国外发表成果600余项 学校积极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倡导利用合并形成的多学科并存、互动的知识环境,积极发展交叉和新兴学科,用新兴学科改造传统学科,实现经、法、管等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启动学科创新工程,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入手,建立并完善了商贸英语、法制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具有交叉融通特色的学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及学术效果,走出了特色化学科建设之路。 4. 人力资源 武汉市常住人口达978.5392万人,武昌区常住人口为119.9127万人,居武汉市各区之首。在人口结构上,武汉市0—64岁人口比例为91.87%,人口结构较年轻,消费能力强。武昌区高校众多,目前拥有上百万在校大学生。武汉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超过246万人,约25%以上人口具有大学文化。人口文化素质高. 四、一般机会研究结果 通过以上初步分析,无论是从地区发展趋势中国家对于武昌区文化产业园的股利政策看,还是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与首义校区土地利用不平衡以及中南财大对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需求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闲置土地资源的在规划,只能本着“中间办教育,两端搞开发,开发服务于教学、科研”的宗旨开发。不过为了校区正常的运行,将项目分成几期,首先在首义校区建立中南大首义科技园一期工程——学术交流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