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说课稿五篇.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555964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说课稿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一历史说课稿五篇 对于老师来说,要怎样才能设计好一篇说课稿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最新高一历史说课稿范文五篇,期望大家宠爱! 高一历史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五四运动?是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国历史其次册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的地位格外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同学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根底。又由于本节课抽象名词概念较多,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异。因此

2、,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2、教学目标 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 这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同学状况确定的。由于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不行分的联系,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根底。所以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于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将会有很大的关怀。 2把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运动。无论是从其历史地位,还是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上来看,都需要同学把握。这是由于五四运动在历的重要性确定了的,而五四运动的重要性在历史意义中得到了最精要的诠释。 3培育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德育教育

3、的题材,而五四运动正是培育同学爱国主义品质的典型教材。假设在历史教学中不利用好本学科的特点对同学进展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历史教学将变得毫无意义。 3、教材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由于五四运动的重要性不仅表达在过程上,而主要表达在它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上。所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在教材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定其为重点。 难点是五四运动为什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于这一个问题具有抽象性,理论性较强,它既同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段历史学问构造相联系,又同新民主义革命的学问相关联;还由于初二同学的年龄特点确定了的其抽象思维力气不够成熟,在理解上有确定难度,因此定其犯难点。 二、说教

4、学方法 我所授课班级成果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局部同学对学习历史有爱好,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但由于本节课涉及一些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历史概念,估量他们在理解上有确定的难度,为此,我预备承受以下千种教学方法: 1、归纳法:由于本节课需要理解的抽象名词概念较多,而承受归纳法符合心理学上学问的承受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样可以减轻同学学习学问的难度。 2、情景教学法:其理论依据和操作过程在讲解并描述五四运动过程时有具体阐述。 3、比照法:对于一些抽象的名词概念,承受比照法,既适合同学思维所保存的知觉和具体的特性,又能满足他们脱离儿童期后其抽象思维力气有所进展的要求。通过比照所形成的

5、猛烈反差,可以在同学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同学对历史学问的学习和把握,但同时要留意启发比照。 4、商量法:能活泼课堂气氛,使同学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主动主动的状态;让他们觉察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育他们的思维力气。 依据教学直观性原那么及我校实际状况,协作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使的教具有: 1、五四运动历史教学地图 2、小黑板 3、摸拟五四使运动中使用的宣扬旗和宣扬单 三、说教学过程 学问的学习过程是这样一个过程:1呈现新学问以旧学问作为引起同学留意,激发爱好的切入点,易于新学问的承受2理解新学问以旧学问作为根底,将新学问纳入旧学问体系中,从而组合成更新的学问体系3保持新学问体系的形成,还需

6、要进一步的简化、修正、排列、组合,以便更好地储存在大脑中4运用即利用新的学问去获得更新学问的过程,表现为解决问题,制造制造等。 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步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旧学问,导入新课,这一步只需2分钟。 同学们从1840鸦_战斗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在屈辱面前,中国人民没有低头,反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抵制,请同学们列举出来在同学们列举出后,老师总结,指出这一系列抗争都失败了,但到了本世纪初,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共产党,最终把中国人民的抗争引向了成功,而这一切都开头于五四运动。这样,在同学学过的抗争史这一系列旧学问找到了切入本节新学问的切入点,而且形成了比照效果,

7、有利于新学问的承受。 其次步:呈现并让同学理解新学问,这一步需要25分钟。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引导同学去回忆袁世凯复辟和北洋军阀复古的史实,运用归纳法说明一切反动势力都是利用思想_来到达其统治目的的。指出,要_反动势力,就要向封建传统思想开放猛烈攻击,由此开放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让同学比较前后两个时期的差异。得出: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根底。 关于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书上没有集中分析,在同学找出五四导火线后,我奇异设问:中国自鸦_战斗以来患病那么多侵略,为什么这一次反响那么大?事实上是引导同学去总结五四爆发的大背景,有助于同学把新旧

8、学问有机地联系起来,培育他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力气。 讲解并描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时,我实行了情景教学法。选一名同学扮演领袖,四名扮演参与五四游打的同学,领袖期发传单、旗帜,并领导群众大呼五四爱国口号。_完毕后,又扮演罢工领袖,率领工人罢工,表达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通过这种方法,在确定程度上创设确定的历史环境,再现了五四运动的一个场景,使同学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历史。由于在扮演过程中,同学的多种感觉器官主动参与,必定会在头脑中留下很深印象,而且使他们情愿上历史课,乐于上历史课,抑制厌学心情。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较强的理论性。在分析其反帝反封建性质时,主要是引导同学承受史论结合的方法

9、,联系外争国权,内惩_等五四运动中的口号来分析,同学就比较好理解。然后让同学比照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而不同点就是五四运动的新,新在宽敞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重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指出,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诞生预备了条件。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为下一节课的进展埋下的伏笔。 第三步,稳固练习阶段,或许需要10分钟。 首先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根底。五四运动那么是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爆发的,前期在北京,以5月4日_为主,到了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了上海,主要以工人运动为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

10、主主义革命的开头,两年后,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从今,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此小结使同学把两个历史大事的内在联系弄清楚了,并再次强调了重难点。 然后是根底学问题的训练,目的是让同学加强新学问体系的构建,为随时提取所学学问作好运用上的预备。 第四步:运用阶段,需要8分钟。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历史教学必需对同学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本节课正是一个好时机。在本节课最终时间里,我组织同学进展商量:今日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同学们的商量必定要涉及到他们现实生活和抱负,老师再加以正确引导。这就使五四爱国品质迁移到同学的精神领域中去,引导他们的人生。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世界观。 四、说板

11、书 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根底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分析大背景 2、过程5.4同学为主力北京 6.3后工人为主力上海 3、历史意义重点:无产阶级开头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难点 依据:承受了板书有用性的原那么。 提示了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高一历史说课稿2 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和团运动?,它选自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册其次章第八节,是该节的第一节课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从内容上,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课内容是农夫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旧式农_动的终结。它上承本章的民族危

12、机而毁灭,它的失败又开启了下章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构造上,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气 同学能了解和把握反洋教斗争的进展;义和团运动兴起、进展、_、失败的全过程;清政府对义和团看法的转变。 通过教学,让同学初步培育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力气;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评价历史问题的力气;初步学会分析图片、史料,培育论出史出的力气;通过合作探讨方案,初步培育小组合作学习分析问题的力气。 2、过程与方法 实行自学设问引导探究总结的模式进展教学。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的教学,培育同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

13、号的学习,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的思想;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让同学再次生疏农夫阶级无力救中国的道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确定依据:扶清灭洋口号是义和团运动的根本主见,也是农夫阶级在民族危机状况下的救国主见,是农夫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缘由,它贯穿本节课内容的始终。 教学难点: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转变。 确定依据:高一班级同学正处于历史思维力气的形成期,思维力气还不强,对清政府由剿到抚再到剿的政策缺乏完好的把握,是同学较难分析和把握的问题。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争辩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4、,老师为导演,同学为演员. 依据: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同学的心理特征,对同学的争辩性学习,可以提高同学学习主动性,培育分析思维力气和理解力气。 2、具体做法: 1、承受问题教学法 从激发同学求知欲和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角度动身,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假设干材料、问题,并将材料、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同学通过阅读资料、分析探究、小组商量,在老师的指导关怀下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谈话教学法 老师供应背景资料,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同学思考,以公正的地位与同学进展沟通、对话,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同学思维,激发学习爱好。 三、学法 1、同学状况分析 高一同学有确定的独立思考力气,但学习的方法和习

15、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班级应当培育同学的自学力气和阅读分析史料的力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根底上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思想,以凸现中学历史课程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课前,给同学预习资料,上课时老师扮演同学领路人的角色,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学问构造。 2、比较学习法 对重要学问引导同学进展比较,培育同学的比较思维意识,同学在比较中稳固学问,培育力气。 3、归结法 由于历史学问的过去性特征,在教学中培育同学横向、纵向联系至关重要,让同学有联系意识,把握联系学习的方法

16、。 高一历史说课稿3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气: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转变;秦汉选官制度的内容,科举制;秦汉、隋唐、明清监察制度的内容。 如何理解三省六部制的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作用的转变;正确评价古代的监察制度。 过程与方法: 问题导入,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同学进展探究,充分调动其主动性;通过生疏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化,培育同学一分为二对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三省六部制的学习,借鉴其特长,做到古为今用;通过学习,了解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学习,使同同学疏到科举制度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奉献,从而鼓

17、舞同学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化,科举制。 教学难点:监察与谏议制度。 【教学过程】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化 1、秦汉的中枢权力机构秦三公九卿,西汉中朝 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了解从秦朝开头,皇帝位于全国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之间相互协作,相互牵制,避开了大权旁落局面的毁灭。从秦朝开头,中国建立了君主_的中心集权制度。、 在这一体系中,始终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冲突,这冲突处理得好,就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乐,处理不好政局就简洁毁灭动乱。在秦朝以后,中枢权力体系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不断转变。 汉承秦制,西汉时一

18、开头连续沿用三公九卿制度,但到了汉武帝时,为了提高皇帝的,于是起用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作为他身边的办事人员,这些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宫内的决策班子,号称中朝,这样就使得以丞相为首的中心政府机构外朝,沦为了执行一般政务的行政机构。呈现图片 东汉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另外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但还没有规定各自具体的权力和职务,因此它还不是正式的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局部。在这一时期,是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阶段。呈现图片 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师:到了隋朝时,三省六部制得以正式确立。 隋朝和秦朝都是完毕_、建立统一的王朝,结果也同样相像,都是二世而亡。但这两个朝代在历

19、所起做的奉献都同样不行磨灭,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都是明证。隋朝的创制是围围着中心集权的统一帝国的重建而开放的,三省六部制就是一个宏大的创举。唐承隋制,到了唐时,三省六部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呈现图片 内容: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尚书省的左右仆侍都是宰相,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在政事堂,在政事堂工作的人,除了这些宰相外,还有其他官员也会参与政事堂会议,如参知政事、参知机务等,他们也是宰相。 三省六部的职权及运行程序: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拟旨这就相当于我国如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门

20、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一道诏书的颁发或执行,需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在政事堂上达成协议才成;尚书省就是承受决议的执行机关,其下六部的职能大致与我国现今政治制度中的国务院类似。 举例假设唐朝时,黄河毁灭了水患,皇帝认为有必要兴修水利以绝后患,于是令中书省的官员在政事堂会议上对此进展商量,确定出来后,通过中书令的审核裁定,送给皇帝画敕,皇帝都同意了,那就可以开头开工了吗?当然不是,还要送到门下省去复审,同意了,这时才能交由尚书省去贯彻实行;假设不同意,那就得退回重拟了。 作用: 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更重要的是,此

21、时皇帝不能_,宰违反样不能_完好的相权被分割,避开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_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 3、宋的二府三司和元的一省制 师:经过唐末五代的猛烈社会变动,贵族政治彻底崩溃,到了宋朝时,新的的官僚政治体制取而代之。 在唐朝时,相权虽然受到了牵制,但照旧事无不统,拥有行政、军事和经济权,这样一来,简洁动摇或威逼皇帝的地位,因此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时,实行一系列措施来分割相权。呈现图片 三省长官根本不参与政事,增设了同书门下这个部门,其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这样一来,相权就被分得很散; 在军事权力上,宋太祖一手筹划了杯酒释兵权的喜剧,用_厚禄作

22、为交换条件,让石守信等将领交出兵权;另外,设置了枢密院,剥夺了宰相的军事权。宰相的政事堂和枢密使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财权由三司度支、盐度、户部把握,三司号称计相,意思是主管财政的宰相。 这样我们就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宋朝时进一步减弱相权,形成了君主_体制。政事堂管政治,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三权分别,互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这就意味着皇权这次在与相权的博弈中,又取得了成功。 师:从课本的材料可以看到元世祖承受了高鸣的建议,在中心实行一省制。呈现构造图依据材料总结出: 缘由:这跟元朝的统治疆域格外宽敞有关,统治地区一广,自然政务也就繁杂,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国土的管辖,因此缩减三省为

23、一省,保存了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了中书省。 设问:元朝的一省制加强了皇权吗? 生:没有。通过一省制,相权得到加强,皇权和相权的这次博弈中,相权取得了成功。 设问:在中心集权体系中,哪一体制下的宰相权力? 生:元朝 师:影响:到了中后期,相权过重,不时卷入统治内部的斗争,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乱。 设问:不同时期的中心集权体制的转变,说明白什么? 生: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猛烈的争夺过程中,皇权渐渐取得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 师总结:四个时期中心集权制度的转变,其实质是:皇权与相权的争夺; 总的趋势是:皇权逐步加强。 二、选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禄 战国:军功爵 秦、汉初:沿袭

24、军功授爵的制度 汉武帝:举荐模式察举、征辟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度 1.西周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过度:同学们听过公务员这个词吗?他们是国家正式的政府官员,如今想在政府担当个一官半职,都要通过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层层筛选,才有可能成为政府里的一员。说不定哪天我们在座的同学也有这样的经受成为我们的公仆。那么古时候的政府官员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师:如今我们就从西周开头,回忆官员是如何产生的?演示图片 生:就是与宗法制、分封制相应产生的世卿世禄制度,到了礼崩乐坏的时期,宗法分封制渐渐崩溃,世卿世禄制度也渐渐被破坏了。 师:在战国的变法和混战之中,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秦国

25、的商鞅变法中就有一个嘉奖军功的措施演示图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帝国以后,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军功选任制。但是,马上夺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很明显,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军人未必是治国的良才,在?亮剑?里边的李云龙明显就是这么一个人物。秦朝就是吃了这个亏,参军人中选官,甚至进展到猛烈排斥学问分子的地步,发生了历骇人听闻的焚书坑儒大事。 师:西汉初也还是沿用军功授爵的方式,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毁灭了我国古代的第一个盛世,在选官制度上汉武帝承受了适应和平年月的选官制度察举、征辟。这是一种举荐模式的选官制度。课本上有解释。大家可以画起来。 师:但是察举简洁造成用人权的下移,随着时间的推移,举荐人和

26、被举人简洁结成小集团,毁灭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局面,严峻冲击中心集权统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九品中正制,这样就更简洁形成私人势力集团。演示图片 2.隋唐的科举制 过渡:隋朝统一以后,为了转变长期以来士族把握地方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废除了依据门第凹凸选用官员的九品中正制,改创科举制,()开创了通过文化水平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后为唐朝所继承和进一步完善。 1科举制的产生、完善和进展 师:1隋文帝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头承受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到了隋炀帝时,设立了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贞观年间,以明经和进士为主;开元年间,开头任用_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3宋朝时,科举制进一步进展,

27、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大大增加了录用名额,为更多读书人进入仕途开拓道路,既进一步扩大了宋朝的政权根底,又使得选官过冗过滥。 4明清的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严峻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2科举制的影响: 1.拓宽了政府选拨人才的根底,为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文人进入仕途开拓了道路,是一种相对公正的人才选拨制度,成功笼络了读书人,有利于稳固统治,对维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2.科举制具有开掘、培育人才的作用,为官僚队伍提高了素养较高的人才; 因此,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长期繁华稳定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监察与谏议 一监察:针对官僚而言。包括监视和_。 师:为了维护国家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

28、中心政府必需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把握,监察制度就是把握各级官吏的根本制度, 1.监察制度的必要性这是由于君主_集权的需要,君主一方面大权独揽,另一方面又必需依靠百官进展把握:一是提高行政效率;二是防范官员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劣行。 2.监察制度的形成过程:源于西周,初步形成于战国,秦汉时期根本定型。 西周在诸侯国设监国,代表周天子监视各诸侯国,三监之乱 战国国君的秘书御史渐渐兼有监察的职能 秦汉三公中的御史大夫 东汉设置御史台,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关;在地方的13分设12名刺史和一名司隶校尉管理王畿地方。 二谏议:针对皇帝而言。监视皇权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师:谏议制度的历史或许可以分为两个

29、阶段:建立和进展汉至宋,元朝搁置到明清败坏变质了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对皇帝的做法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明清时,随着皇权高度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到达顶峰,可是对皇帝的谏议机构就已经消逝了。 明朝的监察机构名目众多,在中心设有都察院,充当皇帝的耳目;都察院下设立监察御史,负责各方面官员的监察;另外还有六科给事中六科与六部相对应,对应吏部就叫吏部给事中,兵部就叫兵部给事中,等等。在地方上还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 设问:古代历,君主权利至高无上,缺乏健全的、有充分的法律背景,监察和劝谏能否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局限性和主动性课本相关内容 造成谏议和监察制度局限性的根本缘由在

30、于_制度和人治社会。 四、总结 师:中枢行政体系、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一个完好的政治制度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达。其主动意义在于:首先,这是对大一统的中心集权国家进展有效管理所必不行少的;其次,能够对古代历客观的社会变迁作出必要的反响和调整,不断地整合和吸纳新的统治力气,稳固统治根底,保证统治和社会的稳定。 高一历史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秦朝开创的君主_中心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根底,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进展产

31、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同学的具体状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气: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稳固统一的措施等学问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心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心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猎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

32、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看法、价值观: 生疏秦朝建立的君主_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进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生疏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一班级的同学,通过学校阶段的学习,同学对秦始皇及君主_中心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生疏和历史评价力气。同学的历史思维力气在增加,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照旧存在缺乏。 三、说学法 阅读思

33、考、合作探究、体验沟通等。留意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心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同学对其进展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稳固统一措施在学校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开与学校的学问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效劳于学,促进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2、承受多媒体挂念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同学。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预备 提炼教材信息:(本环节省810分钟)本环节要求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提炼本课的主

34、要信息,为下一环节的开放奠定根底。大局部学问点学校已学过,避开占用大量时间。 目的: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习惯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商量:(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时间把握在20分钟左右)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同学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老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同学主动参与课堂。 探究(一):什么是中心集权制度?秦朝中心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1) 中心集权制度,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心集权理论,实现学问的前后贯穿;对于这一概念,只要同学能看到中心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就可以了。秦朝中心集权制

35、度的特点,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开与环节二简洁重复。 探究(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突破重点2) 用多媒体给同学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商量文字(文字详见课本第17页),引导同学从这段史实中猎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生疏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定。 在中心集权制度下,郡县只能听从中心,消退了地方_割据的因素,稳固了国家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 探究(三):秦朝中心集权制度建立对中国社会进展有何影响?(突破难点) 通过同学商量,结合教材生疏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

36、时和对后世是具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 (1)对秦朝当时: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心政权,秦王朝才能主动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进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心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进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君主_中心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根底,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进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进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展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冲突,统一的秦帝国快速土崩瓦解,其_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

37、鉴之一。 引导同学将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展分析秦朝中心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学习历史地辩证地生疏历史问题。 (4)问题延长: 商量: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之后,分析其演化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同学相互商量,然后答复老师提问,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气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课堂小结 (约12分钟) 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不断上演,_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_中心集权政治制度进展到顶峰,并且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历史进展进步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中,同

38、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生疏。 课堂小节不仅仅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同学将学问能前后引申,让同学对中心集权制度的进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约56分钟) 选择题表达确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要求。 简答题: (一)说出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二)用稿纸写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本环节设置突出对本节课主题的测评,测评 (三)突出以同学为主体的自我测评,所提出的问题课下或下节课有针对性地解决。 5、布置作业 课下小论文撰写: 以史为鉴是中国传统,依靠强大的力气建立起来的秦帝国短短十一年历二世而亡,成为后

39、世重要的史鉴之一:唐朝柳宗元认为: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大呼而成群。时那么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结合课文,你同意柳宗元的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200字左右。 本环节要让同学从材料中猎取有用的信息,依据所学,归纳整理思路,训练书面表达力气,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述完好,思路清楚即可,此题目属于课后“思考与探究”栏目问题,考虑到课上时间紧无法完成,所以支配到课下完成。要求同学当天完成收齐,并检查评分,选出优秀小论文下节课课堂表扬,做到有

40、布置有检查,避开放任自流。 高一历史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_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进展,至明清时期到达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心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心辅政机构,挂念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心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进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_主义中心集权的建立、第3课_主义中心集权的进展,使_主义中心集权的脉络清楚地呈如今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_主义中心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提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41、的一个缘由,从而为同学以后同学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_的潮流?奠定了根底。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生疏君主_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进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气: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转变;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进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分。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根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育同学辩证的思维力气。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_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进展的影响,培育同学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力气。 (7)、把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化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主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商量、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同学表达、探究等方面的力气;培育“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最新高一历史说课稿范文五篇 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