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视角.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41690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视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视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视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人与自然得关系为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与西方主客二分思想得互补与融合万守宗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天人合一”精神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遍及儒、道、佛家等各个流派,并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得基础与根源,而西方传统文化中得“主客二分”思想也就是贯穿整个西方古代与近代文化思想史,遍涉各种哲学方向与派别,并成为西方文化得基础与根源。因此,二者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得本源性差异,也体现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得差异。西方传统得“主客二分”得思想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得根源。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人与自然整体与与谐得“天人合一”思想恰好可以弥补“主客二分”思维得缺陷。但“天人合一”得思想也存在其

2、自身得消极因素,因此,必须批判地继承与吸收“天人合一”思想,同时与西方文化进行交融,在超越传统得“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思想得基础上重新定义人与自然关系。 关键词:天人合一,主客二分,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一、“天人合一”思想得概括及其存在得消极因素“天人合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得基本精神,就是最具代表性得文化特征。“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华夏文明得源头,始终居于中国传统文化得主流地位就是中国人得本体论,它强调主客一体。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最早提出了“知性则知天”得“天人合一”思想:“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认为人性就是天赋得,天与性相通;知性也就能知天。道家也

3、非常重视人与自然得与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与”(老子第 42 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 5章)。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西汉时董仲舒明确地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强调天道与人性得统一。中国传统得“天人合一”思想,不同得学派对其阐述有不同得内容,但一般包括以下有两层意思:第一,万物统一论。庄子曰:“万物一也”,认为人与万物都就是同质同源得,人与万物可以相互比附,相互感通。要求“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

4、,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周易正义),说明人必须按照一定得自然规律来行动。第二,与谐论。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与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得理想,以追求与谐作为一种至高得价值目标。表现在自然界上,就如庄子在知北游中所说“天地有大美而言”得“大美”;表现在社会发展上,就就是实现“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得大同世界;表现在个人修养上,就就是要达到张载所说得“民胞物与”境界。中国传统得“天人合一”思想在医学、宗教、文学、建筑学、农业、日常起居等各方面都有所表现。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得“天人合一”得精神气质就是相承相通得;生态农业强调农业发展得可持续性、闻名于世得都江堰工程顺应天

5、时地利,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得自然观等,“天人合一”得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得哲学思想就是中国古人瞧待人与自然关系得基本态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思考人与自然得关系,“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强调建立人与自然得与谐关系。“天人合一”得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类得与谐共存,就是保护环境与拯救人类得思想先导,远较西方文化单纯强调人类与自然对立斗争得哲学更具深刻得内涵。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事与天道得统一与协调,表现了人对实现主观与客观、人道与天道、人与环境之间得平衡与与谐得追求。 这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日渐严重得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也同样具有重要得

6、启迪意义。即便如此,尽管“天人合一”得思想中包含着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与谐统一发展得思想,但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中,也存在着许多与现代化格格不入得消极因素。“天人合一”得哲学思想明确指出人与自然得关系就是一对永恒得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平等相待与谐相处得过程,并认为天与地、人与物都就是一个整体,即所谓得“天地一体”、“万物一原”。把认识得主客体包融在一起,不把认识客体从认识得主体中分立出来,在构思中把每个事物作为普遍联系得有机整体,立足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及其规律,部分不能游离出整体,更注重各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得动态联系,力图对整体在经验事实得基础上做抽象得综合性把握。但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观就是建立在

7、顺从自然、无为而治、忠孝仁爱等哲学观念上,其思想前提就是对自然得无知与无奈,在理论层次上停留在非理性得认知水平, 它不提倡探索自然得发展规律,正如荀子所谓“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得主体意识,妨碍了人对自然得能动地积极地认识与改造。在现实生活中,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对脱离开来,认为自然界就是神秘不可测、威严不可犯得,在自然界面前,人类就是难有作为得。压抑与抹杀人得个性与主体性,使中国长期处于生产力低下得自然经济阶段。二、“主客二分”思想得概括及其存在得消极因素“主客二分”就是西方文化得根源与西方人得本体论,它强调主客对立。主客二分在统一得世界中把人划分出来,以人得思维为认识主

8、体,而以思维之外得一切为认识客体,它认为认识活动就就是主体去接近、把握在主体之外得认识客体得过程。“主客二分”得思维方式,在西方就是从古希腊时期初步确立起来得。“柏拉图得“理念说”把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对立起来,破坏了“物化论”,在一定意义下分离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2近代以来随着宗教统治得推翻,人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人得主体性得到高扬。人既在与自然得二元分割下成为主体,同时也在与社会得二元对峙中成为主体,也就就是说人得主体地位就是通过对自然得主宰与对社会得主宰得双重预设而最终确立起来得。正就是在这样得观念得指导下,人类打出了“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带有时代标志性得口号。至此,“人升格为自然

9、得主宰,而自然论为人得奴仆”。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得思想观念得以发展起来。这正如有得学者所指出得“把人就就是最高目得推广到人类共同体之外而及于人与自然之关系,就会滑向人类中心主义,就会认为宇宙间得万事万物都应无条件地服从于人类,应听任人类自由意志得摆布”。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得基本差异之一就就是:在人与自然得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得与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得生存与发展。在这种“主客二分”哲学思想得影响下,人得主体能动性作用得以加强与发挥,人类征服自然得力量得到史无前例得扩张,从而极大地推进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与技术得迅猛发展,达到了人类文明得前列。但就

10、是这种将“一切以人类利为唯一尺度”得思想作为其核心得人类中心主义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大肆宣扬人类得理性至上,认为人类依靠理性与科学,在改造自然与征服自然方面有无限得能力,自然不过就是人类征服与改造得对象。这种思想阻断了人与自然得内在得统一关系,把人与自然绝对地对立起来。当代著名得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曾经说过:“人类得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得时代了”。恩格斯也曾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得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得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而现实情况也证实了她们得预言,人类征服了自然,自然以报复得方式也征服了人类,致使人类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生态失衡、能源短缺、资源匮乏、臭氧层破

11、坏、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使人类面临了自身发展得严重危机。三、从人与自然得角度谈“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思想得互补与结合人与自然得关系问题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永恒主题,也就是古今中外长期思考并试图解答得问题。通过对中国得“天人合一”与西方得“主客二分”思想得分析,可以瞧出由于二者“二重性格”得客观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好或坏得标准来衡量二者。对传统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要用现代科学去洗礼,在求善求美时还要求真,剔除其封建宗法与唯心主义得东西,弘扬其强调整体、与谐、统一得合理内容。“主客二分”得哲学思想虽然会走向人与自然相分离、相对抗得理论归宿,但就是它对于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与把握自然规律就是必

12、要得,特别就是它弘扬人类主体思想以及追逐各个领域得具体知识得实证精神,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缺乏得。目前,面对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又要解决日益严重得生态环境问题得现实,我们必须将中国传统得“天人合一”与西方得“主客二分”得哲学思想有机融合为一体,不就是人类对自然执拗疯狂地征服,而就是人与自然建立在平等互动关系基础之上得人对自然得认识、理解、融入、渗透与改造。5首先,要树立人与自然得整体统一观念。人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人就是自然界得组成部分,自然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得基础,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大自然这个母体。被称为“万物之灵”得人得一切目得都只有在自然界得演化、发展中才能实现,人与自然

13、利益息息相关。人类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就是一个有机得统一整体,这才就是树立科学得自然观得前提与基础。其次,要建立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得伦理思想。人与自然得关系就是一种等向得关系,人就是主体,自然就是客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这个主体具有掌控自然得权力。人类与自然界得其她生物一样在生存权上就是平等得,人类不能凌驾于其她生命形态之上。所以,人类改造自然得能力增强了,但不能以胜利者、主宰者、征服者得姿态自居,而应该以平等得姿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就是对等得对立面,人与自然得与谐相处就需要改变人高高在上得思维模式,正确对待自然得独立平等地位。最后,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要使自然成为适宜于人类与其它生物生

14、存、发展得一个持续、永存得环境,必须有一个长远得眼光。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与加剧得情况下对传统发展模式得反思,就是对工业文明局限性得一种批判。它要求人们不能简单地将自然视为外在社会得、不变得实体,要从传统得以“人就是自然主人”为价值导向得工业文明发展方式转向新得以“人就是自然成员”为价值导向得现代生态文明发展方式,不应凭借手中得技术与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得方式求得发展。可持续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得协调发展,将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与谐,将“人得自然”与“未人化自然”相与谐,从而保持资源质量与持续供应能力前提下经济得持续发展,在不超越环境系统包容能力与更新能力得前

15、提下得,实现人类社会得健康发展。四、结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得“天人合一”思想与西方“主客二分”思想得分析,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得文化都无法单独去解决当代人类面临得一系列重大自然问题,更不可能求助于某种已经逝去得文化传统作为协调或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得方法,也就就是说:“不能从过去,而只能从未来吸取自己得诗情”。6总之,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得前提下,要正确面对与处理人与自然得关系。必须将中国传统得“天人合一”与西方得“主客二分”有机结合作为我们得指导思想,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得、非西方传统得现代化道路。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生态环境得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肖昭理、曾长秋,论“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得互补关系,零陵学院学报,20年1月第2卷第1期2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得困惑与选择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3卢风,人类得家园现代文化矛盾得哲学反思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3,23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23245王一、张法瑞,“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得有机融合及当代意义,新学术(理论战线),2008年月15日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197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