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研究_于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4020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研究_于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研究_于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研究_于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2022 NO.6 115公共卫生问题推动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与发展,面对快速城市化伴随的公共健康风险,本文尝试从公共卫生的视角寻求解决思路。本文基于传染病动力学 SIR 模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模拟感染者的变化曲线,尝试构建医疗救治应急空间的供需关系模型。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绘制可视化感染数变化图谱,参考武汉“抗疫”成功经验,比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寻找适宜的医疗救治应急空间,并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探讨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的承载力及需求量,以期为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纳入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救治;空间场所;供需关系

2、Public health issues have triggered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This paper attempts to seek sol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health when fac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ccompanied by rapid urbanization.Following the SIR epidemiological model,this paper previews the g

3、rowth curve of infections under outbreak of epidemics,and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supply and demand model betwee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places and infected persons.Taking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as an example,the paper visualizes the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infected persons and seeks potenti

4、al emergency treatment places while comparing with urban emergency shelters as well as referr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ontaining COVID-19 in Wuhan.It also discuss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demand of potential emergency treatment pla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which expects

5、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to the consideration of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planning.public health;safety;emergency treatment;space;supply and demand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206013 文章编号:2096-3025(2022

6、)06-0115-10 作者信息于涛林涛李启瑄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关 键 词Abstract于涛 林涛 李启瑄YU Tao;LIN Tao;LI QixuanSupply and Demand Research on Urban Emergency Treatment Plac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Keyword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研究于涛 林涛 李启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

7、间供需研究城乡规划研究116 城乡规划 2022 年第 6 期19 世纪中叶,英国的“霍乱大流行”推动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直接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的雏形,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有着共同的根源1,关于两个学科的交叉研究从未间断。当前,我国城市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人口高度集聚伴随的公共健康风险日益凸显,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掀起人们对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这一交叉问题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针对城市规划领域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成果,着眼于“空间环境公共健康”的相关关系及影响机制,如城镇化与公众健康演变关系2-3,不同功能用地布局与居民健康的关系4-5,公共服务、市政、交通设施等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6-7,公园绿地等

8、开敞空间对于人群健康影响8-9等。然而,仅靠溯源于“瘴气学说”(Miasma Theory)的环境影响论,难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隔离”是对抗突发疫情最原始且最有效的手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0(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发现甲类传染病疫情应立即予以隔离治疗”,医疗救治应急空间可作为临时的隔离和救治空间,是常规医疗设施的补充。鉴于“空间环境公共健康”的理论难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研究引入传染病动力学 SIR模型,运用 Python 语言工具,结合 GIS 平台,通过模拟感染者的变化规律,厘清医疗救治应急空间的供需关系,试以深圳市龙岗区为研究靶区,探讨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的需

9、求测度与容量供给。1 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与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1.1 霍乱流行孕育现代城市规划雏形(19 世纪前半叶)1831 年秋,霍乱传入英国,因其传染率、死亡率高,英国社会出现了“霍乱恐慌症”(Cholera Phobia)。据埃德温 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在 1841 年底完成的大不列颠劳动人口卫生状况调查报告中的阐述,坟墓散发的瘴气会污染水源,拥挤的住房让过世亲人的遗体无处安置,使“散发的瘴气弥漫大街小巷”,通过调查传染病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证实疾病和过于拥挤的卫生状况有关,并形成了一个公众舆论支持的证据”11。1848年6月,英国通过公共卫生法案,该法案的制定建

10、立在“空间环境公共健康”的逻辑基础上,认为通过城市环境整治行动可控制霍乱的进一步蔓延。这些理念和行动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孕育了现代城市规划的雏形,直接影响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形成。1.2 现代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分道扬镳(19 世纪中后叶)公共卫生运动推动下的城市环境整治并未阻止霍乱的再次暴发12,1853 年和 1866 年霍乱在英国两度流行。基于“空间环境公共健康”逻辑开展的一系列城市环境整治行动,虽使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但无法阻止霍乱的肆虐,下水管道收集的污水快速排放到泰晤士河,反而使霍乱疫情更为严重。早在 1848 年,约翰 斯诺(John Snow)就意识到霍乱并非由环境中散发

11、的瘴气引起13,在 1953 年伦敦第三次暴发霍乱期间,斯诺将道路、房屋、饮用水井等绘制在16 500 的城区地图上,标示出每个霍乱病死者的居住地,形成霍乱病死者居住位置分布图(图 1)。斯诺发现百老街(Broad Street)水井周边的居民大量感染霍乱,当该水井被移除后,百老街霍乱患者大量减少。1854年7月,公共卫生运动告一段落。斯诺被称为流行病学之父,他深刻影响了地理信息系统及流行病学的发展。此后,细菌学的兴起使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开始分道扬镳。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城市规划的空间需求(21 世纪20 年代)查德威克与斯诺的观点并不是对立而是互为补充的,“发起卫生改善运动的理论是错误

12、的,但采取的措施是 瘴气学说认为霍乱来自不干净的空气,不干净的空气主要来自路边的臭水沟,只要远离臭水沟,人就不会得霍乱。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2022 NO.6 117Fig.1 John Snows Map资料来源:斯诺的On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of Cholera图 1 斯诺绘制的霍乱病死者居住位置分布图有益的”14。“空间环境公共健康”这一逻辑主要针对“未病”阶段的防范,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稍显乏力。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发现并切断传染途径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不管是 1854 年斯诺移除水井,还是 1911 年伍连德在

13、应对我国东北地区“肺鼠疫”时采取分区隔离策略,或是 2003 年我国在防治非典型性肺炎(SARS)期间采取居家隔离措施,以及 2020 年我国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时建设“方舱庇护医院”15作为医疗救治应急空间,都表明“隔离”是有效的措施。当前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与医疗卫生相关专项规划都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疫情的相关条款。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16,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主要对防洪、消防、人防、抗震等做出部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尚未纳入其编制范畴。根据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2015)17,可辟为应急救治空间的防灾避难场所,主要针对人防及自然灾害设计

14、,其容量设计标准均依据人防或自然灾害的特征,按照“各单元避难面积/各单元人均避难面积”的线性测算方法推算容量;规范中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护”,仅保障常规突发事件避难人员的医疗需求,暂未考虑传染病的救治及隔离需求。回顾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演变过程,非线性增长的感染者迅速击穿综合医疗机构及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承载容量,“归口”于防灾避难场所室内场馆的“方舱庇护医院”(表 1)发挥巨大作用。此外,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 年)18,县级以上政府应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对流行趋势进行预测,配套相应的应急设施、设备。因此,公共室内场馆宜作为适宜医疗救治应

15、急空间,并根据传染病演变趋势进行容量测算,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基于传染病动力学 SIR 模型构建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关系尽管对疫病传播机制的认知有所不同,查德威克和斯诺都在可视化语境中发现疫病传播规律,通过绘制霍乱患者的空间分布图,直观地发现霍乱的发生地、传染源等信息,进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参考流行病学对传染病传播规律场馆类型名称床位数(个)建筑面积(m2)展览馆武汉客厅方舱庇护医院2 000100 000武汉国际会展中心1 240147 000武汉国际博览中心1 000180 000光谷科技会展中心1 000150 000体育馆洪山体育馆80014 800塔子湖体育中心1 00064

16、 527武汉体育中心1 10050 736武汉体育馆30014 490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1 00079 500黄陂一中体育馆5007 428资料来源:笔者依据新闻稿整理表 1 武汉市主要方舱庇护医院汇总表Tab.1 Summary of the main square cabin hospitals in Wuhan于涛 林涛 李启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研究城乡规划研究118 城乡规划 2022 年第 6 期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对传染病发展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或可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特点,笔者并非从医学角度分析比对

17、各种传染病的动力学模型特征,而是遵循较为普适的传播机制,运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描述疫病的发展变化规律。2.1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比较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主要有SI模型(Susceptible-Infected)19、SIS 模型(Susceptible-Infected-Susceptible)20、SIR 模型(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21等(表 2)。SI 模型只考虑易感者和感染者,并未考虑康复者;SIS 模型假定传染病患者痊愈以后无免疫能力,可被再次传染;SIR 模型假定传染病康复者具有免疫能力,是遵循“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的传染病演变机制的闭环模型。其中,

18、SIR模型较为符合一般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并广泛用于诸如SARS、MERS 等疾病的模拟和预测22,可用于 COVID-19传播的模拟和预测23,因此笔者采用 SIR 模型对传染病演变趋势进行模拟。2.2 SIR 模型的建立与实现SIR 模型(图 2)把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人群分为三类:S(Susceptible)类,即易感者,表示人群中能被病毒感染的人;I(Infected)类,即感染者,设定该类人群接受治疗并隔离;R(Recovered)类,即康复者(或死亡者),即从感染人群中移除的人,不再传染他人或被他人传染。三类人群呈现“SIR”的转换关系,总人数为N,则N=S+I+R。按照以上转移关系,建

19、立模型的微分方程:式中,给定t=0 时,S=S0,随着时间序列增长,易感者 S向感染者 I 转移,同时感染者 I 向易感者 R 转移。本研究在 Python(Anaconda3 平台,下同)环境下,对各时刻(t)的S、I、R数量进行模拟。2.3 基于 SIR 模型模拟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感染者数量的变化,并非呈线性增长或减少,短时间内快速增加的感染者挤兑有限的医疗资源,往往使医疗资源崩溃,导致死亡率增加;无法对感染者实现有效的收治,存在更大的社区人际传播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急医疗救治的理想空间供给应尽可能地以感染数峰值为容量测度(由于还存在疑似病例及密切

20、接触者,因此实际的空间需求可能更大),保障“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根据传染病动力学 SIR 模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关系为:Ai=Imax-Hj式中,Ai为第i个避难场所可供床位数,Imax 为 SIR 模型测算的感染者人数峰值,Hj为第j个常规医疗卫生设施的传染病救治床位数。模型类型感染人群划分愈后免疫状态常见适用病症SI 模型易感者、感染者未考虑愈后状态,或难以治愈乙肝、HIV 等SIS 模型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 愈后无免疫能力猩红热、华支睾吸虫病等SIR 模型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愈后具免疫能力,不易再次感染手足口病、SARS、MERS等资料来源:笔者自绘表

21、 2 SI 模型、SIS 模型、SIR 模型适用对象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SI,SIS,and SIR models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IR注:为感染率,即每个病人在单位时间内感染易感者的比例;为康复率,即单位时间内感染者恢复(含死亡)的比例。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图 2 SIR 模型示意图易感者(S)感染者(I)康复者(R)dSdt=-ISdIdt=-IS-IdRdt=I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2022 NO.6 1193 医疗救治空间模拟及容量测度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3.1 龙岗区基本概况龙岗区位于深圳

22、市东北侧,辖 11 个街道,据深圳市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 2020公布的数据24,2019 年龙岗区常住人口约 250.86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仅 83.80 万人,但实际管理人口达到 484.9 万人,突发疫情对龙岗区的实际防控压力更大。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针对的主要为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地震)、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火灾、核设施)、社会安全事故等,暂未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2 基于 SIR 模型模拟传染病演变趋势3.2.1 SIR 模型推演环境本研究根据实际疫情,对模型的实现条件进行预设:第一,疫情大规模传播之前,已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跨区人员流动,即考虑人口无流入与流出;第二,

23、数据反馈以“天”为单位,非无限小的连续的变化情况;第三,发病后,立即隔离救治(本文设定发病第二天开始隔离治疗),治愈后,立即出院;第四,参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25,传播系数R0为22.5,患者在感染后平均 56 天出现症状(潜伏期),约 10 天可恢复(恢复期),感染率=传播系数R0/潜伏期,康复率=1/恢复期,基于以上数据,推算感染率为 0.285 7100.357 142,康复率为 0.1。遵循以上预设条件,考虑到龙岗区疫情传播环境相对封闭,可通过 SIR 模型预测传染病演变趋势。3.2.2 模型及参数修正通常在 SIR 模型预测时,首先将所有

24、人全部设定为“易感者”(假设所有人都感染一次),然后通过模型的微分方程推算不同时间节点的感染人数和康复人数,最后推算峰值。而实际情况下,采取有效的阻隔手段后,仅一部分人会被感染,这部分人才对应 SIR 模型中的易感者,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应当是该部分易感者的感染数峰值。根据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抽样调查报告26,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3.8%,据此,本文将易感人数设定为龙岗区总人数 血清抗体阳性率,并分别以常住人口数与实际管理人口数来进行测定,感染率为 0.285 710 及 0.357 142(传播系数R0的最大阈值及最小阈值),康复率为 0.1,进而推算应急救治空间需求。3.2.3 趋势推演

25、采用前文推算的模型参数,建立 SIR 模型微分方程,在 Python 环境下,预估常住人口及实际管理人口两种口径的传染病发展趋势。(1)常住人口龙岗区常住人口为 250.86 万人,计算得到易感者 95 327人。传播系数R0=2 时,感染数峰值为 26 919 人,出现在第66 天(图 3);传播系数R0=2.5 时,感染数峰值为 34 642 人,出现在第 50 天(图 4)。(2)实际管理人口龙岗区实际管理人口为 484.9 万人,计算得到易感者184 262 人。传播系数R0=2 时,感染数峰值为 52 065 人,Fig.3 Prediction of resident popula

26、tion when R0=2资料来源:笔者自绘图 3 R0=2 时常住人口感染数预测图感染数/人感染周期/天100 00080 00060 00040 00020 00000255075100125150175200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于涛 林涛 李启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研究城乡规划研究120 城乡规划 2022 年第 6 期出现在第 70 天(图 5);传播系数R0=2.5 时,感染数峰值为 66 952 人,出现在第 52 天(图 6)。3.3 医疗救治空间需求变化趋势3.3.1 龙岗区医疗卫生设施可供给状况若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是有效调动医疗

27、资源、保障医疗救治能力“底线”的有生力量,比如武汉就是公立医院承担了一线抗疫任务,据此,本文考量龙岗区辖内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承载能力。截至 2019年,龙岗区辖内有公立医院 14 所(图 7),除妇幼保健院、各类专科医院外,共 10 所可为突发疫情提供救治环境,用地面积合计约 44.82 hm2,共提供床位数 5 368 张。其中,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规模最大,可供给床位 1 600 张;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规模最小,仅可供给 61 张(表 3)。Fig.5 Prediction of management population when R0=2Fig.7 Public medical inst

28、itutions in Longgang DistrictFig.4 Prediction of resident population when R0=2.5资料来源:笔者自绘资料来源:笔者自绘资料来源:笔者自绘图 5 R0=2 时实际管理人口感染数预测图图 7 龙岗区公立医疗机构分布图图 4 R0=2.5 时常住人口感染数预测图Fig.6 Prediction of management population when R0=2.5资料来源:笔者自绘图 6 R0=2.5 时实际管理人口感染数预测图100 00080 00060 00040 00020 0000025507510012515

29、0175200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175 000150 000125 000100 00075 00050 00025 00000255075100125150175200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175 000150 000125 000100 00075 00050 00025 00000255075100125150175200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图例龙岗区街道边界医疗卫生用地城市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水域龙岗区人民医院龙岗中心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区中医院)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平湖街道坂田街道吉华街道南湾街道横岗街道龙城街道龙岗街道坪地街道宝龙街道园山街道布吉街道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龙岗区第三人

30、民医院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感染数/人感染周期/天感染数/人感染周期/天感染数/人感染周期/天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2022 NO.6 121并非所有的床位都能承担紧急救治任务。以武汉抗疫经验为例,15 所省属医院床位开放率为 53.83%、12 所市属医院床位开放率为 41.66%。本文参考武汉市属医院开放率,得到龙岗区公立医院突发疫情可开放床位数为2 236个。3.3.2 医疗救治空间需求变化趋势将现有可供开放的 2 236 个床位作为底线阈值带入 SIR模型,以实际管理人口作为测算口径,可获得医疗救治空间的需求曲线。传播系数R0=2 时,第 44

31、 天开始出现床位缺口,并在第 71 天达到需求峰值(图 8),缺额为 49 829 个;传播系数R0=2.5 时,第 33 天开始出现床位缺口,并在第53 天达到需求峰值(图 9),缺额为 64 716 个。从医疗救治空间需求的变化规律来看,感染人数并非呈线性增长,在有新增病例的同时,感染者也在康复。在疫情初发阶段,存在防控疫情“窗口期”,当存量病例开始突破现有医疗资源时,疫情进入快速扩张阶段,给医疗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4 城市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机制的思考4.1 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特征统筹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和建设,逐步将各类公园、广场、文体场馆、学校等适宜场所确定为应急避难场所,是重

32、要的空间供给原则。传染病与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应急救治空间的需求不同,有以下四点区别:第一,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本质上是“临时”医院,承担医疗救治及隔离的作用,空间利用形式以室内空间为主。第二,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受灾人口可较快得到反馈,人均有效避难空间需求小,依据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不同避难期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为 0.54.5 m2;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需配备足量的病床供病人休养,人均需求面积远大于自然灾害避难场所,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21)27,200499 床的综合医院人(床)均用地面积为 115 m2,500799 床的综合医院人(床)均用地面积为 113 m2。例名称占地面积

33、(m2)医疗床位数(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约 100 0001 600龙岗中心医院84 300910龙岗区人民医院60 000718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14 800393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28 400520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22 000100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16 749216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58 482350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3 48061龙岗区中医院60 000500总计448 2115 368资料来源:笔者自绘表 3 龙岗区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汇总表Tab.3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beds in Longgang DistrictFig.9 Change

34、 curve of bed demand when R0=2.5Fig.8 Change curve of bed demand when R0=2资料来源:笔者自绘资料来源:笔者自绘图 9 R0=2.5 时床位需求变化曲线图 8 R0=2 时床位需求变化曲线100 00010 0001 0001001010255075100125150175200感染人数需求床位100 00010 0001 0001001010255075100125150175200感染人数需求床位于涛 林涛 李启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研究感染数/人感染周期/天感染数/人感染周期/天城乡规划研

35、究122 城乡规划 2022 年第 6 期Fig.10 Schematic diagram of urban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space supply mechanism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 10 城市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机制示意图如武汉方舱庇护医院,楼高均不超过两层,人(床)均用地面积 78 m2。第三,区别于自然灾害避难场所对不同层级、大小不一的紧急、固定、中心避难场所的综合利用,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的单体面积较大,据笔者统计,最小的如武汉黄陂一中体育馆,建筑面积 7 428 m2,为单层建筑,占地面积与此接近。第四,通常,自然灾害间阵、即时发生

36、,可以直接利用各级各类的避难场所,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需要进行一定的施工改装。4.2 城市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机制应急救治空间的“供给需求”不仅要回答城市空间供给总容量能否覆盖疫情峰值的感染者,更重要的是回答不同感染系数和康复系数下,当前的空间供给能否满足未来的救治需求。据此才可有的放矢,利用疫情前期扩散的“空窗期”,提前部署紧急救治空间,为设施安装建设、感染者转运救治争取时间。遵循传染病传播特征规律,笔者尝试构建城市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机制(图 10)。疫情发生时,依据前期传播统计情况,推测并拟合感染及康复的相关系数,模拟峰值感染人数。若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总量满足总体需求,则进一步

37、预估在安装建设周期内(如利用室外空间改建,还应延长建设时间)的需求数,可视化并参考感染者的空间分布,确定临时建设时序;若适宜应急救治空间总量暂不满足总体需求,则在按照前述建设时序进行建设的基础上,预测缺口空间总量,提出会展中心、民办学校、候车大厅、空置厂房、城郊空地等社会适宜应急救治空间的资源利用方案,在明确各行政区应急救治空间供需总量的基础上,提出跨区协作预案。同时视疫情变化“迭代”修正模型及空间供给方案。4.3 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容量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的用地形态应当相对规整(需剔除街头绿地、带状绿地等),用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如黄陂一中体育馆,面积为 7 428

38、 m2,基本达到 100 床的规模。本文以该方舱庇护医院的用地面积为下限,估算龙岗区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的供给容量。体育场馆的用地条件较好,可作为首选的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广场绿地和学校空间开阔,具备改造成为医疗救治应急空间的基础条件。体育场馆场地较为平整,如果作为自然灾害避难场所,则需扣除建筑及其倒塌范围所占面积,如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102020)28提到的 18 处体育场馆设施,平均有效用地面积约为 61%,当作为医疗救治应急空间时,若无倒塌风险,则可全部计入有效避难面积。广场绿地的有效用地面积需扣除树木、水体、小品等面积,参考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2

39、9,扣除水体面积,按照总面积的 60%计算有效面积,结合地质条件扣除 15 度以上陡坡,按照 70%的比例计算有效避难面积。学校的有效利用面积同样需扣除建筑等无法使用的面积,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102020)对深圳市 39 所中学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有效利用面积在35%45%,平均约为 40%,并提出以 35%估算学校的有效面积。龙岗区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为:体育用地共 44 处,随着疫情变化迭代修正模型及方案发现前期传播规律推测感染及康复系数模拟峰值感染人数推测建设周期相应节点需求数可视化并参考感染者的空间分布适宜应急空间满足总体需求确定建设时序及方案适宜应急空间不满足总体需求拟定

40、社会空间资源利用方案测算缺口数额提出跨行政区协作应急预案明晰各行政区空间供需数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2022 NO.6 123总有效面积为 216.87 hm2;筛除带状绿地后,公园绿地共86 处,总有效面积为 281.92 hm2;中小学用地共 141 处,总有效面积为 236.3 hm2(图 11)。4.4 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关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以实际管理人口作为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的参考依据,龙岗区现有公立医疗卫生设施可供给 2 236 个床位。据本文推演的疫情发展趋势来看:若R0=2,感染人数峰值为 52 065 人,则还需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提供

41、49 829 个床位,需求面积为 388.66 hm2;若R0=2.5,感染人数峰值为 66 952 人,则还需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提供 64 716 个床位,需求面积为 504.78 hm2。龙岗区可供给的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面积 942.42 hm2,在总量上可满足以上情况的空间需求。5 结论与讨论5.1 结论本文溯源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与现代城市规划启蒙的关系。公共卫生运动在对抗霍乱疫情时的失效暗示了环境影响论(“空间环境公共健康”理论)对突发疫情失灵。斯诺通过调研绘制斯诺地图,发现、隔离消灭传染源,有效地阻止了霍乱的传播。借鉴武汉抗疫的成功经验,在掌握疫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隔

42、离救治场所是抗击突发疫情有效而基础的保障。反思当前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体系存在的缺失,本文引入传染病动力模型,遵循传染病传播变化规律,剖析突发疫情下应急救治空间的供需关系,尝试构建依据疫情变化“迭代修正”的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体系。5.2 不足不同传染病传播的规律不同、发病特征不同,参数设定的微小变化,往往会使结论发生较大偏差。模拟疫情变化的模型很多,参数的确定方法也是“百家争鸣”,但笔者探讨的核心并非是哪一种模型更合理以及如何确定各类参数更准确,而在于基于流行病学相对成熟的方法预判传染病传播趋势,进而为空间的供给提供参考。事物的“必然性”,不是说事物必须自动、必然地发生,而是要认知其规律

43、,如果不预判趋势,那么所谓的“有的放矢”则无从谈起。笔者尝试提出城市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给机制,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提高城市空间韧性应对“黑天鹅”事件,逐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空间布局体系。Fig.11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suitable emergency treatment space in Longgang District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 11 龙岗区适宜医疗救治应急空间分布图图例龙岗区街道边界城市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水域有条件的教育设施用地有条件的体育设施用地有条件的绿地与广场用地参考文献 References杨瑞,欧阳伟,田莉.城市规划与公共卫

44、生的渊源、发展与演进 J.上海城市规划,2018(3):79-85.GONG P,LIANG S,CARLTON E J,et al.Urbanisation and Health in ChinaJ.The Lancet,2012,379(9818):843-852.12 于涛 林涛 李启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医疗救治应急空间供需研究0124km城乡规划研究124 城乡规划 2022 年第 6 期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46 号)EB/OL.(2006-02-15)2022-02-11.http:/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佚名.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5、应急预案 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4):366-373.原存德,胡宝安.具有阶段结构的 SI 传染病模型 J.应用数学学报,2002(2):193-203.白福梅.传染病模型 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53-56.KERMACK W O,MCKENDRICK A G.Contribution to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pidemics-IJ.Bulletin of Mathematical Biology,1991,53(1-2):33-55.石耀霖.SARS 传染扩散的动力学随机模型 J.科学通报,2003(13):

46、1373-1377.朱仁杰,唐仕浩,刘彤彤,等.基于改进 SIR 模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测及防控对疫情发展的影响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3):33-38.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深圳统计年鉴 2020(总第30 期)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 EB/OL.(2020-02-29)2022-03-21.http:/ X,SUN J,NIE S,et al.Seroprevalence of Immunoglobulin M and G An

47、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n ChinaJ.Nature Medicine,2020,26(8):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21)EB/OL.(2021-06-04)2022-02-11.https:/ R.北京: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7.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MYERS S,PATZ J.Land Use Change and Human HealthJ.Encyclopedia of Environmental Health,2011(11):3

48、96-404.OWRANGI M,LANNIGAN R,SIMONOVIC S.Interaction Between Land-use Change,Flooding and Human Health in Metro Vancouver,CanadaJ.Natural Hazards,2014(72):1219-1230.VAZ E,CUSIMANOB M,HERNANDEZ T.Land Use Perception of Self-reported Health:Exploratory Analysis of Anthropogenic Land Use PhenotypesJ.Lan

49、d Use Policy,2015(46):232-240.OLIVER L,SCHUURMAN N,HALL A,et al.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Utility and Recreation in Suburban Metro VancouverJ.BME Public Health,2011,11(9):1085-1089.EWING R,CERVERO R.Travel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A SynthesisJ.Transpo

50、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10,76(3):87-114.KACZYNSKI A T,HENDERSON K A.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A Review of Evidence About Parks and RecreationJ.Leisure Sciences,2007,29(4):315-354.DADVAND P,NAZELLE A D,FIGUERAS F,et al.Green Space,Health Inequality and PregnancyJ.Environment I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