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书以墨园以溪屋以度怡...融合的古典园林设计教学实践_汪智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3511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以墨园以溪屋以度怡...融合的古典园林设计教学实践_汪智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书以墨园以溪屋以度怡...融合的古典园林设计教学实践_汪智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书以墨园以溪屋以度怡...融合的古典园林设计教学实践_汪智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01汪智洋1*戴秋思(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讲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副教授)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教学模式是中国园林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而古典园林“形”的塑造”与“意”的升华,及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设计中学生较难把控的内容。本文以一份以书法为主题的宋式园林设计为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设计全过程,复现了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从立意构思为始,在分析宋式园林的空间格局基础上为本课题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以宋代四位书法家的承续关系和艺术风格为线索,探讨其在园林空间形态上的转译方式和意境表达。ABSTRACT:Chines

2、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teaching mode is the Chinese garden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core content,The shape and meaning in classical gardens combination has all ways been the core content in teaching,its also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in design by students.This paper takes a Song style classical g

3、arden design with calligraphy as the theme as an example.The inquiry teaching mode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design,and repeats the key links of the design process.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song style garden,and provides sufficient design bas

4、is for this topic.Taking the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and artistic style of the four calligraphers in Song Dynasty as clu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expression in the landscape spatial form.关键词 宋式园林;人文内涵;形意融合;设计再现KEY WORDS:Song Dynasty Style Garden;Humanis

5、tic Connotation;Apparent and Connotation Integration;Design Representation书以墨,园以溪,屋以度,怡以景记“形”、“意”融合的古典园林设计教学实践1 课题缘起及更新“形”与“意”代表中国古典园林两个不同层面。“形”即物质形态,园林布局、环境层次、山水格局及建筑造型等,均属于“形”的范畴。“意”即意识形态,园林景观表现出的空间意境、环境折射出的人文内涵等,属于“意”的范畴。中国古典园林在“形”、“意”达到和谐统一,在视觉感观带来极致体验的同时,更传递着浓郁的艺术情怀与人文精神。因此,古典园林设计中,不仅需将园林环境与建筑之

6、形设计到位,还应确定其文化定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史教学体系的实践环节,既承接了中建史、园林Writing with Ink,Gardening with Water,Building with Scale,Appreciating with SceneTeaching Practice of Classical Garden DesignIntegrating“Apparent”and“Connotation”史等理论课程,也将古建测绘实验课程知识,融汇运用于设计层面。课程不仅有园林布局、景观规划、建筑设计、技艺传承等方面的教学,还有文脉把控、意境塑造、文化挖掘等的探讨。明清园林

7、的精致巧妙,或是宋代园林的素朴雅致、天然简远,都值得我们去探寻与传承。相对大量遗留的明清园林而言,存世的宋式园林较为少见,因此,近年来课程选题多集中于明清时期,对宋式风格罕有涉猎。而随着课程体系对非物质遗存教学的拓展,设计也具有向宋式园林推演的基础,作为课程的延续,宋式园林设计作为课程的重要取材对象,被引入到最新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1。宋式园林设计,旨在鼓励学生选取成熟时期的宋式风格,以成熟研究成果为基石,将文献、图像研究的宋式园林典型特征,运用在设计之中。教导学生探索以收集、考证、提炼、运用为基础的研究型设计模式;同时,探索从相关艺术门类入手立意和选题,转化成可行的园林构思方法2。本文即以

8、展示宋代四位书法名家之成就为主题,以宋代园林为空间载体的设计成果为对象,探讨整个设计过程如何实现空间之“形”与精神之“意”的融糅。2 立意构思及设计依据2.1 立意构思这是一份以“墨园”(图 1)为题、以书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02法为内涵的宋式园林设计。设计思路和推演方法明确,通过对宋代园林典型特征的考证与提炼,诠释了“形”与“意”之间的契合方式,从立意到重构,诠释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书法与园林异质同构,园林之景表书法内涵,亦相得益彰3。宋代“苏、黄、米、蔡1)”四位才学高超,书法个性鲜明,各具面目,共同形成了宋书“尚意”之独特风格。园林以画设景、以景如画、寓情于景、以情立

9、意,以形传神,以园林之景彰显四家之艺术精神之美。宋式园林叠山理水,分区明确而不失统一、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因地之宜、构为栋宇,疏密有致,契合书法内涵。但设计难点有二:其一,重构宋式园林;其二,融入书法内涵。宋式园林设计,以考古学、图像学视角再现园林布局特征及空间类型,有据可依则更为恰当;展现书法内涵,需在园林的实景层面融入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将人物与书法之中的信息,转化成可见的园林元素,通过实景来呈现。据此,本设计逻辑思路可分为三步:第一,提取宋代园林典型布局特征。第二,梳理人物关系,挖掘人文内涵,转译园林语汇。第三,活用构景元素,还原历史信息,重构宋式园林。因此,探寻设计依据就尤为必要了。2.

10、2 设计依据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园林质朴素静而雅致脱俗,组织得当而整体性强,内外融汇而宛如天成,形态简约而意境深远,“素朴雅致、天然简远”成为这个时期的园林特征4。宋代私园兴盛,文人成为造园主流,同时,写意山水画的成熟也给园林创作带来新契机:画中的山水花木,是园林核心构景要素,而置物组景亦提供了明晰的审美取向,作为抒发情怀的载体,宋代山水画也成为当时文人园林的重要参照。随着宋代写意山水园林、文人私家园林的兴盛,诗韵、画意、书理与园林意象的有机融合,使园林呈现出独特的人文胸襟,每处景致蕴含浓郁的文艺特征5。同时,北宋群体游园之风渐胜,园林的公众性审美特点突显,即便私园也打破封闭,不同程

11、度对世人开放,尤其以文人雅士私园为代表,世风之下,私园也承载起园主聚贤会友,宴请宾客的作用。园主喜好势必左右园林形态与意蕴。园林审美取向亦得到了拓展与衍生。宋代以降,园林作为“立体画卷”,以山水石木等元素来突出主体情志的园林越发普遍6。因此,宋式园林营造与山水画作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以园怡情的造园方式应得到认同,而以意境方式表达园主喜好亦顺理成章,展现文人情趣的诗书画卷便成为园林之中不可或缺的事物7。中国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园中仿自然之景构筑。写意园林虽追求对自然山水的还原,却也注入了园主的主观感受,相比写实园林,具有更深人文内涵,园中景物均寄托着园主情感,所追求之意境,赋予园

12、林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产生意境,意境之中不无寓意之景致,不无园主之情怀。以此为据,融入文人情感,作为宋式园林创作之立意,不失为可行之道。将书法内涵融入园林构景,仿摹书法之流形,提炼各家之表征,以摹形表意方式便是可以直接运用的理景之法。作为素材与依据,宋代存世画作中,表达自然山水的写意风景与刻画细致入微的界画,为我们再现宋代园林、重构宋式建筑提供了依据。同时,园记的大量涌现,也为我们探究宋式园林审美起到重要作用。如赵佶的艮岳记、祖秀的华阳宫记等描述皇家宫苑的文献,亦有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和周密吴兴园林记等代表性的园林集萃,还有苏舜钦的沧浪亭记、司马光的独乐园记、朱长文的乐圃记、沈括的

13、 梦溪自记、洪适的 盘洲记等私园的园记。再者,近现代对于两宋园林的考古研究,也是实物样本与重要依据,再结合宋营造法式还原宋代园林与建筑并非难事。3 宋代园林格局之推演提炼进行园林设计之前,筛选宋代园囿遗址分析,结合古籍研究复原,归纳其布局特征、空间构成特点,提取典型的园林空间格局,以便沿用至设计之中。3.1 宋园典型布局之溯源考证阶段以现存较为完好的宋代清溪园遗址2)为分析对象,复原园囿的规划布局(图2),从中总结园林组织及空间比例,将尺度关系提炼运用。选择清溪园为样本,因此园与本次设计意旨、园林风格契合,符合设计初衷;另外,此园遗址保存完整,且已有详细考古报告与佐证历史文献8,加之学者系统图

14、 1:宋式园林设计作业(局部)图 2:宋代清溪园的园林布局史料与复原格局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03细致的研究成果,经过对资料的汇总与解读,归纳出复原后宋代园林四种典型布局形式:1.中轴对称廊道环绕。以建筑围合形成前后院落,相互连通,视觉空间开放,边界不完全封闭。2.散点布置形式多变。小体量建筑散点布置,廊桥亭榭掩映,隐含对景与轴线关系。3.无序而置形式自由。建筑无序排列,但与周边环境结合,有潜在的视廊,边界开敞,地形高差舒缓,以自然环境设置轴线。4.筑台而立傲然独处。建筑单体筑高台之上,视线开敞,可凭栏远眺,周边环境近似方形,以环境强调建筑自身体量。3.2 宋园空间格局之提炼从

15、大量宋代画卷提取园林典型空间构成与建筑组成9,以还原园林空间格局(图 3)。通过分析,并结合基地环境,选择了三种典型的空间构成类型用于宋园设计:院落空间、点景空间、散点空间。院落空间特点在于空间规整对称而气势磅礴,是园中最尊贵的场所。点景空间多以独栋建筑出现,占据有利地势或开阔场地,形成聚焦的景点。散点空间多位于地势起伏不定之处,或连接前后两个空间,形成园中空间过渡与纽带。3.3 宋园格局之借鉴运用空间组织方式既要符合宋园特征,也要迎合实际地形。依据对布局与空间特征的认识,针对实际环境构思,融入人文内涵。场地高差分基地为前后共四个区域,分别代表书法四大家的人文性情,暗含各人书法特征与迥然不同的

16、风格。园林布局依据台地特征随形就势,根据地形变化营造错落有致的景观,让严谨的宋式园林显现自然飘逸的特点,迎合书法隽永之气。空间轴线顺高差抬升,以书法之“楷书、行书、行草、行楷”分别展开,贯穿整个园林环境。各区域中相对平坦,布置规整院落,而前后及南北高差较大处,采用散点与点景方式布置。轴线对空间的联系也非常重要,规整的院落,中轴明确,亭榭对景也遵循对称原则,即便是地势变化较大区域,也利用折廊、亭榭来强化轴线的联系。在前后两区的连接及院落的围合上,则利用体量较小的亭廊设置(图 4)。4 园林对书法的内涵表达基于书法与园林的共同之处,将书法作为造园的美学参照,以求两者之融合。在园林建构之时,通过提取

17、四大家书法中的神韵,设定个区域的园林风格,分别布置园林景观,并着重以贯穿全园的水系来诠释书法之意蕴,配合地势的错动,暗喻人物内在关联,形成统一而不失变化的园林空间。4.1 园林之情景展书法之气韵宋四大家之书法,门类不同,各有特征,可用园林的情景塑造展现运笔之特征:蔡襄的楷书端正而劲道,书体淳淡婉美,公正蕴藉、稳重淳淡,似严谨如磐;苏轼的行书饱满而舒朗,字体天然朴实,浩然正气、天然雕饰,似山湖之势;黄庭坚的行楷自然而苍涩,运笔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瘦劲奇崛,似山岩石林;米芾的行草墨肥而险奇,字体俊迈豪放,沉着痛快、不拘一格,似水之飘逸。园林之中的一方山水、一处林石、一隅景致均能以其自身的意境诠释书

18、法之神韵。4.2 水系之脉络展笔墨之逸动宋代园林理水已能缩移模拟自然界的水体形象10。水为园林创作提供重要线索,也为书法主题相承续。园中之水形与四位书家迥异的艺术风格相匹配,实现书法艺术与园林实景的转换。书法讲究宽处可跑马,窄处不容针,园林水系同样要做到宽窄搭配,使之变化更为丰富;书法要求字的间架,园林水系也必须有其脉络,这样才会错落有致,不显零乱。水可视为园林之魂,有水之园方能“活”,水之形势如墨之气韵,以水代墨最为恰当。水之变化,犹如墨之挥洒,亦宽窄,亦曲直。水系平直而显运笔之沉稳,水系弯曲而显运笔之逸动,水流舒缓而显笔墨之丰润,水流急促而显笔墨之苍劲。水与墨一脉相承,灵动多变,相得益彰(

19、图 5)。4.3 地势之走势展人物之关联基址地形高低起伏,坡势走向不尽相同,由高差划分出的环境可塑性较强,宜形成特特征景致;基址中的舒朗之地,则宜形成僻静场所。宋四家以蔡襄年长,书法成型最早;其书法被黄庭坚与苏轼发扬,两者虽为知交,书法却自成体系;后有米芾拜于苏轼门下,形成自身风格。以此为据,可以规划连续的园林流线:以蔡襄为代表的前园作为起始;后分三线至后园的南北中三区,以此分别代表米芾、苏轼与黄庭坚,而苏轼因其师于米芾、与黄庭坚为友而位列中央。就地势而言,高差的处理也与人物书法成就基本吻合:以时间为线,蔡襄书法最早,为后者起到奠基作用,图 3:宋画中的空间布局与园林特征图 4:根据宋园复原研

20、究提炼的布局规律与空间形态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04后三者对其的承接与发扬,时间滞后,成就斐然,也符合前园低而后园高的地势特征。后园南北地势居高而闭合,中部约低而开朗,通过中部两层楼阁,从视线与流线上联系南北空间(图 6)。5 园 林 水 系 及 建 筑 风 格 的“形”“意”之合5.1 水形水势的形意之合园林之中以水形之差异暗喻四大家书风之别,成为气韵贯通全园的神采之笔。四大家墨宝以水代之,因此在水形、水势上均应体现运笔之急缓、笔墨之肥瘦,四者书法“形”“意”之合各具特点(表 1)。蔡襄楷书有端庄、雄劲的特点,取水方正、宽阔之形与其相融。主要体现在前园入口,仿沧浪亭入园水体之

21、格局,以平桥连接前园。轮廓以直线、矩形或曲尺为主,水以平、静体现沉稳之势。面以粉墙、环以止水,点以俊石、松柳之类,营造与周边市井不同之园林氛围,静缓人心。苏轼行书有舒朗、饱满的特点,取三苏祠启贤堂水景自然、空旷之形与其相融11。主要体现在后园中部,仿宋画山湖格局,以园林内外两股溪流联系前园水系,取平缓、自然之线形,展现广阔舒朗之水形,水以平、缓体现舒缓之势。湖水周边环以厅堂、廊榭、驳岸,点以阔石、竹槐之类,形成开阔的中心水景。黄庭坚行楷有苍涩、自然的特点,图 5:宋四大家书法笔墨与水系的内在联系图 6:中部景区构景关系取水傲崛、曲折之形与其相融。主要体现在后园北部,仿晋祠西湖溪流之格局12,水

22、系与中部贯通,暗含书法之间的内在关联,取曲、折线形,水以急、动体现逸动之势,水以泉、潭作为起止,点以奇石、樟柏,形成位于园中较高位置的一处景致。米芾行草有奇骏、浑厚的特点,取水之自由、蜿蜒之形与其相融。主要体现在后园南部,仿宋画之溪流、谷涧格局,取水之悠长、回环之形,以水之缓、急体现俊秀之势,园中以溪、涧、瀑为主,点以叠石、梅桂,形成与中部湖景相对的山溪涧流。5.2 建筑风格的形意之合园林之中也以建筑风格差异暗喻四大书家书法差别,构成全园框架。全园建筑单体有厅堂、楼阁、亭榭、廊台等建筑类型,搭配歇山、悬山、攒尖与十字等屋顶形式(图7)。园林建筑的组织上,在延续宋代风格的基础上,对每个区域中的组

23、合方式及建筑类型均有考量。如:代表蔡襄楷书的前园,由围合感较强的两进院落构成,轴线上由“门廊”、“过厅”与“尚法堂”组成,严整而庄重,院落随高差而递进,院落中廊道环绕,亭台映衬,墨池掩映,体现其书法规整、端庄之意境;代表苏轼、黄庭坚与米芾的后园,以代表苏轼的“水月楼”为后园主体建筑,轴线上分别有“拜石轩”、“水榭”、“水月楼”、“快阁”四栋建筑组成,暗含三者之间的师友关系,“水月楼”为两层平坐楼阁,两翼廊道与亭台相连,体现苏轼书法之宽旷、舒朗之意境,“水月楼”二层北侧以飞桥连接代表黄庭坚的“快阁”,暗示苏、黄两人间的友人关系,“水月楼”南临“砚池”,与代表米芾的“拜石轩”(图 8)、“水榭”对

24、望,由建筑高低层次暗示苏、米两人的师徒关系。在建筑空间组合的基础上,据园林空间之舒朗定单体之规模,轴线上的主体建筑面阔取三、五间,进深取四、六椽,其余规模约小。再者,单体类别及间椽用材均以 营造法式 为准绳13,表 1 宋四大家书法特征与园林水系的形意结合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05图表来源图 1:出自作业 2011 级园林课程作业墨园,作者:王双、王天鹏,指导教师:汪智洋图 2:玛丽安娜,景定建康志“青溪图”复原研究,中 国 建 筑 史 论 汇 刊(第 四 辑),2011 年 04 期,456487图 3:傅伯星,宋画中的南宋建筑,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年 03 月图

25、 48:选自作业墨园+作者编排表 1、表 2:作者自绘注释1)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故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2)玛丽安娜,景定建康志“青溪图”复原研究 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四辑),2011.04。参考文献1 汪智洋、郭璇,思与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 年 01 期,3338.2 戴秋思、汪智洋、郭璇,叙事思维下的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研究 J,中国园林,2013 年 08 期,114119.3 戴秋思、张兴国,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异质同构的文化基础研究 J,建筑师,2012.06.4 江俊浩、沈珊珊、卢山,从两

26、宋园林的变化看南宋园林艺术特征 J,中国园林,2013.04.5 陈寒阳、贾玲利,四川名人纪念园林中的祠宇建筑景观营造研究 J,古建园林技术,2019 年 12 期,2934.6 姚远,两宋园林叠山与诗画的关系 J,中国园艺文摘 2011.05.7 刘华领、彭鹏,北宋园林诗画关系 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8 玛丽安娜,景定建康志“青溪图”复原研究 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四辑),2011 年 04 期,456487.9 傅伯星,宋画中的南宋建筑 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年 3 月.10 鲍沁星,两宋园林中方池现象研究 J,中国园林,2012.04.11

27、 郭丽、陈其兵,三苏祠的园林特色分析J,中国园林,2006.05.12 张树民,唐宋园林之瑰宝晋祠 J,中国园林,2003.04.13 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年 12 月.主体建筑大木用材取四、五等,次要建筑取六、七等,小木用材取七、八等(表 2)。6 课程总结与教学反思本份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基本遵循了教学安排,运用了基础推演方法,就最终成果而言,本科生在有限时间内依据相关资料,设计具有特定历史风格的园林与建筑,从拓展教学思路而言是值得肯定的。其特点在于:设计力图在园林与书法之间构建关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通过园林水形构建书法形态意向,不失为一种设计审

28、美取向。尝试通过园林建筑与景观环境之间的对应性,暗示人物关联,也是较有新意的构思方法。但设计最终成果亦呈现诸多不足,值得我们反思:其一,收集资料与样本的不足,及资料的片面性与单一性,导致对宋代园林的了解不够深入,其精髓之处表达得仍不够精确;其二,对“宋四家”书法内涵的理解有待加深,园林与书法之间构建关联的方法与手段的论证不够深入;其三,虽有法式表 2 营造法式载建筑类型及用材用材截面尺寸适用范围适用建筑1四等材广七寸二分,厚四寸八分三间殿堂,五间厅堂法堂、月楼大木作2五等材广六寸六分,厚四寸四分三间殿堂,三间大型厅堂石轩、台阁大木作3六等材广六寸,厚四寸亭榭或小型厅堂主要亭、榭及附属斋、房大木

29、作4七等材广五寸二分,厚三寸五分小型殿堂或亭榭小型廊、亭大木作、主要建筑小木作5八等材广四寸五分,厚三寸殿内藻井或小亭榭铺作各建筑中小木作作为建筑形制参照,但园林建筑的形制与尺度比例的掌控仍有欠缺,建筑细部做法与构造措施存在差错。综上所述,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教师在素材收集与样本解读上的引导性,避免片面化信息解读导致的成果可信度下降。设计中应关注园林风貌的差异与特征,提炼园林精髓在设计之中合理展现。构建园林特征与人文情怀关联之时,不能忽视当时文人的价值取向,寻求充足历史信息与设计依据,方能构建起一条联系两者的坚实桥梁。中国古典园林,是人文与艺术综合的载体,它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包含精深的人文内涵,园林建筑设计不应该是单纯的“仿古”,而关注人文精神、挖掘人文内涵,才能使园林焕发活力。据此,中国古典园林的课程教学,形式与风格的统一固然重要,但探求“形式”与“意境”的统一也不容忽视,形式是意境的外在表现,意境是形式的内在基石,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展示最真切的中国古典园林。图 7:重构的宋式园林总平面图 8:园林单体建筑透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