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程措施数值分析.pdf

上传人:caop****ing 文档编号:45330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程措施数值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程措施数值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程措施数值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程措施数值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程措施数值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 9卷 第 3期 2 0 1 2年 3月 长 江科 学 院 院 报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S c i e n t i f i c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Vo 1 29 No 3 Ma r 2 0 1 2 文章编号: 1 0 0 1 5 4 8 5 ( 2 0 1 2 ) 0 3 0 0 6 70 5 丹江 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工程措施数值分析 陕 亮h 岫 , 徐跃之h , 岫 ( 1 长江科学院 a 材料与结构研究f h : ; b 水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武汉4 3 0 0 1 0 ; 2 武汉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武汉4 3 0 0 7 2 ) 摘要: 结合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2坝段施工过程 ,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研究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间设置键槽 及锚筋的工程措施对新老混凝土结合状态的影响。研究认为: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能有效传力, 设置键槽后新老坝 体的变形协调性更好 , 设置锚筋能进一步加强新老坝体的联系。在年气温水温变化影响下 , 新老混凝土问的联系 越强, 对上游坝踵越不利。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法;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键槽 中图分 类号 : T v 3 1 1 文献标志码 : A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中, 新老坝体混凝土结

3、合问 题是主要技术难题之一。先期进行 的 3次现场试验 结果及相关的仿真计算资料表明: 新老坝体结合面在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是结合完好 的, 但在外界气温年变化 的影响下, 后期都有不同程度的 张开 J 。周期性变化的气温使坝体下游面伸缩 , 是 产生结 合 面法 向拉应 力 进 而 引起 开 裂 的 主要 因 素 J 。结合面张开会改变新 、 老坝体联合受力的条 件 , 影响大坝 的可靠性。因此 , 本文结合丹江 口大坝 2坝段加高施工过程 , 先根据现场的施工方案 , 采用 数值仿真模拟技术 , 研究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间设置键 槽及锚筋的工程措施对新老混凝土结合状态的影响, 然

4、后通过计算结果比选键槽形式以及锚筋的布置。 1 计算方法 1 1 施工过程仿真非线性计算 按照新浇混凝土的施工安排考虑浇筑过程 、 浇 筑温度 、 通水冷却 、 混凝土徐变 、 年气温水温变化 、 蓄 水过程的仿真计算 , 是包含新 老混凝土结合面接触 非线性和徐变材料非线性的综合非线性计算 。在全 过程仿真计算 中, 采用的软件为 3 D C R C P C G V 1 0 程 序 J , 计算 出各时段 的变温 和徐 变产 生 的荷 载增 量 , 以上一时段 的缝面接触状态 和接触应力作为本 时段的初始值 , 用变刚度法进行接触问题非线性迭 代 , 直至前后 2次的计算结果接近为止 , 然

5、后转入下 一 时段 。 1 2 水荷载作用的接触非线性计算 不考虑施工过程仿真计算 中的影响因素 , 仅考 虑在结构浇筑完成后 , 上游水位抬高引起的水荷载 增量 , 进行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接触非线性计算。 1 3接 触模 拟 采用厚度趋于零的 8节点接触单元对新老混凝 土结合面进行模拟, 认为缝面接触时能传递压应力 、 剪应力 , 缝面在初始状态未开裂时能传递有限的拉 应力 。 设缝面摩擦系数 、 凝 聚力 和抗拉强度分别为 , C和 。 , 初始法向间隙为 W 。 , 在荷载作用下产生 的 缝面两侧法 向( n ) 、 切 向 ( t , S ) 的相对位 移分别为 W r,Ur, r o

6、W + W 。 0表示 法 向闭合 , 则缝 面接触应力与 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为 r n= n ( r + 。 ) , = ( 1 一 o J z J ) , ( 1 ) L r =k ( 1一W 0 I W 1 )。 。 式中: , k , k 为缝面单位面积的法向刚度和切向 刚度。为使缝 面不产生嵌入现象 , k , k , k 理论 上 应取无穷大 , 实际计算 中一般取高于混凝土弹性模 量和剪切模量一个数 量级 , 这样 虽有嵌入 , 但不 过 分。o r , , 为缝面的法 向应力和切向应力。 收稿 日期 : 2 0 1 11 21 4 基金项 目: “ 十一五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7、重大项 目( 2 0 0 6 B A B 0 4 A 0 1 ) 作者 简介 : 陕亮 ( 1 9 7 6一) , 男 , 湖北 公安人 , 高级工程 师, 博士研 究生 , 主要从事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 研究 , ( 电话 ) 0 2 78 2 8 2 9 7 5 4 ( 电子信 箱) r o b e r t s h a n l y a h o o c n 。 6 8 长江科 学院 院报 2 0 1 2正 当缝面法向闭合时, 切 向应力可能超过抗剪强 度而产生滑移 , 因此切 向应力还需满足条件 r + C f 。 ( 2 ) 如果缝面初始间隙 W 。 = 0且粘接完好 , 当 。时 , 缝面

8、发生法 向拉裂。 当缝面法 向张开时, 缝 面不传递任何 应力。缝 面 一 旦 发 生 滑 移 或 张 开 ,以后 计 算 中 取 C = 0 0 MPa, 。=0 0 MPa。 2 计算条件与计算方案 2 1 计算模型 取丹 江 口大坝 2坝段为研究对象 , 模拟加高施 工建造过程 , 2坝段老坝坝顶高程 1 6 2 m, 建基面高 程 1 1 0 m, 坝轴 向宽 1 5 m, 建基面顺水流 向长 4 4 m, 老坝坝顶顺水流 向长 1 2 m, 加高工程完成后 , 坝顶 高程1 7 6 6 n l , 建基 面顺水 流 向长5 4 1 2 5 m。新 老 混凝土结合 面的计算参数 , 摩

9、擦系数 取1 0 , 粘 聚 力 c 、 法向抗拉强度 。 均取1 0 MP a , 初始间隙 W 。 = 0 。三角形键槽及梯形键槽 的尺寸见 图 1 , 左 图为三 角形键槽 , 右图为梯形键槽 。计算模型见 图2 。 图 1 键槽 大样 图 F i g 1 De t a i l e d d r a wi n g o f k e y g r o o v e s 坐标轴方向: 轴正 向指向下游 , Y轴正向指向 左岸 , 轴正 向向上 , 轴坐标与高程一致。 2 2 计算条件 材料计算参数见表 1 。 温度应力计算中, 新混凝土弹性模量由式( 3 ) 给出。 E( t )=3 7 5 ( 1

10、一e 。 。 。 ) 。 ( 3 ) 式 中: E( t ) 为混凝土弹性模量 ( G P a ) ; t 为混凝 土龄 期 ( d ) 。 整体计算模型( 不含基础部分) 无键槽模型 三 角 形键 槽模 型 梯 形键 槽 模型 图 2 2坝段计算模型 F i g 2 Co m p u t a t i o n mo d e l o f d a m s e c t i o n No 2 混凝土徐变 : 基岩与坝体老混凝土不考虑徐变 , 新浇混凝土徐变 由式 ( 4 ) 给出。 r、 , 、 C ( t 。 r )= ( 2 5+L U U ( 1一e 一 。 ( )+ C n ( 7 0+ )

11、( 1一e 加晰 ) 。 ( 4 ) r 式中: C( t , ) 为混凝土徐变度 ( 1 0 M P a ) ; f 为混凝 土龄期( d ) ; 丁为混凝土加荷龄期 ( d ) 。 边界条件: 温度计算, 与气温接触的边界, 按第三 类边界条件处理, 放热系数 J B取 1 5 w( i n ) ; 与 水接触的边界 , 按第一类边界条件处理 ; 基岩 四周及 底部按绝热处理。应力计算 , 基岩各侧面( 除上游面 外) 取法向约束 , 基岩底面取全约束。 初始条件 : 赋基岩与老坝 昆 凝土1 6 3 C的初温 ; 库水位按 1 5 7 m考虑; 在上游水面以下为水温; 其它 边界面为气温

12、的边界条件, 以大坝加高工程开始施 工前 2 0年为起始时刻 , 计算至贴坡混凝土开始浇筑 前一年所得 的温度场 , 作为初始温场度 ; 取混凝土的 浇筑温度作为新浇混凝土层 的初始温度。 荷载条件 : 加高前上游水位按 1 5 7 m考虑 , 加高 后上游水位按正常蓄水位 1 7 0 m考虑。坝体上游水 位以下取水温作边界条件 , 坝体两侧面取绝热边界条 件, 其余取气温作边界条件, 老坝及地基取1 6 3 C 作 起算温度 , 计算 2 0年得出的坝体温度场作为应力计 算的初始温度场。模拟大坝加高的施工建造过程 , 考 表 1 材料参数 Ta bl e 1 M a t e r i a l

13、pa r a m e t e r s 材 料 参 数 数 ( w 季 - 1 ) ( ) I ( , ) 洎 松 比 弹 性 G 模P a量 新 混凝 土 老混凝土 基 岩 0 1 01 3 5 0 1 0 o 08 0 1 2 4 4 0 2 7 3 2 7 3 2 7 3 9 6 3 0 9 6 3 0 9 71 O 1 0 1 O 1 0 2 4 5 0 2 4 5 0 2 7 0 o 0 1 6 7 见式 ( 3 ) 0 1 6 7 3 5 O 0 2 2 0 21 0 第3期 陕 亮 等 丹江 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程措施数值分析 6 9 虑水泥水化热温升 , 计算大坝各时间段

14、的温度 , 以各 时间段 的温差作为结构应力计算 的温度荷载。由于 缺乏老坝的施工资料, 无法准确模拟老坝的结构应 力作为计算 的初始条件 , 因此 , 本文计算分析不考虑 老坝 自重 , 仅考虑新浇混凝土 自重 , 即老坝下游贴坡 段及老坝坝顶加高部分新浇混凝土的自重 。坝踵应 力分析时, 以应力增量来判断坝踵应力是否恶化 。 2 3计算方案 为研究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间设置键槽及锚筋 的 工程措施对新老混凝 土结合状态的影响 , 按不 同键 槽形式和锚筋布置设计计算方案 , 见表 2 。 表2 计算方案 Ta b l e 2 Co mp u t a t i o n s c h e me s 方

15、 案 l 2 3 4 5 6 结构措施 结 合面不设置键槽 结合 面设 置三角形键槽 结合 面设置梯形键槽 结合 面设 置三 角形键槽及 间隔 2 m锚筋布置 结 合面设 置三角形键槽及 间隔 1 m锚筋布置 假定结合面粘结完好 3成果分析 3 1 施工过程仿真计算结果 3 1 1 结合面最大张开度 各方案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最大开度均出现在 冬季的结合面顶部高程 1 6 2 1 3 3 处。表 3给出了方案 1至方案 4, 大坝加高完成后 , 坝前水面由 1 5 7 m提 高至 1 7 0 m 条 件下 , 新 老混凝 土结 合 面顶 部高 程 1 6 2 m处冬季 的最大 开度 。由表可见

16、, 最大开 度 以 梯形键槽方案最小 , 三角形键槽方案次之 , 无键 表 3 冬季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高程 1 6 2 m处的最大开度 Ta bl e 3 M a xi mum o pe ni ng s o f f r e s h and har de n e d c o n c r e t e i n t e r f a c e s f o u n d a t e l e v a t i o n 1 6 2 m i n d i ffe r e n t s c he me s i n wi nt e r 量 廑 竺 竺 : : : ! : ! 槽方案最大。由方案 4与方案 2的比较可见 , 设置

17、 锚筋可以减小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最大开度 。 3 1 2 结构位移 表 4给出了方案 1 至方案 3 , 高程 1 6 2 m老坝体 下游端顶部和高程 1 7 6 6 m下游端顶部顺流向位移 变 幅, 由表可见 , 设置键槽的新老坝体变形协调性更 好 , 其 中梯形键槽最好 , 三角形键槽次之 。 表 4 下游端顶部顺流 向位移变幅 Ta b l e 4 Di s p l a c e me n t s a l o n g t h e fl o w d i r e c t i o n a t t op o fthe dam o n th e downs t r e a m s i de 方案 方

18、案 1 方案 2 方案 3 高程 1 6 2 m下游端顶部位移 ra m 7 6 8 7 4 7 7 2 4 高程 1 7 6 6 m下游端顶部位移 m m 9 9 4 9 4 0 8 8 9 3 1 3 坝踵应力 图 3为坝踵竖向应力历程对 比, 计算结果表 明 键槽 、 锚筋加强了新老坝体间的联 系, 在年气温 、 水 温变化 的影响下 , 坝踵 出现的最大拉应力与方 案 1 ( 无键槽 ) 相 比有所增加 , 增量见表 5 。其 中, 新老结 合面粘结完好, 新坝体对老坝体有很强的约束, 冬季 下游面的收缩引起上游竖向拉应力较其它方案的结 表 5 各方案相对方案 1的填踵应力增量 Ta

19、bI e 5 I nc r e me nts o f d a m he e l s t r e s s i n t he o t he r s c h e me s c o mp a r e d wi t h s c h e me 1 J 时 间 d D O 0 矗 5 0 0 。 1 0 0 0 1 5 0 0 2 0 0 0 2 5 0 0 3 0 0 0 3 5 0 0 4 0 0 I 4 5 : 1 j 箩 - 1 | 6 图 3坝踵竖 向应 力历程对比 Fi g 3 Hi s t o r i e s o f v e r t i c a l s t r e s s at th e da

20、 m he e l 7 0 长江科 学院院报 2 0 1 2年 果要大, 因此就结合 面而言 , 粘结越好 , 在温度水压 作用下 , 对上游坝踵应力越不利 , 这一点值得注意。 3 1 4 锚筋布置 表 6给 出了方案 4 、 方 案 5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顶部高程 1 6 2 i n处在春夏秋冬的最大开度。表 7给 出两方案的结合面在春夏秋冬的接触面积比率。结 果表明: 尽管加密布置锚筋进一步加强了新老坝体 间的联系 , 减小了新老混凝 土结合面的最 大开度和 提高结合面的接触面积比例 , 但幅度均较小 , 且使坝 踵的竖向拉应力的增加也仅约0 1 M P a 。综合考虑 施工及经济因素,

21、建议不必要采用锚筋加密布置。 表6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顶部高程 1 6 2 m处的最大开度 Ta b l e 6 M a x i mu m o p e n i n g s o f f r e s h a n d h a r d e n e d c o n c r e t e i n ter f a c es f o u n d a t e l e v a t i o n 1 6 2m m i l l 方案 水位抬高后 壹 星 釜 0 7 5 0 0 4 3 1 9 6 0 7 4 0 0 4 2 1 8 8 4 O 8 9 0 0 6 4 2 7 2 5 0 8 5 O 0 6 4 2 5 1

22、表 7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的接 触面 积比率 T a b l e 7 Ra t i o s o f c o n t a c t a r e a o f t h e f r e s h an d ha r de ne d c o nc r e t e i nterfa c es 方 案 西 面 5 1 5 0 1 4 2 1 7 0 1 3 9 水位抬高后 春 夏 秋 冬 1 5 4 1 4 3 1 6 1 1 3 3 1 6 0 1 4 4 1 6 3 1 4 2 3 2 水荷载作用的接触非线性计算结果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按接触考虑 , 初始接触状态 为闭合 ; 水平推力为上游水位 由 1 5 7

23、 i n升至 1 7 0 1T I 时的增量水压力。计算表明: 接触面均未有脱开 , 键 槽的设置与否, 在上游水荷载作用下, 对坝体的整体 位移和坝踵应力没有影响; 而结合面能有效传递上 游水压力, 约承担了由老坝传递过来的上游水荷载 的 3 5 ; 键槽的设置有利于结合面传递上游水压 的 水平推力 , 其 中, 梯形 键槽 的传递效果最好 , 三角形 键槽的次之 , 且均好于不设置键槽 , 见表 8 。 表 8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传力 T a b l e 8 Tr a n s f e r r ed f o r c es a t fresh an d h a r d e n e d c o n

24、 c r e t e int e rfa c e s 4 结 语 ( 1 ) 设置键槽有利于结合面传递上游水压的推 力 , 增强新老坝体变形协调性 , 减小结合面的最大张 开度。其中梯形键槽最好 , 三角形键槽次之, 可根据 工程情况选取简明有效的措施。 ( 2 )尽管加密布置锚筋进一步加强了新老坝体 间的联系 , 可减小新老混凝土结合 面的最大开度 和 提高结合面的接触面积 比例 , 但幅度均较小 , 且使坝 踵的竖向拉应力也只略有增加。综合考虑施工及经 济因素 , 建议不必要采用锚筋加密布置。 ( 3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借助工程措施可加强联 系, 但在气温 、 水温年变化作用下 , 粘结越

25、好对上游 坝踵应力越不利 , 这一点值得注意。 ( 4 )基于结合面粘结完好的坝体受温度影响显 著, 且对坝踵处有不利影响, 可否考虑一种新方案, 即在不影响坝体整体稳定和抗震的基础上 , 结合面 顶部一定区域内留为冷缝面 , 区域以下并缝设置粘 结 , 从而减小温度对坝体上游面及坝踵的影响 , 这值 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陕亮, 徐跃之, 苏海东 改善新老混凝土结合状态工程 措施研究 R 武汉: 长江科学院, 2 0 0 9 ( S H A N L i a n g , XU Yu e - z h i , S U Ha i d o n g S t u d y o n Me a s

26、u r e s f o r B i n d i n g I n t e r f a c e B e t w e e n F r e s h a n d H a r d e n e d C o n c r e t e R Wu h a n:Yan g t z e R i v e r S c i e n t i fi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2 0 0 9 ( i n C h i n e s e ) ) 2 肖汉江, 崔建华, 徐跃之 丹江IZ l 大坝加高工程新老混凝 土结合问题研究 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2 0 0 7 , ( 5 ) :

27、 8 一 l 1 ( X I A O H a n - j a n g , C U I J i an- h u a ,X U Y u e - z h i R e - s e a r c h o n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B o n d i n g S t a t e B e t we e n F r e s h a n d O l d C o n c r e t e i n t h e D a n j i ang k o u D a m H e i g h t e n i n g P r o j e c t J S o u t h - t o - N o r t h

28、Wa t e r T r ans f e r s a n d Wa t e r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7 ,( 5 ) : 8 1 1 ( i n C h i n e s e ) ) 3 尹旅超, 杨树明 混凝土大坝加高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的研究 J 人 民长江, 1 9 9 7 , ( 5) : 1 51 8 ( Y I N L v c h a o , Y A N G S h u m i n g S t u d y o n S e v e r a l Ma j o r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b l e m

29、 s i n H e i g h t e n i n g o f C o n c r e t e D am J Y ang t z e Riv e r , 1 9 9 7 ,( 5 ) : 1 51 8 ( i n C h i n e s e ) ) 4 张国新, 朱伯芳, 吴志朋 重力坝加高的温度应力问题 J 水利学报, 2 0 0 3 , ( 5 ) : 1 11 5 ( Z H A N G G u o - x i n , Z HU B o f an g ,WU Z h i p e n g T h e r mal S t r e s s C o n t r o l D u r - i n

30、g H e i ght e n i n g G r a v i t y - D a m s J J o u rnal of H 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3 , ( 5 ) : 1 1 1 5 ( i n C h i n e s e ) ) 5 朱伯芳, 张国新, 吴龙坤, 等 重力坝加高中减少结合面 开裂措施的研究 J 水利学报, 2 0 0 7 , 3 8 ( 6 ) : 6 3 9 6 4 5 ( Z H U B o f a n g ,Z H A N G G u o x i n ,WU L o n g - s h e n

31、, e t a 1 Me a s u r e s f o r Re d u c i n g t h e Cr a c k i n g o f t h e B i n d i n g I n t e r - f a c e b e t w e e n F r e s h an d O l d C o n c r e t e i n He i g h t e n i n g o f G r a v i t y D am J J o u r n al o f H y d r a uli c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7 , 3 8 ( 6 ) : 6 3 9 645

32、( i n C h i n e s e ) ) 6 林绍忠 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求解有限元方程组及程序 设计 J 河海大学学报, 1 9 9 8 , 2 6 ( 3 ) : 1 1 21 1 5 ( L I N S h a o - z h o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r e c o n d i t i o n e d C o n j u g a t e d G r a d i e n t Me t h o d t o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E q u a t i o n s an d P r o g r am s D e s i

33、 g n J J o u rnal o f H o h a i U n i v e rsi t y ,1 9 9 8 , 2 6( 3 ) : 1 1 21 1 5 ( i n C h i n e s e ) ) ( 编辑 : 刘运飞 ) 第3期 陕 亮 等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程措施数值分析 7 l Nume r i c a l An a l a nd Ha r d e n e d e a s u r e s f o r Bo n d i n g I n t e r f a c e Be t we e n Fr e s h i n He i g h t e n i n g P r

34、 o j e c t o f Da n j i a n g k o u Da m SHAN Li a n g -XU Yu e z h i ( 1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S c i e n t i fi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Wu h a n 4 3 0 0 1 0 , C h i n a ; 2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W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35、, Wu h a n 4 3 0 0 7 2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B a s e d o n t h e h e i g h t e n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N o 2 d a m s e c t i o n o f D a n j i a n g k o u d a m, w e a n a l y z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ke y g r o o v e s a n d a n c ho r b a r s o n t h e b o n d i n g i n t e r

36、f a c e be t we e n f r e s h a nd h a r d e n e d c o n c r e t e t h r o u g h 3 D n o n l i n e a r 6- n i t e e l e me n t s i mu l a t i o n c o mp u t a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s e t t i n g k e y gro o v e s o n t h e s u rf a c e b e t we e n f r e s h a n d h a r d e n e

37、 d c o n c r e t e c a n t r a n s f e r f o r c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a n d f a c i l i t a t e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o f d a m d e f o r ma t i o n An c h o r b a r c a n f u r t h e r s t r e n gth e n t h e l i n k s b e t w e e n f r e s h a n d h a r d e n e d c o n c r e t e Du e t

38、o a n n u a l v a ria t i o n o f a t mo s p h e ric t e mp e r a - t u r e a n d wa t e r t e mp e r a t ur e,t i g h t e r l i nk s b e t we e n f r e s h a n d h a r d e n e d c o n c r e t e a r e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o u s t o t h e t e ns i l e s t r e s s a t u p s t r e a m d a m h e e 1

39、Ke y wo r d s : 3 D F EM;i n t e rf a c e b e t we e n f r e s h a n d h a r d e n e d c o n c r e t e ;k e y g r o o v e s 客 聋 客 套 客 套 客 叠 客 盎 盎 套 盒 套 套 盘 套 盎 客 客 盒 盍 客 客 套 客 客 套 盎 客 套 客 盎 客 盎 盒 盒 采 穴 客 客 客 棠 盎 盎 客 客 客 l 上接 第 6 1 页 ) 黄国兴, 刘燕波, 柳华英 , 等 对预留试件拉拔法检测 粘结强度 的改进建 议 J 水力 发 电 , 2 0 0 8 , ( 2

40、 ) : 7 8 8 O ( HUANG Gu o x i n g ,L I U Ya h b o 。L I U Hu a y i n g,e t a 1 I mp r o v i n g S u g g e s t i o n f o r B e f o r e h a n d S a v i n g S a mp l e P u l l o u t Me t h o d C h e c k Me a s u r e m e n t B o n d S t r e n g t h J Wa t e r P o w e r , 2 0 0 8 , ( 2 ) : 7 8 8 0 ( i n C

41、 h i n e s e ) ) 黄国兴, 陈文耀, 尹俊宏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 合理指标的探讨 J 水力发电, 2 0 0 7 , 3 ( 2 ) : 7 88 0 ( HU A N G G u o - x i n g ,C HE N We n y a o ,Y I N J u n h o n g Di s c us s i o n s o n t h e Ra t i o na l I n de x o f Bo n d S t r e ng t h o f S t u d y o n I n d o o r Te s t M e t h o d s S h o t c r e t

42、e a n d A d j o i n i n g R o c k J Wa t e r P o w e r , 2 0 0 7 , 3 ( 2 ) : 7 88 0 ( i n C h i n e s e ) ) 5 陈 东 纳米混凝土在不 良地质隧洞支护中的应用 J 人 民长江, 2 0 0 9 , 4( 1 0 ) : 3 23 3 ( C H E N D o n g Ap pl i c a t i o n o f Na n o - c o n c r e t e i n Su p po r t for Po o r Ge o l o g - i e a l T u n n e l J

43、Y a n g t z e R i v e r , 2 0 0 9 , 4( 1 0 ) : 3 23 3 ( i n C h i n e s e ) ) ( 编辑 : 姜小兰 ) a n d Pe r f o lr ma n c e o f S h o t c r e t e WAN G Z a i q i n,S HI Y a n,L I J i a z h e n g ,Y AN Xi a o h u (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n Wa t e r E n g i n e e ri n g S a f e t y a n d D i s a s t

44、e r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MWR, Y a n gt z e R i v e r S c i e n t i fi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Wu h a n 4 3 0 0 1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B y u s i n g s e l f - d e s i g n e d i n d o o r t e s t me t h o d,t h e p e rfo r ma n c e o f s h o t c r e t e we r e s t u d i e d

45、 b y b l e n d i n g n a n o 。 a d d i t i v e a n d c rud e fi b e r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i n o r g a n i c n a n o a d d i t i v e a n d c r u d e fi b e r c o u l d i mp r o v e t h e c o n 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t h , fl e x u r al t o u g h n e s s a n d c r a c k r e s i

46、s t a n c e o f s h o t c r e t e A x i a l b o n d s t r e n g t h o f s h o t c r e t e w i t h a a j a c e n t r o c k wa s l a r g e r t ha n 1 0MP a e i t h e r b y d o p i n g n a n o a d d i t i v e o n l y o r bo t h n a n o a d d i t i v e a n d c r ud e fib e r Th e r e s i l i e n c e r a

47、 t e s o f s h o t c r e t e wi t h t wo mi x p r o p o r t i o ns we r e 2 3 a n d 2 0 ,a n d t h e s ho t c r e t i n g t h i c kn e s s we r e 2 2c m a n d 2 5 c mDo p i n g b o t h n a n o a d d i t i v e a n d c rud e fi b e r c a n i n c r e a s e t h e c o h e s i v e n e s s a n d l o w e r t h e r e s i l i e n c e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