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教案-第8课第2课时敬畏生命
第2课时 敬畏生命
_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
2.明确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能力目标
1.学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2.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难点
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本课时“探究与分享”的内容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按照传统习俗,2015年6月7日是“东方之星”号客船遇难人员的“头七”祭日。上午9时,沉船救援现场举行了哀悼遇难者的活动,现场所有人员面向遇难船舶肃立默哀3分钟,现场船舶同时鸣笛3分钟,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据悉,“东方之星”遇难者人数已升至432人,有14人生还,仍有10人下落不明。同时,遇难人员DNA采集和身份比对工作正有序加速开展。
问题思考:对逝者的哀悼让你想到了什么?采集遇难人员DNA有什么意义?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生命至上
1.研读教材
(1)举例说明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例如:自然灾害、意外灾难、车祸等会使人瞬间失去生命。)
(2)举例说明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例如:身体残疾的人顽强生活、灾难发生数日后被救起的人坚强生活、病人与疾病顽强斗争等。)
(3)怎样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提示: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4)生命至上,是否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提示: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探究与分享
(1)出示教材第94页上方“探究与分享”的材料,思考问题:
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处理方式: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先自由交流,老师再作总结评价。
问题提示: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不能用财力和物力等衡量生命的价值,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出示教材第94页下方“探究与分享”的材料,思考问题:
①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②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处理方式: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思考陶行知困惑的问题,认识到陶行知所说的中国人站得起来的时间。
问题提示:①陶行知的困惑是中国社会部分人的冷酷无情和伟大母亲的慈爱之间的对立矛盾。②陶行知认为,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做到尊重人的生命,把生命看成高于一切的时候,就是国家真正强大的时候。
(3)出示教材第95页“探究与分享”的材料,思考问题:
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处理方式: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先自由交流,老师再作总结评价。
问题提示: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活动二:休戚与共
1.阅读教材第96页“阅读感悟”的材料,思考问题:
(1)你能说一说我要好好活着的理由吗?
(2)生命会遇到哪些不测的伤害?你能举几个相关事例吗?
(3)怎样对待周围与你一样的生命?
学生交流讨论。
2.研读教材
(1)研读教材第96页正文,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对他人的生命存在敬畏之心?
问题提示: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研读教材第97页正文,思考:怎样才能做到善待身边的人?
问题提示: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研读教材第98页正文,思考:如何对生命敬畏?
问题提示: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高于一切,我们的内心应充满对生命的敬畏情怀。
板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敬畏生命导学案
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
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二框《敬畏生命》
班级:姓名:小组: 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又是崇高的、神圣的。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精神。
2.认识到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要看到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学会从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尊重、关注、关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自主学习,掌握新知
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 P94-98,完成导学案一、自主学习掌握新知1-5题,并在课本上标注勾划出来。
(2)两人小组交流并订正。
(温馨提示: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
1.生命是______,_______,但有时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____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______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_____________。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案例探究一
2016年11月6日上午,河北保定一5岁男童跟着父亲收白菜时,不慎掉入约40米深枯井。接到报警后,当地立即组织60台挖掘机持续救援,预计救援挖掘土方量在200万方左右。男童坠井107小时后,被白衣医护人员从井里抱出,记者从现场救援人员口中得知,坠井男童赵梓聪,已经确认死亡。
救援结束,小孩的爷爷感谢大家的帮助, 长跪不起。
认真阅读材料,四人小组合作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跟随父亲收白菜的过程中,孩子瞬间消失,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地立即组织60台挖掘机持续107小时救援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当地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救援生命,值得吗?为什么?
案例探究二
认真观看林森浩投毒案视频,四人小组合作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林森浩爱自己的生命吗?他爱别人的生命吗?
2.案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案例探究三
认真观看视频,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该车祸伤者的救助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救援的?
2.结合课本P96-97内容,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与他人生命的关系?
拓展延伸
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我们怎样善待自己和我们身边的生命?试举例说明。
善待自己的生命:(1) (2) (3)
善待他人的生命:(1) (2) (3)
三、反馈检测,拓展提高
单项选择题
1.对于“路遇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是( )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B.为了避免“被讹”的麻烦,不扶为好
C.要扶,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爱
D.只有在有证人或有监控的情况下,才扶
2.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救援时,党和政府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这是因为( )
A、人生的价值在于战胜挫折 B.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C、生命是顽强的,人的生命最具智慧 D.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3.陕西省有一位叫代淑清的人,放弃了自己经营,建立起了“流浪狗之家”,数年的时间里,收留了近200只流浪狗。她说:“有人说我傻,可我不这样想,这些小狗太可怜了,我就想救它们一命,狗非常善解人意,我就把它们当成不会说话的娃娃养。”有人认为,流浪狗对人们没有什么价值,收养这些动物没什么意义。你认为这种说法( )
A.正确,因为这些流浪狗不仅会传播疾病,还可能伤人
B.不对,我们应该尊重和呵护周围的生命,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C.正确,因为有用的动物才是我们的朋友
D.不对,流浪狗比其他动物对人类更有价值
4.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让无数被世俗社会抛弃的人获得尊严的补偿。她曾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老人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死得像个人,谢谢你!”特蕾莎修女一生践行的这个准则,不仅使她自己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试图唤醒全世界的良知。
(1)特蕾莎修女对贫苦人的爱体现了她什么样的生命观?结合特蕾莎修女的言行谈谈你对这种生命观的理解。
(2) 你如果在街上见到那些无家可归的乞讨者,会怎么做?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