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级注册结构师之桩基础考点归纳.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509270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注册结构师之桩基础考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一级注册结构师之桩基础考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一级注册结构师之桩基础考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一级注册结构师之桩基础考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一级注册结构师之桩基础考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级注册结构师之桩基础考点归纳 一、 桩基础抗震规范4.4.2条: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的提高25%;2) 当承台周围的回填土夯实至干密度不小于相关要求时,可由承台正面填土与桩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但不应计入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桩规5.2.5条: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 考虑地震作用时: 式中:承台效应系数,可按表5.2.5取值;承台下1/2宽度且不超过5m深度范围内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值;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桩身截面面积

2、; 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独立桩基为承台总面积;对于桩筏基础为柱、墙筏板的1/2跨距和悬壁边2.5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面积;桩集中布置于单片墙下的桩筏基础,取墙两边各1/2跨距围成的面积,按条形承台计算;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现行抗震规范采用。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降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这些情况连同桩规5.2.3条的情况统统不考虑承台效应,即取。表5.2.5 承台效应系数345660.40.40.80.8单排桩条形承台注:表中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为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当计算基桩为非正方形排列时,为承台计算域面积

3、,为总桩数。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取值。对于单排桩条形承台,当承台宽度小于1.5d时,按非条形承台取值。对于采用后注浆灌注桩的承台,取低值。对于饱和粘性土中的挤土桩基、软土地基上的桩基承台,宜取低值的0.8倍。嵌岩桩1桩规5.3.9条: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当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分别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嵌岩段总极限阻力标准值; 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无当地经验时,可根据成桩工艺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4、标准值,粘土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有关,可按表5.3.9采用;表中数值适用于泥浆护壁成桩,对于干作业成桩(清底干净)和泥浆护壁成桩后注浆,应取表列数值的1.2倍。 小议:刘金砺桩基设计手册当花岗岩强风化层厚度超过时,应根据荷载、上覆土层、强风化层的具体条件分析计算灌注桩的承载力,确定其是否需嵌入中风化层。未嵌入中风化岩仅进入强风化岩层中的桩,不属于嵌岩桩。其承载力计算模式是采用风化层碎石、砂砾状的承载力经验参数(、)而非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同一本书对于强风化层厚且土质较好(如花岗岩)的情况,可根据承载力要求、成桩难度等

5、因素,选择强风化层为桩端持力层,入岩部分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可按其风化层状态按碎石类、砂类土确定,这种情况下不属于嵌岩桩。大直径扩底嵌岩灌注桩可不考虑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尺寸效应系数。场地基岩埋藏深度、建筑物荷载大小与埋深是考虑是否采用嵌岩桩的三个因素。嵌岩桩设计的两个误区:两个误区第一 凡嵌岩桩即嵌岩桩不一定是端承桩,也有可能摩阻力占有一定的比例甚至是端承摩擦桩。工程实践表明:对于桩周土层较好且长径比大于的嵌岩桩,其荷载传递具有摩擦型桩的特性。当桩穿越深厚土层进入基岩时,其上覆土层侧摩阻力不容忽视,在工作荷载条件下,占有很大比例。必为端承桩,即不计上覆土层的桩侧阻力;第二 为提高嵌岩桩的承载力,对于

6、强度高于混凝土的硬质岩也实施扩底。嵌岩灌注桩承载力往往比较高,必须同时验算桩身混凝土强度所能提供的单桩承载力,两者双控。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应按与中的小值选取。即:其中:桩规条后注浆灌注桩1桩规5.3.10条: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在符合本规范第6.7节后注浆技术实施规定的条件下,其后注浆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 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桩身周长; 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第j层土厚度; 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第i层土厚度: 对于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当为单一桩端后注浆时

7、,竖向增强段位桩端以上12m; 当为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时,竖向增强段为桩端以上12m及各桩侧注浆断面以上12m,重叠部分应扣除; 对于干作业灌注桩,竖向增强段位桩端以上、桩侧注浆断面上下各6m。 、分别为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第i层土初始极限侧阻力标准纸、非竖向增强段第j层土初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初始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根据本规范第5.3.5条确定; 、分别为后注浆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10取值。对于桩径大于800mm的桩,应按本规范表5.3.6-2进行侧阻和端阻尺寸效应修正即分别调整为:和,当然若有标注的情况还要乘以折减系数。表5.3.10 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断阻力

8、增强系数土层名称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砾石卵石全风化岩强风化岩1.21.31.41.81.62.01.72.12.02.52.43.01.41.82.22.52.42.82.63.03.03.53.24.02.02.4注:干作业钻、挖孔桩,按表列数值乘以小于1.0的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为粘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0.6;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0.8。表5.3.6-2 大直径灌注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土类型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注:当为等直径桩时,表中液化效应1桩规5.3.12条: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当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的非液化

9、土或非软弱土层时,可将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乘以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可按表确定。自地面算起的液化土层深度()注:。为饱和土标贯击数;为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对于挤土桩当桩距不大于,且桩的排数不少于排、总桩数不少于根时,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可按表列数值提高一档取值;桩间土标贯击数达到时,取。当承台底面上下非液化土层厚度小于以上规定时,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取。2抗震规范4.4.3条: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台埋深较浅类似于高承台。 时,不宜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或刚性地坪对水平地震作用的分担作用。 2)当桩承台底面上、下分

10、别有厚度不小于、的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时,可按下列二种情况进行桩的抗震验算,并按不利情况设计: 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桩承载力按本规范第4.4.2条取用,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及桩水平抗力均应乘以表4.4.3的折减系数。 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桩承载力仍按本规范第4.4.2条第1款取用,但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摩阻力及桩承台下2m深度范围内非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 3)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当平均桩距为2.54倍桩径且桩数不少于55时,可计入打桩对土的加密作用及桩身对液化土变形限制的有利影响。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值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单桩承载力可不折减,但对桩尖持力

11、层作强度效核时,桩群外侧的应力扩散角应取为零。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捶击数宜由试验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式中:打桩后的标准贯入捶击数; 打入式预制桩的面积置换率; 打桩前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桩规条:对于桩距不超过的群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下存在承载力低于桩端持力层承载力的软弱下卧层时,可按下列公式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见图)式中: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软弱层顶面以上各土层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按厚度加权平均值;硬持力层厚度;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群外缘矩形底面的长、短边边长;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无当地经验时,可根据成桩工

12、艺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按表取值;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的自重标准值,对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承台底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负摩阻力计算1桩规5.4.3条: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考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对于端承型基桩处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

13、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注: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心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2桩规5.4.4条: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当地面分布大面积荷载时:式中:第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桩周第层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取值;由土自重引起的桩周第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面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桩周第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分

14、别为第计算土层和其上第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第层土、第层土的厚度;地面均布荷载。土类饱和软土0.150.25粘性土、粉土0.250.40砂土0.350.50自重湿陷性黄土0.200.35注:在同一类土中,对于挤土桩取表中较大值;对于非挤土桩取表中较小值。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 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式中:中性点以上土层数;中性点以上第土层的厚度;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对于单桩基础或按式()计算的群桩效应系数时,取。)

15、 中性点深度应按桩周土层沉降与桩沉降相等的条件计算确定,也可参照表5.4.4-2确定。表5.4.4-2 中性点深度持力层性质粘性土、粉土中密以上砂砾石、卵石基岩中性点深度比0.50.60.70.80.91.0 注:、分别为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和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 桩穿过自重湿陷性黄土层时,可按表列值增大10%(持力层为基岩除外);当桩周土固结与桩基固结沉降同时完成时,取;当桩周土层计算沉降量小于20mm时,应按表列值乘以0.40.8折减。 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1桩规条:承受拔力的桩基,应按下列公式同时验算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和呈非正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 整体破坏非整体破坏式中:按荷载效

16、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本规范第5.4.6条确定;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本规范第5.4.6条确定; 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基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对于扩底桩应按本规范表5.4.6-1确定桩、土柱体周长,计算桩、土自重。2桩规条: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 2)如无当地经验时,群桩基础及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取值可按下列规

17、定计算: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5.4.6-1)式中: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桩身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对于扩底桩按表5.4.6-1取值;桩侧表面第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抗拔系数,可按表5.4.6-2取值。表扩底桩破坏表面周长自桩底起算的长度()()注:对于软土取低值,对于卵石、砾石取高值;取值按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加。表抗拔系数土类值砂土粘性土、粉土注:桩长与桩径之比小于20时,取小值。)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桩群外围周长。桩规条:季节性冻土上轻型建筑的短桩基础,应按下列公

18、式验算其抗冻拔稳定性: (整体破坏) (非整体破坏)式中:冻深影响系数,按表5.4.7-1采用; 切向冻胀力,按表5.4.7-2采用;季节性冻土的标准冻深;标准冻深线以下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本规范5.4.6条确定; 标准冻深线以下(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本规范5.4.6条确定;基桩承受的桩承台底面以上建筑物自重、承台及其上土重标准值。4桩规5.4.8条:膨胀土上轻型建筑的短桩基础,应按下列公式验算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和非整体破坏的抗拔稳定性:(整体破坏)(非整体破坏) 式中: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大气影响急剧层下稳定土层中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

19、值,可按本规范5.4.6条确定;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大气影响急剧层下稳定土层中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本规范5.4.6条确定;大气影响急剧层中第i层土的极限切胀力,由现场浸水试验确定;大气影响急剧层中第i层土的厚度。参见张忠苗桩基工程p245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I 单桩基础1桩规5.7.1条:受水平荷载的一般建筑物和水平和在较小的高大建筑物但桩基础和群桩基础中基桩应满足下列要求:式中: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基桩i桩顶处的水平力;单桩基础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对于单桩基础可取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2桩规5.7.2条: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利规定:)对

20、于受水平荷载较大的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即)的灌注桩,可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取地面处水平位移为(对于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水平位移)所对应的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对于桩身配筋率小于0.65%(即)的灌注桩,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临界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桩身配筋率小于0.65%(即)的灌注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式中:桩的水平变形系数,按本规范第5.7.5条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号根据桩顶竖向力性质

21、确定,压力取“+”,拉力取“”;桩截面模量塑性系数,圆形截面,矩形截面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桩身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圆形截面为: 矩形截面为: 其中:桩直径;扣除保护层厚度的桩直径;方形截面边长;扣除保护层厚度的桩截面宽度;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桩身最大弯矩系数,按表5.7.2取值,当单桩基础和单排桩基纵向轴线与水平力方向相垂直时,按桩顶铰接考虑;桩身配筋率;桩身换算截面积,圆形截面为:方形截面为:桩顶竖向力影响系数,竖向压力取0.5;竖向拉力取1.0;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的竖向力(KN) 5对于混凝土护壁的挖孔桩,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时,其设计桩径取护壁内直径。

22、6当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水平位移控制,且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估算预制桩、钢桩、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即)的灌注桩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式中:桩身抗弯刚度,对于钢筋混凝土桩,;其中为混凝土弹性模量,为桩身换算截面惯性矩:圆形截面为,矩形截面为; 桩顶允许水平位移; 桩顶水平位移系数,按表5.7.2取值,取值方法同。 表5.7.2 桩顶(身)最大弯矩系数和桩顶水平位移系数桩顶约束情况桩的换算埋深()铰接、自由4.00.7682.4413.50.7502.5023.00.7032.7272.80.6752.9052.60.6393.1632.40.6013.526固接4.00.9

23、260.9403.50.9340.9703.00.9671.0282.80.9901.0552.61.0181.0792.41.0451.095 7验算永久荷载控制的桩基水平承载力时,应将上述25款方法确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乘以调整系数0.80;验算地震作用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时,应将按上述25款方法确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乘以调整系数1.25。II 群桩基础1桩规5.7.3条:群桩基础(不含水平力垂直于单排桩基纵向轴线和力矩较大的情况)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考虑由承台、桩群、土相互作用产生的群桩效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一、考虑地震作用且:()二、其他情况:式中:群桩效应综合系数; 桩的相

24、互影响效应系数;桩顶约束效应系数(桩顶嵌入承台长度50100mm时),按表5.7.3-1取值;承台侧向土水平抗力效应系数(承台外围回填土为松散状态时取)承台底摩阻效应系数;沿水平荷载方向的距径比;、分别为沿水平荷载方向与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中的桩数;承台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本规范表5.7.5取值;桩顶(承台)的水平位移允许值,当以位移控制时可取(对水平位移敏感的结构物可取);当以桩身强度控制(低配筋率灌注桩)时,可近似按本规范式()确定;承台受侧向土抗力一边的计算宽度(m);承台宽度(m);承台高度(m); 承台底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可按表取值;承台底地基土分

25、担的竖向总荷载标准值;按本规范5.2.5条确定;承台总面积;桩身截面面积。表桩顶约束效应系数换算深度2.42.62.83.03.54.0位移控制2.582.342.202.132.072.05强度控制1.441.571.711.822.002.07 2桩规5.7.5条:桩的水平变形系数和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可按下列规定确定:)桩的水平变形系数(单位为)()式中: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桩身的计算宽度(m);圆形桩:当直径时,当直径时,方形桩:当边宽时,当边宽时,桩身抗弯刚度,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计算。)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利系数,宜通过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当无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

26、表5.7.5取值。表5.7.5注:当桩顶水平位移大于表列数值或灌注桩配筋率较高(0.65%)时,值应适当降低;当预制桩的水平向位移小于时,可适当提高;当水平荷载为长期或经常出现的荷载时,应将表列数值乘以0.4降低采用;当地基为可液化土层时,应将表列数值乘以本规范表5.3.12中相应的系数,即用代替。参见张忠苗桩基工程p279282 受压桩桩规5.8.4条:计算轴心受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一般取稳定系数。对于高承台桩、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应考虑压屈影响,可按本规范式(5.8.2-1)、式(5.8.2-2)计算所得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乘以折减。其

27、稳定系数可根据桩身压屈计算长度和桩的设计直径d(或矩形桩短边尺寸b)确定。 桩身压屈计算长度可根据桩顶的约束情况、桩身露出地面的自由长度、桩的入土长度、桩侧和桩底的土质条件按表5.8.4-1确定。桩的稳定系数可按表5.8.4-2确定。表5.8.4-1 桩身压屈计算长度表5.8.4-1注:表中;桩的水平变形系数(单位为)为高承台基桩露出地面的长度,对于低承台桩基为桩的入土长度,当桩侧有厚度为的液化土层时,桩露出地面长度和桩的入土长度分别调整为,、,按表5.3.12取值。商榷:刘金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p312中 注:表中,当对土层液化影响折减时本规范表5.7.5注3。,;为高承台基桩露出地面

28、的长度,对于低承台桩基当存在的软弱土或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时,不考虑土的侧限效应,按高承台桩计算。桩规条: 基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应选择较硬土层不一定是岩石!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对于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桩径、桩长诸因素确定;对于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坚硬岩的深度不宜小

29、于0.2d,且不应小于0.2m。 桩规条:抗震设防区桩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尚不应小于(23)d,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应小于(45)d;)桩规4.1.1条:桩规4.1.3条:扩底灌注桩扩底端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持力层承载力较高、上覆土层较差的抗压桩和桩端以上有一定厚度较好土层的抗拔桩,可采用扩底;扩底端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应根据承载力要求及扩底端侧面和桩端尺里层土性特征以及扩底施工方法确定;挖孔桩的不应大于3,钻孔桩的不应大于2.5 ; 2) 3)桩规5.3.6条:根据

30、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此式中对于扩底桩吧?(5.3.6)式中:桩侧第i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 桩径为800mm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对于干作业挖孔(清底干净)可采用深层载荷板试验确定;当不能进行深层载荷板试验时,可按表5.3.6-1取值; 、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按表5.3.6-2取值。桩身周长,当人工挖孔桩桩周护壁为振捣密实的混凝土护壁时,桩身周长可按护壁外直径计算。表5.3.6-2 大直径灌注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

31、数、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土类型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注:当为等直径桩时,表中注意事项: 对于扩底桩,端阻尺寸效应系数算式中D为桩端直径;侧阻尺寸效应系数算式中d为桩身直径,且桩底至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对于嵌入基岩的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无需考虑端阻于与侧阻尺寸效应系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5.5条: 3)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当桩端嵌入完整及较完整的硬质岩中时,可按下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张忠苗桩基工程p101对于人工挖孔灌注桩,当其为嵌岩短桩时只计算其端阻值,其他情况则桩端阻与桩侧阻都要计算。) 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三倍桩径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

32、、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并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岩体临空面。桩端岩石承载力特征值,当桩端无沉渣时,应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按本规范5.2.6条确定,或按本规范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确定。级差?扩底桩端阻力计算时面积不考虑承台效应的情况1桩规5.2.3条: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适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桩规5.2.5条:。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空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即取承台效应系数对于端承型桩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桩规条。,即不

33、宜按复合桩基进行设计。扩底灌注桩的设计误区: 桩端基岩强度大于混凝土强度时实施扩底。 桩的长径比很大的情况实施扩底。 基岩持力层中的扩底模式设计不当。不考虑桩群效应的情况不考虑桩侧阻力的情况二、地基处理规范复合地基分类:分类方法类型桩体材料散体桩复合地基振冲桩、砂石桩桩体强度与承载力低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石灰桩、灰土桩、水泥搅拌桩中等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夯实水泥土桩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素混凝土桩地基处理规范7.2.8条:振冲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用单桩和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估算:()()式中:振冲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34、特征值();桩体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土面积置换率;桩身平均直径();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等边三角形布桩:正方形布桩:矩形布桩:、分别为桩间距、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对于小型工程的粘性土地基如无现场载荷试验资料,初步设计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按下式估算:()式中:桩土应力比,无实测资料时可取,原土强度低时取大值,原土强度高时取小值;地基处理规范:振冲处理地基的变形计算应复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复合土层

35、压缩模量();桩间土压缩模量(),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压缩模量。公式中桩土应力比,在无实测资料时,对粘性土可取,对粉土和砂土可取,原土强度低取大值,原土强度高取小值。砂石桩的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粉土和砂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倍;对粘性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倍。初步设计时,砂石桩的间距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松散粉土和砂土地基可根据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来确定。等边三角形布置:正方形布置:式中:砂石桩间距();砂石桩直径();修正系数,当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取;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可取;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可按原状土样试验确定,也可根据动力或静力触探

36、等对比试验确定;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按相关规范执行;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可取。粘性土地基等边三角形布置:正方形布置:式中:根砂石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式中:砂石桩的截面面积();面积置换率。可按本规范公式()式确定。即:地基处理规范条: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此点同振冲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或估算。,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通过下列方法估算: 对于采用砂石桩处理的复合地基,可按本规范公式(7.2.8-1)或公式(7.2.8-3)估算; 5地基处理规范9.2.5条: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

37、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下式估算: (9.2.5)式中: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面积置换率;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桩的截面积();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等的确定:地基处理规范9.2.6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采用单桩载荷试验时,应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 当无单桩载荷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估算: (9.2.6)地基处理规范9.2.7条:桩体试块抗压强

38、度平均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9.2.7) 式中:桩体混合料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6地基处理规范10.2.5条: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规范公式()估算,公式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本规范公式()条规定确定;为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处理规范条: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本规范公式()估算,公式中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可取,差值大时取低值;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或等于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可取,差值大时或设置褥垫层均取高值。水泥土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结构师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