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T1305-2023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50269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8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T1305-2023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33T1305-2023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33T1305-2023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33T1305-2023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33T1305-2023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150 CCS B 51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13052023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for seawater pond 2023-07-22 发布 2023-08-22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2、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玉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三门县张磊青蟹养殖专业合作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景波、肖国强、周凡、张翔、黄晓林、贝亦江、丁雪燕、陈丽芝、范建勋、丁理法、刘顺、吴国豪、於俊琦、金晶、姚高华、滕爽爽、胡利华、陈琛、张磊、李敏、陈然、胡高宇、蔡逸龙、袁帆、李衡。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与池塘要求、池塘准备、苗种放养、饵料投喂、养成管理、起捕、养殖尾水排放。本标准适用于海水池塘滩涂贝

3、类、虾类、蟹类的综合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SC/T 7015 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SC/T 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DB33/T 395.1 三疣梭子蟹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DB33/T 398.1 拟穴青蟹 第1部分: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DB33/T 398.2 拟穴青蟹 第2部分:养殖技术 DB33/T

4、2473 池塘缢蛏底铺网养殖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for seawater pond 根据养殖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不同营养级水平,通过低营养级滩涂贝类和较高营养级甲壳类的综合养殖,调节池塘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的海水池塘养殖方式。3.2 环沟 circular ditch 在池塘内开挖的用于蓄水、促进水交换和进行虾蟹养殖的沟渠。3.3 滩面 mud flat 环沟包围的滩涂表面层。4 环境与池塘要求

5、 4.1 环境要求 4.1.1 底质 池塘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4.1.2 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盐度1525为宜。4.2 池塘要求 4.2.1 池塘结构 长方形、东西向,面积13 340平方米(20亩)20 010平方米(30亩)为宜,水深1.3米2.0米。池塘内开挖环沟或纵沟,滩面占比不宜大于50%,单块滩面667平方米(1亩)1 334平方米(2亩)为宜,环沟深1.0米1.5米,滩面水深0.3米0.5米,滩面平坦,涂质柔软、细腻结实。池塘结构图见附录A。4.2.2 配套设施 4.2.2.1 进排水 设置独立的进水、排水闸门与拦网设施,进水口设置网目60目以上筛绢网,排

6、水处安装网目20目防逃网。4.2.2.2 增氧 以底增氧设施为宜,均匀布置于环沟中,每667平方米(1亩)池塘配套增氧机的功率为0.10千瓦0.20千瓦;水面增氧搭配水车式增氧机或耕水机,每667平方米(1亩)池塘配套增氧机的功率为0.15千瓦0.30千瓦。4.2.2.3 隐蔽物及其他 设置网片、塑料框等蟹类隐蔽栖息设施,并在滩面设置防护网,可在堤坝四周设置防逃网。养殖缢蛏的池塘可在养殖区域铺设底铺网,符合DB33/T 2473的规定。5 池塘准备 5.1 除害消毒 干露滩面,用网目20目40目筛网淌袋刮除滩面敌害生物。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进行消毒,常用清塘药物及用法用量见表1,药效消失后进水。

7、表1 常用清塘药物及用法用量 药物名称 规格型号 用量 使用方法 药效消失时间 天 生石灰 颗粒或块状 每平方米200克250克 干法清塘;化浆后泼洒 10 漂白粉 有效氯30%水位10厘米,每平方米15克/22克 干法清塘;兑水溶解后泼洒 1 5.2 进水 放养前10天15天,第1次进水淹没滩面30厘米,进水宜选在晴天进行。5.3 饵料培育 苗种播撒前7天10天,培肥水质,使水色呈浅茶色或浅绿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6 苗种放养 6.1 苗种 6.1.1 养殖品种 滩涂贝类宜选择缢蛏、泥蚶、青蛤等种类;虾类宜选择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等种类;蟹类宜选择三疣梭子蟹或拟穴青蟹。6.1.2 养殖

8、模式 宜采用贝-虾、贝-虾-蟹组合。具体推荐贝-南美白对虾、贝-南美白对虾-青蟹、贝-脊尾白虾-青蟹,贝-脊尾白虾-梭子蟹等四种模式。6.1.3 苗种质量 体表洁净、肢(壳)体完整、规格均匀、活力强。南美白对虾苗种还应检疫合格。6.2 放养 6.2.1 贝苗 6.2.1.1 规格和密度 泥蚶和青蛤规格为200粒/千克400粒/千克,放养密度为400粒/平方米500粒/平方米为宜。缢蛏苗规格为3 000粒/千克5 000粒/千克,放养密度以400粒/平方米500粒/平方米为宜。6.2.1.2 时间 青蛤3月4月放养为宜,缢蛏11月至翌年4月放养为宜,泥蚶10月至翌年5月放养为宜。6.2.1.3

9、方法 选择晴暖无风天气,将贝苗均匀撒播在滩面上。6.2.2 虾苗 6.2.2.1 苗种规格 南美白对虾应选择体长大于0.8厘米虾苗,脊尾白虾应选择抱卵亲虾。6.2.2.2 时间 南美白对虾放苗水温应在22摄氏度以上,首茬放养为4月5月,多茬养殖放苗间隔45天以上。脊尾白虾抱卵亲虾放养时水温应在18摄氏度以上,分别在4月5月和8月9月放养。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进行。6.2.2.3 密度 南美白对虾虾苗放养密度以1万尾/667平方米2万尾/667平方米为宜,脊尾白虾抱卵亲虾以0.5千克/667平方米1千克/667平方米为宜。6.2.3 蟹苗 6.2.3.1 苗种要求 梭子蟹苗种符合DB33/T

10、 395.1的规定,青蟹苗种符合DB33/T 398.1的规定。6.2.3.2 时间 梭子蟹放养以5月6月为宜;青蟹春苗放养以4月5月为宜,秋苗以8月9月为宜。6.2.3.3 密度 梭子蟹放养密度见表2,青蟹放养密度见表3。表2 梭子蟹放养密度表 苗种来源 仔蟹 规格 只/千克 放苗密度 只/平方米 人工 期期(3.01.4)104 4.53.8 暂养 期期 2 800300 2.31.5 自然 期期 2 800140 2.61.9 表3 青蟹放养密度表 放养季节 规格 毫米 放苗密度 只/667平方米 春季 甲壳宽10.023.0 1 0001 500 甲壳宽23.136.0 8001 00

11、0 秋季 甲壳宽 10.023.0 1 5002 000 甲壳宽23.136.0 1 0001 500 7 饵料投喂 7.1 饵料选择 虾蟹类以配合饲料为主,饲料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蟹类育肥育膏期搭配肌蛤、蓝蛤等鲜贝。7.2 投饲方法和投饲量 以投喂虾类配合饲料为主,饵料散投在池塘四周的固定滩面,早晚各投喂1次。青蟹饵料投饲符合DB33/T 398.2的规定。饵料投饲量和投饲方法见表4,实际操作中视生长、天气、水质等情况适当调整,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表4 饵料投饲量和投饲方法 种类 规格 日投饲率 投饲方法 虾类 3%5%放苗3周后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梭子蟹 甲壳宽 3 厘米

12、 10%15%早晚各投 1 次,晚上投饲量占日投饲量的 70%,8 月份以后有条件可每 10 天15天喂 1 次活贝类。甲壳宽 3 厘米8 厘米 5%8%甲壳宽 8 厘米以上 2%4%青蟹 甲壳宽 3 厘米4 厘米 30%早晚各投1次,傍晚占总投饲量的70%。在水温低于18摄氏度、高于30摄氏度要减少投饲量,12摄氏度以下停止投饲。甲壳宽 5 厘米6 厘米 20%甲壳宽 7 厘米8 厘米 15%甲壳宽 9 厘米10 厘米 10%12%甲壳宽11厘米以上 7%8%8 养成管理 8.1 水质管理 水体保持浅茶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为宜,每月适时添换水1次2次。8.2 日常管理 每日定时

13、巡塘,观察水色变化和养殖生物的活动、摄食及健康情况。定期监测水质,及时清除敌害,科学增氧,做好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8.3 病害处理 发现养殖生物发病或死亡,及时捞出,检查病因或死因,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符合SC/T 7015的规定。9 起捕 9.1 规格和时间 养殖个体达到上市规格后适时起捕。南美白对虾在水温降至18摄氏度之前起捕完毕;梭子蟹雄蟹自9月陆续起捕上市,控制雌雄比例在5:110:1,至10月底起捕结束,雌蟹在体肥膏满时起捕上市。9.2 方式 蟹类宜采用笼捕或干塘捕捉,虾类采用地笼多次捕捞,脊尾白虾也可采用罾网进行捕捞。贝类采用人工起捕。10 养殖尾水排放 养殖尾水

14、不直排,排放应符合SC/T 9103的规定。11 模式图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范模式图参见附录B。附 录 A(资料性)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结构图 海水综合池塘结构俯视图见图A.1。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结构剖面图见图A.2。图 A.1 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结构俯视图 图A.2 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结构剖面图 附 录 B(资料性)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模式图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模式图见图B.1。环境与池塘要求 前期准备 苗种放养 饵料投喂 养成管理 起捕 养殖尾水排放 1 底质:池塘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2 水质: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盐度1525为宜。3 池塘结构:

15、长方形、东西向,面积20亩30亩,水深1.3米2.0米。池塘内开挖环沟或纵沟,滩面占比不大于50%,单块滩面1亩2亩,环沟深1.0米1.5米,滩面水深0.3米0.5米,滩面平坦,涂质柔软细腻结实。4 进排水设施:设置独立的进水、排水闸门与拦网设施,进水口设置网目60目以上筛绢网,排水处安装网目20目防逃网。5 增氧设施:以底增氧设施为宜,均匀布置于环沟中,每1亩池塘配套增氧机功率为0.10千瓦0.20千瓦;水面增氧搭配水车式增氧机或耕水机,每亩池塘配套功率为0.15千瓦0.30千瓦。6 隐蔽物及其他:设置网片、塑料框等设施供蟹类隐蔽栖息,并在滩面设置防护网,可在堤坝四周设置防逃网。养殖缢蛏的池

16、塘可在养殖区域铺设底铺网 1 除害消毒:干露滩面,用网目20目40目筛网淌袋刮除滩面敌害生物。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进行消毒,药效消失后进水,见表1。2 进水:放养前10天15天,第1次进水淹没滩面30厘米,进水宜选在晴天进行。3 饵料培育:苗种播撒前7天10天,培肥水质,使水色呈浅茶色或浅绿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1 苗种:贝类宜选择缢蛏、泥蚶、青蛤等种类;虾类宜选择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等种类;蟹类宜选择三疣梭子蟹或拟穴青蟹。宜采用贝-虾、贝-虾-蟹组合。具体推荐贝-南美白对虾、贝-南美白对虾-青蟹、贝-脊尾白虾-青蟹,贝-脊尾白虾-梭子蟹等四种模式。苗种体表洁净、肢(壳)体完整、规格均匀、

17、活力强。南美白对虾苗种还应检疫合格。2 贝苗放养:泥蚶和青蛤放养规格为200粒/千克400粒/千克,放养密度为400粒/平方米500粒/平方米为宜。缢蛏苗规格为3000粒/千克5000粒/千克,放养密度以400粒/平方米500粒/平方米为宜。青蛤3月4月放养为宜,缢蛏11月至翌年4月放养为宜,泥蚶10月至翌年5月放养为宜。选择晴暖无风天气,将贝苗均匀撒播在滩面上。3 虾苗放养:南美白对虾应选择体长大于0.8厘米虾苗,脊尾白虾应选择抱卵亲虾。南美白对虾放苗水温应在22摄氏度以上,首茬放养为4月5月,多茬养殖放苗间隔45天以上。脊尾白虾抱卵亲虾放养时水温应在18摄氏度以上,分别在4月5月和8月9月

18、放养。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进行。南美白对虾虾苗放养密度以1万尾/667平方米2万尾/667平方米为宜,脊尾白虾抱卵亲虾以0.5千克/667平方米1千克/667平方米为宜。4 蟹苗放养:梭子蟹苗种符合DB33/T 395.1的规定,青蟹苗种符合DB33/T 398.1的规定。梭子蟹放养以5月6月为宜;青蟹春苗放养以4月5月为宜,秋苗以8月9月为宜。放养密度见表2和表3。1 饵料选择:虾蟹类以配合饲料为主,饲料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蟹类育肥育膏期搭配肌蛤、蓝蛤等鲜贝。2 投饲方法和投饲量:以投喂虾类配合饲料为主,饵料散投在池塘四周的固定滩面,早晚各投喂1次。青蟹饵料投饲符合DB

19、33/T 398.2的规定。饵料投饲量和投饲方法见表4,实际操作中视生长、天气、水质等情况适当调整,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1 水质管理:水体保持浅茶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为宜,每月适时添换水1次2次。2 日常管理:每日定时巡塘,观察水色变化和养殖生物的活动、摄食及健康情况。定期监测水质,及时清除敌害,科学增氧,做好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4 病害处理:发现养殖生物发病或死亡,及时捞出,检查病因或死因,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符合SC/T 7015的规定。1 时间:养殖个体达到上市规格后适时起捕。南美白对虾在水温降至18摄氏度之前起捕完毕;梭子蟹雄蟹自9月陆续起捕上市,控制雌雄比例在5:110:1,至10月底起捕结束,雌蟹在体肥膏满时起捕上市。2 方式:蟹类宜采用笼捕或干塘捕捉,虾类采用地笼多次捕捞,脊尾白虾也可采用罾网进行捕捞。贝类采用人工起捕。养殖尾水不直排,排放应符合SC/T 9103的规定。图B.1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