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麻和骨关节损伤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2005年5月基本知识l脊髓灰质炎病毒l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l胸腰段多见l90%发生于下肢l目前我国基本消灭病因与症状表现l小儿麻痹症是病毒感染性传染病l病毒从患者鼻咽分泌物及粪便中排出,再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染给他人l临床症状表现:l急性期先出现高热、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数日后则出现肢体肌肉迟缓性瘫痪。l发病超过2年,瘫痪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挛缩,肌力低下,骨关节变形,患肢短缩,负重力线异常,肢体发生畸形,不同程度的丧失功能,为后遗症期。常见畸形l马蹄足畸形:马蹄足畸形:主要是因小腿后部肌肉(腓肠肌、比目鱼肌)挛缩,足背屈肌力减弱所引起。l内翻足畸形:
2、内翻足畸形:主要是因足内侧的肌力较强,足外侧的肌力较弱,失去平衡所引起。l外翻足畸形:外翻足畸形:主要是因足外侧的肌力较强,足内侧的肌力较弱所引起。l高弓足畸形:高弓足畸形:是因足内在的肌瘫痪、跖筋膜(足底)挛缩所致。l锤状趾(爪形趾)畸形锤状趾(爪形趾)畸形:因足内在肌挛缩所引起。l跟行足(仰趾足)畸形:跟行足(仰趾足)畸形:因小腿后部肌肉(腓肠肌、比目鱼肌)瘫痪,足背屈肌力较强引起。髋、膝部畸形l髋关节屈曲畸形:因臀肌瘫痪,髂腰肌(髋关节前部肌)肌力强所致。l膝关节屈曲畸形:因伸膝肌(股四头肌)瘫痪,屈膝肌(腘绳肌)肌力较强所引起。l膝关节反张畸形:因屈膝肌瘫痪所引起。l膝外翻畸形:由于骼
3、胫束(位于大腿外侧)挛缩所引起。l脊柱侧弯:因两侧腹肌、背伸肌肌力不平衡,或一侧下肢短、骨盆倾斜所引起。l 肢畸形:有肩关节半脱位、肘挛缩、腕下垂、猿手等,较少见。社区康复目标l主要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运动功能l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l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能,提高生活质量,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l因此,应针对患者的年龄、障碍程度、心理状况、主观要求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方案。运动疗法l肌力训练 l股四头肌 l髂腰肌 l臀肌 l胫前肌 l牵伸练习 l增加踝背屈 l增加伸膝 l增加伸髋 l步行训练l训练前准备 l平行杠内训练 l室内行走 l室外行走 运动疗法
4、的注意事项l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以主动为主;l根据病情选择锻炼方式和运动量,运动量应从小到大,逐步适应;l做被动运动用力要轻柔、缓慢、忌用力过猛,幅度过大;l站立、步行训练应在肢体负重力线正常、关节无明显畸形情况下进行,以免加重畸形。作业治疗l为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可选择一些特定的作业活动以增强四肢协调性和灵活性,如采取泥塑、制作手工艺品、踢球等方法训练上、下肢功能,注意要根据患者年龄、职业和兴趣等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矫形手术后训练l运动疗法l辅助器具固定辅助器具的应用l由于残疾的部位、程度不同,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环境和目的要求不同,辅助器的结构、名称也各不相
5、同。主要有支具、矫形器、固定器、助行器和轮椅等,所用材料也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石膏、木材、皮革、金属和各种塑料等。辅助器具的应用原则l选用辅助器具前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和制作。l配戴某些辅助器具前要进行有关训练,如应用拐杖前须进行上肢肌力训练。l使用过程中密切指导,发现问题即时修改。l随着患者生长发育即时更换辅助器具。训练评估l在小儿麻痹症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功能评估。l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康复训练后,功能的改善情况,并针对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以取得更好的效果。l对前一阶段训练的总结,也是开始下阶段训练的基础。Work with him
6、 as a partner,not a patient!骨关节损伤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骨关节病伤l社区中较多见,主要由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以及骨折引起。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日常生活不能自理。l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训练,有利于减轻、避免或延迟残疾的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l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患,以腕、指(趾)最为常见,全身关节均可受累。l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病因较复杂,与受凉、受潮、过敏、遗传、内分泌失调和免疫等有关。症状表现l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初期或急性发作期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个关节疼痛、肿胀、僵硬、
7、曲伸不便,特别是对于肩、肘、髋、膝等大关节,由于其疼痛剧烈可导致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进一步发展,可造成关节变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受累关节越多,运动障碍的程度就越重,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也就越大。l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是由关节滑膜炎开始,继而发生腱鞘炎、关节软骨面及软骨下骨制质破坏、韧带断裂、关节强直、脱位和关节畸形等,还可有关节外的变化,如心、肺病变和肝脾肿大等。社区康复训练目标l控制炎症,减轻和消除疼痛,避免发生关节的破坏。l保持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发生关节挛缩和畸形。l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树立康复信心。康复方法l休息和轻度活动l预防关节挛缩l运动训练l物理疗法l作业活动l辅助器具
8、使用l生活设施改造l传统康复疗法强直性脊椎炎l是脊柱的一种风湿性病变,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背部强直,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韧带、关节囊、肌腱的骨附着点的炎症反应,并可在椎体各面产生新骨和逐渐融合,形成脊拄强直。症状与表现l强直性脊椎炎的症状表现不尽相同,初发症状常为髋部和腰髋部疼痛、僵硬感,尤其早上起床时明显,常伴低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及僵硬感自下腰逐渐上移,脊柱活动受限越来越明显,最后整个脊柱僵硬、强直,出现驼背畸形,严重时呼吸功能也受影响,患者甚至卧床不起,行动不便。康复措施l休息l姿势l运动疗法 剧烈的运动会使关节受损,不宜采用l按摩 用滚、按等手法按摩脊
9、椎及两侧肌肉l温热疗法 可止痛和减少强直,如卧前热水浴和热敷l夹板和矫形器 可短期使用,但不宜长期应用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主要针对髋关节功能障碍,进行穿脱鞋袜、裤子、下蹲及行走训练骨关节病l骨关节病又称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软骨边缘骨质增生。最常侵犯膝、髋、腰、颈等负重关节。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尤其活动后疼痛加剧,可伴有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症状表现l关节疼痛 由于关节的炎症刺激及软组织肿胀压迫所致。l关节活动受限 早期是由于疼痛、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引,后期可因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孪缩,骨关节破坏、增
10、生、畸形等原因使之受限。l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无力,主要由肌肉废用性萎缩及身体衰弱、体能下降所致。l关节承受力下降 由于关节的正常结构受到破坏,关节面磨损,关节周围肌无力造成。l关节畸形 晚期骨关节结构及骨质严重破坏,周围软组织孪缩可出现关节畸形。康复方法l合理休息l热疗l冷疗 l恢复肌力练习 l减轻关节负担l日常生活活动指导四肢骨折后的康复l各种类型的骨折,包括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经妥善处理后,均应进行康复训练。骨折后康复治疗一般分两期进行:愈合期(固定期)、恢复期(固定拆除后)愈合期(固定期)骨折经复位后固定或牵引2-3天,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与疼痛减轻时,应开始康复训练。此期康复的基
11、本方法是以运动疗法为主:l伤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方向主动运动,必要时给予助力。l在做牵引或被夹板、石膏固定的区域,当骨折端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即可开始有节奏的进行肌肉等长性收缩练习,以预防或减轻废用性肌萎缩及肌腱粘连。l骨折经用夹板固定后12周,即可开始进行带夹板的伤区关节小幅度的、无痛的主动运动,再逐步扩大活动幅度及用力程度。但必须注意避免做与骨折移位方向一致的运动,防止骨折端重新移位。l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和运动功能,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下床活动。恢复期(固定拆除后)l此期骨折已基本愈合,外固定去除,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关节活动范围扩大与肌力的迅速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
12、能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力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l注意:患者若有局部炎症,化脓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关节血肿、伤口局部有异物或骨折尚未复位时,应停止功能训练,需由专科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l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周围神经丛、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如挤压伤、牵拉伤、挫伤、撕裂伤、火器伤、注射伤等。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有:臂丛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症状表现l运动障碍:迟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l感觉障碍:局部麻木、灼痛、刺痛、感觉过敏、实体感缺失等;l反射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l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温度降低或增高,色泽发红或紫绀,无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脆裂等。康复方法l预防与治疗合并症l防止和减轻肌萎缩l增强肌力 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l使用夹板和矫形器,预防肢体变形和挛缩l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l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康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