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神华宁煤栆泉煤矿综掘二队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
目 录
第一部分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目标……………………………………2
2 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2
3 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10
4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12
4.1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基本控制措施……………………………………12
4.2 有痕无痕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16
4.3 不同频率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17
4.4 不同风险等级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18
5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办法……………………………………………… 19
第二部分 员工岗位规范
1员工通用安全行为规范……………………………………………………24
1.1 班前准备………………………………………………………………24
1.2 着装……………………………………………………………………24
1.3出入井及井下作业……………………………………………………24
2 各岗位规范……………………………………………………………… 27
2.1.1 队长……………………………………………………………… 27
2.1.2 党支部书记……………………………………………………… 28
2.1.3 生产副队长……………………………………………………… 29
2.1.4 机电副队长……………………………………………………… 30
2.1.5 生产技术员……………………………………………………… 31
2.1.6 机电技术员……………………………………………………… 32
2.1.7 带班班长…………………………………………………………33
2.1.8 下料班班长………………………………………………………34
2.1.9 生产班班长………………………………………………………35
2.1.10 电钳班班长…………………………………………………… 36
2.1.11 综掘机司机…………………………………………………… 37
2.1.12 胶带输送机司机……………………………………………… 38
2.1.13 刮板输送机司机……………………………………………… 39
2.1.14 维修电工……………………………………………………… 40
2.1.15 维修钳工……………………………………………………… 42
2.1.16 巷道维护工…………………………………………………… 43
2.1.17 检修工………………………………………………………… 44
2.1.18 锚杆支护工…………………………………………………… 45
2.1.19 小绞车司机…………………………………………………… 46
2.1.20 打眼放炮工…………………………………………………… 48
第一部分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23
神华宁煤栆泉煤矿综掘二队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
1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目标
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创建本质安全矿井,全面加强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特制定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控制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科学管理理念,走风险预控的新路,强化安全培训,提升各级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打造本质安全型区队。
奋斗目标:杜绝不安全行为人身事故,实现作业无违章、设备无缺陷、现场无隐患和管理无漏洞,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本质安全。
控制目标:消灭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努力追求零伤害。
2 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
通过对综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2部分对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划分,以及按照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重要指标进行划分,在掘进生产作业中员工可能会发生的主要不安全行为共75种。其中综掘工作面36种;炮掘工作面21种,综合类18种。
按照员工在做出不安全行为之前是否有意识,将其分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类型。对于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分一般违章指挥和严重的违章指挥两大类。
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做出不安全行为之前,已经过学习培训,掌握和了解规程措施条款,熟悉岗位操作标准,明知道怎样做才符合规定,但由于自身对不安全行为的价值认识上存有差距,在侥幸、麻痹等错误心理驱动下而做出的行为选择,属明知故犯行为。
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做出不安全行为之前,对规程措施、岗位标准不知情或知之甚少,对自己的行为过错没有意识到或根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对错,自身安全辨识能力不足,大脑没有认识到行为的不安全性所致,有的事后可察觉到,有的一直没察觉。
附表:《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
类
别
序号
不安全行为描述
行为痕迹
频 次
风险等级
有痕
无痕
高
低
特大
重大
中等
一般
低
综掘工作面
ZJ-03
综掘机在空顶下故障停机处理时,进行临时支护前司机未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
●
●
ZJ-04
将综掘机开到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地点进行检修,人员经过综掘机行走区域
●
●
●
ZJ-05
未按要求装卸火工品
●
●
●
ZJ-06
没有按照规定、正确的方法处理瞎炮
●
●
●
ZJ-07
综掘机司机在空顶下交接班,空顶下检修设备
●
●
●
ZJ-08
掘进工作面贯通时从空顶下行走
●
●
●
ZJ-09
综掘机等开机前,司机未检查安全保护和警示装置,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
●
●
ZJ-10
检修胶带输送机误启动;胶带输送机运行中处理胶带跑偏、更换拖辊;违章跨越运行中的胶带;
●
●
●
ZJ-11
检修刮板输送机误启动;刮板输送机运行中处理漂链
●
●
●
ZJ-12
割煤时,综掘机司机将身体的部位伸出操作台
●
●
●
ZJ-13
割煤时超循环进度作业
●
●
●
ZJ-14
停止截割,退机操作不规范,边退机边挂电缆,将综掘机停于空顶处
●
●
●
ZJ-15
综掘机司机割煤完毕后,进入空顶区观察巷道掘进工程质量
●
●
●
ZJ-16
临时支护移梁、永久支护架钢梁过程中操作不当,绞顶不实
●
●
●
ZJ-17
综掘机在空顶下故障停机处理时,人员空顶作业
●
●
●
ZJ-18
综掘机检修,检修人员在截割臂、铲板、运输机下方作业时未采取保护措施
●
●
●
ZJ-19
设备检修未断主隔离开关,未闭锁。停电后,未验、放电,未挂接地线
●
●
●
ZJ-20
工作面供电误送电、误操作
●
●
●
ZJ-21
回收设备未按规定拆卸物料,机件,带电作业
●
●
●
ZJ-22
特殊工种无证作业
●
●
●
ZJ-23
各工种未佩带防护用品或衣着不符合要求
●
●
●
ZJ-24
装药方式、顺序不符合规程规定,未设置警戒或设置的警戒距离不够
●
●
●
ZJ-25
综掘机未停机断电,进行换截齿工作
●
●
●
ZJ-26
打锚杆(锚索)眼、锚杆(锚索)安装过程中操作或操作人员配合不当
●
●
●
ZJ-27
人员操作喷浆机时出料口对准人员或喷浆时石子反弹
●
●
●
类
别
序号
不安全行为描述
行为痕迹
频 次
风险等级
有痕
无痕
高
低
特大
重大
中等
一般
低
综掘工作面
ZJ-28
巷道失效不合格锚杆不及时补打
●
●
●
ZJ-29
敲帮问顶工具不合适,人员站位及处理方法不当
●
●
●
ZJ-30
支护过程使用背顶等支护材料材质不符合规程规定
●
●
●
ZJ-31
火工品井下临时存放选择的地点不符合规定
●
●
●
ZJ-32
特殊施工前,作业人员未对巷内安全设施及设备、管线采取保护措施
●
●
●
ZJ-33
离开综掘机时不断电,截割滚筒不落地
●
●
●
ZJ-34
没有检查工作面拒爆,残爆情况
●
●
●
ZJ-35
操作钻机过程中出现异常未停机处理或打眼过程中钻机操作不当
●
●
●
ZJ-36
多人作业,人员配合不当
●
●
●
炮掘工作面
PJ-01
未按要求装卸火工品
●
●
●
PJ-02
没有按照规定、正确的方法处理瞎炮
●
●
●
PJ-03
启动耙斗机操作不规范,开机时钢丝绳运行范围内有人员
●
●
●
PJ-04
各工序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人员空顶作业
●
●
●
PJ-05
掘进工作面贯通时从空顶下行走
●
●
●
PJ-06
特殊工种无证作业
●
●
●
PJ-07
各工种未佩带防护用品或衣着不符合要求
●
●
●
PJ-08
临时支护移梁、永久支护架钢梁过程中操作不当,绞顶不实
●
●
●
PJ-09
装药方式、顺序不符合规程规定,未设置警戒或设置的警戒距离不够
●
●
●
PJ-10
检修刮板输送机误启动;刮板输送机运行中处理漂链
●
●
●
PJ-11
工作面供电误送电、误操作
●
●
●
PJ-12
打锚杆(锚索)眼、锚杆(锚索)安装过程中操作或操作人员配合不当
●
●
●
PJ-13
人员操作喷浆机时出料口对准人员或喷浆时石子反弹
●
●
●
PJ-14
巷道失效不合格锚杆不及时补打
●
●
●
PJ-15
敲帮问顶工具不合适,人员站位及处理方法不当
●
●
●
PJ-16
支护过程使用背顶等支护材料材质不符合规程规定
●
●
●
PJ-17
火工品井下临时存放选择的地点不符合规定
●
●
●
类
别
序号
不安全行为描述
行为痕迹
频 次
风险等级
有痕
无痕
高
低
特大
重大
中等
一般
低
炮掘工作面
PJ-18
特殊施工前,作业人员未对巷内安全设施及设备、管线采取保护措施
●
●
●
PJ-19
没有检查工作面拒爆,残爆情况
●
●
●
PJ-20
操作钻机过程中出现异常未停机处理或打眼过程中钻机操作不当
●
●
●
PJ-21
多人作业,人员配合不当
●
●
●
皮带运转
YZ-01
不走过桥违章跨越运行的皮带;从底皮带一侧直接钻到另一侧
●
●
●
YZ-02
皮带运行中从事更换托辊、处理更换清扫器等检修工作
●
●
●
YZ-03
运行中皮带护煤皮外翻,用工具往里捅,或在皮带运行中用铁丝绑挡煤皮
●
●
●
YZ-04
皮带运转中,焊接、割除转载点溜槽
●
●
●
YZ-05
在停止运转的带式输送机上行走或作业时未将启动开关闭锁或留人看管
●
●
●
YZ-06
煤仓未清理冲洗干净,进入煤仓检修
●
●
●
YZ-07
用水冲洗皮带巷带电设备如:高压电机、开关等
●
●
●
YZ-08
误启动皮带;未进行报警启动皮带
●
●
●
YZ-09
皮带运转时清理除铁器上的杂物
●
●
●
YZ-10
皮带运转中,用工具或其他物件直接碰触转动部位或贴近传动部位点检设备
●
●
●
YZ-11
皮带运转时用锹或其它东西处理底皮带上的煤
●
●
●
YZ-12
皮带运转中调整皮带跑偏,单人作业、无人监护
●
●
●
YZ-13
设备检修完毕后,拆除的防护罩、防护栏不及时恢复到原位
●
●
●
YZ-14
无防护措施,人员站在给料机刮板链上,观察煤仓堵口情况
●
●
●
YZ-15
甩掉皮带机保护开启皮带机
●
●
●
类
别
序号
不安全行为描述
行为痕迹
频 次
风险等级
有痕
无痕
高
低
特大
重大
中等
一般
低
YZ-16
皮带运转中,擅自手动调整主运系统张紧力
●
●
●
YZ-17
皮带机司机靠在顺槽皮带减速机或躺在移变上睡觉
●
●
●
机电检修
JD-01
设备检修中未采取验电、放电措施
●
●
●
JD-02
检修设备时,停机不闭锁;停电不挂警示牌
●
●
●
JD-03
带电检修、搬迁设备
●
●
●
JD-04
强行送电或未按规定执行停送电制度
●
●
●
JD-05
带电调整(重新吊挂)高、低压电缆
●
●
●
JD-06
清扫擦洗高压电缆上煤尘不按要求戴绝缘手套
●
●
●
JD-07
测试高压电缆时,未对高压电缆进行放电
●
●
●
JD-08
在高架溜槽内检修或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带
●
●
●
JD-09
起吊重物绑扎不牢固;起吊重心偏移
●
●
●
JD-10
起吊大件设备时站在被起吊物上
●
●
●
JD-11
起吊重物时,人员在重物或吊臂下方或重物运行前方停留
●
●
●
JD-12
吊放大件没有专人指挥
●
●
●
JD-13
安装设备使用手动葫芦载荷能力小于所吊设备重量
●
●
●
JD-14
焊接完毕未及时清理现场并再次洒水,未按要求留人看守
●
●
●
JD-15
气割作业时, 氧气、乙炔瓶放置的安全距离不够
●
●
●
JD-16
车工不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
●
●
JD-17
车床工作中,加工件未卡紧,工件飞出伤人
●
●
●
JD-18
操作人员在车床运转中,清理铁屑
●
●
●
JD-19
将保护甩掉不用
●
●
●
JD-20
用铜、铝、铁丝钩代替保险丝
●
●
●
JD-21
擅自调整电器设备保护整定值
●
●
●
JD-22
起吊设备、物件使用不完好的吊具
●
●
●
类别
序号
不安全行为描述
行为痕迹
频 次
风险等级
有痕
无痕
高
低
特大
重大
中等
一般
低
机电检修
JD-23
检修、安装起吊设备不重新打设锚杆,使用原巷道锚杆
●
●
●
JD-24
检修、安装起吊设备用铅丝代替钢丝绳套
●
●
●
JD-25
电气焊作业不进行瓦斯检测,灭火器,砂子或水管没有准备到作业现场
●
●
●
JD-26
煤电钻、信号综保不按规定试验
●
●
●
JD-27
井下打开电气设备前未检查瓦斯浓度
●
●
●
JD-28
在地面龙门吊下、车间内起吊重物时,不戴安全帽
●
●
●
JD-29
电气焊器具随意存放在井下,不及时收到地面
●
●
●
JD-30
电钳工没有按要求佩带瓦检仪
●
●
●
类别
序号
不安全行为描述
行为痕迹
频 次
风险等级
有痕
无痕
高
低
特大
重大
中等
一般
低
综合类
ZH-01
敲帮问顶不使用专用工具
●
●
●
ZH-02
冲洗巷道内煤尘直接用水冲电气设备
●
●
●
ZH-03
穿化纤衣服,携带违禁物品入井
●
●
●
ZH-04
酒后上岗
●
●
●
ZH-05
作业中不按要求佩带防尘口罩、不穿防砸靴或不戴安全头盔
●
●
●
ZH-06
无安全措施安排生产
●
●
●
ZH-07
安排未通过规程、措施学习考试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职工上岗生产
●
●
●
ZH-08
安全设施不齐全,强令工人作业
●
●
●
ZH-09
现场存在事故隐患尚未处理,强令工人作业
●
●
●
ZH-10
管理人员发现违章不制止、不汇报
●
●
●
ZH-11
在休息吃班中餐时,摘掉安全帽或安全头盔
●
●
●
ZH-12
井下作业不系安全帽帽带
●
●
●
ZH-13
上下班时间忙着交接班,提前离开岗位
●
●
●
ZH-14
井下作业时,私自拆卸矿灯和自救器
●
●
●
ZH-15
使用不完好的防护用品及工器具
●
●
●
ZH-16
在支护不全或有离层片帮的地方站立、休息
●
●
●
ZH-17
在井口20米范围内吸烟
●
●
●
ZH-18
在安全出口通道内放置其他物品,造成通道不畅通
●
●
●
序号编码解释:
1.ZJ—综掘 2. PJ—炮掘 3. YZ—皮带运转 4. JD—机电检修 7. ZH—综合类
神华宁煤栆泉煤矿综掘二队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
3 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观因素,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据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表现,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3.1 知识与技能缺陷
3.1.1 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教育方法不佳等,不能使作业人员准确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易出现盲目甚至野蛮作业等不安全行为。
3.1.2 部分员工不思进取,不愿学习三大规程,业务技能低、生产实践经验缺乏,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没出事故就盲目效仿,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因而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2 思想和情绪因素
思想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3.2.1 有无所谓思想的人,对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态度,视一些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为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
3.2.2 有麻痹思想、自以为是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视,做事马虎大意。
3.2.3 持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侥幸过关的态度。
3.2.4 由于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原因,导致情绪烦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与外界环境不能很好协调,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2.5 情绪急躁的人,由于求胜、赶时间心切,工作不仔细,易出现有章不循现象。
3.2.6 部分员工由于疲劳、体力下降、视力不佳、年龄偏大等生理原因,也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3 利益与管理原因
3.3.1 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安全,产生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3.2 规章制度、作业规程不完善,协调配合不当,监督检查不严,信息传递不佳等,也易助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4 生产环境影响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生产环境对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3.4.1 井下光线昏暗、视野窄,容易造成作业不准确,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误。
3.4.2 井下作业空间狭小易使操作动作变形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3.4.3 各转载点、采掘作业场所局扇及采掘机械噪声大,严重的噪声影响语言和声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4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1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基本控制措施
4.1.1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4.1.1.1 认真组织完成全年的安全技术培训实施计划。根据生产形式和能力变化、人员增减情况、设备更新、环境变化等因素,要改变现有培训组织方式,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培训,培训教师主要从矿内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必要时外聘有资质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
4.1.1.2 区队每天要利用班前会进行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的学习贯彻,要坚持开展班前岗位风险辨识评估、坚持开展“每日一题”安全知识的学习活动,通过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工作差错和操作失误造成事故。
4.1.1.3 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员工生产作业前必须做到“五思而行”即:做本项工作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做本项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有合适的工具?不适合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没有不去做。
4.1.1.4 每年矿里要组织开展不少于2期的全员事故案例培训教育,区队班组安全活动也要将事故案例教育做为一项主要内容组织学习,通过事故案例培训教育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
4.1.1.5 从控制不安全行为出发,对不安全行为人员还要进行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的错误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个性心理,端正安全态度,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
4.1.1.6 每年按安全活动计划,组织开展诸如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宣传等群众性的安全宣教工作,使全体员工通过安全文化力的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4.1.1.7 在现有安全培训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负责培训的部门要及时向矿领导提出申请,适当增加配备专职的安全培训管理人员。
4.1.2 强化安全管理
采取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奖励引导员工的行为积极主动向安全方面发展,通过惩罚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使员工知道不该那样做、不敢那样做。
4.1.2.1 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用责任追究手段来保证执行力度,做到违者必究,一视同仁,不搞下不为例,保持制度的有效性、连续性,强制约束不安全行为。
4.1.2.2 加大对不安全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强制监督纠正不安全行为。各级管理干部、专检人员、职能部门要以现场为重点,以不安全行为易发者为突破口,不间断的进行检查及安全小分队夜间突击性的抽查。
4.1.2.3 带班队长、班组长要加强现场作业行为的安全监管,及时纠正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处理执行连带责任,当班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带班队长、班组长负连带管理责任,其他人员负连带监督责任。
4.1.2.4 继续深入开展班组建设活动,通过创星级班组,激发员工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的热情。把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现场,使安全压力传递到每个作业人员,形成主动制止不安全行为、积极消除安全隐患的良好安全氛围,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4.1.2.5 将个人的经济利益与安全挂钩,通过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安全责任承包及加大安全在结构工资中的比例等方式,推动安全工作健康发展,促使员工关注安全。
4.1.2.6 各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带头不违章生产、不违章指挥,以“榜样”激励员工不违章作业。
4.1.2.7 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加点、超时疲劳工作。
4.1.2.8 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保安全作用,牢固筑起干部监管、员工自保互保、家庭协管的三道防线,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强大合力。
4.1.3 科学地选用人员,做到人机最佳匹配
4.1.3.1 各工作岗位和工种都有其特定的要求,要根据岗位设置要求科学地选择和配备人员,做到人机匹配。
4.1.3.2 积极开展岗位技术比武,从中发现优秀的岗位工,充实配备到重要、需要的岗位上。
4.1.3.3 鼓励员工加强岗位技能学习,确保业务上精一门、会几门。
4.1.4 改善作业环境
4.1.4.1 作业环境舒适,主要是使环境改善,员工操作设备时与周围环境的高低、前后、站、坐等能满足最佳状态,达到并保持作业人员能适应的状态。
4.1.4.2 各种作业空间的尺寸和机电设备的安设都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合理布局,充分考虑不同高低、胖瘦人员情况,做到可调整、可改变,并与环境舒适匹配。
4.1.4.3 作业地点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光照度。
4.1.4.4 噪声大的设备要采用消音设备及相应措施。
4.1.4.5 作业现场要保持环境整洁、设备卫生、标识清晰。
通过以上措施要使作业环境达到作业人员不因环境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使操作者身心愉快地去工作,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1.5 做好思想和情绪调解工作
员工因思想情绪的变化而影响正常工作的事件突出表现在:工资和福利待遇问题、工作晋级问题、与领导矛盾问题、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发生的问题等等。
4.1.5.1 各级领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解。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员工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出现问题和困难,有关领导和部门要妥善解决,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
4.1.5.2 要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和员工交流思想,了解掌握思想动态。教育员工热爱本职工作,随时掌握其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外界的不良刺激。
4.1.5.3 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要公平、合理,并按时发放。
4.1.5.4 员工的晋级要公正,不徇私情。
4.1.5.5 员工与领导者发生矛盾,领导者要理性对待,通过互相交流和谈心等方式加以化解。
4.2 有痕无痕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行为痕迹主要是看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是否可追溯。有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会留下一定的行为痕迹;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而不会留下可追溯的痕迹。针对上述行为的特点,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相应的管理手段推断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对于发现的有痕不安全行为重点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责任认定和相应的处罚。对于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必须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控制无痕不安全行为。
4.2.1 有痕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2.1.1 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发现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痕迹,必须要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并对不安全行为造成的隐患及时落实整改。
4.2.1.2 对于一般性质的不安全行为,对照安全管理条例相关条款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不安全行为,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于此类责任追究通报必须要下发通报全矿各单位,以此达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4.2.2 无痕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2.2.1 驻矿安监处、各业务管理部门、专检人员把定期与动态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原则上逢五、逢十进行一次,遇有特殊情况时具体调整;动态检查实行24小时不定时的对各作业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巡回检查。
4.2.2.2 安监处负责牵头,机动性的组织有关业务人员以“小分队”的形式,进行不定期的夜间突击抽查不安全行为。
4.2.2.3 各单位第一责任人每周牵头组织一次本区队定期的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巡查。
4.2.2.4 当班的值班、跟班矿领导、机关业务部门跟班人员、班组长、巡监员进行跟班巡查。通过上述四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检查,记录所发现的问题。
4.3 不同频率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分类,在具体工作中应重点对发生频率高的不安全行为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时进行纠正。对于发生频率低的不安全行为也要力求杜绝。
对于不同频率不安全行为要建立三违人员管理台帐,对不安全行为除罚款、停职待岗培训等处理外,按《三违处罚办法》考核。
4.3.1 低频率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3.1.1 对于低频率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重点由区队带班队长、班组长加强现场作业监管,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4.3.1.2 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对于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必须给予必要的处理。
4.3.2 高频率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3.2.1 对于发生频率高的不安全行为,要特别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关键的作业环节、重点的施工作业过程布置专人进行重点的盯防。
4.3.2.2 加大对高频率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对于重复发生不安全行为人员处罚处理在原基础上加倍。
4.3.2.3 对于通过待岗培训、罚款处理后仍反复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人员,给予强制长期待岗或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予以开除等行政处理。
4.4 不同风险等级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对于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等级划分参照本质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划分,划分了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5个等级。
4.4.1 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4.4.1.1 中等风险以上的不安全行为,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多人伤亡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管理要加强基础教育,从应知应会、自保互保开始培训,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工作作风,树立在岗一分钟、负责60秒的敬业精神。矿设立矿长安全奖励基金,重点奖励那些在安全生产上做出突出贡献,制止违章、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有功人员。
4.4.1.2 各级管理人员、安全专检人员突出重点地监督检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风险的不安全行为,加大对此类不安全行为人员的查处力度。对于屡教屡犯,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要做到铁的制度、铁的手腕、不留情面,经济处罚不能奏效时必须给予严肃的行政处分。
4.4.1.3 安全监察部门、业务保安人员、各级管理干部要抓住关键环节重点盯防,对于中等风险以上不安全行为如发现以上人员假检、漏检、失职、通人情私了现象,一律调离本岗位,特别严重的人员给予经济和行政双重处理。
4.4.2 一般风险、低风险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4.2.1 一般风险、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易引发零敲碎打的人身事故,因此在安全监督检查中也应予以必要关注,力求在矿井生产作业中消除各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4.4.2.2 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控制,力求把安全监督检查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点放在现场,把主要对象放在控制人的行为规范上,发挥班组长、群监员、巡监员的特定作用,不断纠正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和错误操作方法。各级管理人员、专检人员要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为表率教育员工,用关心爱护去帮助员工,以谈心走访形式感化员工。
5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办法
5.1 不安全行为的矫正
5.1.1 有意不安全行为矫正
5.1.1.1对于有意做出不安全行为的人员由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分析做出停职、待岗决定,并根据相关规定对其做出罚款处理或警告、记过、记大过行政处分决定。对于有意不安全行为人员的停职待岗培训,必须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强制培训。
5.1.1.2 对于停职待岗的不安全行为人员进行强制培训教育,必须先对其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认定,重点解决其侥幸心理驱动下有意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思想意识的原因排查,除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罚款等处理外,结合其违章原因,有针对性的选择如下培训内容:
(l)思想认识教育,由矿主管部门组织人员为其上好第一课,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2)对不安全行为后果认识;个人写出书面检查,深刻反省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3)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公司、矿相关安全生产文件及规程措施;
(4)本岗位危害因素辨识;
(5)相关事故案例;
(6)关于不安全行为对国家集体、个人造成后果的有关材料。
5.1.2 无意不安全行为矫正
5.1.2.1不安全行为人员因习惯性行为或工作失误、思想麻痹等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重点加强规程、措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经过不安全行为矫正,不重复发生者可不追究或不处分。对于无意不安全行为人员应重点培训如下内容:
(1)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