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3∕T 1168-2023 云花生产管理规范.pdf

上传人:se****n5 文档编号:44953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3∕T 1168-2023 云花生产管理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53∕T 1168-2023 云花生产管理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53∕T 1168-2023 云花生产管理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53∕T 1168-2023 云花生产管理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53∕T 1168-2023 云花生产管理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CCS B62 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11682023 云花生产管理规范 2023-04-25 发布 2023-07-25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T 1168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8)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

2、究所、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锐、牟婉婷、赵阳楠、邵青、刘海萍、童江云、刘昕、杨明珊、崔继梅、华蔚菡、李俊瑜、王佳麒、梁珈瑜、袁行、陈茜南、晏旭熙、聂晶、伍林、商雨、杨红朝、王苏天、李荣琼、叶玉、冯德党、王丽花、魏迪莉、李关艳、耿云霞、徐倩、李岩、马通。DB53/T 11682023 1 云花生产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云花的生产管理、能源管理、废弃物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规程、记录及追溯管理的通用规范和要求。本文件主要适用于鲜切花和盆花的生产管理,其他花卉的生产管理可参考本文件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

3、定义 GB/T 18247、GB/T 20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鲜切花 cut flowers 自活体植株上剪切下来专供插花及花艺设计用的枝、叶、花、果的统称,其内可包括切花、切叶、切枝和切果等。来源:GB/T 18247.1-2000,3.1 3.2 盆花 pot plants 栽培于花盆、花槽等容器中以观赏为目的的植物。来源:GB/T 18247.2-2000,3.1 3.3 植保产品 plant protection products 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化学合成或

4、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来源:GB/T 20014.1-2005,2.5.2 3.4 繁殖材料 propagating materials 可繁殖植物的种植材料或植物体的其他部分,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4 生产管理 DB53/T 11682023 2 4.1 繁殖材料 4.1.1 选择繁殖材料时,宜考虑产品的销售价格、消费者欢迎度、品种抗性及新颖性、环境适应性、地方特色等因素。4.1.2 使用他人的授权品种时,应得到品种权利人的许可。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宜申请品种权保护。4.1.3 不应选择或使用以下类型的繁殖材料:a)列入国家一级、二级

5、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且未依法取得采集许可的繁殖材料;b)未依法取得进口许可的进口繁殖材料;c)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繁殖材料;d)外观存在病虫害感染或危害迹象及生长不良的繁殖材料。4.1.4 不宜使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繁殖材料。4.1.5 繁育和定植繁殖材料时,应防止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并保证相关场所以及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和(或)容器清洁卫生、无有害生物,如:温室、育苗盘、花盆、剪刀、水壶、铲子等。4.2 土壤或基质管理 4.2.1 采用地栽种植模式时,宜考虑花卉的种类和土壤的疏松结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土壤。宜采用深松培肥、土壤改良、休耕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4.2.2 采用基质栽

6、培模式时,宜考虑花卉的种类和基质的透气性、水肥保蓄能力等因素,选择和配制适宜的基质,并使用与花卉种类、植株规格和具体用途相适宜的栽培容器。4.2.3 需要对土壤或基质进行消毒时,宜采用蒸汽消毒、高温闷棚等物理方式。采用化学方式消毒时,应考虑天气、环境、地势等因素合理施用化学药品,并严格遵循种植前的间隔期要求,不应使用国家和出口目的国禁用的植保产品。4.3 水肥管理 4.3.1 宜根据花卉种类特性制定适宜的灌溉施肥方案。宜通过土壤、肥料检测和田间对比试验,制定最佳肥料配比方案。4.3.2 宜优先使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进行灌溉和施肥。使用灌溉系统前,应确认灌溉系统相关设备校准或校验的有效性。使

7、用灌溉系统时,应确认灌溉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定期保养灌溉系统。4.3.3 灌溉时,应根据花卉种类、品种特性、生长发育时期、气象条件、土壤或基质的含水情况判断花卉灌溉的频率和数量,制定灌溉计划,计划内容宜包括目标植株、灌溉面积、灌溉日期、灌溉次数、单位面积单次灌水量、灌溉开始和结束时间、气象要求、灌溉前后土壤或基质水分要求、灌溉设备参数控制要求等。4.3.4 宜优先使用可持续水源进行灌溉,如收集的雨水、处理后的回收水。宜尽量少使用公共供水系统提供的水源进行灌溉。4.3.5 应定期进行灌溉用水水质检测,检测指标应至少包含 pH 值、EC 值。4.3.6 宜采用循环节水灌溉技术实现灌溉用水的循

8、环利用,应定期进行循环水水质检测,检测指标应包含 pH 值、EC 值、营养元素含量等。4.3.7 施肥时,应通过土壤或基质养分检测、流出液测定、植株检测数据,并结合观察花卉生长势判断其需肥情况,合理选择不同营养元素配比和肥效的肥料。4.3.8 使用动物粪便制作有机肥料时,应进行堆沤并充分腐熟,不应使用生活污水、污泥和垃圾堆制有机肥料。4.3.9 化肥的储存区域应清洁、温度适宜且阴凉干燥。有机肥料应储存在指定区域。DB53/T 11682023 3 4.4 环境调控管理 4.4.1 采用温室大棚栽培花卉时,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温室大棚,应根据花卉的不同品种和不同

9、生长时期的需求及时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温室大棚的棚高不宜低于 2.5 m,宜采用能够实现全程电脑监控的智能化温室大棚。4.4.2 采用露地栽培花卉时,宜具有喷水、遮光、防雨、保温等设施。4.5 植保管理 4.5.1 病虫草害防治应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八字方针。4.5.2 应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预防病虫草害,例如选择抗性品种、健康的繁殖材料、选择性除草、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健康等措施。4.5.3 应定期监测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宜每周或每两周监测一次,监测时应在代表性区域随机抽样检查病虫草害发生数量或程度。4.5.4 应优先采用

10、物理或生物措施防治病虫草害,例如利用黑光灯、黄蓝板等诱杀害虫,人工或机械捕捉害虫,人工或机械除草,保护天敌等措施。4.5.5 使用植保产品时,应根据病虫草害种类、花卉种类、植株生长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保产品。宜向当地植保站或植保专家咨询植保产品使用要求。宜使用生物产品和高效低毒产品,宜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不应使用国家和出口目的国禁用的植保产品,不应使用除草剂。4.5.6 使用植保产品时,应按照产品说明准确计算和配制植保产品,并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不应超量使用植保产品。应严格遵守植保产品用药间隔期要求。4.5.7 操作人员在配制和使用植保产品时,应按照植保产品包装或说明中标示的防护要

11、求佩戴口罩、面具、手套、防护衣帽、胶鞋等个人防护设备。应使用适宜的器具、器械进行称量、混合和施用,使用前应确认其校准或校验的有效性,使用时应确认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定期保养器具、器械。操作人员不应将植保产品带出工作场所。4.5.8 应及时处理或彻底清洗使用过植保产品的器具、器械,宜清洗 3 遍。处理和清洗过程中应避免与人直接接触,并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不应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内及水产养殖水体内等区域清洗。4.5.9 施药后如有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应将其用于未施药的植物上,且不应超过正常使用剂量。如需要倒掉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应用于法规允许的休耕地上。4.5.10 未用完的植保产品应储存在

12、原包装内,液态植保产品不应放置在固态植保产品的上方。植保产品的储存地点应安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远离其他物料,并设置有防火防盗设施。植保产品的储存设施应坚固、防止泄漏,并有处理泄漏的设施和器具。过期或弃用的植保产品应安全锁存并贴标。4.6 采收及采后管理 4.6.1 采收时期 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采收成熟度,并适时采收。应避免在高温和强光下采收花卉产品,宜在上午和傍晚进行。4.6.2 采收方法 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选择适宜的采收方法,采收时宜轻拿轻放。采收鲜切花时应选择茎杆基部木质化程度适度的部位,应确保切口整齐光滑。4.6.3 预处理 DB53/T 1168

13、2023 4 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选择适宜的预处理方式。常见的鲜切花预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清水浸泡、保鲜剂处理。鲜切花切离植株母体后应及时进行预处理。4.6.4 预冷 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气候条件和设施条件等因素适时预冷。预冷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时间。4.6.5 分级 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明确的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分级。4.6.6 保鲜或消毒处理 4.6.6.1 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选择适宜的保鲜或消毒处理方式。鲜切花和对乙烯敏感的盆花(如蝴蝶兰)宜作保鲜处理。4.6.6.2 使用保鲜剂进行保鲜处理时,应按照保鲜剂的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根据吸收情况还应适

14、时、适量补充保鲜剂。含银离子的保鲜剂宜现配现用,如配制完成的保鲜剂存在未能立即使用的部分,应避光保存,并在 3 d4 d 内用完。4.6.6.3 使用植保产品进行消毒处理时,不应使用国家和出口目的国禁用的植保产品。4.6.7 盆花出货前处理 4.6.7.1 盆花出货前应进行基质控水,避免因基质过于潮湿引起运输货损。盆花产品出货前 2 d 应停止浇淋或土壤给水,出货前 1 周2 周可停止施肥。4.6.7.2 需要催花的盆花产品出货前 2 周3 周可增加光照强度,需要控花的盆花产品出货前可降低光照强度。4.6.7.3 根据花卉种类特性,盆花产品出货前可加强通风透气以延长货架期。4.6.7.4 盆花

15、产品出货前宜进行套袋。套袋可选用无纺布或塑料材质,套袋规格应根据盆花成品规格而定,套袋后套袋的顶部应略高于植株顶面,高出 3 cm5 cm 为宜。4.6.8 卫生要求 4.6.8.1 应保证花卉生产、采收场所清洁卫生,宜配备卫生间和洗手设备。4.6.8.2 应保证花卉产品采收及处理中使用的器具和用水的清洁卫生,应及时清洗重复使用的器具。4.6.8.3 负责花卉产品采收及处理的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和操作规范。4.7 包装及标识管理 4.7.1 应避免在高温和强光下包装花卉产品。4.7.2 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储运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宜使用环保、可降解、回收的包装材料。

16、盆花的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颠簸、抗压硬度,外包装还应有通风透气孔。盆花包装纸箱内侧的四个角宜用与纸箱同高度的竹棍或木棍等材料进行加固。4.7.3 应根据相关标准、客户订单等要求在产品包装上标识必要的信息,如花卉种类、品种、花色、级别、装箱容量、生产单位、产地、采收时间等信息。不可倒置的产品包装上应用箭头、文字或图标等注明产品的放置方式。4.7.4 卫生包装应包括以下要求:a)应保证花卉包装场所清洁卫生;DB53/T 11682023 5 b)应保证花卉包装材料清洁卫生。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应及时去除异物、保持清洁。储存包装材料时应避免啮齿类动物、害虫、鸟类、以及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损害或

17、污染;c)负责花卉产品包装的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和操作规范。4.8 储藏及运输管理 4.8.1 应保证花卉储藏场所清洁卫生。4.8.2 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对储藏场所进行适当通风,调节适宜的温湿度。盆花的储藏场所宜通风良好、干燥,避免高温及阳光直射,呼吸旺盛型鲜切花宜冷藏。4.8.3 应根据花卉种类特性、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盆花宜选择有密闭功能和通风装置的运输工具,温带鲜切花宜冷链运输。4.8.4 运输时应按照包装标识的要求放置并避免挤压,不宜倒置的产品应避免倒置。4.8.5 运输时应避免花卉受阳光暴晒。4.8.6 宜避免在高温或严寒环境下

18、运输。盆花产品经过长时间运输到货后,宜尽快除去包装,将植株放入有光照的环境中。4.8.7 应避免与易产生乙烯的水果、蔬菜等产品混杂储藏、运输。5 能源管理 5.1 应对使用的能源类型进行识别,并按照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进行分类。5.2 宜使用低能耗设备,农业设备应定期维护。5.3 宜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6 废弃物管理 6.1 应对废弃物进行识别,并按照有机废弃物、可回收废弃物、有害废弃物、生产废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分类。6.2 宜对有机废弃物做堆肥处理或用于种植基地地表覆盖,如花枝、花叶等。堆肥场所应为固定场所,并采取防止雨水淋洗的措施,降低堆肥渗滤液对环境

19、产生负面影响。6.3 应对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回收或再利用,如纸张、塑料、金属等。6.4 应对有害废弃物应集中存放并交由专管部门回收处理,如废旧电池、过期或弃用的植保产品、化肥或植保产品包装等。6.5 应避免生产废水污染环境,如废弃保鲜剂、废弃染色剂等。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不应用于灌溉、采后处理等花卉生产环节中,不应排入水生生态系统。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中的废液处理方法处理含重金属的生产废水,如含乙烯拮抗剂的保鲜剂废液。6.6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排放应符合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7 人员安全管理 7.1 应对员工健康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应为员工提供职业健康安全相关培训和指导。7.2 应定期对

20、员工进行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培训,应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治安、消防、交通安全等宣传。7.3 应将安全卫生规程张贴在员工工作、生活的明显处,安全卫生规程宜包括:个人卫生规程,皮肤伤口的包扎,机械损伤应急处理,传染病、疫病报告制度和防护知识,设置吸烟、饮食和喝水的特定限DB53/T 11682023 6 制区域,公共安全警示,高空坠物提示,高温提示,特殊操作时个人防护设备的穿戴提醒,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内容。7.4 应建立应急程序,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应急程序应使用员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或)图表清晰地张贴在生产活动区域。7.5 每个种植基地应至少有一名接受过急救方面培训的人员。7.6 水肥、

21、植保产品、其他化学品和危险品管理负责人和(或)技术指导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或经验,并定期接受内部和(或)外部组织的相关知识的培训。7.7 应为配药、施药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应及时处理、清洗使用后的个人防护设备,一次性防护用品(如手套等)不应重复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应与植保产品、其他可能污染个人防护设备的化学品、其他服装和设备分开储存,储存区域应通风良好。7.8 应在危险或潜在危险区域,如废弃的深沟、易燃易爆品存放区、有害废弃物堆放处、保鲜剂废液存放处、植保产品和肥料存放区等,设置固定、清晰的危险警示牌。7.9 应在工作区、化学品存放区、药品配制区附近 10 m 范围内设置眼睛清洗设施,并

22、有洁净的水源、急救箱、急救指南,急救箱内物品确保齐全并可随时正常使用。7.10 应告知所有分包商和来访者安全和卫生方面的要求,并确保其在进入相关区域时遵循这些要求。8 规程、记录及追溯管理 8.1 应按照以下要求建立和保持如下规程和计划:a)生产操作规程;b)采收及采后处理规程;c)储藏及运输规程;d)繁育计划;e)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管理计划;f)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管理计划;g)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计划;h)废弃物管理规程;i)安全卫生规程。8.2 应根据以下要求建立并保持记录,记录应清晰、准确,记录应至少保存 3 年,记录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生产记录,包括繁育、土壤或基质消毒、生产、

23、采收及采后处理、包装、产品出入库、运输及销售记录等;b)灌溉记录;c)肥料使用记录;d)植保产品使用记录;e)能源使用记录;f)废弃物处理记录;g)设备、器具、器械维护校验记录;h)场所、设施、器具清洁消毒记录;i)投入品台账记录;j)培训记录;k)投诉处理记录;l)合作社内部检查记录。DB53/T 11682023 7 8.3 应建立和保持有效的投诉处理程序,应确保投诉处理能够及时跟进及处理,并做出改进和提高的方案。8.4 应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售出的花卉产品能够追溯到生产采收单元。8.5 应建立花卉绿色生产环保管理体系,减少对周边地区环境污染,尽量做到零污染。8.6 应在生产、采收、处理、储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中避免花卉产品被污染(或)被替换。8.7 对于花农合作社,合作社管理者应按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进行管理:a)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控制规程;b)每年对合作社成员进行一次内部检查,负责内部检查的人员应熟悉并掌握本文件的要求;c)根据本文件指导和规范合作社成员使用生产投入品;d)每 3 个月收集并检查合作社成员的花卉生产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