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分层训练(十二) 登高 琵琶行 并序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停:刚刚停止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解析:选AB项,老大:年纪大了。C项,去来:走了以后。D项,掩泣:掩面哭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百年多病独登台 D万里悲秋常作客解析:选BA项,古义:突然出击。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C项,古义:借指晚年。今义:一百年。D项,古义:远离故乡。今义:距离十分遥远。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2、的一项是()A. B.C. D.解析:选BB项,均为介词,在。A项,动词,弹奏;介词,替。C项,第三人称代词,它的;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D项,连词,来;介词,把。4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间关莺语花底滑B终岁不闻丝竹声C铁骑突出刀枪鸣 D冰泉冷涩弦凝绝解析:选BB项,借代,“丝竹”代指音乐。其余三项均是比喻修辞。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是夕始觉有迁谪意B江州司马青衫湿C使快弹数曲 D妆成每被秋娘妒解析:选CC项为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其他三句均为被动句。6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
3、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人们称杜甫的诗为“”,称誉杜甫为“”。杜甫写了很多传颂千古的名篇,其中“三吏”为,“三别”为。(2)律诗通常每首,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第二联为,第三联为,第四联为。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律诗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3)行,又叫“歌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4)新乐府,是唐人模仿乐府诗却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诗。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主要人物。(5)教坊,唐代官办管理、的机构。(6)青衫,黑色单衣
4、,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答案:(1)子美现实主义李杜诗史诗圣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2)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3)自由(4)白居易(5)音乐杂技教练歌舞(6)司马青衫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3)琵琶行中借“梦”表现人物、寄托情思的诗句是“,”。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3)夜深忽梦少年
5、事梦啼妆泪红阑干8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这首诗的前两句已经被描绘成一幅画,请依据后两句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一幅可感的画面。要求:想象合理;描绘要有诗意;不超过50字。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画面二:参考答案:独自一人出门走向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二、类文阅读拓展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秋兴八首(其八)杜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
6、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诗人时年55岁,漂泊至夔州。昆吾、御宿:汉宫苑名,在长安一带,诗人年轻时曾与诗友畅游该地。紫阁峰:在长安附近,为终南名山。渼陂:湖泊名,传其水味、鱼味均美。彩笔:相传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此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辞藻富丽的文笔。9颔联的语序是颠倒的,请将其还原,并分析“香稻”“碧梧”前置对表意的作用。答:参考答案:“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将“香稻”“碧梧”前置,突出了稻米之香、梧桐之美,反映了昔日
7、长安(唐朝)繁华丰盛的情景,为诗歌所表达的“昔盛今衰”的主旨蓄势。10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参考答案:尾联中诗人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句写自己往昔曾经依仗才华文气,意气风发,一心想要安社稷救黎民,一展壮志抱负;后句写而今满头白发,遥望长安,国家残破,流落漂泊,壮志难酬,满心凄苦,从而突出了诗人因时光流逝、壮志未酬而产生的愤郁不平和伤感凄凉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答
8、:参考答案:晴天本无雨,夏季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用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1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目中的“招客”。(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
9、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三、仿真高考提能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秋雨叹(其三)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注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谁比数:没人关心。衡门:贫者所居。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10、的一项是()A“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B颔联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解析:选BB项,“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分析不当,应是以稚子的无忧来反衬诗人对民生困苦的时局的担忧。14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答:参考答案:诗人用“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指君臣失道的时局,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愤懑
11、之情。“泥污后土何时干”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希望天气好转,让百姓生活好转,暗指希望奸臣当道的局面尽快结束。尾联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元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注悰:欢乐,乐趣。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B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C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解析:选BB项,这两句并非真的是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是虚写。16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答:参考答案: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