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哦香雪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不少领导干部面对尖锐的话语和毫不留情的诘问,在镜头面前局促不安,有的干部甚至因此丢了“官帽”,而这些都表明电视问政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个醉汉不仅没有认识到闯了祸,反而还气势汹汹地质问前来处理事故的交警“前车为什么挡道”。吴祥同志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不说,还被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太惨了,你们一定要设法营救他。在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女教师过度集中生二胎,会让教育管理部门在人事安排上捉襟见肘,不少地方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
2、样的小碎步,以及不温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在南极的一个小岛上,一群企鹅正在嬉戏打闹,突然,闯进来一只海狗。于是发生了惨无人道的一幕。A B C D答案C解析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使用正确。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使用正确。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遍体”与前面的“浑身”重复。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使用正确。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也指性格温和。这里应为“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惨无人道”只用于人,而不用于动物,用错对象。2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人要更加坚定信念,珍惜青春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C站台工作人员帮助乘客爬车窗,不出事,群众认为是“人情味”,但是,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由此造成的责任谁来承担?这时还有人认为是“人情味”吗?D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才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4、。答案B解析A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中心”杂糅。C项,成分赘余,“如果”与“一旦”重复。D项,搭配不当,“只要”与“就”搭配。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青春短暂,尽管如此,。,。,只有积极向上。青年当享受“最好时代”,把握“最关键时代”但奋斗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还是在大街小巷穿行的快递小哥他们的脚步始终与这个时代合拍同行不管是在象牙塔里奋斗的莘莘学子当代青年有自己的奋斗范式,没有垮掉,没有“佛系”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结合“只有积极向上”分析,抓住“只有”,分析六句话,中“没有垮掉,没有佛系”,与“只有”照应,故应该放在最
5、后一空;据此排除A、C两项。结合句的“不管是”和句的“还是”分析,应依次排在一起;句中的“他们”应该是指前面句的“莘莘学子”和句的“在大街小巷穿行的快递小哥”所以放在后面,排除B项。故选D。4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妥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尊敬的主编: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翻阅。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高考在即,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时评类文章,并且务必要传达一下思考的角度,我将不胜感激。顿首2019年2月1日答:_答案“惠存”改为“保存”;“务必”改为“最
6、好”;“传达”改为“分析”;“顿首”改为“敬上”(或删掉“顿首”)。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惠存”用于别人保存自己的东西,这里用于自己保存,使用错误,应改为“保存”;“务必”语气过于生硬,可改为“最好”;“传达”和“角度”搭配不当,可将“传达”改为“分析”;“顿首”用于下级对上级,这里不存在上下级,可将其改为“敬上”或删掉。5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青春是坚定的、自信的,她就像浩瀚长空中驱散黑暗的一轮圆月,是她
7、让我们坚信,不管人生多么坎坷,最终一定会是圆满的;青春是_青春是_答案(青春是)激情的、火热的,她就像广袤苍穹里冲破乌云的一束阳光,是她让我们坚信,不管人生多么迷茫,最终一定会是光明的;(青春是)勇敢的、拼搏的,她就像辽阔大地上奔流不息的一条河流,是她让我们坚信,不管人生多么曲折,最终一定会是壮阔的。解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应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
8、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要找到合适的喻体,如“青春像”,然后按例句样式来仿写。二、阅读素养培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兵刘帆从抗战纪念城参观回来,8岁的我问兵:“你上过前线吗?”“这话也问,笑掉大牙!”“你就回答我,上还是没上?”“好样的!”兵,不急,坐在青石板上,招呼我:“想听,就坐。”“不坐!你快讲!”“行,你小子不去当兵,真是可惜了。”兵说道,“我们家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当兵世家。当然也是提着脑壳干革命的世家”湘水拍打河岸,兵望着远方出神。1944年,鬼子
9、打到我们这里。枪炮声噼噼啪啪,火光就像现在的落霞一样红。爷爷接到命令,天黑之前必须赶到茶山坳。爷爷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那里。接防阵地上只剩下一个士兵,他狠狠地指着对面:“狗日的鬼子,不停地进攻,兄弟,你多个心眼,对他们,开火,开火!千万不要心慈手软!”爷爷听了,连忙应允:“放心,我这杆枪,专打鬼子!”爷爷在枪林弹雨中像一团烈火,专等冲锋的鬼子向前,然后,出膛,开火,枪把子热得发烫。他说神枪手点射,就是一搭又一搭地送鬼子上路。民国三十三年冬,父亲十三岁。爷爷回家对奶奶说,要英杰快快长大,要奶奶好生带大孩子。“爷爷后来呢?”兵说爷爷开拔,去了哪里打仗也不知道。后来,来了一个人,他自称是爷爷的战友,
10、他说爷爷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很久很久才能回来。奶奶一听,急了,跺着脚一连串地说要去寻找爷爷爷爷的战友对奶奶说,爷爷是好样的,茶山坳他杀死了几十个鬼子,是英雄。这样行不?让孩子认我做义父,来人对奶奶说。将来孩子明白我手里的东西,就知道他的父亲去了哪里。孩子我带走,如果你实在不同意,我就将东西郑重交给你。说着,来人就脱下身上的军服,将兜里的东西递给奶奶。奶奶接住,对来人说孩子他爸嘱托我好生带大孩子,不管他在哪里打仗,孩子不能带走,孩子是我心头的肉。你不知道,孩子两岁时差点夭折,他爸长年在外,孩子的爷爷悲痛了几个月,托人写信逼迫孩子他爸才回家半个多月。奶奶说起这些,眼泪马上不争气地流淌出来。来人严
11、肃地说,嫂子不要悲伤,五年后,我再来,我答应过明伦兄,等孩子长大后,带他去部队。奶奶无言地点头,答应了来人。来人腿长,迈开了又合拢,敬了军礼,又对奶奶鞠躬才走。奶奶说,来人身手矫健,再三告诫不要让保长知道了,最后一步步警惕地远离村子。那时就有一种预感,感觉孩子他爸和他一样,越来越远。那些云啊树啊山啊,直直地在眼里模糊,然后消失,等到实在望不到的时候,奶奶紧闭房门,抱着父亲号啕大哭,真想一把锁锁好屋子这扇门。太爷爷知道后,又急又气,特别是听到儿媳妇的哭声后,对儿子大骂,言语犀利。不知什么原因,奶奶竟然不哭了。奶奶说,明伦是好样的,我答应他想方设法好生养大英杰。年后,鬼子投降了,明伦没有回来,转眼
12、又过了四年,其间发生了数次战斗。有一天县里采用公历1949年,之后村里人都忙土改忙生产。就在全家焦急盼望的时候,五年前来过的明伦的战友又来了。他给奶奶一张盖有鲜红大印的“烈属证”,同时,他说要带明伦的儿子英杰走。他说要带到部队入伍,实现明伦生前的嘱托。奶奶号啕痛哭,之后说,为了新中国,明伦的血流进了土地,但并未流完,他的血还在英杰身上。父亲随着来人到了部队,参军,1952年到了朝鲜战场。之后就有了我,1979年2月,我所在的东线部队在北越的高平至谅山段攻击敌人。兵说着,潸然泪下。兵哽咽着:“哪一次,我们不是上最前线?”原来兵的爷爷,他的名字刻在抗战纪念城的碑上。兵说,衡州保卫战后,爷爷接受党的
13、秘密指示,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准备去延安,在湘鄂赣一带遭到国军围剿,不幸遇难“爷爷的战友给奶奶带了什么东西?”兵坐在湘江边,望着远处说:“你真想知道吗?”“是。”“那是一颗红五角星,奶奶给了父亲,父亲给了我。”兵缓缓道出。十年后再去寻找兵的时候,兵已经不在了。而我头上,也戴上了五角星。(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膛,开火,枪把子热得发烫”运用动作和细节描写,表现出爷爷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揭示了战斗的紧张激烈。B文中“预感”一词,写出了奶奶担心保长会知道来人的事情,以及感觉爷爷将离自己越来越远再也不回来的害怕心理。C文中多处故意不
14、点明来人给奶奶带来的东西是什么,既设置悬念,又为后来父亲随爷爷的战友到了部队埋下了伏笔。D红五角星是革命精神的象征,也是理解“兵”的故事的关键。它跨越时空,见证了一个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答案B解析B项,“写出了奶奶担心保长会知道来人的事情”不当,原文是“奶奶说,来人身手矫健,再三告诫不要让保长知道了,最后一步步警惕地远离村子”,说明担心保长知道的不是奶奶,是爷爷的战友。7“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线索:是小说故事的引发者和串联者,贯穿全文。推动情节:“我”是故事发展的参与者,由于“我”的不断发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我”受“兵”一家三代人革命精神的感召
15、,最后也戴上了五角星,深化了革命精神激励人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应注重从三个方面思考,即“我”在线索、情节、主旨等方面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内容分条叙述。本题中,“我”是小说故事的引发者和串联者,贯穿了全文,因此,“我”是本文的线索;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我”是小说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从主题思想方面来看,文章最后写道“而我头上,也戴上了五角星”,这说明:“我”受“兵”一家三代人革命精神的感召,深化了革命精神激励人的主题。8小说题目是“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爷爷的故事,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题目中的
16、“兵”,表面上指主人公“兵”,实际上指小说中的兵群像,而爷爷是兵群像中的一个。小说中“爷爷”的故事,是所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缩影;正因为有了他的经历,才使“爸爸”和“兵”走上了革命道路。小说重点写“爷爷”的故事,强调了革命先辈精神的引领作用,凸显了革命精神永不灭、红色基因代代传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文中相关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从人物形象上看,“兵”一家几代都为兵,所以题目表面上指主人公“兵”,实际上指小说中的兵群像,而爷爷只是其中的一个;从情节上看,小说中“爷爷”的故事,是所有老一辈革命家保家卫国的缩影;正因为有了他的经历,才使“爸爸”和“兵”走上了革命道路;从小说的主题来看,小说重点写“爷爷”的故事,强调了革命先辈的引领作用,凸显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