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结合浅析以色列议会选举制的形成论文关键词以色列 比例代表制论文摘要以色列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其政治体制大都沿袭西方传统,但由于其特殊历史的积淀与现实国情的需要,使其选择了一种与西方大多数国家不同的议会选举方法,即比例代表制。以色列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其政治体制大多沿袭西方传统但议会选举采用的是与西方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比例代表制,即:将全国划分为一个选区,18岁以上的公民对政党进行不记名投票,再根据政党在选举中获得选票的比例分配议会的 120个议席 ,具体议员则由政党内部推选。除在前议会占据议席的政党具有参选资格外,其他政党只需征集 2500名合格选民的签名支持,并缴纳一
2、笔保证金即可参选。为什么以色列沿袭西方议会民主制而又不沿用其多数选举的办法?本文试图从其历史的角度浅析其采用比例代表制的原因。一、 比例代表制在以色列有着深远的历史源首先,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中实行的是比例代表制。犹太民族自从公元前 722年被亚述帝国灭国之后,一共经历了四次大的流散,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虽然同属一个民族,但彼此间在文化、语言、生活习俗、意识形态等方面差异巨大。两千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遭受的排斥凌辱及屠杀,也使所有犹太人心中怀着一个热切的愿望,即:回归巴勒斯坦,建立 自己的国家,坚持 自己的民族身份,享受自己创造的成果。在这一信念的驱动下,在有觉悟的犹太人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犹太
3、复国主义运动拉开序幕。1621年,英国犹太人亨利劳斯在他的犹太人的号召中发出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帝国的呐喊;1881年,俄国犹太人平斯克在他的 自我解放 中提出犹太人应恢复自己的家园的主张;1896年赫茨尔发表犹太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正式诞生 ;1897年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巴塞尔成立,早期犹太人的那些分散的,自发的小规模运动演变为有纲领、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政治运动。由于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所代表的犹太人遍布世界各地,彼此间的政治观念各异,对复国主义运动的许多具体问题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而为了实现复国理想,必须赢得全世界犹太人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必须兼容并蓄。赫茨尔等领导人认为:“一个内
4、部混乱的大规模的运动总比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构成的小规模的运动好些。”因此,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选择了具有广泛参与性,且不需分区的比例代表制。世界各地的犹太团体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群众即可选出代表参加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参与复国运动的具体事项。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领导下,犹太民族的潜在力量被唤醒,生活在各地的犹太人联结成一个民族,共同为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不懈奋斗,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最终于 1948年实现奋斗目标,建立以色列国。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许多成员在建国后也成为议员,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思想观念和组织方法带进了以色列的议会,继续影响以色列的政治生活。其次,在伊休夫 自治机构中
5、实行的是比例代表制。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开展,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社团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并且力量逐渐壮大,亟需成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1920年,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积极支持下,伊休夫选出一个民族代表议会,负责处理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事务。在其领导下,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自治机构,实现了对当地犹太社团的统一领导与管理。1920年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后,根据国联委任统治书第四条规定:“一个适当的犹太办事机构应得到承认,以便就涉及建立犹太民族家园及巴勒斯坦犹太居民利益的经济,社会以及其他事务,同巴勒斯坦行政当局进行协商和合作,”承认 1920年成立的巴勒斯坦民族委员会为
6、犹太社团的代表机构 ,由其处理伊休夫内部的日常事务,并同英国当局保持联系。由于伊休夫并非主权国家,只不过是一个“国中之国”,在振兴民族,争取独立的过程中需要博得各个党派的参与和支持,因此“1930年,伊休夫自治体系中的最高代议机构伊休夫代表大会颁布选举条例,宣布实行直接的,平等的,秘密的和按比例的选举。”就这样,比例代表制得到合法官方的承认,成为被以色列民众广泛接受的一种制度,不断得以延续。综上所述,比例代表制在以色列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根深蒂固的影响,选择比例代表制是历史积淀的要求。二、犹太民族的民族特性使比例代表制成为最佳选择在 2000多年的流散岁月中,犹太人饱受歧视 ,排挤甚至是残酷的
7、屠杀,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也被迫走上同化的道路,希望放弃对民族身份的坚持就能获得一个被认可的安定的国民身份。然而“这些获得解放的犹太人已经放弃了犹太人的杼眭,但还没有完全成为德国人或者法国人。他们之所以不承认自己的民族,那是因为反犹太主义使他们对 自己的民族感到厌恶。但是德国人和法国人又拒绝接受他们他们失去了犹太区中的家,也没有得到另一个新家”。希特勒曾经也训斥他们,说“他们不是波兰人或者德国人,而是被文明的欧洲歧视和驱逐的犹太人”。这些痛苦的回忆深深的刺激了这些犹太人使他们极其缺乏安全感,对非犹太世界也失去信心,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坚信是由于没有 自己的国家才让六百万同胞残忍的被杀害,不愿在有一天也
8、许又有人会喊犹太人滚出去 的地方生活。他们强烈的渴望回到遥远的巴勒斯坦的民族家园,热切的渴望在那里不是作为外国人,而是作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国家享受各种机会,开始新生活。基于这种不安全感 ,他们怀着一种强烈的复国渴望,对犹太事务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把生活看做是需要 自己自觉争取和维护的财富,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事务,有着强烈的自治意识。最初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部分犹太人 自发开展的,最初的移民活动是在私人的赞助下 自发得以完成的,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的犹太事务也是由犹太人自治自决的,自治意识早以深入以色列民众内心 ,成为他们的一个政治习惯。另外,对于一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 、在他国寄人篱
9、下、备受歧视饱经迫害的民族而言,政治独立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和政治参与热情无疑是最振奋人心的。对于每一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而言,国家的发展就是他们生存的机会,因此他们以空前的热情投身具体的国家事务 ,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共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具有广泛参与性 ,能给予每个人参政,发挥政治热情机会的比例代表制迎合了犹太人的心理需求 ,成为以色列建国后选举制度的最佳选择。三、建国初期特殊的国情要求采用比例代表制首先,以色列是一个由移民建立,且由移民构成居民绝大部分的移民国家,其主体民族是犹太人。1882年,俄国犹太青年开创“阿里亚” 运动前,在巴勒斯坦生活的犹太人仅 24万,但是到 1948年的66
10、年间,经历了六次“阿里亚”后,犹太人增至 65万人 ,其中 50万人主要是俄国和东欧的移民。以色列建国后又接纳了来 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万移民,使以色列的人口由建国初的 65万增至 1992年的509万。l5 因此 ,可以说以色列的犹太人绝大多数是移民及其后裔。而这些移民中既有来自欧美的阿什肯纳兹人 ,西亚北非的赛法拉第人,还有东方犹太人。在主体民族之外,以色列还有数 目众多的少数民族。据以色列官方统计,在以色列 500万人口中,犹太人 占81,阿拉伯人约占 17,其余 15是德鲁兹人,切尔克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总而言之,以色列的居民成分复杂多样 ,且随着移民的不断到来不断发生变化。
11、这些居民在语言文化 、贫富状况、社会地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政治倾向、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差异巨大,形成一个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多元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要使社会各阶层 ,各团体就某些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极其困难。为了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固,团结一致 ,抵抗外敌 ,需要一种最能反映各阶层需求,迎合各阶层利益的制度,伊休夫的比例代表制正好顺应了这种需求 ,因此得以继续沿用。其次,以色列政党繁多 ,党派林立。在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地区已经形成众多的犹太人政党。在他们的组织领导下,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迁徙,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并最终促成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因此,以色列的政党在以色列国家政治生活中
12、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必须为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以及其党员和追随者的利益而奋斗,而且还必需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照料他们 ,使他们感到 从摇篮到坟墓 都有所依靠。因而这些政党就不单纯是政治组织 (有的政党就是从移民组织演变而来)而且一般都拥有 自己的经济企业,基布兹 ,学校 ,工会 ,甚至保卫武装。可以说,在每个政党周围都形成了一个小的分立的犹太社会。” 因此这些政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都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其政治理想。由于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具有足够的实力或影响来改变这种林立的现状,因此只有继续坚持比例代表制,求同存异,才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再者,以色列建国初局势动荡
13、。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后,犹太复国主义者立即成立全国委员会,开始建国的筹备工作。1948年 5月 14日英国结束委任统治,本一古里安立即宣读独立宣言,宣告以色列国成立。然而阿拉伯联盟也没有给以色列喘息的时间,在其建国的次 日,立即向其宣战,发动猛烈地进攻。因此“在委任统治结束后仓促成立的以色列国根本没有经历一个有秩序的过渡阶段,只能最大限度的承袭伊休夫的政治制度和组织机构。”此外,以色列国小人少,不适宜划作若干选区;而且以色列 自建国以来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边界问题没有得到明确解决,也无法确切分区;源源不断到来的移民也需要一种可以表达心声的机制。因此,适应这些国情的比例代表制得到
14、以色列民众的一致认可。综上所述,比例代表制是在以色列特殊历史 ,特殊国情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结合。它具有广泛的参号陛和代表性 ,能够“更充分 、更正确 、更忠实地反映公众舆论” 已经深入犹太人心里,为众多犹太人所接受,成为他们的政治习惯,难以去除。而它本身所具有的合理因素和优越性也比较适合以色列驳杂分散的国情,因此它得以延续至今,成为独具特色的以色列政治的一部分,为世人所瞩目。注释 希伯来语,指巴勒斯坦犹太社团。 希伯来语,指犹太人因受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影响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前往巴勒斯坦定居的运动。 主要指中欧和东欧的犹太人及其后裔。 要指从 12世纪开始流散到荷兰,意大利等地的犹太人后裔。 主要指古代定居于两河流域的犹太人后裔。参考文献1美纳达夫萨福兰以色列的历史和概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46米夏埃尔沃尔夫佐恩以色列政治M奥普拉登,1983483英沃尔特拉克犹太复国主义史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2以阿巴埃班,犹太史M_E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415徐向群,余崇健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M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1091 15159以以色列概况M以色列新闻中心,1997107阎瑞松以色列政治M西北大学出版社,49雷珏_试析以色列比例选举制的形成J晒 亚北非,199743美劳伦斯迈耶今 日以色列M新 华出版社 ,19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