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47654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6页 共37页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发 展 规 划湖南省经济委员会二六年十月目 录前言 2一、“十五”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情况 2二、“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思路 8三、“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重点11四、加快湖南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28附表:湖南省 “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前 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内涵,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要求。“十一五”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

2、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技术创新有效机制,是技术创新工作的必由之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支撑。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根据国家和我省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战略目标,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对于政府鼓励和指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五”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情况“十五”期间,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突破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重点,以促

3、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产业技术进步为目标,加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产学研联合,积极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推进实施了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五”期间,全省共开发完成省级及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项目3144项,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302项,重点调度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30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15.69,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563项次,实施企业487家次,有292个项目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技术创新项目。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得到突破,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进我省十大标

4、志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十五”期间的技术创新活动,全省工业整体技术实力和技术水平较“九五”末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努力提供技术支撑,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我省2002年正式启动100个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以来,全省技术创新工作努力为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建成投产,标志性效果逐渐显现。一是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如华菱集团通过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已形成了涟钢“板”、衡钢“管”、湘钢“线”的合理产品结构,其中涟钢板带比超过53%,湘钢优钢比达到87%,衡钢专用管比达41%,有效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力元新材连续化带状泡沫镍占国际市场的30%以上,已成为全球

5、重要生产基地。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较快提升。泰格林纸、株硬、电力机车等企业引进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有效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加工水平,长城维用挠性电路板的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三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到2005年底,标志性工程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5家,其中华菱集团达到260亿元,中石化长岭分公司达140亿元,长烟、常烟双过百亿,成为全国烟草行业前五强。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株洲电力机车厂与西门子公司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合作开发,机车、地铁车辆的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大提高;株硬创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平台;中联重科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开发出高新产品,企业发展后劲十分

6、强劲,环卫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8%,汽车起重机市场占有率达25%;三一重工立足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拖泵、泵车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品牌地位,市场占有率达30%;株洲时代电子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成功的开发出领先于国内的数字机车系统,占领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并出口印度等国;长丰集团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使其汽车制造设备和整车检测线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加强与三菱等国外汽车公司的合作,越野车产品形成了高档、中档全系列产品格局。2、重点突破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促进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十五”以来,围绕我省重点支持发展的装备制造、冶金有色、烟草三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标志性工程,

7、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782项,这些项目新增投资近70亿元,新增产值220亿元,利税75亿元。同时,以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形成产业链和高技术产业化为目标,全省实施了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四个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近百个项目列入了专项计划,一批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湖南博云新材料公司和中南大学联合开发的“炭/炭复合材料航空刹车片”,打破了美英法三国对该产品的垄断和技术封锁,为我国航空工业和国防工业做出了贡献,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利德投资股份公司和国防科大联合开发的“厚膜电子浆料及其应用技术”,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对于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8、及家用电器的升级换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与湖南大学联合研发的“环己烷仿生催化氧化制备环己酮技术”,标志着将仿生技术应用于碳氢化合物氧化的这一世界难题已攻克。通过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突破,工业产业技术得到了提升,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冶金、软件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产业。3、全面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推动了全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健全技术中心。经过“十五”的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已覆盖了我省机械、冶金、有色、轻工、医药、化工、烟草、纺织、建材等主要行业,全省大多数重点骨干企业已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其中,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

9、公司、中联重科等11家企业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湘潭平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68家企业成为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二是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能力大大提高。全省79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并开发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产品和技术。2005年,全省79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410余项,新产品销售收入330亿元,专利申请数530项,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的技术开发费达到3.5%以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已占到技术中心总人数的10%。企业技术中心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4、充分发挥

10、社会科技资源作用,产学研联合迈上新台阶引导和推动全省工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并积极为广大企业搭建产学研联合舞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省一大批企业已分别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大等省内外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较好的产学研合作成果,产学研合作开发项目占到了企业开发项目总数的60%以上。涟钢技术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了“国家激光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分中心”,完成了“涟钢四轧钢厂粗轧辊激光处理”试验研究并正式投入使用。中石化巴陵分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与国内清华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合作,采用国产化技术,使己内酰胺能力达

11、到14万吨,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袁隆平院士合作,配套超级杂交水稻的推广开发的控释缓释专用肥已批量投产。中联重科与国防科大联合成立的中科北斗航电科技有限公司、华天酒店与国防科大联合成立的华天光电惯导技术有限公司等都是产学研合作的优秀高科技企业。在加强产学研联合的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组建了湖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湖南中南大学校企合作创新运作中心,建立了中国技术创新湖南信息网,为全省企业及时提供有关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和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不定期举办新产品新技术交易会、科技成果发布会,为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构建了交易平台,加快了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5、大

12、力推广应用新技术,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大力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按照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省工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远大、衡变、衡管、三一、长炼等大型骨干企业的ERP工程建设都有了重大进展,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衡管的一期ERP建设获得了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一等奖。数控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成熟技术在全省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一批企业通过这些新技术的改造应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如建华精密仪器公司、江雁机器厂等企业通过对CAD系统的升级改造并采用CIMS,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二是大力推广

13、应用量大面广的先进成熟技术。“十五”期间,加大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我省首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大温差合成氨气固可逆放热反应器”,在全省氮肥企业中推广面达95,全国推广企业近500家,推广面达60%;首创的“合成氨净化精制联产新工艺”,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己成功应用于国内数十家企业。但是,我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较快的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技术创新工作还不能满足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全社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不够。重生产、轻创新的现象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多;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问题尚未根本解

14、决,科技成果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影响和带动能力还不强。 全省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据统计,“十五”全省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0.66%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1%。省本级财政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各市州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也很不平衡,社会资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了一批成熟的或较成熟的高技术项目产业化。企业科技人才不够,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短缺,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二、“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思路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世

15、界高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球范围内的高技术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发达国家进一步将战略重心前移,同时加大中下游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力度。一是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通过专利、技术标准等手段控制产业高段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其全球垄断地位;二是为降低成本,将生产环节及应用性研究开发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承接世界高技术产业转移过程中,我省能够通过吸引更多的国外直接投资和先进技术,获得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知识流动和溢出的好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科技合作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利用全球知识储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十一五”是我省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国际国内竞争压力比较集中的时期。一是在

16、“十一五”期间,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技术壁垒、反倾销等方面的一些措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约束将进一步增强,我省长期以来建立在技术引进和仿制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压力。二是随着国内市场的全面国际化,高技术跨国企业将大规模进入,我省企业面临的技术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三是随着我省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转型,对高新技术产品及其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同时,我国能源和资源消耗持续攀升,对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这些都对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但是,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和科技活动的渠道将更加顺畅,国际市场需求的多

17、样化必然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创新机会。而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渗入,可以大大弥补我们资金、技术方面的不足,有利于提升我省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1、“十一五”技术创新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紧围绕湖南省“十一五”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提升全省工

18、业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2、基本原则坚持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原则,加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度,鼓励和推动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配置科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导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十一五”培育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大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先进技术装备技术创新的力度。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3、发展目标 1、重点提升

19、“十一五”培育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技术水平,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产业集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在全省工业领域中,形成100项有前瞻性的技术、30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产品,重点推广200项量大面广的共性技术。3、完成3000项省级及以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使我省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上一个新台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 %以上。4、全省500家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其中:120家成为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家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全省工业总销售收入的3%以上,主要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6、全省规模工业企业

20、90%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0%以上使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60%以上使用管理信息系统(MIS),40%以上使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MRP-II/ERP),电子商务得到较广泛应用。三、“十一五”技术创新发展重点1、机械装备(1)智能化工程机械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光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传感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卫星导航技术、软件技术、伪装技术、CIMS技术等。发展智能型压路机、智能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智能型大吨位工程起重运输机械、智能型路面冷铣刨机、智能型非开挖施工设备、具有军事用途的工程机械、高等级公路施工和养护机械成套设备等产品;无人驾驶和高原工程机械技术。发展隧道

21、凿岩机器人、无人驾驶推土机、无人驾驶压路机等产品;微型工程机械技术。发展小型多功能液压挖掘机、小型多功能铣刨机、多功能(或专用)道路综合养护车等产品。(2)汽车电子技术和多能源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等。发展电动汽车、多能源汽车、现代工程车辆、新型越野汽车、轿车等产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发展新型发动机、自动变速箱(AMT、CVT)、变分器、数字式汽车仪表总成、柴油电子喷射泵、共轨泵、行驶稳定系统、卫星导航仪等产品。(3)现代轨道交通技术和装备大功率交流传动技术、高速客运和重载货运技术、网络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和地铁轨道交通信息技术等。

22、发展高速和重载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新型地铁车辆、城市轻轨车辆、无轨电车等产品;大功率主变流器、高性能交流牵引传动控制装置、列车通信与网络控制系统、高速大功率牵引电机、城市轨道交通电机电控成套装置、铝合金车体、空气弹簧悬挂、盘型自动、电控制动等产品。(4)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技术和装备特高压、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特)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高温超导输电技术和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可靠性技术。发展750KV1000KV三相大容量、低损耗、低噪声、组合式变压器、可控电抗器、并联电抗器、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363KV及以上SF6断路器、126800KV智能

23、化、高可靠性GIS、500KV及以上隔离开关等产品。(5)新能源技术和装备风力发电技术、核电成套技术。发展1.5兆瓦及以上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1.2兆瓦及以上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变速恒频电机、核岛冷却剂主循环泵(包括高压安全注射泵、安全壳喷淋泵等)、核II、III级水泵、常规岛辅泵、安全阀、隔离阀、球阀等产品。(6)环保技术和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质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电站烟气脱硫除尘成套装置、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工业废水处理成套装置、大型垃圾焚烧锅炉、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以及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等产品。(7)节能技术和产品新型节电、节油、节煤技术。发展高效燃煤锅炉、

24、清洁燃料锅炉、蓄热式燃烧器、节能型通用风机、压缩机、高效能泵产品、高效率电机、新型节油柴油机等产品。(8)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高速超高速磨削技术、智能型开放式数控技术。发展高档数控磨齿机床、数控铣齿机床、数控双端面磨床、新型高质高效制齿刀、数控曲轴、凸轮轴磨床、数控插床等产品。2、电子信息(1)集成电路技术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技术,研究开发中央处理器、编解码集成电路等芯片,实现设计、封装、测试产业化。(2)软件技术开发金融、财税、教育、社保、出版、多媒体、数字机车和嵌入式软件,加快软件开发平台、软件构件、信息安全等基础软件、游戏等娱乐软件的开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操作系统、数据库

25、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软件。(3)新型元器件技术片式化、微型化、多功能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敏感元器件、激光陀螺、激光器、LED照明光源、电力电子器件、表面贴装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高频频率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等产品开发。(4)电子材料技术彩色滤光片、铬版、半导体硅片、导电复合功能膜、感光膜、太阳能电池硅材料、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及材料的开发。(5)网络与通信技术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业务控制与媒体处理技术、光通信技术、新一代导航技术、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和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技术、数字内容与应用开发技术,网管、网控系统、宽带

26、无线接入和下一代网络设备的技术研究,卫星导航定位通信机、高速宽带网络交换机、高速接入设备等通信产品的开发。(6)计算机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和高性能服务器技术、网络计算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高可信计算技术、普适计算技术、信息打印输出技术、智能计算技术。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高速路由器、信息安全等产品以及计算机终端、金融电子、板卡、打印机等外部设备。(7)数字音视频技术新一代音视频编码解码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网络电视技术、网络系统技术。发展数字电视、数字音频、数字卫星电视产品、数字有线电视产品、数字电视前端产品及各种接收卡、数字化家庭信息网络系统与产品以及数字电视机。(8)平

27、面显示技术液晶显示技术、等离子体显示技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研究开发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平板显示器和荧光显示器等新型显示器件。3、冶金纯净钢及超纯净钢、深冲及超深冲冷轧薄板、冷轧硅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高强度船用板、高层建筑结构钢板、新一代特殊用途普碳钢、硫系易切削钢、高硬线、焊线、低碳低硅拉丝用线材等精品线棒材,耐候板,压力容器用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管线用钢,汽车板,油气专用管深加工,机械加工用管,特大口径高压锅炉管,低杂质、低有害元素纯净铬系、锰系铁合金,高纯电解金属锰,高比表面积四氧化三锰等新产品及技术开发。推广普及精料入炉、富氧喷煤、干熄焦、高炉余压发电、高炉长寿、铁水

28、预处理、炉外精炼、高效连铸、高精度连轧、控轧、控冷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采用烧结余热、干熄焦、焦炉煤气、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和利用,煤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热风炉余热利用、焦炉煤气脱硫脱氰、高炉余压发电、气化冷却,连铸坯热装热送、电炉综合节能以及冶金过程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成熟技术。工艺及技术装备向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紧凑化、节能化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使高炉利用系数、吨钢综合能耗、转炉炉龄、综合成材率等一大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展智能技术,对已有或引进工艺数学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和再创新,形成钢铁生产各工序和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推进“过程自动化工程软件开发工具”和“工程平台”等前

29、沿高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加强过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成套工艺装备的产业化研究;建设新一代造船板研发平台;结合常规模型,应用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方法提高工艺精度和过程检测诊断水平;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钢铁材料成分设计、产品性能(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等)预报。(1)炼铁优化炉料技术、全精料炼铁技术、提高喷煤量技术、低硅生铁冶炼技术、延长高炉寿命技术、高炉专家系统的开发技术、综合节能技术、高炉大型化及其强化冶炼技术、高风温技术(1200以上)、高炉能源转换及生产清洁能源技术和高炉处理社会废弃物技术。(2)炼钢转炉静态控制与炉气分析动态控制技术、下渣检测与控制技术、高效供氧技术

30、、钢水成分温度直接测定与闭环控制技术、铁水“三脱”技术、少渣冶炼技术和低排放清洁生产技术。(3)铁水预处理及炉外精炼纯净钢和超纯净钢生产技术,精炼过程碳、磷、硫、氧、氮、氢的控制技术,炉外精炼和纯净钢生产用耐火材料的开发及使用寿命提高,纯净钢高精度、快速分析和检测手段,特殊产品需要的炉外精炼工艺技术、多功能精炼设备和工艺合理应用及优化。(4)连铸无缺陷铸坯技术,二冷优化控制技术,大方坯高效连铸技术、高速厚板坯连铸技术,超低夹杂连铸技术,板坯连铸辊列设计,板坯液芯压下技术,方坯及板坯连铸高品质钢种质量控制技术,钢的凝固控制技术和结晶器电磁约束技术。(5)轧制控轧与控冷技术,加热炉系统高效、节能技

31、术,薄规格热轧板卷生产技术,宽厚板轧机关健技术,在线快速冷却与温度精确控制与检测技术,轧钢工艺组织性能模型在线应用,轧钢过程数字模拟的应用,优质深冲板、高强度汽车板系列、镀层板系列开发与研究,虚拟技术在轧制技术中的应用研究。4、有色金属开发铅、锌、硬质合金、锑、铋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及矿山机械产品的关键技术。(1)矿山资源矿山深部找矿、探边扫盲和加大难采残矿综合回收利用及矿田成矿规律的研究。(2)采、选矿深部采矿方法、地压、岩石稳固性研究,大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资源保护性高效采矿综合技术研究,提高低品位硫氧混合锑矿选矿回收率研究,磨矿自动化技术,“充气式”浮选机应用,有效分离回收钨矿与大量萤石、方解

32、石等含钙矿物有效分离技术研究。(3)冶炼、加工生物处理重金属冶炼废水技术,生物冶金方法回收锌挥发窑渣、铜鼓风炉烟灰中金、银、铟、铜、锌等技术。加快无汞锌粉用高纯锌、纳米氧化锌等产品开发。钨冶炼技术,应用新技术提高钨矿资源综合利用率,开拓钨、钼产品应用领域,钽铌深加工产品、半硬态钽丝和硬态钽丝的开发,高性能、高稳定性超细硬质合金生产线的配套技术,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刀片槽型数据库。改进“水口山炼铅法”喷枪工艺、研究高铅渣还原工艺以降低废渣含铅技术,硫化锌精矿常压浸出工艺研究及溶液中脱氟、氯方法,红石粉提金工艺研究和从硫精矿中直接提金技术,窑渣富集银、铜镉渣中镉的回收利用技术,铟生产工艺等稀散金

33、属回收工艺研究,铍砷系列产品开发。锑粗炼工艺及粗锑除杂技术,工程塑料的浓缩阻燃料和阻燃母粒料等产品,二次砷碱渣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鼓风炉渣生产微晶玻璃技术和竖罐渣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铋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及铋精炼渣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实现铋深加工产业化。铋精炼渣综合利用,铋深加工产业化。5、医药(1)生物医药基因药物规模化制备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药物及药物靶标,特色基因治疗和基因药物,重大疾病相关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及基因疫苗技术开发;糖尿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血液病干细胞治疗技术,肿瘤纳米药物及纳米基因载体平台技术,蛋白质组与发育细胞学、抗生素、新型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应用于药物的研究与开

34、发,临床基因突变检测技术;采用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技术对化学制药、中药、生化制药进行技术升级,增加免疫调节药物产品品种;用发酵法生产埃博霉素B;深度开发人血浆系列产品;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研究和中药材优良品种繁育,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筛选或创造优良高产中药材新品种。(2)现代中药已上市中成药大品种,妇科千金胶囊、古汉养生精片、四磨汤、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优势品种和剂型的二次开发,天麻滴丸、松栀丸、冬盏花素冻干粉针、心血舒通胶囊、夏参和胃胶囊、妇女保健系列药品、中药抗艾滋病毒药物等一批中药新品种实现其产业化;茯苓、栀子、杜仲、厚朴、黄柏、黄连、罗汉果、金银花等中药材GAP规范化种

35、植;中药标准品产业工程研究,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中药提取、浓缩、纯化过程等工业制造技术,中药饮片技术。(3)化学制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品种和关键中间体,以氨甲环酸、拉米呋啶、替米沙坦、地红霉素、丙戊酸系列等为代表的止血药、抗病毒药、抗高血压、抗生素、精神病用药;口服和注射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粉针、琥珀酸舒马普坦胶囊、复方碳酸氢钠片的开发;缓释、控释、靶向、定量吸入剂、鼻腔给药、膜剂等新剂型以及新药小容量注射剂。(4)制药装备与医疗器械新式水针线、高速西林瓶线、粉针分装机等先进制药机械装备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顶替进口和扩大出口的医疗器械产品开发。6、食品(1)粮

36、食加工高规格淀粉糖、小包装大米、食品加工专用米、地方风味米、营养米、大米淀粉、大米蛋白、发芽糙米制品等产品开发;深度利用米糠资源开发米糠多糖、膳食纤维、米糠油,运用稻壳生产脱色剂和硅胶等技术。(2)食用植物油加工生物技术在油脂改性或结构脂质制备中的应用开发;双低油菜籽脱皮分离、冷榨、挤压膨化、低温浸出技术的研究;水酶法制油技术和油脂冷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3)畜禽肉类及蛋品加工鲜冷藏肉、低温肉制品、方便即食熟肉制品以及发酵肉制品等产品开发;畜禽内脏、脂及皮毛、骨、血等资源的综合利用,蛋品加工与保鲜技术研究。(4)果蔬加工及罐头制造果蔬贮运保鲜、果蔬罐头、纯果肉果冻、果蔬汁、果酒、果醋、果蔬

37、粉、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切割蔬菜、果蔬脆片等产品开发和果蔬皮渣的综合利用技术,柑桔、猕猴桃、藠头、黄花菜、湘莲、辣椒和竹笋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5)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鲜奶、纯牛奶、酸奶、含乳饮料等液体奶和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等产品开发。乳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乳制品的精深加工技术。(6)软饮料及酒制造茶饮料、乳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产品开发。白酒、低度果酒、黄酒生产技术。(7)精制茶加工无公害茶叶、有机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优质绿茶、花茶、云雾茶、银针、毛尖、茯茶等产品开发。(8)调味品、发酵制品及食品添加剂制造酱油、辣味调料等调味品开发;生物工程技术、膜技术等在调味品制造中的

38、应用,提高调味品的卫生质量和辣椒综合加工技术。(9)饲料加工高效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等产品开发;高效配合饲料产业化技术,高产饲料作物高效利用技术;中草药代替化学合成抗生素技术。(10)烟草制品降焦减害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卷烟新产品研制技术,“中式卷烟品牌”第二代保健烟技术开发,造纸法烟草薄片、CO2膨胀烟丝及在线式膨胀烟(梗)丝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卷烟加工工艺技术,制丝新技术、烟草育种技术等。7、化工(1)石油化工及延伸产品“煤代油”技术,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环己酮仿生催化氧化新技术,采用DCC化工型催化新工艺加工原料油技术

39、,加氢精制处理油品技术,SBS阴离子快速聚合技术;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生物柴油、醇醚混合物燃料、生物质能源、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应用技术,天然气利用技术;发展环己酮、丙烯、锂系聚合物、特种环氧树脂及配套料、乙苯-苯乙烯、聚碳级双酚A等高附加值、多功能新产品。(2)农用化工农药创制新品种进入田间试验并产业化,低毒、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品种、农药中间体、生物农药、植物农药,高效、超高效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等产品开发,水基化复配制剂等农药新制剂技术;多品种的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菌肥和生物活性有机肥等肥料精细化技术;合成氨联产甲醇双甲新工艺、节能型氨合成塔内件等氮肥企业节能降耗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3

40、)精细化工无机颜料、有机无机复合颜料、陶瓷颜料等高档颜料,高档汽车漆、高档建筑涂料、高档家具漆、光固化涂料等高档无污染涂料,高档染料、邻对硝基苯酚等中间体,皮革助剂类、胶粘剂类产品,皂素、双烯、去氢表雄酮、单宁酸类产品,柠檬酸盐系列产品,钠米级超细碳酸钙系列产品,氧化钴、锂盐系列产品,尿素、纯碱的下游产品,油脂加工、甲醇衍生物系列产品,硝酸系列产品等开发。(4)化工机械低压甲醇反应器、密炼机同步转子、变频调速等技术,E型密炼机在高档次子午胎的应用,提高硫化机产品的国产化率,钢丝带平板硫化机技术,消化、吸收美国自动化子午胎成型机技术并产业化,环形清洗技术及装备国产化。8、建筑材料(1)水泥和玻璃

41、2500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水泥工业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利用废弃物作为水泥生产原、燃料技术和装备;浮法生产线过程控制技术,浮法玻璃全氧燃烧技术,浮法玻璃表面改性技术,PDP基板玻璃制造技术。(2)建筑陶瓷和房建材料陶瓷节能节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绿色陶瓷新产品开发;健康、环保、节能、轻质、安全、耐久、低VOC环保型、抗菌型房建材料的生产技术,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技术。(3)非金属矿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纯硅材料新资源的找矿、勘察及提纯开发利用技术,环保用非金属矿物材料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非金属矿产品提纯、超细改性技术及设备,非金属矿产品改性、复合技术

42、;热塑性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工交行业用复合材料规模化制造技术,玻璃纤维环保型生产关键技术,其它满足战略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开发及产业化。9、轻工(1)造纸利用速生材造纸技术,木材高得率、高白度的化学机械浆技术,各种非木材纤维原料的备料、净化技术和设备,少污染和无污染制浆、漂白技术,纸浆模塑产品及制造技术,废纸处理、纤维回收等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技术,制浆造纸计算机集约控制技术;发展高性能、高档次文化用纸(高档新闻纸、中高档胶版印刷纸、低定量涂布纸、轻型纸),中高档包装纸(涂布白板纸、涂布白卡纸、精制牛皮纸),特种纸和功能性纸制品,高档商品浆和新型高效造纸化学助剂。

43、(2)陶瓷标准化、系列化陶瓷生产技术,杀菌陶瓷技术,陶瓷复合材料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新产品。(3)日化新型表面活性剂、酶制剂及新型助剂,各种适宜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洗涤剂和织物调理剂,洗涤产品的品质高档化、浓缩化、无磷化、液洗化;连续化带状泡沫镍,铅钙合金粉,无汞锌粉,电解二氧化锰(MnO2),锂离子电池材料和铅布材料;无汞碱锰电池、氢镍及镉镍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铅布铅酸电池、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产品开发。(4)制盐综合利用盐硝联产多品种功能盐生产技术,卤水直接制碱技术,食盐加碘以及适合各种用途的盐和盐化工产品开发。(5)塑料新型农用塑料,工程塑料,功能性、环保型聚氨酯人造革、

44、合成革系列产品和树脂,化学交联聚乙烯、高氯化聚乙烯、氟树脂、改性聚丙烯,铝塑复合板、芯层发泡塑料管材、抗老化塑料门窗、装饰材料等新型塑料建材开发;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技术,塑料接枝、共混、交联、功能化改性技术。(6)家用电器无氟制冷技术、环保节能型家用电器产品开发,变频技术、模糊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家电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7)皮革高档制革技术,新型环保制革助剂原料研究,制革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头层革的高档革比例工艺研究,开发利用二层革和新的原料皮资源;发展服装革、包袋革、家具革、汽车座垫革和优质、低污染新型皮化材料。10、纺织(1)化纤发展涤纶直接纺、粘胶

45、连续纺、无毒纺技术,开发特种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纤维、细旦与超细旦纤维、高仿真纤维、高强度模聚乙烯醇纤维、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产品。(2)棉纺织印染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工序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清梳联、并粗、细络联、紧密纺、喷气纺、中高支转杯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大力推广自动络筒、宽幅无梭织机,提高无结头纱和无梭宽幅布的比重。推广电脑分色和配色、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在线检测、电脑辅助设计及功能性整理、多种纤维混纺交织的一步法染整、棉麻高档织物的染整、化纤仿真织物的染整等印染后整理技术。(3)麻纺突破麻类纤维脱胶新工艺、新技术,改进化学脱胶或半脱胶技术,发展生物脱胶技术,苎麻带状精干

46、麻及牵切纺短流程生产技术,研究可控脱胶及改性技术,提高苎麻、亚麻、大麻、黄麻、竹纤维等麻类产品的加工深度,推广苎麻紧密纺、无梭织造及麻类织物染色、柔软和生物酶等后整理技术,改善麻类织物染色性能,加速麻类织物的防皱、防缩等后整理技术研究,改善麻纺织品的手感、消除刺痒、提高服用性能。(4)服装发展服装生产与设计新技术,采用立体裁剪和先进工艺流程,款式设计微机辅助技术,加速时装化和高档服饰研究,发展特色服装和麻类服装。(5)纺织机械加工与人机一体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采用微电脑、实现人机对话、在线检测、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发展化纤、染整、经编、苎麻等设备。11、军工(民品)开发并利用遥测、遥感、遥控

47、、激光、光电子、幅照、超低温、超导磁体、超真空、电子束、离子束、高温、氡子体测量与控制、等离子体、液压、气动、特种材料、精密铸造以及各种电加工、柔性制造、人工智能、表面处理等技术;转化武器装备制造技术生产民用产品;应用航空工业技术开发节能、降污的新型动力工程产品;应用原子能技术开发核电、核燃料、核仪器新产品;应用精密制造技术开发可替代进口的高档汽车配件;应用火工技术,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及民用爆破器材;应用航天、军事电子技术开发IT产业新产品;应用军事工业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新一代智能工程机械;应用兵器工业技术开发可用于森林和高层建筑灭火,农田、草原、森林杀虫、降雨以及气象探测、新材料、环保等领域的新

48、产品;将武器研制与高可靠性的共性基础技术等推向民用。四、加快湖南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积极发挥政府宏观引导和协调服务的作用1、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定并颁布实施湖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条例。“十一五”期间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产业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定期发布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和产品目录;定期发布鼓励、限制、淘汰产品和技术目录;定期发布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目录;定期发布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鼓励自主开发重大装备产品和技术目录,加大湖南企业技术创新宣传力度,在全省形成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用好各项鼓励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对进行技术创新的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允许企业按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