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练习.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72772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2016·辽宁营口中考)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地驱走蚊虫,这说明(D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如图是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C )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纯净水 D.高锰酸钾 4.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会从微观的角度看世界。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分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滴水里大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二:在加压的情况下,25 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 材料一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或分子很小;或分子体积很小;或分子质量很小) ;  材料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  请写出说明分子另一条性质的一个实例:闻到远处花的香味(或海水中的水分子与自来水中的水分子性质相同或氢气可燃而氧气助燃等) 。  考点二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5.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D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6.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D )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7.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1)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  (2)该反应的类型为化合反应 ;  (3)从微观的角度看,该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  1.导学号38404031(2016·四川攀枝花中考)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 000 ℃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2.(2015·浙江湖州中考)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C ) 3.导学号38404032(2016·山东泰山实验中学质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氖气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水 ,由原子构成的是铜、氖气 。  (2)已知在一密闭容器中,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填序号)。  A.图示中共有3种原子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B (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个数 C.分子种类 1.(2016·湖南邵阳中考)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B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2.(2016·山东临沂中考)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B ) 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 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 3.(2016·湖南娄底中考)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分子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B.分子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 C.分子遇热不断运动,遇冷静止不动 D.分子遇热数目增多,遇冷数目减少 4.(2016·青海西宁中考)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分子和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导学号38404033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 (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 ,由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氨水呈碱性 。  (2)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烧杯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没有必要 ,请阐述你的理由:实验1已经做过蒸馏水的对照实验了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