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102020年4月19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 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识记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 理解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过程; 识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表现, 理解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 识记租佃关系普遍化的历史过程, 理解租佃关系普遍化所带来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通自主学习, 适当引导, 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材料分析, 合作探究, 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角色扮演, 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
2、害。3、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对本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 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二、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春秋战国起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大土地使用者经过多种途径, 特别是土地兼并获得土地。难点: 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租佃关系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租佃关系从秦朝产生后, 在各朝代不断得到发展。特别是各朝代后期, 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 自耕农大量破产, 佃户的队伍不断扩大而迅速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 有利
3、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三、 教学过程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方法及手段导入设计一、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二、 土地兼并三、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展示”井”和”田”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 以此抓住学生的情绪, 打开学生的思路。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相关的几个问题: ( )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 井田制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 ( ) 井田制后来是如何瓦解的? 展示井田制图片, 设问: 从上面的图片和材料中能够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 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 由井田制的特点能够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
4、是密不可分的呢? 总结: 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 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 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大背景,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产工具的变化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可能, 因此, ”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面对这样的形势, 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 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 教师总结: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步的推广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使生产关系领域内的土地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管仲与商鞅都能
5、在一定程度上顺应这一变化, 实行相应的改革, 富国强兵, 以达到称霸和兼并的目的。这样, 到了战国时期, 井田制已经崩溃, 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地主兼并主要以什么方式兼并农民的土地? 由此可见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设问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教师总结: 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 经济状况恶化, 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 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面对这样的危害, 历代封建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
6、施了呢? 这些相关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呢。因为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 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因此到明清时期, 土地兼并已经日益普遍, 不可遏制了。在这种情况之下, 广大农民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她们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 田庄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九页的内容, 思考: 东汉时期的田庄制有什么特点? 劳动者与田庄主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2、 租佃制教师 随着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加剧, 很多自耕农纷纷破产, 租佃制逐渐发展起来, 到明清时期普及到全国。那么, 租佃制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
7、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促进了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同时, 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大为提高, 她们不但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 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 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 这样就促进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 春秋以后, 井田制逐步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讨论回答。看书、 讨论、 回答: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看书讨论回答。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地主经过土地买卖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 而且这是一种合法的形式, 因为这时的土地已经成为了农民
8、的私有土地了, 因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因此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被废除, 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的趋势是愈演愈烈、 不可遏制。组织课堂表演 全班学生分为三组, 分别扮演农民、 地主和封建政府, 相互讨论体会土地兼并给她们带来的利害得失, 最后请三方代表进行表演。学生讨论, 看书思考回答。统治者常采取”均田”、 ”限田”的措施, 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保护自耕农经济思考回答问题。根据所学及材料回答问题。 承上启下。学生初步掌握划分层次、 概括层意的阅读方法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认识到: 生产力提高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统治者也纷
9、纷采取各种措施是适应时代的变化, 而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才能成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升华情感,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力。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 从而得出相关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丰富人文内涵。自主学习与适当引导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气氛。多媒体导入图片。学生合作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传授相结合。采取材料分析的方法, 经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理念, 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由教师引导学
10、生理解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 然后经过分组讨论和表演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 让学生体验封建社会各个阶层在土地兼并中的利害得失, 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四、 知识链接1、 土地制度的变迁: 西周时期, 实行”井田制”, 这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 其本质是国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的土地私有制。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的私田。前594年, 鲁国实行”初税亩”, 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转变。战国时期, 秦国的商鞅变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东汉至唐朝盛行地主大土地所有制, 采用田庄式的经营模式, 这是这个时期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
11、并问题: 随着私有土地制度的发展, 大地主经过各种途径兼并国家和自耕农的土地。东汉末年, 曹操实行”屯田制”。北魏至唐朝中期, 实行”均田制”。唐后期至明清, 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土地高度集中。2、 农业经济的特点: 春秋战国以后, 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构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在古代中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 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至明清, 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土地高度集中。五、 教学资源建议岳麓版课本和教师用书, 收集相关资料, 并制作成课件辅助教学。岳麓版必修2( 高教出版社) 中国农史- 22卷周秦汉封建土地制度史料选辑-网络: 历史课程网、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历史风云网等六、 学习评价建议课堂设问: 井田制中公田与私田的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是如何取代井田制的; 地主与佃农的关系。习题检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