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1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开展的影响
根底稳固
一、选择题
读公路、铁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运费和运距的关系图,完成1-2题。
1.M、N、L表示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
A.公路、铁路、水运 B.水运、公路、铁路
C.水运、铁路、公路 D.铁路、公路、水运
解析:由图可知,M运输方式随运距的增加运费增加最慢,适合长途运输,M为水路运输;L运输方式随运距的增加运费增加最快,适合短途运输,为公路运输;N运输方式介于二者之间,为铁路运输。
答案:C
2.“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四川蜂农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充分利用外地蜜源,提高经济效益,蜂农追花取蜜,每年转场距离达数千千米。蜂农转场最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为( )
A.M B.N
C.L D.以上三者均可
解析:蜂农需要及时进行转场,应选择机动灵活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
答案:C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量〞,202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也提出,推动大宗物流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以下简称“公转铁〞)。据此完成3-4题。
3.大宗物流“公转铁〞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货物的运输量 B.突显铁路运输优势
C.减少汽车运输超载 D.改善沿线环境质量
解析:守护住绿水青山需要铁路货运挑起大梁。中国铁路早已步入电气化时代,相较公路货运而言,无需燃煤燃油、没有废气废料的优势是从环境保护大局出发的不二选择,202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也提出,推动大宗物流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结构减排已经提升到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公转铁〞作为铁路货运“接棒〞的举措势在必行,同时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突破性新进展。故此题选D。其它选项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B、C可排除。
答案:D
4.我国为了促进大宗物流“公转铁〞应( )
A.限制货运汽车上路
B.完善公路交通便捷度
C.提升铁路效劳效率
D.大规模兴建货运铁路
解析:我国为了促进大宗物流“公转铁〞应从根本上提升铁路的吸引力,故A、B可以排除;大规模兴建货运铁路必然本钱不菲,尤其是负荷极重的中国铁路干线,根本不宜考虑,故D错,C正确。
答案:C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雄奇险峻的怒江大峡谷闻名于世,境内除了兰坪县的通甸、金顶有少量较为平坦的山间槽地和河流冲积滩外,其他多为高山陡坡,建机场需削山填谷。怒江机场是建在山梁上的民用支线机场。据此答复5-6题。
5.怒江机场选址在山梁上,是为了( )
A.降低机场建设费用
B.满足飞机起降的净空需求
C.保护生态环境
D.开辟新的旅游景观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影响机场建设的因素。该地区多高山陡坡,在山顶削山填谷既能满足机场跑道等地面设施建设对地形的要求,又能满足飞机起降的净空需求;但建设该机场费用高、技术难度大;削山填谷使生态环境改变很大;建设机场的主要目的是客货运输,机场的旅游景观作用微弱。
答案:B
6.以下有关怒江机场建设的意义,表达不恰当的是( )
A.促进怒江州旅游业的开展
B.使怒江州成为云南航空枢纽
C.改善怒江州对外交通条件,加强区际联系
D.促进怒江州边境贸易的开展
解析:怒江机场属于民用支线机场,不会使怒江州成为云南航空枢纽。
答案:B
读某城市用地分布示意图,答复7-8题。
7.该城市商业用地比重最高的区域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商业中心的区位条件。丙地大致位于该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地租高,故商业用地比重可能最高。
答案:C
8.现仓储区选址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对地势起伏的改造 ②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③原货场位于河道下游 ④现仓储区地域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该城市位于河流交汇处,河运是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故原货场位于河流附近,且占地面积较小。现在的主要交通方式为快捷的公路、铁路,故现仓储区选址在铁路和新国道沿线地域开阔的地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假设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拟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开展成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的分布几乎都沿公路分布,这主要受地形和交通条件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的不同,会对聚落产生不同的影响。东北方向的区域狭窄,相邻山坡较陡,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而南偏西方向,由于等高线较为稀疏,区域宽阔,一般不存在灾害隐患。(3)图中丁位置处于较为开阔平坦的地区,且处于道路的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答案:(1)沿交通线分布。地形和交通条件。
(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拟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拟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3)丁 丁地地势低平、开阔,位于道路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高三第一次模拟)自2022年第一条高铁开通以来,我国高铁建设开展迅速,到2022年全国高铁已根本形成四纵四横的网络架构。与此同时,高铁对城市开展的影响也逐渐显现,特别是对不同规模城市开展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据此完成10-11题。
10.城市群内高铁的开通,有利于( )
A.提高城市的等级 B.增大货物运输量
C.推动产业同质化 D.加快同城一体化进程
解析: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及对策。题干特别强调的是城市群之间的联系,都是大城市,城市的等级不会有太大的变化,A错误;高铁速度快,价格高,目前主要是客运为主,B错误;产业同质化就是产业更趋向于一致。城市在开展过程中有的可能会同质,也有的可能会异质化,就是各城市之间开展不同的产业,C错误;大城市群内高铁开通,会使城市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加快同城一体化进程,D正确。应选D。
答案:D
11.研究发现,高铁沿线某些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缓慢,其解决对策是( )
A.出台人才保护政策,防止人才流失
B.发挥优势,与大城市产业错位互补开展
C.以农业为主导,形成区域优势产业
D.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展特色旅游产业
解析:高铁沿线的某些中小城市可能受到虹吸作用,人才、资金、资源流向了更为兴旺的城市,所以经济增长缓慢。人才外流确实也是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仅仅是把人才留住了,而开展的产业与大城市雷同的话,中小城市还是竞争不过大城市,最终还是被淘汰的,A错误;利用本地的优势,开展与大城市错位互补的产业更为现实,B正确;农业为主导应该不会是中小城市选择的开展方向,C错误;中小城市开展经济,最主要的是要利用高铁这一优势,而中小城市旅游景点少,某地的自然风光毕竟是有限的,有些中小城市可能都没有特别的自然风光足够吸引游客,D错误。应选B。
答案:B
以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清末起,在杨庄镇、安池镇、后峪子村等地逐渐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其中杨庄镇集日为逢3、逢7,安池镇集日为逢4、逢8,后峪子村集日为逢1、逢6。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慢慢变为逢3、逢5、逢7。读图文材料,答复12—13题。
12.与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 )
①根底设施完善 ②该村等级更高,效劳种类更多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交通通达度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与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该村位于乡道交会处,交通相对便捷,效劳范围广。
答案:D
13.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由逢3、逢7慢慢变为逢3、逢5、逢7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安池镇消费能力下降
B.杨庄镇政府的推动
C.杨庄镇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D.杨庄镇效劳范围缩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集日由逢3、逢7慢慢变为逢3、逢5、逢7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商业活动增加,商业地位超过了同级别的安池镇,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省级道路的开通使杨庄镇交通通达度提高、效劳范围扩大。
答案:C
(2022年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梧州是一座有着2 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有着“百年商埠〞“小香港〞之关誉。新中国成立后,南宁、柳州、桂林的开展相继超过梧州。以下图示意广西局部主要城市分布(国家测绘局2022年资料)。据此完成14-15题。
14.梧州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主要是由于( )
A.当地自然条件优越,开展历史悠久
B.地处广西通往广东水路交通的枢纽位置
C.位于珠三角与北部湾经济圈交会点
D.当地物产富饶人口多,经济兴旺
解析:在历史上,梧州地处广西通往广东水路枢纽位置,并借西江通向大海,水路交通十分便利,为“百年商埠〞提供交通条件,逐渐开展成为广西第一大城市。故此题选 B。
答案:B
15.新中国成立后,梧州开展落后于南宁等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铁路联系,开展动力缺乏
B.区域山地众多,水路运输衰落
C.地处省区交界,地理位置偏远
D.政策扶持较少,开放力度较小
解析:由于梧州没有铁路这一现代运输大动脉的经过,开展动力缺乏,新中国成立后其开展逐渐落后于有铁路经过的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故此题选 A。
答案:A
二、综合题
16.(2022年广东实验中学二模)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开展领域,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人们借助无线网络技术,就可以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开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各地加快开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以下图为物联网重点企业的城市分布图(圆圈大小表示物联网企业数量多少)。
(1)指出我国物联网重点企业的分布特点。
(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物联网重点企业集中的原因。
(3)阐述大力开展物联网企业对我国经济开展产生的促进作用。
解析:第(1)问,分布特点要从分布均匀与否,分布集中的地点和分布稀疏的地点等角度答复。第(2)问,物流企业分布地往往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较兴旺,交通便利,技术水平较高,市场需求大等特点。第(3)问,由材料可知,开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各地加快开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故大力开展物联网企业会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等。
答案:(1)分布极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数量较少。
(2)该地区位置优越,经济兴旺(资金雄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传统产业需要改造升级,市场需求量大;互联网与信息通信兴旺。
(3)利于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使企业生产管理更加科学,降低生产本钱;标准市场秩序,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