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童年》不同样, 珍惜好时光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
一、 提出背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是”难忘的童年”主题, 高尔基的《童年》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原型, 写了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 表示作者对人生的独到看法, 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 不但仅是主题上与本单元主题契合, 而且这部著作讲述的主人公经历命途多舛, 多灾多难, 可是她依然内心善良, 保持生活热情。推荐孩子们阅读这本著作, 不但能够领略故事情节的跌宕, 感受人物的命运起伏, 还能够从主人公身上获得自身成长中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二、 课程目标:
1. 经过读书, 对比主人公童年感受自己的幸福所在, 珍惜童年美好时光 。
2.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 经过阅读《童年》,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如: 做批注, 联系生活实际进
行思考, 列人物表等等。
4. 学习一些写作的手法, 并积累文中的妙词佳句。
三、 课程内容:
1. 了解作者高尔基生活背景。
2. 阅读书中的故事篇章。
3. 开展相关的活动; 如:
《童年》导读课、 《童年》读后感征文、 《童年》读书手抄报评比等等。
四、 课程实施:
1. 读书推介:
将《童年》这部著作介绍给家长和孩子们, 与家委会商讨选定读物版本后,
并提出阅读的计划和建议, 之后家长和老师合作共同督促和指导孩子阅读此书。
利用每天晚上和周末写完作业的时间, 还有在校的阅读课时间, 组织和指导孩子进行阅读, 在两个月内阅读完。附: 导读课教案
《童年》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 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 阅读导航、 故事简介、 目录部分, 掌握整本书读书的方法, 并能在今后的阅读中积极运用。
2. 经过读书中的相关情节, 感知人物形象, 积累语言。
3. 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经过了解整本书, 学会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交流, 轻松读书
1. 同学们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 能不能说一句你收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2. 教师举例, 请大家阅读: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 只有在书中读自己, 在书中发现自己, 或检查自己。 ——作者:罗曼·罗兰
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作者:( 欧洲) 谚语
读书是易事, 思索是难事, 但两者缺一, 便全无用处。
——作者:富兰克林
3. 经过刚才的了解, 同学们一直坚持阅读。今天和老师一起聊一聊你正在阅读的名著《童年》
二、 共同研读, 总结方法:
1. 观察封面, 说出自己的了解: 图画告诉我们书本的主要人物是阿廖沙和她的外祖母。
还有简单的文字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 学生齐读。
2. 学会看图书简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描写小主人公( ) 童年生活中的种种不幸。首先是在三岁时( ) , 在外祖父家里有遇见( ) 导致外祖父让两个儿子分家。
当她的母亲回家时不久有了一个不成器的( ) , 由于她( )
导致家庭不幸。当她到了上学的年龄, 在学校又因为( ) 学校打算开除她。外祖父和母亲相继( ) , 她成了一位( ) 的儿童。
当然小阿廖沙的童年也有自己的欢乐, 你发现了吗?
3. 走进作者, 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说一说对高尔基的了解。教师出示课件, 师生共读进一步走进作者。
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部小说?
4. 看书目录, 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目录中指导我们能够精读哪些章节, 那些能够略读, 这样有什么帮助?
总结已经使用的读书方法;
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 ( 能够更快地进行阅读)
猜想和阅读结合 图画和内容结合 理解和现实结合
三、 分析人物, 了解形象
1. 根据课文中的描写猜测人物, 并说一说经过前三章的阅读你对她的印象:
( 1) ”她胖嘟嘟的身体,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眼镜, 鼻子上皮肉松弛, 让人觉得非常好笑。”( 外祖母) 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简单谈谈你对她的了解? 你喜欢她吗? 为什么?
( 2) ”一天傍晚, 她来看我, 上身穿着一件金色的绸衬衫, 下身穿着一条绒布裤子, 叫上穿着一双嚓嚓作响的皮靴。总之, 打扮得很体面, 像过节似的。”
( 小茨冈) 她给你留下来什么印象? 能说一说她的故事吗? 你喜欢她吗?
( 3) ”有一个干瘦的老头子走在最前面, 步履如飞, 她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服, 鼻如鹰钩, 胡须是赤金色的, 一堆小眼睛绿莹莹的。”
这是谁? ( 外祖父) 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
2. 老师一直没有介绍故事的主人翁, 是谁呢? 你会怎样介绍呢? 能够从文章中找一找, 也能够自己给她设计一个名片, 让大家认识她。
3. 刚才我们经过回忆走进书中的人物, 你还有什么办法了解她们?
在前言中有一部分内容是”特色人物”, 经过阅读我初步了解了主要人物。这也激发了我想认识她们的兴趣。
四、 片段欣赏, 畅谈感受
1. 这本书不禁故事情节离奇古怪, 而且语言有特色。读起来值得细细品味。
2. 出示片段一:
”父亲穿着白衣, 直直的躺在窗下的地板上, 身子显得很长很长。她的脚裸露在外面, 脚趾奇形怪状的张开着; 那双时常抚摸我的手静静地放在胸前, 手指僵硬地、 微微地弯曲着; 她那双带笑意的眼镜紧紧地闭住, 看上去就像两枚圆圆的黑铜币; 那张慈祥的面孔已然发黑, 牙齿难看地呲着, 模样十分恐怖。”
请同学们重复诵读, 汇报自己得到的信息。你认为主人翁的父亲怎么了? 带着迷惑你一直读到哪里才知道真相? 能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说明读书有的时候回产生什么? 怎样解决? 怎样读书?
小结: 读书的时候经常产生问题, 读不懂。带着问题继续读就会有答案。在回头读第二遍才能理解坐着的感受。
用你的理解大声朗读这一段话。
3. 出示片段二:
”两个舅舅忽然站了起来, 将身子探过饭桌, 像疯狗一样呲着呀冲着外祖父大吼大叫, 而且浑身哆嗦着; 外祖父气得暴跳如雷, 两颊也涨得通红, 一边用汤匙敲着桌子, 一边像攻击一样尖着嗓子大喊道: ”滚出去! 你们全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吧! ”外祖母的脸扭曲了, 痛苦地说: ”老头子, 全都分给她们吧, 眼不见, 心不烦, 你也落得个清静, 分给她们吧! ”
谁还记得这个场面描写的故事, 给大家讲一讲。
这些分号在这里恰当的分别写了几个人不同的表现, 你找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分享给大家。
4. 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希望在以后把这些好习惯沿用下去。
五、 假设推想, 体验角色
1. 如果你像阿列克谢一样把桌布染了色, 你害怕谁发现? 为什么? 她的外祖父毫不留情地打了她。你的心里怎么想的?
2. 快速浏览20—25页, 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
3. 从此以后阿廖沙怎么和外祖父相处的呢? 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故事吧! 她的母亲陪伴她保护她了多久, 以后遇到无情的鞭打怎么办?
六、 布置作业:
用你良好的读书方法坚持每天阅读1—2个章节, 学会批注。因为是外国名著任命比较难记, 自己找出窍门记住故事的人物。
2 . 读书跟进
(1) 阅读前两章《前往尼日尼》、 《来到外祖父家》
思考问题:
阿廖沙在外婆家和谁的关系最亲密?
阿廖沙表哥米哈伊尔狄萨莎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 2) 阅读第三、 四、 五、 六章节
思考问题:
高尔基几岁开始就已经自食其力了呢?
高尔基的两个舅舅为了什么总是相互争斗呢?
( 3) 阅读第七、 八、 九章节
思考问题:
是谁让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呢?
房客彼得伯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阅读第十一、 十二、 十三章
思考问题:
外祖父的染坊失火, 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
外祖母在阿廖沙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成果展示
组织《童年》读后感征文、 主题手抄报评比、 读书汇报交流课等
五、 阅读评价:
(一) 评价目标
1. 能够了解作者高尔基的一些相关资料, 以及《童年》这部著作的创作背
景以及语言特点。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文中的精彩故事篇章。
3. 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文中的人物。
4. 能够结合文本并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读书感受。
5. 能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6. 能够在读书的时候学会做批注、 联系实际思考等方法。
(二) 、 评价内容
1. 作者相关知识和《童年》创作背景以及语言特点。
2. 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文中精彩故事章节。
3. 联系文本谈自己对人物的看法。
4. 结合文本, 联系实际, 谈读书后的感悟。
5. 读书过程中完成读书笔记, 发挥自己创意配插图或做装饰。
6. 办读书主题手抄报。
7. 写读后感。
(三) 、 评价方式
1. 开展读书成果展示课, 根据大家对作者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语言精彩程度, 评定A、 B、 C三个等级。
2. 根据大家交流读书感悟时, 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读书感受的语言深入程
度, 评定A、 B、 C三个等级。
3. 组织进行读书笔记评比根据大家读书笔记书写认真程度以及创意配图的
精彩度, 评定A、 B、 C三个等级。
3. 组织进行读书手抄报评比活动, 根据大家手抄报的精美和精彩程度, 评
定A、 B、 C三个等级。
4. 组织开展《童年》读后感征文活动, 根据大家写的读书感悟文笔流畅程度和感悟深度, 评定A、 B、 C三个等级。
初夏早上六点, 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 不忍离去, 校园内行人稀少, 我骑着单车, 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 照样是绿意盈盈, 枝繁叶茂, 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 看那碧绿的草地, 飞翔中的亭子, 便想起十七那年, 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 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 一片萧条的景色: 湖水变成墨绿色, 没有鱼儿游动, 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 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 乘一叶扁舟, 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铁钩把莲蓬勾上岸, 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