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57733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资料仅供参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 诗经研究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

2、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她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

3、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

4、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诗之作)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

5、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耕、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贵族的燕飨生活。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但记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反映先民们的

6、审美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10、诗经的文学成就:(1)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2)浓郁的抒情风味;(3)情景交融的意境;(4)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用赋笔直描、曲折情节、细节描写、对比烘托);(5)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王昌龄诗格将兴分为14格,曰感时、引古、叙事入兴等);(6)回环复沓的篇章结构;(7)灵活多变的句式(以四言为主);(8)丰富多采的修辞手法;(9)鲜明、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10)和谐自然的韵律。1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胧的、很原始的,她们所爱的仅仅是自己的宗国而已,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

7、题,成为乐章的主旋律,诗经是其源头。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她们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展动向,中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忧患意识的感染和熏陶。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学理论的基础。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

8、文学源头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方法。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再次,诗经其它艺术成就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中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接受。(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均归于诗经)(三)雅俗文学:诗经是雅俗文学结合的产物,三颂、二雅、十五国风大部分是贵族创作的雅文学,具有明显的典雅风格和沉稳、庄重的贵族气质;二雅中的谷风

9、、苕之华、何草不黄为西周民歌,常见回环沓手法及清新活泼的用语,透露出雅文学向俗文学靠拢的迹象,影响着后世民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12、春秋时期为赋诗言志时期,此时重在诗的应用,战国时间为著书引诗时期,儒家学者已将诗作为说理依据。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学研究的广阔天地;经学的今古文之争,推动了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高潮;郑玄成为两汉诗经研究集大成者。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鲁疏成为诗经博物学研究的开端。孔颖达毛诗正义,成为汉学诗经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了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陆德明毛诗音义标志着人们开始关注诗经音韵问题。宋学诗经研究,引发存序派与废序派之争,促进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朱

10、熹诗集传代表了宋学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成为诗经研究第二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蔡卞毛诗名物解、王应麟诗地理考、诗考标志着诗经研究的多样性。明代是诗经研究从经学走向文学的关键时期,以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为代表;陈第毛诗古音考开启了诗经音韵学与先秦古音研究;戴君恩读风臆评是一部从纯文学欣赏角度评论诗经,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清代形成诗经研究第三个高潮,陈奂、马瑞辰、王先谦三人成为清代治诗三大家,代表清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姚际恒、崔述、方玉润三人独立思考治诗,显示了清代诗经研究的多样性。皮锡瑞经学历史,开诗经研究史之先河;胡适、鲁迅、闻一多开始以新的文学观念研究诗经;郭沫若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经,并

11、首作诗经今译;1993年诗经学会成立,使诗经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最早将诗经拓展到韩国的是新罗国王,公元541年派人从梁朝请毛诗博士,成为韩国培养官吏的必读教材;平安时代传到日本;最早将诗经推介到西方的是法国金尼阁,现存最早译本是法国孙璋1733年出版的孔夫子的诗经或民歌。英国汉学家威阿瑟-韦理的诗经译著本,打破风、雅、颂的顺序,以内容重新分类编排;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从中国的方言和古音韵学的角度研究诗经,被誉为西方学界诗经研究的权威。第二章 庄子研究1、关于庄周的生活时代,司马迁说她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注释家李颐、陆德明说她与楚威王、齐愍王同时,近来学者从庄氏起源上考察其身世,认为庄周可能是

12、楚国贵族的后裔。(秋水篇中叙述庄子却聘故事,对名利地位不屑)2、庄子的思想:与道家创始人老子一样,庄子也把道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但庄子的道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不可知的意味,将道当作理念的最高存在形态,建立齐同万物、物我合一的相对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她认为认识的对象万事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独立的性质;认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同样是相正确,认识的结果不可能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是针对当时诸子学派纷纭繁乱的好辩风气而发;庄子的人生观理论为追求绝对自由,探讨各种各样冲破人生困境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和心灵自由,所提出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名号,与世俗所指的意义不同,所标榜的人生境界的根本就在于无己、无功、无

13、名三条纲目。3、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是关于庄子著作的最早记录;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应当是出于刘向的校定整理;魏晋以后区分为内、外篇两部分,晋人司马彪所注本又分有杂篇;宋人苏试首次怀疑郭象注本保留有她人掺入之作,并指明属于杂篇的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不是庄子著作;现代人们多相信内篇为庄子自著,将庄子一书视为庄学学派的著述总集。4、唐宋以下流传最广的是郭象注本和包括了成玄英疏、陆德明释文在内的本子(清末郭庆藩裒集,称为庄子集释),今天较为通行的是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5、庄子的文学类型 庄子一书对于思想学说的表示主要是经过数量众多的寓言实现的。庄子的寓言故事内容分为三大类

14、:第一大类是对抽象的哲学观念的形象阐说,占书中较大比重,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鲲鹏互化意在演述宇宙人生的无限,疱丁解牛则是宣讲顺应天理、养生穷年思想。第二类是对具体的生活、学习以及技艺类哲理的寄寓性表示,这类寓言不但数量最多,而且大多为人熟知,如逍遥游篇中不龟手之药是讲用小与用大的不同,大树之樗是讲无用之用,望洋兴叹、邯鄣学步、运斤成风等。第三类则集中对人的现实处境与社会状况的逼真描写,数量不多,却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形成庄子文学批判精神。6、试述庄子的艺术成就庄子寓言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庄子寓言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以及语言运用三个方面。(1)人物形象

15、的塑造:庄子书中众多的人物,无论是历史上实有的(老子、孔子、颜回),还是庄子虚构出来的,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性,都是某一哲学观念的体现者,重视对她们精神境界的渲染烘托,表现出浓厚的重神轻形的倾向。(2)故事情节的结构:庄子书中非常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故事围绕着人物的问答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对话双方由对立向一致的转化过程就成为这些故事的基本框架,如望洋兴叹;还有一些情节是由一个人物向多个人物重复追问同一问题串联而成,使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是庄子构思寓言的基本原则。(3)语言的运用:庄子寓言的叙述语言不但生动、活泼,就是人物形象的对话也都充满了机智和幽默,非常具有文学的趣味性。庄子不但创造了大量的寓言

16、,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而且还最早提出了系统的寓言文学理论,书中寓言篇深入论述了寓言、重言、卮言的艺术特征和表示效果,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值得珍视的宝贵遗产。7、庄子传播研究概况:贾谊、枚乘等人是最早对庄子的学说和文辞加以祖述的作家,东汉以后庄子思想影响显现。刘安及其门客应当被视为庄子的最早研究者,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庄子一书,为后来庄子学说的广泛传播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魏晋南北朝是庄子思想被最大限度接受、发挥并加以积极实践的时代,庄子作为鼓动玄学思潮的主要著作,与周易、老子一起被称为三玄。(老庄哲学与儒、释并存发展)随唐五代,庄子研究主要表现为道家经典向道教教义转化、庄子学说与佛学思想融

17、合为禅宗等方面。宋明时期以儒说庄,王安石、苏轼是这一思路的开创者,形成庄子儒学化思潮。明清两代继续研究庄子儒学化外,还远承唐人遗风,努力以佛禅解庄,同时从散文写作方法的角度评点庄子文章特色。现代以来对庄子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哲学思想评价展开的。第三章 史记研究1、今存介绍司马迁家世的惟一资料是史记-太史公自序开篇。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与七十列传,影响了中国古代两千年正史的编纂。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十二本纪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历朝历代帝王兴废的重大政治事件;史记-太史公自序: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分为世表、年表、月表,按照朝代顺

18、序将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明的大事记,成为本纪、世家、列传的必要补充和联系。史记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致。八书指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书,分别记述有关礼仪、音乐、军事、历法、星象、宗教、水利、经济等方面的典章制度。史记索隐: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除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外,其余皆为春秋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与汉代所封诸侯的历史。史记-太史公自序:扶义叔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故司马迁作列传的目的是使品行高洁且功利天下者能名传后世。(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大宛列传,叙述中国境内非汉族君长与外

19、国君长统治历史)2、列传分为专传、合传、附传、类传四种:一人一篇传记者为专传,如李将军列传;两人以上合成一篇传记者为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传主之后附载某人传记者为附传,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在叙述魏其侯、武安侯中插入灌夫传记;一类人物记入一篇传记者为类传,如刺客列传。汉宣帝之后,史记开始流传,汉元、成帝时褚少孙增补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3、史记史料来源:皇家典藏图书资料与历史官方档案(主要来源);诸侯史书;金石、文物、实物资料(泰山、琅邪、会稽石刻);实地考察;歌谣、诗赋、俚语俗谚(垓下歌、大风歌、易水歌、瓠子口塞河歌)。4、史记版本:史记三家注散列于正文之下,合为一编,始于北宋,现存最

20、早的宋版史记有南宋黄善夫刻本,清武英殿本最为流行,金陵书局刊行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清后期善本;中华书局1959年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顾颉刚分段标点,成为今传世诸本中最具权威性的通行本。(王伯祥的史记选最为通行的选注本,对史记的普及起了极好的作用)5、史记笔法史记是一部写作笔法独特的史书,司马迁深得春秋笔法,委婉含蓄,褒贬不易看清。(1)录传闻不完全拘泥史实,以见作者的理想。赵世家程婴、公孙救孤对后世戏曲、小说影响极大,但这段史实却颇多疑点,作者只为扬义存赵之义;为伯夷立传,列七十列传之首,叙述史实者仅二百余字,只是借伯夷的奔义、让国批判现实中的争利、争国,表示自己的理想。(2)虚构细节,以

21、求故事感人。如项羽本纪写霸王别姬(3)似信天命,实为借题发挥。如李将军列传(4)明写神灵怪异,暗恶妖言惑众。如高祖本纪多记刘邦怪诞不凡的事迹,对其神化自身的做法间接进行了暴露。(5)故露矛盾破绽,以见隐情种种。(6)明赞其是,实则正鄙其非。(7)明贬其非,实则正叹其是。(8)以议代叙,作翻案文章。(9)以志怪手法表示作者爱憎。6、史记艺术特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亦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之作,史记的文学成就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剪裁艺术与悲剧抒情色彩。(1)史记的剪裁艺术:史记既要忠实于历史的真实,又要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记在充分把握史实的基础上,先对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一个总体性的认

22、识,抓住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剪裁取舍,穿插安排,突出其主要特点,如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2)史记的悲剧抒情色彩: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显然十分看重史记的抒情色彩,史记的抒情色彩由多方面原因形成,一是司马迁的悲剧心理,这种心理来自她的两个方面的内心体验:渴望自己成为文化巨人的内心自许和宗教神秘色彩;二是描写了大量的悲剧人物,为史记的悲剧抒情奠定了基础。史记更多的抒情却是在貌似客观的叙事之中,寄寓着作者的激情。7、史记三家注:宋裴因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三家注原俱单行,后附刻正文之下,原注本反倒渐次失传,今惟索隐尚有明汲古阁本仅存,今通

23、行中华书局本史记将三家注附于正文之后极便阅读。8、史记会注考证:20世纪初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是史记研究的重要著作,此书对史记三家注进行全面整理,汇集史记注本100多种,吸收了12 史记研究的成果,补注了大量当今中国大陆失传但在日本却仍保留下来的史记三家注的有关资料,成为迄今为止史记最详细的注本。9、20世纪史记研究:19 王国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参证研究史记,证明史记-殷本纪论述的殷王世系大致可靠。梁启超中国史界革命案运用西方理论开史记研究风气之先河,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尝试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史记-货殖列传;运用西方艺术理论研究史记者

24、当首推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认为:司马迁为自然主义浪漫派,主导思想是道家,政治哲学建立在无为之上,是不朽的抒情诗人,史记是纯正的散文。十七年(19491966年)中国大陆尝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史记,侯外庐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记,她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任继愈认为司马迁在宇宙观上继承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唯物主义传统,在社会历史观上把历史看成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程;任仿秋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史记的艺术成就,认为司马迁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季镇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理论,从选材、个性、共性方面评价史记,认为史记已经达到典型化的水平。(郭双成史记

25、人物传记论稿,认为史记实录了战国以来封建社会的真实图景;钱钟书管锥篇首开史记比较研究的先河)第四章 陶渊明研究1、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死谥靖节,与刘遗民、周续之合称浔阳三隐,最早的作品集子是梁萧统所编陶渊明集;最早的刊本是北宋时期宋庠生的十卷本,现存皆南宋以后的刊本;元初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本,此本为陶集首部集注本,收入四部丛刊;清陶树靖节先生集十卷本,资料最为详尽,收入四部备要。2、田园诗:陶诗130首,最令人称道的是她对田园生活的描写,用优美的诗歌描绘了与归田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描写田园自然的优美风光和闲适自得的愉悦心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主要内容,如归园田居;歌咏农业劳动和农村

26、淳朴的人际关系,如劝农五首表示对耕种劳作的重视态度,陶渊明从田园耕凿的忧勤中讨出田园生活之乐趣,在躬耕自资的生活中,人际交往是淳朴的;反映生活日益贫困;诗中也有嗟老叹乏、感慨志向无成的内容;反映心中忧虑得到自我排遣得到内心的平衡,形影神三章最能够反映她由矛盾到醒悟、解脱的心路历程。3、咏史诗:陶渊明还有一些属于咏史类的诗歌,表示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寄托怀抱,如咏三良、咏荆轲、咏二疏以及咏贫士七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一部分;所咏的对象,有侠义的刺客(荆轲)、有战天斗地的神话英雄(夸父、精卫),有出仕登朝却被殉葬的良人(子车氏三良)等等,人物类型既多,情调也不尽相同,有的疏淡,有的悲惋,有的豪放,有的

27、高旷;最引人注目的是有豪放风格的咏荆轲(朱熹说其诗露出本相)。4、辞 赋:陶渊明辞赋作品共有三篇: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皆为抒情之作,内容各有侧重,写作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格调。归去来兮辞细致地描述了她对人生认识转变过程以及回归田园的喜悦之情,首段写悟而归田,抒情与议论结合,写出她对自己前半生人生反思与觉醒;中段写回归田园的喜悦之情,夙愿得偿回到久违的田园,充满着闲适安逸的生活情趣,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以闲适自得的美好生活来表示对世俗社会的反感;末段写她对人生的感悟,投身于自然的怀抱,在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的运化中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辞别官场宣言书,表示她对世俗社会的鄙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8、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写法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自然优美,情韵悠长)。(欧阳修评说:晋无文章,唯归去来一篇而已)感士不遇赋抒发对正直之士遭遇不幸的悲哀和感慨,借以表示她对仕途功名的认识和隐居避世的志愿,此赋是有感于董仲舒和司马迁以士不遇为题的赋篇而作,整篇作品感慨深沉,表示了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闲情赋抒写对美人的相思爱慕之情,此赋是陶渊明作品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篇,不同平实淳朴的一般风貌,它感情热烈,描写细腻,辞采农丽,笔墨酣畅,表示出丰富的想像力和精巧的艺术构思。5、散文:陶渊明散文有9篇,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质的作品,其人姓名里居不详,因宅边有五柳树便自以为号,分写诸事以展现其个性风貌:

29、一写性情(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二写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三写饮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四写生活(安贫乐道)、五写著文自娱(常著文章自娱颇示自志),全文以平实、简洁的语言,生动、诙谐的笔调勾勒出一个忘怀名利、淡泊自持的人物形象。(萧统陶渊明传所言: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桃花源记集中表现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用传奇笔法,以优美、干净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用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来表示对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的否定和批判。以形象化的手法勾勒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真实与虚幻相结合,平淡与深远相统一,朴实中显深意,自然中有奇趣,形成了强大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6、陶渊明诗歌的艺术贡

30、献:陶渊明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从深度和广度上反映出丰富真实而意趣高远的田园隐居生活,既描绘出优美静穆的景,又叙述辛勤劳苦的事,既流露出闲适自得之情,又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陶诗就是以这种形象优美、内容充实、情韵深厚、意趣高远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在诗歌题材上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陶渊明最先把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引入诗歌创作,在她的笔下田园既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也是人生理想的寄托,她用热情赞美的态度来描绘田园风光,她把农事劳动及其切身感受真实地表现在诗歌中,在切切实实的劳动生活中获得真切充实的人生。她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田园生活的种种乐趣,以满怀哲意的心灵来体验田园

31、生活的自然境界,在平凡充实的农村生活中体悟引导宁静安乐、闲适自得的放旷人生,从而忘怀得失、淡泊自持,获得了精神上的超脱自由。陶渊明以这种优美动人的诗歌创作深深影响着后世文人,使歌咏田园生活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题材类别。(2)平淡自然的诗风,在诗歌领域创立了新的美学风格:从总体上说陶渊明的诗一般不写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少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波动,没有华丽炫目的文采,没有奇僻巧致的造语,而是写得极为朴素本色,读之使人心平累消。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在于其诗所描写的对象,都是些农村常见不奇之景、田园的日常生活以及处在这种生活环境中的恬淡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在运用的表现方式,没有过多的夸饰渲染,

32、不事雕琢,质朴自然。陶诗的平淡自然并非枯槁乏味,而是具有真淳丰厚的意韵,因为她的诗是感情的真实抒写,是她率真个性的自然流露,从她所描写的平淡景象中透露出的是高尚的人格和旷远的情韵。7、陶学研究史:魏晋南北朝时,她的创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梁萧统是第一个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她因爱嗜其文不能释手而搜编陶渊明集;王绩是唐代最早学习陶诗写作田园诗的,被称作是继承了陶诗这一嫡系真传的;宋代才对陶渊明及其创作展开全面的研究,出现了大量和陶拟陶的作品,从理论上揭示陶诗的艺术风格,为陶渊明编写年谱,出现各种陶集版本(苏轼自称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陶诗的最早注本如汤汉陶靖节先生诗注)。王国维人间词话以陶诗为

33、例提出境界说,认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属于无我之境;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第一个全面深刻论述陶渊明的是梁启超(所著陶渊明包括三篇文章:陶渊明文艺及其品格、年谱、考证,既探讨文艺品格又考证生平事迹);朱光潜著文说陶渊明浑身是静穆,因此她伟大(鲁迅题未定草提出相反观点)。(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可定论者四:名字、里居、作品入宋不书年号、生平仕历,世系年岁存有疑问;龚斌陶渊明集校笺集注本资料最为丰富;许逸民陶渊明年谱收有宋代以来9种年谱)8、陶学研究的焦点问题:(1)生平里居:一名字、二故里(最早的萧统陶渊明传中言其为寻阳柴桑人)、三年龄;(2)思想:朱自清陶诗的深度说陶诗里主要思想实

34、在还在道家,梁启超陶渊明认为陶是儒家出身,丁永忠陶诗佛音辨为国内外研究陶诗与魏晋佛教关系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陶渊明的社会政治思想,主要围绕忠晋与否以及桃花源理想社会两方面展开;胡治洪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形态、成因及其地位指出陶渊明美学观有以下形态:清淡、真淳、旷放。(3)创作风格:朱光潜的论述最具权威性,说陶渊明是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写下来的是人格的焕发,认为陶诗的特点在平淡枯质,又在奇美腴绮;孙静将陶诗风格概括为真、淳、朴;李华认为陶诗的特色有真、大、远、深四方面的特色。(4)具体作品:一是作品系年,饮酒二十首旧注中已有归隐以前和归隐以后所作的两种说法;二是有关陶花源记。(5

35、)比较研究:袁行霈将陶渊明与谢灵运进行对比研究最为精彩,李华陶渊明新论比较了陶渊明与阮籍、孟浩然、王维,包涵桃花源记并诗与英国莫尔乌托邦比较。(唐初传入日本,陶学研究最为发达)第五章 李白研究1、清代王琦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是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备的注本。李白诗主要吟咏自然山水、慨叹生命遭际、反映时代风貌。詹英李白诗文系年考证李白诗文写作时间和背景,以年月为纲,对李白三分之二以上作品进行了系年。林庚诗人李白是5070年代初研究李白思想、性格及艺术成就最有影响之作。80年代出现了三部李白全集校注著作: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安旗、薛天纬、阎琦、房日晰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编年),詹英、葛景春、刘崇德、

36、詹福瑞李白全集汇释集评;三书的共同特点:对李白诗文进行了全面整理,集校勘、洲释、评笺为一书,广泛采纳新的研究成果,体现了20世纪后期李白研究的水平。两部基础性研究工具书:裴斐、刘善良李白资料汇编,郁贤皓李白大辞典(是中国第一部既为读者提供李白的各种基本知识,又反映出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工具书)罗宗强李杜论略实事实是地总结李白和杜甫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李白家世的原始记载,见于李白诗文自述、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蜀地)元稹误解杜甫当与山东李白好之意,认为李白出生地在山东;清王琦、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说出生蜀中;李宜琛考证生于西域碎叶;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根据范碑

37、,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3、李诗辨伪始于宋代苏轼;李白词菩萨蛮、忆秦娥之说分别见于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南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盛赞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蜀道难寓意说法有:罪严武(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讽玄宗入蜀(萧士斌、沈德潜、俞平伯认为此说最可信)、即事名篇、送友人入蜀、别有寓意说。(林庚提出李白诗歌是盛唐气象的代表,裴斐持反对意见)杜优李劣论:元稹、苏辙,李优杜劣论:欧阳修、祝允明、郭沫若,不当以优劣论李杜:韩愈、严羽、李东阳。4、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1)咏咏自然山水,透过山水诠释生命的体验,自然山水不再是本然状态,而是经过其精神打造的人格化的自然;(2)

38、慨叹生命遭际,或抒发拯物济世的壮怀,或抒发失意后苦闷、矛盾的郁怀,或抒发向往自由、鄙弃权贵、抗争命运的逸怀;(3)反映时代风貌,或描写边塞战争,或抨击朝政腐败,或反映虞乱带来的灾难,或同情百姓疾苦。5、李白诗中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她的诗散发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很少用诗直接描绘和反映现实,而是以抒情为主,经过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自我情感的宣泄、自我心灵的坦露来传达对客观现实生活的感受。(1)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李白诗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略去细节的评述,从大处着笔,无论写现实、写生活还是写景致,往往三笔两笔勾勒出事物的大轮廓,宏观、鸟瞰式地渲染出山川、人物、事件的神韵,仿

39、佛一幅写意画,含蕴无穷;李白反映现实生活的第二个特点,表现在用思想情感的直接抒发,代替对客观现实的叙述与描写,出现在诗中的画面不是客观生活的直接再现,而是诗人主观情绪激荡的波澜;李白反映现实的第三个特点,表现客观现实的叙述与描写服从于感情的抒发和主观意志的活动,她常见感情照亮客观事物,让客观事物在诗中服从于感情抒发的需要,受感情抒发的支配。(2)抒情方式的特点:李白的诗感情基调高远壮大,其感情表示方式是爆发式的,如决堤之江河,滔滔汩汩一泻千里;李白的情感往往是倾倒出来的,喷涌出来的,尤如火山崩发,而不是舒缓地流淌出来的。(率然而发率然而止,干脆利落)(3)表现手法的特点:夸张是李白经常运用的一

40、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而传神,更是其胜处,李白诗中的夸张全应情感表示的需要,是李白情感的一种独特有力的表示方式。李白的大部分代表作是凭借主观的想象甚至幻想完成的。(4)最为人激赏的体式:李白为后人激赏的体式是乐府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乐府歌行往往随情感变化或顺流直下,气势磅礴,或笔断意连,跳跃闪烁,章法大开大合,大起大落,酣畅淋淳地传达出李白奇纵飘逸的性格,纵横动荡的内心世界,是李白各体中最富个性、经典之作最多的体式(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绝句经过描写在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的片刻意趣和情思,呈现了灵光闪动中情感的瞬间崩发,纯赖兴会,真切自然,极富情趣(独坐敬亭山)。李白的诗充溢着强烈的

41、主观色彩,其表现现实的方式、抒情手段、表现手法以及主观随意性极强的体裁,无不因此打造出极具个性的特点。第六章 杜甫研究1、杜甫真正的创作始于七岁壮游诗,困食长安时期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个人的不幸遭遇、人民的苦难生活与对国家命运的忧心,显示出了沉郁顿挫的风格;陷贼与为官时期,由洛阳回华州路上写下了三吏、三别;代宗广德二年严武镇守蜀地,回草堂举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小集六卷是樊晃所编,是当时流行的最古老本子,现传世杜集以北宋王洙编本为最古,现本最通行者为杜工部诗集二十卷。如果要于杜诗选注中选一本一般适用的读本,则清杨伦杜诗镜铨是最适当最理想的书。2、杜诗的思想内容:杜甫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

42、社会由盛至衰的转折过程,诗人将时代症结以及暴露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全部纳入诗篇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成为诗经以来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伟大继承者,她作的诗篇反映了玄、肃、代三朝的事迹和生活,获得诗史的美誉,这在她的政治诗和时事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抒情叙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杜甫的笔下得到铺张扬厉的发挥。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和坚强的理智,使她以坚韧的承受力担负起苦难人生并细致观察社会实况,体会人民的苦难,创作出具有诗史性质的杰作,奉先咏怀北征有抒情、纪行、说理、自然的观察、社会矛盾的暴露、内心冲突、收复失地的政治抱负、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追念国难的哀痛和对于将的希

43、望。后来的三吏、三别将眼光全部对准下层社会的百姓,采用组诗形式,充满着个人和时代的血泪,产生了巨大而感人的力量。咏物诗与山水诗同样情深景深,显示很高艺术造诣3、杜诗的艺术特色:杜诗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这原是她对自己的赋进雕赋表的评价,后人则取之以界定杜诗。第一个层面:表层的语言之凝练,意象之精警,结构之波澜起伏,声调之抑扬顿挫,皆给人以凝重深沉、千锤百炼、百转千回之感,这形成了杜诗总体的艺术风貌。(少量字句容纳丰富的内容,用语准确、简而精、少而凝:概括诸葛亮鞠躬尽瘁一生的联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言及王昭君的生前和死后: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第二个层面在于诗歌艺术构思的

44、奇崛宏阔:杜甫作诗以学力胜,经过呕心沥血、惨淡经营的过程,导致诗篇呈现出深沉凝重、微观曲折之貌,思想力的深厚使诗歌深沉隽永,具备了潜气内转、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第三个层面是诗中凝聚了作者忧愤深广的感情:杜甫一生遵循儒学仁政而爱民的思想,热爱生活、人民、祖国、家庭,但她的生活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社会战乱不断,亲友离散四方,人民水深火热,她以满腔爱心拥抱的是疮痍满的乾坤,遍地破碎的山河,目睹世间危难不能拯救,眼看百姓受苦而无能为力,深沉的感情激起了深沉的痛苦,使她的诗风显得格外沉痛。这种风格是一位感情特别深挚、思想特别深刻的诗人在动荡年代所创造的,其中又融入了深厚的学力和深沉的构思,达到了前无古

45、人的境界。4、杜诗的创作原则:向古人多方面的学习,撷取其长,转益多师,这是杜甫文学创作的立足点和总原则。(1)重视诗歌兴、观、群、怨的教化功能(对陈子昂、元稹的评价);(2)对唐代反对唐初及齐梁浮靡文风,对复兴汉魏风骨的诗歌革新运动持赞成态度(注意语言的精雕细琢: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作律诗916首是唐代律诗艺术最高成就的体现者)。杜甫在创作理论上,一方面强调思想内容,山时又注重艺术表现;一方面推重古体,又留心近体;一方面要求风格语言的雄浑古朴,又重视雕琢用心,讲究清丽华美。这种眼界开阔、注意到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的特色,构成了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转益多师的理论原则。5、中唐元和年间,

46、杜诗得到元稹、白居易、韩愈等人推崇,将李杜并称;宋代,杜甫伟大诗人的地位被确立,誉其集古今诗家之大成;作为学术研究,杜甫研究的重新兴起始于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杜甫部分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批评;莫砺杜甫评传既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又将其当作伟大的思想家。第七章 苏轼研究1、苏轼,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湖北黄州郡城之东),与程颐、程颢爆发洛蜀党争,与司马光是政治上的矛盾,与二程是哲学、思想上的矛盾,出知杭州修苏堤。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是豪放词风的创始者,文与欧阳修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1)苏轼的诗:就诗歌的内容涵概力来说,苏诗在杜、韩的基础上有

47、所展衍开拓,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社会政治诗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广度方面,比起杜甫、白居易等人是有着新的开掘和推进的;苏诗中流传最广、美学价值最高的是那些写景抒怀之作,山水诗游金山寺物我交融、情与景密不可分,描摹写景变成渗透有主体感情的造景(可作庄子秋水篇读),带有哲思意味的题西林壁,日常情景中生发出弦外之音,说出人人心中皆有而笔下皆无的道理,堪称苏诗一大特色;晚年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颇具特色,凡自然景物、风土人情以及人世沧桑都被纳入诗中,是苏轼发自肺腑的真实文字,也表现其逞才炫学、难免作茧自缚的缺陷;题画诗也有很高的成就,诗中

48、有画,传达画的神韵,信笔挥酒、自然真率,如惠崇春江晓景、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苏诗对诗歌风格的主张是兼收并蓄,深受李杜、陶、柳等人影响,诗风的基调是肖雄奔放,同时又兼有简淡绝俗之美,注意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调和、渗透,呈现刚柔并济的风貌,古今各体兼善,而以七古最优。苏诗以才学为诗,用典平稳妥贴,以文为诗指诗歌散文化倾向,将散文的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诗中,有助于苏诗自然奔放风格的形成,苏诗在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情蕴的深厚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在宋诗革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用,为宋诗新面貌的创造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北宋诗坛第一大家。(2)苏轼的词:苏轼大胆突破了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破除了诗尊词卑的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