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 1 3年第 1 2期 1 2月 混 凝 土 与 水 泥 制 品 C HI NA CONC RE T E AND C E MEN T P RODUC :T S 2 0 1 3 No . 1 2 De c e mb e r 碳纤维与铁丝网增强混凝土板的抗弯性能试验对比分析 吴 娇 , 马芹永 , 卢小雨 (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淮南 2 3 2 0 0 1 ) 摘要 : 对素混凝土板 、 铁 丝 网混凝 土板 、 碳纤 维编 织网增强混凝土板 以及碳 纤维联 合铁 丝编织 网增 强混凝土 板进行 了抗 弯强度试验 。试验结果表 明, 碳 纤维编织网、 碳纤维联合铁丝编织 网提 高板的抗弯强度明显 , 其 中, 碳 纤 维联合铁 丝编织 网增 强混凝 土板 的抗 弯强度 最大 , 其抗 弯强度比素混凝 土板 提 高了 1 1 1 .3 %, 较铁 丝 网混凝 土板提 高 了5 5 . 2 %. 较碳纤维编织 网增强混凝土板 , 提 高了 1 1 . 1 %。 关键 词 : 碳 纤 维 编 织 网 ; 铁 丝 网 ; 混 凝 土 板 ; 抗 弯 强度 Abs t r a c t : I 1 1 e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b e n d i n g s t r e n g t h s o f p l a i n c o n c r e t e s l a b , w i r e c o n c r e t e s l a b , c a r b o n fi b e r t e x t i l e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l a b a n d c o n c r e t e s l a b r e i n f o r c e d b y c a r b o n fi b e r wi t h w i r e t e x t i l e a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ha t t h e b e n d i n g s t r e n g t h s o f t h e s l a b s i mp r o v e o b v i o u s l y b y c a r b o n fi b e r t e x t i l e o r t h e c o mb i n e d a c t i o n of c a r b o n fi b e r t e x t i l e a n d wi r e .C o mp a r i n g w i t h t h e p l a i n c o n c r e t e s l a b , wi r e c o n c r e t e s l a b a n d c a r b o n fi b e r t e x t i l e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 c ret e s l a b , the b e n d i n g s t r e n g t h of t h e c o n c r e t e s l ab r e i nfo r c e d b y c a r b o n fi b e r w i t h wi r e t e x t i l e i s t h e ma x i mu m; i t res p e c - t i v e l y i n c r e a s e s l 1 1 _ 3 % . 5 5 . 2 % a n d 1 1 . 1 % . Ke y wo r d s : C a r b o n fi b e r t e x t i l e ; Wi r e ; Co n c r e t e s l ab ; B e n d i n g s t r e n g t h 中图分类号 : T U 5 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4 6 3 7 ( 2 0 1 3 ) 1 2 — 4 4 — 0 3 O前 言 碳纤维具有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高 、 化学性质 稳定等优点I l l 。近年来 , 国内学者进行了各种单向纤 维和短纤维增强混凝土性能的试验与研究 。碳纤维 编织网因具有碳纤维的优点 , 对混凝 土构件的增强 作用明显 。潘永灿等 嘲的研究表明 , 用织物增强混 凝土薄板具有较高 的抗弯 承载力和 良好 的变形能 力。孟辉等[ 3 ] 的研究表明, 随着碳纤维用量的增加 , 碳纤 维编织 网增强混凝土板 的抗弯强度 与挠度逐 渐提高。徐世娘等『4 1 的研究表明 , 纤维编织网联合钢 筋增强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 了纤 维编织 网增强混 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优点 , 不但 可提高钢筋和混凝 土协同工作的性能 , 并且可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 使用性能 。 碳纤维很柔软 , 故施工困难。 将碳纤维编 织 网挂在铁丝网上固定 , 可制成碳纤维联合铁丝编 织 网。本试验对素混凝土板 、 铁丝网混凝土板 、 碳纤 维编织 网增强混凝土板及碳纤维联合铁丝编织 网 增强混凝土板的抗弯性能进行 了试验对 比与分析 。 1 试验方案 1 . 1 原材料 水泥采用 P 0 4 2 . 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细骨料 基金项 目: 淮南 市科技计划 项 目( 2 0 1 1 A 0 7 9 1 8 ) , 安徽 理工大 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 目( 2 0 1 2 1 0 3 6 1 1 0 8 ) 。 一 44一 采用 中砂 ;粗骨料采用粒径为 5 ~ 1 2 m m的碎石 ; 水 为 自来水 ; 铁丝为 1 O号铁丝 ; 碳纤维为单向碳纤维 布 , 抗拉强度 3 4 4 9 MP a , 受拉 弹性模量 2 4 8 G P a , 伸长 率 1 . 7 9 %。 1 . 2 配合 比 根据 J G J 5 5 —2 0 1 1 《 普通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规 程 , 设计 C 3 0基准混凝土 , 水灰 比为 0 . 4 5 , 砂率为 4 8 %, 水泥用量为 4 6 6 k g / m 。水泥、 水 、 砂 、 石 的质量 比为 1 . 0 0 : 0 . 4 5 : 1 . 7 0 : 1 . 8 4 。 1 . 3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共制作 4组试件 。 分别为素混凝土板 、 铁丝 网 混凝土板 、 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 土板和碳纤 维与 铁丝编织 网增强混凝土板 。采用 4 0 0 mmx 4 0 0 m mx 8 0 mm木模具制作试件 。模具四边模板上有按设计 要求预 留的小孔 , 孔 间距为 1 0 0 mm, 与模板底部距 离为2 0 m m 。铁丝编织网是将准备好的适宜长度的 铁 丝分别穿过小孔 。 组装好模具后 , 用细扎 丝固定 好铁丝网节点。碳纤维网采用平织法编织网[6 1 . 如图 1 所 示 。 试件浇注完后 , 置于振动台上充分振动 。 2 4 h后 拆模 , 放人标准养护室 中养护 , 养护 2 8 d后对 试件 进行抗弯强度测试。 1 . 4 试 验方 法 试件加载支座为 四边简支 , 加载点在板顶部 的 吴娇 , 马芹永 , 卢小雨 碳纤维与铁丝 网增强混凝土板的抗弯性能试验对 比分析 8 8 吕 - _ n 8 l 0o 1 00 1 0 o 3 0o 图 1 碳 纤 维 编织 网 中心位置 。 加载示意如图 2 。 抗弯强度测试采用 Y E 一 2 0 0 A型液压式压力试验机进行测试 . 该试验机的最 大加 载荷 载为 2 0 0 T,采用分级加载 ,每级荷载为 4 k N, 每级荷载加足后持荷 2 ~ 3 mi n 。 直到试件产生裂 缝和破坏。 图 2. 板的 四边简支加载示 意图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 . 1 试验结果 4组混凝土板抗弯强度试验结果见表 1 。 表 1 各混凝土板 的极 限破坏荷载 与最 大挠 度 注 : P表示素混凝 土板 , WP表 示铁 丝网增强 混凝 土板 , C P 表示 碳 纤维 编织 网增强 混凝 土板 。 WC P表示 碳纤 维联 合铁 丝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板, 3 2为碳纤维总用量 ( 束) , 1 0 0为网 格间距为 1 0 0 ra m。 A、 B 、 C表示每组试件中的三个编号。 2 . 2 试验结果分析 铁丝网混凝土板 的破坏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 段 由于荷载较小 ,混凝土与金属 网共 同承担荷载 . 此时 。板 的荷载与跨 中位移呈近似 的线性 比例增 加 ; 第二 阶段 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 , 混凝 土受 拉侧 产生裂缝并不断延伸 。 开裂处混凝土所受拉力 由金 属 网承受 ; 第 三阶段金属网屈服 , 金属 网折 断后构 件破坏 。 如图 3所示。 3 2 2 8 2 4 z 2 O 1 6 稼1 2 8 4 O O U.4 U . 1 .Z l - 6 2 . 0 2 .4 位移/ mm 图 3 铁丝 网混凝土板荷载一 位 移曲线 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 土板在开裂之前 。 碳纤 维网与混凝土共 同工作 , 荷载与跨中位移 曲线也呈 线性增加 。荷载不断增大后混凝土将产生裂缝 。 此 时荷载与跨 中位移曲线 出现第一个峰值 . 峰值处 的 荷载为开裂荷载。混凝土退 出工作 , 碳纤维与混凝 土将发生相对位移 , 承载能力下降, 之后 , 随着荷载 的增大 . 荷载 主要 由碳纤维 承担 , 直到碳纤维 网开 始拉断 , 这时隔几秒会听到短促的连续“ 嘭嘭” 的断 裂声 , 碳纤维全部破 坏 , 荷载急剧下降 , 构件破坏 , 如 图 4 Z :4 辞 耀 位 移 / n u n 图 4 碳纤维编织 网混凝土板荷载一 位移 曲线 图 5为 4组混凝土板试件抗 弯荷载与跨 中位 移 曲线对 比图。由图 5可见 , 碳纤维编织网混凝土 板 和碳纤 维联合铁 丝编织网混凝土板的开裂荷载 . 4 5. . ∞ 加 4 0 2 0 1 3年第 1 2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第 2 1 2期 均与素混凝土板的开裂荷载相接近 , 但碳纤维联 合 铁丝 编织 网增强混凝 土板 的开裂荷载略大 于碳 纤 维 编 织 网混 凝 土板 , 这是 由于金 属 网 在板 开 始 开 裂 后 , 对裂 缝 发展 起 到 了一 定 的 阻碍 作 用 。达 到 开 裂 荷载后 , 碳纤维编织网混凝土板和碳纤维联合铁丝 编织 网混凝 土板 的曲线会 出现转折点 , 此时 . 混 凝 土逐渐退出工作 , 荷载主要 由碳纤维 、 铁丝网承担 , 直至 破 坏 。 由图 5还 可看 出 , 碳 纤 维 联合 铁 丝 编 织 网混凝土板 的抗弯荷载最大 , 但跨 中位移比碳纤维 编织 网 混凝 土板 略 小 ,这是 由 于 金属 网 的延 性 破 坏. 使得跨 中位移变小 Z 镛 叵 o o . 4 o . 8 1 . 2 1 .6 2.O 2.4 2.8 3.2 3.6 4 . o 位移/ mm 图 5 组板 抗弯荷载一 位 移曲线 图 6为四组板材试件抗弯平 均荷 载和平均跨 中位移对 比。由图 6中的荷载与跨 中位移平均值计 Z 坦 1蓦 - g 暑 母 四 P 一0 W P一1 0 H0 C P3 2 —1 O O W CP 3 2 —1 0 0 ( a ) 抗弯平均荷载 P一 0 W P一1 0 0 CP 3 2 —1 O 0 W CP 3 2 —1 00 ( b ) 跨 中位移 图 6 组板抗弯平均荷载及平均跨 中位移对 比 —— 4 6— — 算得出 : 与素混凝土板相 比, 铁丝 网混凝土板 、 碳纤 维 编织 网增 强 混 凝 土 板 及 碳 纤 维 与 铁 丝 编 织 网增 强混凝土板的极限荷载平均值分别提高了 3 6 . 2 %、 9 0 . 1 % 、 1 1 1 . 3 % ,跨 中 位 移 平 均 值 分 别 提 高 了 l 1 7 . 6 %、 2 9 1 . 2 %、 2 5 3 . 8 %。与铁丝网混凝土板相 比, 碳纤维编织 网增强混凝土板 、 碳纤维与铁丝编织 网 增 强 混 凝 土 板 的 极 限荷 载 平 均 值 分 别 提 高 了 3 9 . 7 %、 5 5 . 2 %, 跨 中位移平均值分别提高了 7 9 . 8 %、 6 2 . 6 %。其中, 碳纤维编织网 、 碳纤维与铁丝编织 网 增强混凝土板的抗弯强度显著 。碳纤维联合铁丝编 织 网增 强 混凝 土板 比碳 纤 维 增 强 混 凝 土 板 的极 限 荷载平均值提高了 1 1 . 1 %,而跨中位移平均值则降 低了 9 . 5 5 %。这说 明金属网能提高碳纤维编织 网混 凝土板 的抗弯能力 , 由于其可以阻碍一定 的裂缝发 展及其 自身的延性 , 使得跨 中位移降低 , 且破坏前 出现较大变形 , 可起到示警作用。 3 结 语 各组混凝土板试件抗弯性能试验表 明 .铁 丝 网 、 碳 纤 维编 织 网 以及碳 纤 维 与铁 丝 编织 网均增 强 了混凝 土 的 抗 弯性 能 , 较 素 混 凝 土 板 , 分别 提 高 了 3 6 . 2 % 、 9 0 . 1 %、 1 1 1 . 3 %。碳 纤 维 编织 网 、 碳纤 维 与铁 丝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板的效果显著。碳纤维联合铁 丝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板的抗弯承载力最好。 铁 丝网 、 碳纤维编织 网、 碳纤维 与铁丝 编织 网 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板的变形能力。与素混凝土板 比较 , 跨 中位移平均值分别提高了 l 1 7 . 6 %、 2 9 1 . 2 %、 2 5 3. 8 % 参考文献 : [ 1 ] 徐至钧. 纤维 混凝 土技 术及 应用[ M ] . 北京 : 中国建筑 工业 出版社 , 2 0 0 3 . [ 2 ] 潘永 灿, 荀 勇. 织物增 强混凝土薄板 四点抗弯 性能试验【 J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 0 0 9 。 4 1 f 8 ) : 0 3 6 7 — 6 2 3 4 . [ 3 ] 孟辉, 马芹永, 卢小雨. 碳纤维编织 网增强混凝 土板的抗弯 强度试验与分析【 J J . 混凝土 与水泥制 品, 2 0 1 3 ( 4 ) : 4 3 — 4 5 . [ 4 】 徐世 娘 , 尹世平. 纤 维编织 网联合 钢筋增强混凝 土粱受弯 性能解析理论【 J 】 . 中国科学 : 技术科学, 2 0 1 0 ,4 0 f 6 ) : 6 1 9 — 6 2 9 . 【 5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住房 和城 乡建设 部 _J G J 5 5 —2 叭1普通 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规程[ S 】 . 北 京: 中国建筑丁业 出版社, 2 0 1 1 . [ 6 】 张兴亮. 碳 纤维编织 网增 强普通混凝 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 究【 D 1 . 淮南: 安徽理工大学, 2 0 0 9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O 一 2 5 作者简介 : 吴娇 ( 1 9 8 9 一 ) , 女 , 硕 士研 究生 。 通讯地址 : 淮南 , 安徽理工 大学 土木建筑学 院 联系电话 : 1 3 8 6 6 6 4 5 0 9 1 E - ma i l : wu j ia o 8 9 6 2 8 @1 6 3 . c o m 铝 ∞ 妯 勰 加 4 0 锅 ∞ 加 4 O 0 6 2 8 4 O 6 2 8 4 O 4 3 3 2 2 2 1 1 O O 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