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题满分技巧汇总.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45462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题满分技巧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题满分技巧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题满分技巧 文言虚词和实词 1.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文言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 (1) 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内容理解与概括 形式:第一,从原文摘取信息点;第二,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 内容: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第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人物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 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 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 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文言句子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断句 断句分为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合理想象式描写 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比较探究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 (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