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尚贤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至远鄙郊外之臣远鄙:边远的小邑。B.四鄙之萌人闻之萌人:即民人。C.列德而尚贤列:按照某种次序排列。D.以劳殿赏殿:在宫殿上。解析D项,殿:定、评定。答案D2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今上举义不辟贫贱逮至远鄙郊外之臣四鄙之萌人闻之美章而恶不生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A.B.C.D.解析“辟”通“避”;“萌”通“氓”;“章”通“彰”;“尚”通“倘”。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都译为“国都、都城”。A项,拿/举用。B项,臣下/使下,译为“罢黜”。D项,代词
2、,他/句中语气词,表疑问。答案C4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将在于众贤而已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C.不义不富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众,使众多;富,使富有。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德的人。B项,动词活用为名词,辅助的人、帮手。D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穷低贱的人。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
3、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得治而得乱治:治理得好,安定, 太平。B.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本:本来。C.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尚:崇尚,尊崇。D.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术:
4、方法。解析B项,本:从根本上。答案B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A.儿寒乎?欲食乎B.出跳梁乎井幹之上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在。A项为语气助词,表疑问;C项为介词,比;D项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答案B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摆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王公大人治理国家,是否能够通过尊尚、举用德才兼备的贤士来治理政事,是国家能否治理得好的关键。B.王公大人治理国家的结果是“得贫”“得寡”“得乱”,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
5、贤士的重要性,招致了他们的反对。C.国家德才兼备的士多,国家就治理得好;德才兼备的士少,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身处高位治理国家的人,其要务是使德才兼备的士增多。D.要使国家德才兼备的士众多,最为关键的措施是使他们得以富贵,使他们得到敬重,得到肯定与赞誉。解析B项,“招致了他们的反对”错,原文无此意。答案B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2)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参考答案(1)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2)譬
6、如,要想使自己的国家里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兴贤王安石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
7、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询众庶博:广泛。B.则谠直之路开矣谠:正直。C.轶三代轶:通“佚”,散失。D.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涂:道路,这里指治世的境界。解析C项,轶:超过、超越。答案C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8、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流俗所共知耳B.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C.然其间兴衰之世D.不有忌讳解析A项,古义:世俗之人;今义:一般的风俗习惯(多含贬义)。答案A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B.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C.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D.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解析注意关键词“者”“也”的同时,结合句意进行断句。答案C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9、作者开篇陈述了论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认为“治安之世”有贤才能造就兴旺之国,而“昏乱之世”,虽有贤才却无法挽回衰败的局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用与不用。B.作者综观商、周以来的历史发展,援引史实,有力地证明了发现贤能,引进贤能,才能使国家再现“三皇五帝”时的繁荣景象的论点。C.为使自己的论证有说服力,作者在使用史实的时候,历数古代“用与不用”两种相反的结局,并把这些古代的事例当作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进行古今映照。D.本文的思路先是由古到今,继而又从今返古;既循环往复,又一意到底,不生枝节。文章短小精悍,平易明快,言辞时而虎虎有生气,时而饱含深邃忧思,笔力雄健。解析D项,本文思路由古
10、到今,并未“从今返古”。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2)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参考答案(1)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盛,昏乱的时代即使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原因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注意“何”“治安”“虽”“盖之谓”的翻译)(2)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有如此多的贤能之士,何况今天是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于君主任用(还是不任用)贤能罢了。(注意“扰攘”“况”“太宁”“在”的翻译)三、表达交流14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11、),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墨学沉睡了两千年,这两千年,正好是中国帝王集权专制的两千年。;。,墨家作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古代精华,其复兴受到重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封建专制面临解体时,思想上的专制罗网也被撕开一角墨家的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无法苟合于集权的专制政体墨家的复兴,必然要等待君主集权制的崩溃墨子的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解析写“沉睡的原因”,应在前;写复兴,应在后。答案15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自钟嵘推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参考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