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2、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 )
A.0.9m B.1.8m C.3.6m D.7.2m
3、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0.5m B.1.5m C.2m D.2.5m
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B.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
C.初中体育考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60g D.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5、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
A.小时 B.秒 C.毫秒 D.年
6、小明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加“丹心向党·红色研学”活动。如图所示,是他在体验活动中,身着八路军军服庄严地吹响“冲锋号”的情景。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 )
A.20cm B.50cm C.120cm D.150cm
7、如图,一位身高约180cm的外国友人正在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合影留念,图中“冰墩墩”站立的底座左右宽度约为( )
A.0.2m B.0.9m C.1.6m D.2.0m
8、如图,中学生的手掌长度约为( )
A.15m B. C. D.
9、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0.7m
B.一盒学生牛奶的质量约为500g
C.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7℃
D.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s
10、下列属于哥白尼研究成果的是( )
A.地心说 B.日心说
C.万有引力 D.多普勒效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圈,如图所示,这把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线圈长度是______cm,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cm。
2、如图所示的测量仪器是______,通电时,振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1个点,这样,每打两个点时间间隔就是______秒。用它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打出的纸带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______相同,距离间隔______相同(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3、亲爱的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时间为______min______s
4、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5、如图,用两把尺子测同一长方体的边长。甲尺测量的结果为______cm,若甲尺具有弹性,拉伸测量同一个长方体时,测得数据与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6、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7、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______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______(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8、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25圈,如图所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cm。
9、如图,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10、如图甲所示,用此种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图乙中机械停表的示数是______s。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有一个量程为1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2、小王同学发现,物理课本所用的纸张似乎比普通作业本所用的纸张好,他想知道这两种纸张在厚度上的差别。请简述你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3、某同学用手中的mm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5次,测得的5个结果是:25.94 cm,25.98 cm,26.0 cm,25.39cm,26.05 cm,请你对他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哪些数据是合理的,哪些数据是不合理的?分析不合理的原因,写出最后测得结果的计算过程,
(1)合理的数据:____________;
(2)不合理的数据:____________;
(3)分析不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__.
4、传说有一胖一瘦的两位大臣,各自用自己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块布的长度,瘦子说13围,胖子说7围,两人争执不下.请想一想,他们争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5、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标有直径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同样的铅笔,你能较准确地测出它的直径吗?请设定物理量的字母,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的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由记录的结果可以看出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准确值不同,相差较多,所以它是一个错误的结果,故A错误;
B.长度的记录的数值包括真实值和估计值两部分,刻度尺读数应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C错误;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的数值更接近准确值,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不是减小,故C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初三的女学生的身高一般1~2m,则祝融号大约1.8m。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知道的,这把剑的长度接近人身体的宽度,大约是0.5m,故只有A正确。
故选A。
4、A
【详解】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初中体育考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3k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CD.小时、毫秒、年都是时间的常用单位,故ACD不符合题意;
B.秒是时间的国际单位,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
由图可知,冲锋号的长度与人的胳膊的长度大约相等,而人的胳膊的长度约为50cm,所以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5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
对比图像可知,图中“冰墩墩”站立的底座左右宽度约为人高的一半,即约为0.9m,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中学生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手掌的长度比宽度稍大一些,大约是15cm,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
A.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70cm,即0.7m,故A符合题意;
B.一盒学生牛奶的质量的为250mL,即250cm3,牛奶的密度约为1g/cm3,根据可知,牛奶的质量为
m=ρV=1g/cm3×250cm3=250g
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3℃,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较低,约为6℃,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A.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故A不符合题意;
B.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故B符合题意;
C.物理学家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则使人们能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天体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多普勒发现了多普勒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 0.1 5.00 0.20
【详解】
[1][2][3]由图知:刻度尺一大格长度为1cm,平均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表示长度为0.1cm,故分度值是0.1cm;导线圈的长度为
所以导线的直径为
2、 打点计时器 0.02 一定 不一定
【详解】
[1]图中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打点计时器。
[2]因为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50次,所以每次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3][4]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每打两个点时间间隔是0.02s,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如果小车做变速运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不同,所以距离间隔是不相同的;如果小车做匀速运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同,那么距离间隔是相同的。
3、 3 48.7
【详解】
[1][2]停表示数如图所示,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3分钟到4分钟之间,且超过3.5分钟,故该停表所示时间为3min48.7s。
4、3.40
【详解】
[1]由图知: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3.4cm中间,估读为3.4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3.40cm
5、 2.8cm 偏小
【详解】
[1]甲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结果为2.8cm。
[2]用被拉长了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刻度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6、 1mm或0.1cm B 2.50
【详解】
[1]每大格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0.1cm。
[2]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故B正确。
[3]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所对刻度为2.50cm,则被测长度为2.50cm。
7、 1.85 减小
【详解】
[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所以所测物体长度为1.85cm。
[2]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能消除,故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8、 1 0.20
【详解】
[1][2]题中采用累积法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紧密缠绕25圈总长度的测量结果为
15.00cm-10.00cm=5.00cm
则金属丝的直径是
9、 1 3.80
【详解】
[1][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9.80cm-6.00cm=3.80cm
10、 4.7 396.5
【详解】
[1]由图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铅笔左侧与2.0cm刻度线对齐,右侧在6cm和7cm之间,估读为6.7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图乙在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6”和“7”之间,偏向“7”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6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6.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5s,即秒表的读数为
三、简答题
1、用卷尺测出一步的长度,数出步行时从家到学校的步数多少,一步的长度乘以总步数即为家到学校的路程
【详解】
根据题意,要用量程为1m的卷尺,估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明显直接测量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想出可行的方案,可以先测出一步的长度,数出步行时从家到学校的步数多少,一步的长度乘以总步数即为家到学校的路程.
实施步骤:
①、在路面多走几步,用卷尺测出每一步的长,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一步长为L;
②、从家步行到学校,记下所走的步数,记作n;
③、求家到学校的距离为,步长乘以步数.
2、见解析所示
【详解】
一张纸的厚度较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可先计算出物理课本除封面和封底外的张数,用刻度尺测出这些纸的总厚度,再计算一页课本用纸的厚度,用同样的办法测出作业本纸张的厚度加以比较。
3、 25.98cm、25.96cm、25.94cm 26.0cm、25.39cm 25.39cm和26.0cm属于读数错误
【详解】
因为该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1mm,故数据中的25.9cm是准确值,故25.39cm 与25.94 cm,25.98 cm,25.96cm 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属于读数错误,所以25.39cm 是不合理的数据;其中26.0 cm 这一数据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与题目不相符,故26.0 cm这一数据属于读数错误,也是不合理的;故合理的数据应该是: 25.98cm、25.96cm、25.94cm这三个数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25.98cm、25.96cm、25.94cm (2). 26.0cm、25.39cm (3). 25.39cm和26.0cm属于读数错误
【点睛】(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准确读出达到的刻度尺上最小刻度的值,这是准确值;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结果中的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所在的位数.
(2)5个数据进行比较,偏差较大的数据和读数错误的数据都是不合理的;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4、 根本原因是选择的“尺”的标准不同 从中想到了:测量物体时,度量标准要统一.
【详解】
一胖一瘦两位大臣各用自己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由于选择的“尺”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故答案为测量物体时,度量标准要统一.
5、见解析
【详解】
操作过程:先将直径D=0.3mm的合金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并数出圈数n,再将直径为D′的合金丝缠绕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铅笔上,使它们的长度相同,数出圈数n′;表达式推导:因为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即
所以细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
数学表达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